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古诗文鉴赏中的用典教学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hc0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写作立论,多爱用典。修辞意义上的典故是我国古代文化成果中的璀璨珠玑。精彩的典故,以极其精练的文字包含了深刻丰富的思想内容,往往片言只语,便能形象地点明历史人物的运筹机窍;寥寥数字,便能深刻地揭示出人生哲理。诗文中用典,可以使作品熠熠生辉;论述中引述典故,可以使论证强劲有力。但随着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语言文字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随之带来了对典故理解上的困难。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古诗文教学中,经常会遇到文章用典的现象。如果对这一现象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必将影响学生对诗文的理解与鉴赏,难以领略到诗文独具的情趣。有鉴于此,笔者在复习古诗鉴赏专项时,对用典现象作了较深入的探究,从典故的来源、用典的类型、用典的作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四个方面作如下论述:
  (一)典故的来源。典故(上自太古周秦,下至明清)主要指古代诗文和小说戏曲等经常引用的古代故事或有来历出处的词语,包括古代的历史人物活动、寓言故事、神话传说、古诗文中的句子等。
  (1)源于古代历史人物活动或文人活动。如:“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才。”(陶渊明《乞食》)这句诗使用“漂母”的典故:韩信未遇时,极为贫困,尝钓于河边,有一漂纱的老妪见韩信竟日未食,就把自己带的饭食送给韩信吃。韩信非常感激,说他日富贵之后定当厚报。“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此句引用廉颇的典故:廉颇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情况,“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
  (2)源于寓言故事。如:“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这句曲子唱词源于《庄子·则阳》中的寓言故事: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蛮氏;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触氏,争地而战,伏尸百万。(另涉汉朝班固的《难广篇》)又如“自相矛盾”这一成语典故源于《韩非子》中楚人卖矛又卖盾的寓言故事。
  (3)源于神话传说。如:“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这两句引用了吕尚、伊尹的典故:相传吕尚在未遇文王之时,曾钓于渭水之滨;伊尹将受汤的聘请,梦乘船绕过日月之旁。又如“南山雨”的典故源于周时陶大夫答子治陶家富国贫的传说。
  (4)源于古代诗文的词句。这是典故的最大来源。古诗文中一些精练、优美或是精辟的句子被后人引用,便成为引用中特殊的一种——用典。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引用了刘宋时宗悫的“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吴激的“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化用刘禹锡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长亭送别中的“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化用白居易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等。
  (二)用典的类型。古诗文中的典故变化很多,情况复杂,归纳起来,大致有明用、暗用、正用、反用、借用、化用等六种,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1)明用:就是用典故的字面意思,也就是把典故所具有的特殊含义加以扩大,变为泛指。例如: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白居易《长恨歌》)这句诗的“金屋”,典出《汉武故事》,亦即“金屋藏娇”,这里泛指寝宫。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句中“东篱”典出陶渊明《饮酒》中“采菊东篱下”,这里泛指种着菊花的园地。
  “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辛弃疾《祝英台近》)句中的“桃叶渡”,本是晋朝王献之的爱妾桃叶渡河处,这里的“桃叶渡”泛指送别的场所。
  (2)暗用:就是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从字面上一点也看不出来,而是暗含在典故之中,比较迂曲难懂。例如:
  “即此羡闲逸,怅然歌式微。”(王维《渭川田家》)句中“式微”典出《诗经》“式微,式微,胡不归?”作者运用这个典故,表示自己有归隐之意,实际上把“胡不归”的意思隐含在“式微”之中。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句中的“冰心”典出陆机的“心若怀冰”,“玉壶”典出鲍照“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作者把这两个典故结合在一起表示自己为官廉洁。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此句用了《列子·黄帝篇》的典故。据列子自己说,他从老商氏学道,最后达到了忘物忘我的最高境界:“心凝神释,骨肉都融,不觉形之所倚,足之所履,随风东西,犹木叶干壳。意不知风乘我邪?我乘风乎?”苏轼用这个典故,暗含有忘掉一切的意思。
  (3)正用:就是典故的含义与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完全一致。
  “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韩愈《山石》)此句典出《论语》。《公冶长》:“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述而》:“二三子以我为隐乎?”韩愈诗中的“吾党”“二三子”都直引原文,而“归”即用“归与”原意,表示自己要归隐。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苏轼《江城子》)词的后二句典出《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汉文帝时,云中郡守魏尚治边有方,但因虚报六颗首级而被判刑,冯唐指出文帝赏罚不明,文帝接受他的劝谏,恢复魏尚官职,并提拔冯唐。苏轼用此典,表示希望朝廷派自己到边地去,为国立功。
  (4)反用:就是从反面来阐发典故的意思,亦即反其意而用之。例如:“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王维《山居秋暝》)此句典出《楚辞·招隐士》。原文是:“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这本来是淮南小山为淮南王刘安招纳隐士之辞,王维反用此典,表示自己有归隐之意。
  “君看赤壁终陈迹,生子何须似仲谋。”(陆游《黄川》)此句典出《三国志·孙权传》。“公见舟船、器仗、军伍整肃,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开儿子若豚犬耳。’”这是对孙权的高度赞赏,而陆游把典故的意思反过来,表现了时光易逝、功业无成的感慨。
  (5)借用:就是借典故来表示另一种与典故本身无关的事物。例如:“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句中的“接舆”,是楚国的隐者,为了避世,假装疯狂,人们称他为楚狂,王维用“接舆”指与自己交往甚密并且常以诗歌相酬的裴迪。“五柳”陶渊明曾作《五柳先生传》,用柳先生自况,这里王维以“五柳”指自己。
  “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杜甫《别房太尉基》)句中的“谢傅”指东晋的谢安,此人遇事从容不迫,杜甫用以指房琯。
  (6)化用:就是根据需要将典故重新加以改用,有时甚至将典故拆散并且融化在字里行间。例如:
  “一世皆尚同,愿君汨其泥。”(陶渊明《饮酒》)此句典出《楚辞·渔父》“世人皆浊,何不 其泥而扬其波?”《饮酒》的“尚同”,即以同于流俗为尚的意思,也就是《渔父》里“世人皆浊”的意思。整个典故被分散在字里行间,也很有特色。
  “言以文远,诚哉斯验。”(《文心雕龙·情采》)此句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意思是:说出来的话如果没有文彩,就流传不远。原典故的两句话被压缩成四个字,同样表明了“文”与“远”的关系。
  (三)用典的作用。典故用得适当,可以收到很好的修辞效果,能显得既典雅风趣又含蓄有致,可以使语言更加精练、言简意赅、辞近旨远。具体说来有如下作用:
  (1)借以抒发情感。这一特点在诗词赋里表现得十分突出。如辛弃疾的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三国孙权和南朝刘裕的典故来表达自己希望带兵收复中原、建功立业的愿望。又如姜夔在《扬州慢》里的诗句“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就是化用杜牧的诗句“豆蔻梢头二月初”,将昔日热闹繁华与今日冷清萧条作对比,表现了词人凄凉的心境。
  (2)用来表达思想。《柳敬亭传》里用“优孟摇头而歌”终于感动楚庄王的典故,说明“说书虽小技,然必苟性情”的重要性。李白的《将进酒》有“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就是借用陈思王曹植宴饮事表达自己怀才不遇而一醉方休的思想。
  (3)使诗文典雅风趣。王勃的《滕王阁序》用典较多,使文句典雅而富有文采。例如“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窜梁鸿于海曲”一句,不仅表现了作者借冯唐、李广、贾谊、梁鸿来抒发自己不得志的感伤,而且使文章显得华丽高贵,文采飞扬。“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一句话化用“贪泉”“涸辙”两典故,既表达出诗人身处逆境而自我安慰的思想,又使文句具有典雅的色彩。
  (4)使诗文委婉含蓄。《群英会蒋干中计》一章,周瑜对为曹操作说客而不肯承认的故友蒋干说:“吾虽不及师旷之聪,闻弦歌而知雅意。”这就含蓄委婉地表达出对故友的来访之意心知肚明的心情。
  当然,许多时候,诗文用典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既融达意抒情为一体,又集含蓄典雅于一身。
  (四)用典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固然,用典具有其他修辞所不能及的作用,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文章的晦涩难懂。特别是汉魏六朝以来,追求用典,故意卖弄,结果用“典”害意,并且由于用典是引用古书中的故事或文字,年代久远,所以造成了学生理解上的困难。
  其一、对典故的含义不理解或理解不深。
  课文中典故的注释,有的仅交待出处,有的仅提供一句原文,有的叙述相关的故事大意,因此造成学生理解的困难。在读杜甫的《秋兴》组诗(第五册读本)时,有些诗句就不能理解,主要是因为不理解典故,如其三中引用三个典故:匡衡、刘向、轻肥。对“轻肥”一词涉及的原句“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无解释,学生读完还是不明所以。
  其二、对典故的含义虽然理解,但作者用典意图不了解。有些典故,注释浅显易懂,学生一看就懂,特别是对某些故事还很熟悉,但在学生的心目中,故事是故事,文章是文章,两者无多大联系。司马光《训俭示康》中有这样一句话“公今受禄不少,而自奉若此,公虽自信清约,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其中就用了关于公孙弘的典故。文下的注释是“弘位在三公,奉禄甚多,然为布被,此诈也”,可学生不一定知道用此典是劝告司马光不要过于节俭以免让人觉得是欺世盗名。
  理解典故含义,把握典故的意境,是学生领悟用典意图的前提和基础。在此基础上,才能分析典故在文中是用来证明观点、说明事理,还是借以含蓄抒情、委婉达意。
其他文献
题目设△ABC为锐角三角形,则sinA +sinB+sinC>2.证明设△ABC的三边为a、b、c,外接圆半径为R,则由正弦定理求证可转化为a+ b+c>4R,用几何方法.作出△ABC及其外接圆,不妨设a=BC
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涌现出一批地域性商人,江右商即其中之一。尽管在江西商人中,既没有出现象徽商那样拥资数百、上千万,与王侯埒的富商巨贾,也没有形成象山西商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指出:“全面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大力倡导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社会公德,大力倡导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
夏日,无锡的夜晚静悄悄,月光如水洒向大地,轻轻地抚摩着每一个身影。吃完晚饭,我拍拍肚子,打着饱嗝,与许阿姨、余叔叔和妈妈上了电梯。唉,听大人们饭后聊天好累呀,我真想回到
出席全国文教群英会的先进单位——克东县的代表、县委书记边庆同志回县后,通过各种方式,迅速向全县人民传达贯彻大会精神和各地的先进经验。中共克东县委并根据全国文教群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数学实验教学已经成为最有效的教学方式之一.什么是数学实验教学呢?数学实验教学就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进行探究、发现、思考、分析、归纳等思维活动,最后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过程.在数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寻找规律、法则,让学生学会.  一、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的作用和意义  1.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符合初中生的年龄特征  大多数小学生学习数学轻而易举,
大凡吹牛者都有着某种不可告人的目均、比如,想把自己的劣质产品推销出去,便吹成“省优”、“‘部优’”、“国优”,甚至获国际“金奖”O坑各消费者,把别人的钱哄骗到自己的腰包
“托尼——”艾森导演拖着长长的尾音大叫我的名字。  真不知道我身上的哪个闪光点吸引了他,竟然被钦点为贴身助理。我发誓,我要是知道是哪一点,我一定改。
腹膜后化学感受器瘤二例诊治体会周汝武*司庆英腹膜后化学感受器瘤是起源于腹膜后的非嗜铬性副神经节瘤,术前较易误诊,现将诊治2例报告如下:例1:女,25岁。因发现右上腹部包块2个月于1986年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充分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开展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以求达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一种教学方式。该模式以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