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天放(山东威海)
近年关于“读书”的文章读了不少,从各种角度论述的都有,也偶遇过“妙笔生花”之文。而《杂文月刊》2017年8月下选入的与读书有关的文章就至少有6篇,而且,几乎每篇都值得读。我感叹作者对读书有深刻的理解和透彻的分析,不仅读后令人倍感畅快,更易引发深度思考。其中,我最喜欢的3篇分别是:孙琳琳的《生命的化妆》、孔逸敏的《我们为什么要读书》,以及邓伟志的《学问属于博览群书的人》。
《生命的化妆》语言精准,用词绝妙,逻辑清晰,通顺得令人叫绝。很高深的大道理,几笔就变成了通俗常识,却也富含形象的比喻和修辞。而引用的名著,都属耳熟能详,说服力极强,加上文笔精炼,当我最爱。最后一句“但她(梦露)最美的瞬间,毫无疑问是捧着《尤利西斯》的样子”,说明“生命的化妆”在于读书,而只有读书之人更迷人。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标题直白,但行文却上佳。如“文字没有情感和温度,但是文字下蕴藏的作者的心却是真实而可敬的……”如“而读书这座桥梁延展了我们局限的目光和心灵,在原本单调的人生苦旅中开出了别样的花朵。”等等。
《学问属于博览群书的人》,也是题目平直,却妙语颇多的好文,用大量的篇幅说明“书斋”的重要性,以及互联网下人们阅读习惯改变后,电子书与书斋、创新的关系,角度独特,读后发人深省。尤其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创新,更令人印象深刻……
对于“劝读”或阐述书的重要性,古往今来,作品汗牛充栋,尤其是近年来更多。但短小精悍,易读易懂却又具说服力且文笔精妙的好文,却不多见。愚以为,上述文章便是好文,且《杂文月刊》一期就选登如此多读书篇目,实在可赞。既要感谢推荐者的发现,更要感谢原文作者给我们提供的读书心得。当然,还要感谢《杂文选刊》编辑的慧眼。
郭树荣(山东济南)
资中筠先生写的《每个人都是用母语思考的》见解独到,思想深刻,不愧是大家之作。我们要好好学习母语,学好母语。问题是,如今有些家长,孩子的母语未学好,却偏偏强制孩子过度地去学习外语,则是舍本逐末了。
《认识你自己》(从维熙),何其难哉!古今中外,伟人凡夫,概莫能外。尤其是伟人,更是难乎其难也。
本期(2017年8月下)選了莫言的两篇文章。莫言,毕竟是莫言,自有他的独到之处。尤其是他的《成为“确实了不起”的人》一文,更是见解不凡。作为“致辞”,乃励志之言,他能讲得这么实在,不是空洞说教,能入耳入心,是篇好文章,很值得每个人深思,不仅对学子有用。
《刘震云为何说我们最缺“笨人”》一文,是说如今我们最不缺的是“聪明人”。“聪明人”沾光,得势,而“笨人”亦即老实人吃亏乃至上当受骗,这种不良的现象应当改变,怎么改,先从我做起吧。
至于《算命先生的“犯小人”》之论,盖在于小人太多。试问,谁人未犯过小人?所以,算命先生便一“算”一个准。
郭志昌(江苏昆山)
对于王春南先生《胡适的十大历史名人排行榜》(2017年7月下)一文的说法基本赞同,但对于最后两段,王春南先生把顾炎武排除之外的观点则不认同,我认为顾炎武应列其中。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上,除了孔子、关羽等人之外,还没有哪一个人能像顾炎武死后那样,在自己家乡以外的地方特别是国都建起祠堂叫人祭祀膜拜的,参加者均为朝野名流,并且持续了八十多年。一个思想家,在其死后三百多年间先后有三十几人为其作传,恐怕顾炎武也是少见的一个。改革开放以后被党和国家领导人、国家主要媒体屡屡提到的历史名人和思想家,也少不了顾炎武。三十多年来各种历史文化名人和思想家的排行榜中,人数可以由80余位直至精简到10位,甚至8位,顾炎武的名次始终靠前。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5月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到的25位思想大家的名单中,顾炎武亦列其中。曾国藩曾经说过“顾炎武是国朝第一人”。王春南先生可以到国内任何一家图书馆去看看《中国思想家评传》这套规模罕见的国家大型丛书,200本书中,《顾炎武评传》是最为厚重的一本,页码最多,价格最高,无人可比。因此,我和我的同事的共同看法是:无论怎样,顾炎武都应该在十大文化名人之内,他在中国思想史的地位,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无可取代的。
李本华(湖南长沙)
《杂文月刊》2017年8月下中代连华女士的《有趣,才是婚姻的“春药”》让人耳目一新。夫妻间辩论赢了是胜利,失败一方会口服心不服,甚至激化矛盾。化解危机更是伟大的智慧,因为它消除了矛盾,而且文章中化解矛盾的方法令人叹为观止,值得婚姻中人学习和借鉴,文章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只是“春药”显得有点刺眼。
《辣见心性》的材料新,语言有特色,但个别地方有点不经推敲。如二段的“摇恙”的“恙”是“通假字”吧。“恙”,《说文》“忧也,从心,羊声”。应是“漾”。三段的“吃下为数的辣物”不妥,“为数”后要加上“不少”或“许多”等字样。“降服了美食”搭配不当。语言要创新,但是要符合语法。
傅春贵(福建宁化)
每每新一期《杂文月刊》的到来,都会让我眼前一亮,给我一种如获至宝、心旷神怡的感觉。读罢2017年7下的《易中天最洗脑的十句话》一文后,感到这篇文章特别好,具有诸多特色:
文中的每一句话皆阐述精辟,一语中的,富含哲理,妙语如珠。作者用鲜活的文字诠释了“人生”的意义,启示我们只有转变视角和思维定势,才能跟上时代步伐,并做到思维与智慧并进,才能博知、明理、增智。
愿更多的读者在《杂文月刊》此类立意新颖、语言精练的美文中流连,并得到更多的精神启迪。
另,近日一朋友来访,烹茶闲坐之时,我对他谈到自己特别喜爱阅读《杂文月刊》一事。不料,他却直白地问我:“读《杂文月刊》到底有什么用?”我直截了当地告诉他,阅读《杂文月刊》至少可获得以下五点益处:
其一,《杂文月刊》文学品位高雅,各类精美的文章使读者享受阅读愉悦的同时,对人性、对事物的多面性、复杂性的认知更加全面,其收获是无法用明智、为人和修身这寥寥数语就能概括,而且还所费不多。其二,读《杂文月刊》可以与众多作者进行无言的探讨、交流、辩论、对话,从而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得到启迪,获得慰藉。其三,有助于丰富精神生活,又可以驱逐寂寞与抑郁。其四,读《杂文月刊》是一种正能量的积累,可提升气质、增添才华、善为人先,从而使人“致远”。其五,读《杂文月刊》虽不能给我们带来直接的财富,但可以丰富我们的内心,为我们提供思想必需的营养,从而带来精神的愉悦与满足,保持内心的沉稳,不失去自我。
听了我这一番叙述,朋友很是认可,临别他借了几本《杂文月刊》带回去看。
近年关于“读书”的文章读了不少,从各种角度论述的都有,也偶遇过“妙笔生花”之文。而《杂文月刊》2017年8月下选入的与读书有关的文章就至少有6篇,而且,几乎每篇都值得读。我感叹作者对读书有深刻的理解和透彻的分析,不仅读后令人倍感畅快,更易引发深度思考。其中,我最喜欢的3篇分别是:孙琳琳的《生命的化妆》、孔逸敏的《我们为什么要读书》,以及邓伟志的《学问属于博览群书的人》。
《生命的化妆》语言精准,用词绝妙,逻辑清晰,通顺得令人叫绝。很高深的大道理,几笔就变成了通俗常识,却也富含形象的比喻和修辞。而引用的名著,都属耳熟能详,说服力极强,加上文笔精炼,当我最爱。最后一句“但她(梦露)最美的瞬间,毫无疑问是捧着《尤利西斯》的样子”,说明“生命的化妆”在于读书,而只有读书之人更迷人。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标题直白,但行文却上佳。如“文字没有情感和温度,但是文字下蕴藏的作者的心却是真实而可敬的……”如“而读书这座桥梁延展了我们局限的目光和心灵,在原本单调的人生苦旅中开出了别样的花朵。”等等。
《学问属于博览群书的人》,也是题目平直,却妙语颇多的好文,用大量的篇幅说明“书斋”的重要性,以及互联网下人们阅读习惯改变后,电子书与书斋、创新的关系,角度独特,读后发人深省。尤其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创新,更令人印象深刻……
对于“劝读”或阐述书的重要性,古往今来,作品汗牛充栋,尤其是近年来更多。但短小精悍,易读易懂却又具说服力且文笔精妙的好文,却不多见。愚以为,上述文章便是好文,且《杂文月刊》一期就选登如此多读书篇目,实在可赞。既要感谢推荐者的发现,更要感谢原文作者给我们提供的读书心得。当然,还要感谢《杂文选刊》编辑的慧眼。
郭树荣(山东济南)
资中筠先生写的《每个人都是用母语思考的》见解独到,思想深刻,不愧是大家之作。我们要好好学习母语,学好母语。问题是,如今有些家长,孩子的母语未学好,却偏偏强制孩子过度地去学习外语,则是舍本逐末了。
《认识你自己》(从维熙),何其难哉!古今中外,伟人凡夫,概莫能外。尤其是伟人,更是难乎其难也。
本期(2017年8月下)選了莫言的两篇文章。莫言,毕竟是莫言,自有他的独到之处。尤其是他的《成为“确实了不起”的人》一文,更是见解不凡。作为“致辞”,乃励志之言,他能讲得这么实在,不是空洞说教,能入耳入心,是篇好文章,很值得每个人深思,不仅对学子有用。
《刘震云为何说我们最缺“笨人”》一文,是说如今我们最不缺的是“聪明人”。“聪明人”沾光,得势,而“笨人”亦即老实人吃亏乃至上当受骗,这种不良的现象应当改变,怎么改,先从我做起吧。
至于《算命先生的“犯小人”》之论,盖在于小人太多。试问,谁人未犯过小人?所以,算命先生便一“算”一个准。
郭志昌(江苏昆山)
对于王春南先生《胡适的十大历史名人排行榜》(2017年7月下)一文的说法基本赞同,但对于最后两段,王春南先生把顾炎武排除之外的观点则不认同,我认为顾炎武应列其中。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上,除了孔子、关羽等人之外,还没有哪一个人能像顾炎武死后那样,在自己家乡以外的地方特别是国都建起祠堂叫人祭祀膜拜的,参加者均为朝野名流,并且持续了八十多年。一个思想家,在其死后三百多年间先后有三十几人为其作传,恐怕顾炎武也是少见的一个。改革开放以后被党和国家领导人、国家主要媒体屡屡提到的历史名人和思想家,也少不了顾炎武。三十多年来各种历史文化名人和思想家的排行榜中,人数可以由80余位直至精简到10位,甚至8位,顾炎武的名次始终靠前。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5月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到的25位思想大家的名单中,顾炎武亦列其中。曾国藩曾经说过“顾炎武是国朝第一人”。王春南先生可以到国内任何一家图书馆去看看《中国思想家评传》这套规模罕见的国家大型丛书,200本书中,《顾炎武评传》是最为厚重的一本,页码最多,价格最高,无人可比。因此,我和我的同事的共同看法是:无论怎样,顾炎武都应该在十大文化名人之内,他在中国思想史的地位,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无可取代的。
李本华(湖南长沙)
《杂文月刊》2017年8月下中代连华女士的《有趣,才是婚姻的“春药”》让人耳目一新。夫妻间辩论赢了是胜利,失败一方会口服心不服,甚至激化矛盾。化解危机更是伟大的智慧,因为它消除了矛盾,而且文章中化解矛盾的方法令人叹为观止,值得婚姻中人学习和借鉴,文章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只是“春药”显得有点刺眼。
《辣见心性》的材料新,语言有特色,但个别地方有点不经推敲。如二段的“摇恙”的“恙”是“通假字”吧。“恙”,《说文》“忧也,从心,羊声”。应是“漾”。三段的“吃下为数的辣物”不妥,“为数”后要加上“不少”或“许多”等字样。“降服了美食”搭配不当。语言要创新,但是要符合语法。
傅春贵(福建宁化)
每每新一期《杂文月刊》的到来,都会让我眼前一亮,给我一种如获至宝、心旷神怡的感觉。读罢2017年7下的《易中天最洗脑的十句话》一文后,感到这篇文章特别好,具有诸多特色:
文中的每一句话皆阐述精辟,一语中的,富含哲理,妙语如珠。作者用鲜活的文字诠释了“人生”的意义,启示我们只有转变视角和思维定势,才能跟上时代步伐,并做到思维与智慧并进,才能博知、明理、增智。
愿更多的读者在《杂文月刊》此类立意新颖、语言精练的美文中流连,并得到更多的精神启迪。
另,近日一朋友来访,烹茶闲坐之时,我对他谈到自己特别喜爱阅读《杂文月刊》一事。不料,他却直白地问我:“读《杂文月刊》到底有什么用?”我直截了当地告诉他,阅读《杂文月刊》至少可获得以下五点益处:
其一,《杂文月刊》文学品位高雅,各类精美的文章使读者享受阅读愉悦的同时,对人性、对事物的多面性、复杂性的认知更加全面,其收获是无法用明智、为人和修身这寥寥数语就能概括,而且还所费不多。其二,读《杂文月刊》可以与众多作者进行无言的探讨、交流、辩论、对话,从而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得到启迪,获得慰藉。其三,有助于丰富精神生活,又可以驱逐寂寞与抑郁。其四,读《杂文月刊》是一种正能量的积累,可提升气质、增添才华、善为人先,从而使人“致远”。其五,读《杂文月刊》虽不能给我们带来直接的财富,但可以丰富我们的内心,为我们提供思想必需的营养,从而带来精神的愉悦与满足,保持内心的沉稳,不失去自我。
听了我这一番叙述,朋友很是认可,临别他借了几本《杂文月刊》带回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