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优化融通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yu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育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文化素质是大学生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理念对大学生知识结构的基本要求,它不仅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而且对大学生知识结构的建立、完善起着重要的整合和监控作用。实现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优化融通,是新世纪高校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
  关键词: 文化素质 专业教育 全面发展 优化融通
  
  加强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是我国高等教育历来十分重视的问题。大学生应具备的素质内涵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是根本,文化素质是基础,业务素质是本领,身体心理素质是根本。高校要把大学生的文化素质作为切入点,积极探索如何提升素质教育,积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素质教育思想,强化全球视角,实现文化素质与专业教育的融通。
  一、文化素质在学生成长成才中的重要地位
  《大学》指出的“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路,以“修身”为起点,《论语·为政》篇也记载了孔子“君子不器”的观点,孔子认为,君子之道无所不施,周济天下,君子应当以修道为先,而不应该成为某个方面的专门人才。孔子所谓“道”,大致相当于今天所谓的人文素质。孔子的话在今天的意思,就是文化素质教育比专业知识、技能更为重要。文化素质在学生的成长成才中具有积极的作用,大学的目标不仅仅是知识造人和技能造人,更要成就精神造人和心灵造人。大学要培养学生研究事务的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式,要培养富有创新力的人。现代教育要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为新世纪培养一流人才,必须树立现代大学的理念,在大学营造浓郁的学术氛围,培养学贯中西的学术大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1]。
  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文化结构和层次,即大学生应该具有基础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是文化修养和品位,其核心是“为人之道”。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就是通过深化高等教育改革,通过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加强文、史、哲、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教育,以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情趣、文化品位与格调。学生个体知识结构的变化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控于主体的意识和个人情感,对于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关键时期的大学生而言,构成这种意识与情感的文化素质,是大学生知识结构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当然还包括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勇于创新的精神等。
  二、正确处理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
  专业课教学是文化渗透的重要来源,随着高校学分制的实施与不断完善,纯粹的文化素质教育时间愈来愈短,要加强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必须发挥专业课与公共课的载体和渗透作用,拓展素质教育的空间。各科文化知识、专业知识都必须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使命感和良好的道德品质。然而在开展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存在着两种不容忽视的倾向:一是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矛盾的观点;二是将文化素质教育独立于专业教育之外的做法。
  第一种观点的持有者认为,现在学生负担普遍较重,专业学习尚且安排不过来,哪还有时间和精力顾及文化素质教育。这种观点显而易见是片面的。诚然,专业教育是高校学生综合素质的最重要内容之一,但仅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学生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人,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实践证明:狭窄的专业视野,不仅有害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发展,而且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因为“科学是内在的整体,它被分解为单独的部门不是取决于事物的本质,而是由于人认识能力的局限性。实际上存在着由物理到化学,通过生物学和人类学到社会科学的连续链条,这是一个任何一处都不能打断的链条”[2]。
  第二种观点把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简单地等同于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知识教育,这种做法同样是不全面的。首先,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虽然往往要以加强他们的人文知识教育为基础,但二者之间绝不能简单地划等号。其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不是专业教育的累加。在知识更新迅猛,学生负担普遍过重的今天,那种仅靠增设若干社科类课程或讲座,而不是从指导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育人环境上实施全方位素质教育,充其量也就是扩大学生的一点知识面而已,而不可能真正实现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最后,有些方式的文化素质教育,如“人文知识讲座”等也不应成为人文知识的简单拼凑,而应立足于学生所修专业,根据学科之间内在的必然联系,使文化素质教育同专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加强学科的联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联想力,进而迸发出创造的火花。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应该大力提倡“放弃简单拼凑,进行有效结合,激发创新激情,全面提升素质”的原则。
  三、优化专业结构,全员参与,促进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通
  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加强大学生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同时对文科学生加强自然科学方面的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因此,深化教学改革,淡化传统学科观念,促进人文与自然科学的优化融通是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1.打破同门类学科之间的界限,优化学科和专业结构。
  高校的学科和专业是通过专业课程的不同设置来体现的。不管是自然学科,还是人文科学类的专业,都不能局限于原有的专业课程,一定要拆掉“围墙”,打破同门类学科之间的限制,尽可能优化相应学科、专业之间的内涵。在进行高校课程设置改革中,要充分体现学科交叉融合,有利于学生获取复合型知识,成就复合型人才。当然,仅仅通过某一门或某几门人文类的教学来提升学生文化素质是不切实际的,而必须通过一个科学的、合理的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体系或课程体系来实现。各高校可以根据各自的办学特色、专业设置与社会趋向,进行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合理设置,并据此建立严格的课程准入体制,精简或压缩课程体系,保证主要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教学,同时使教学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3]。
  2.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应注意专业教育与全员育人的结合。
  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不是某一类人或某一个部门的事情。杨叔子院士说过,专业素质教育是教人求是求真;文化素质教育是教人求善求美,因此文化素质教育应该贯穿在每一个学科的专业教育中[4]。高校的教师乃至管理人员,都有育人的职责。除了进行制度改革、管理服务外,全校上下还应转变观念,树立“全员参与,全员育人”的意识,充分调动教职工积极性,提高其文化修养。在课堂教学、日常工作、平时交流中使学生加深对文化的理解,把“有声”教育和“无声”教育结合起来。倡导少灌输、少强制、少说教,注重多启发、多疏通、多诱导。力戒将“灌输”直接变成具体的教学方法,力戒将文化素质教育演变为另一种专业知识的传授,努力实现文化素质教育方式的现代化、创新化、新型化,提高人文素质教育的教学效果。加强素质教育的渗透作用,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从被动接收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主动掌握知识。
  3.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围绕文化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的两条主线,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实施“自主选修和学术讲座制度”:学生可以自主制定学业计划、选择修读时间和方式,鼓励学生依照自己的兴趣开展专题研究;把学术讲座纳入正式课程体系,计入学业总学分。设立“创新学分”,对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开展课外科学研究、参加校园文体竞赛活动等,给予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一定学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4.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应注意校园文化与养成教育的结合。[5]
  校园文化指的是学校作为一个文化组织,通过校园师生的参与,建立健全校园文化组织,运用现有的文化设施开展丰富多彩、具有特色的文化活动,形成特定的校园文化环境,倡导一定的文化观念,确立科学的思维方式,营造特有的校园精神和校园风气。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大学生的文化修养,也是大学生养成文化意识、科学精神的重要途径。
  文化素质的养成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学生的道德修养、文化品味的形成具有极大的熏陶感染作用。校园文化活动不应是面面俱到、“肤浅”的活动,避免学生在活动过后只来得及了解活动的形式或只感受到活动的“热闹”,却来不及思考、吸收,得不到后续的补充和提高,否则不利于校园文化氛围的形成。高校可以邀请各类大师举办“文化素质讲坛”、提倡经典教育,引导大学生接触并深思中西方伟大经典著作的深邃智慧[6]等。通过这些平台,学生可以得到持续、生动、深刻、覆盖面广的文化熏陶,享受到一份丰富的“文化大餐”。
  四、结语
  文化素质教育融于专业教育的优化通融,是21世纪高校发展和素质教育创新的内在要求,高校应该制定和规划出相应的文化素质教育计划、实施方案,结合不同学科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有计划、分步骤实施文化素质教育,全面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果.关于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思考[J].科教文汇,2007,(5):148-150.
  [2]张维贵.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J].渝州大学学报,2002,(6):111-115.
  [3]孙晓峰.论高校德育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通[J].中国高教研究,2007,(12):60-62.
  [4]陈曙雯.浅议理工科院校推进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J].气象教育与科技,2007,(01).
  [5]游洁.人文素质在大学生知识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J].北经济学院学报,2007,(12):178-179.
  [6]课题组.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研究[J].机械工业高教研究,2001,(2):15-19.
其他文献
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前夕,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发改委区域开放司)以国家发改委“求是论坛”为平台,举办“一带一路”建设项目
讨论了前陆盆地的时,空分布,将前陆盆地划分为4种类型:(1)周缘前陆盆地;(2)弧后前陆盆地;(3)类前陆盆地;(4)再生前陆盆地,前陆盆地具有下列成因特征;(1)沉隆中心与沉积中心不一致;(2)沉降曲线呈陡,缓,陡三段
本文在已有的强度预测模型基础上,增加考虑了第二相析出强化对双相钢抗拉强度的影响,对已有强度预测模型进行了完善。利用完善后模型并结合Thermo-Cal软件讨论了不同Ti元素添
这是一次思维的碰撞,理念的交锋,更是一次创新思想的聚合分享。6月20日下午,一场助力设备管理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高峰对话,在“高质量·高效率—设备管理发展新趋势”交流
笔者在研究贵州南部三叠系时发现,无论是半闭塞—闭塞的碳酸盐台地相,还是台缘岩隆生物滩(礁)碳酸盐相,或者是陆棚陆源碎屑岩相地层中,在中三叠统顶部都有一段拉丁—卡尼阶过渡地层,主要表现在典型的拉丁期化石群中混有一定量的卡尼期分子。陆棚碎屑岩区边阳组第三段在边阳地区为Posidonia cf.pannonica—Daonella subquadrata组合。该组合所产化石虽比较单调,但多数代表在世界其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香港的后现代文化特征越来越明显.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香港的武侠片也产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形成了与传统武侠片差异甚大的“新武侠电影”。这些影片颠覆了
某地一私营企业,新上一专利产品项目,在当地领导为其"排忧解难"的现场办公会上,只字不肯说出产品名称、性能及用途等,只是请求解决部分贷款及征用土地等问题。有关部门感到为
摘 要: 信息化战争时代的到来对高校国防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高校国防教育还停留在与机械化半机械化战争基本相适应的阶段,传统的国防教育已经完全不能适应信息化战争的要求。本文以信息化战争为背景,从高校国防教育面临的挑战入手,着力提出高校国防教育面临新形势应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 信息化战争 高校国防教育 挑战 对策    树立信息化国防新观念,建设信息化国防,已成为当今国防现代化建设的时代重任
精简潮中女人下岗,逐渐已被人们接受。那么男人下岗呢? 大王原是某厂的车间主任,后该厂与另一家厂合并,一夜之间被告知每月发60元钱回家了。原来妻子为支持他承揽起所
目的探讨某市麻疹流行规律,以制定相应的防治对策。方法对该市2005年1月—2007年6月麻疹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调查期间共报告麻疹病例847例,2005年发病率为2.18/10万,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