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棣周:爱国,是永恒的情怀

来源 :荣誉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yue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胡棣周先生 是一名爱国人士,然而很多时候远不只是爱国这么简单。他对祖国的那份浓浓的爱,几十年不变,不管承受多大委屈,也不管受到多大的打击,胸中常怀着一团火,他曾义正严辞地说:“我是中华男儿,我说自己爱国之心的话,决不令中华男儿蒙耻。”为中国,他愿意奋斗终身,在办《香港夜报》的几十年里,常常为国运而悲喜,他为香港争取权益做了大量工作。改革开放后,为国家建设穿针引线,付出了积极地努力和贡献。
  
  【胡棣周先生,祖籍中山,1952年从澳门来到香港,在香港的《晶报》担任编辑,1961年,创办《香港夜报》,是一位资深的媒体人,1974年成立帝州投资有限公司,担任董事长,为大亚湾核电站的建设穿针引线,促成了这一项目,并兼任孔教学院副院长等社会公职。】
  
  借助文字的力量,言说心中的不平
  
  胡棣周先生曾经是那么的大义担当,又是那么的顽强坚韧,他在动荡的环境中,无条件地爱着自己的祖国。他那一代人代表了那个时代的记忆,这记忆到了今天,成为了一种情结,不时地牵动着他们那一代人,还有他子孙的敏感神经,一代又一代的人,被他们那种爱国的举动而震撼,也被他们那种强烈的爱国心感动。
  胡棣周先生祖籍广东中山,在澳门完成了小学、中学学业。1952年,时值17岁的他只身一人从澳门来到香港,“艰难”——胡棣周先生只用两个字形容了当时的处境。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廖承志先生支持的《晶报》报社担任编辑,五年的编辑工作浓缩成为满腔爱国爱港的思想,存留在他的心中,直至数十年之后也未曾褪色。
  1961年,胡棣周先生创办了《香港夜报》,以笔录其口,以手写其心。“那个时候,中国人在香港根本没有地位,他们根本不把中国学生、中国工人当人看。”回忆起当年中国人在港英政府统治下的处境,胡棣周先生仍然满是悲愤,满是哀伤。当时,他不顾自己有可能成为港英政府统治者的眼中钉,毅然在《香港夜报》发表文章警告港英政府说:“你们不要胡来,香港始终是要回归中国的。”他的笔锋如此犀利,正义凛然。
  在人们心中,文人似乎总是一个弱者,可就是胡棣周先生这样一名文人,在坚强和容忍中,将手中的笔幻化成一把利剑,笔笔刺疼了港英政府的心臓,让港英政府统治者恐惧。
  胡棣周先生创办的《香港夜报》有闻必录,在同行眼中是一名舞笔舞剑的能手,其坚韧激情和民族气节让许多人非常钦佩。在“反英抗暴”期间,《香港夜报》通栏标题大书:“鲤鱼岛外突现中国炮舰,驶向香港海域?”标题醒目将千千万万爱国人士的力量凝聚在一起。时任《文汇报》总编辑金尧如先生一看拍案叫绝,他在回忆录里说:“据说,当天《香港夜报》第一版卖了六七万份,再版五六万份也很快被一抢而光。此后,《香港夜报》直线上升至十几万份。在当时,胡棣周的《香港夜报》、潘怀伟的《田丰日报》以及另一份报纸共三家报社形成了爱国爱港、英勇奋战的统一战线,其销路之广,号召力之强与《文汇报》、《大公报》、《新晚报》不相上下。”
  在以胡棣周先生等人的英勇斗争下,对港英政府在政治、经济、人心、国际信誉上都受到严重的打击,其影响力远远超过1925年的省港大罢工。因此,一些爱国爱党的新闻宣传单位成为了港英政府的重点搜查、封闭、起诉的对象。
  不久之后,港英政府派出大队警察突入胡棣周先生、潘怀伟先生的家,将他们逮捕入狱,胡棣周先生被港英政府判“煽动罪”。同日,港英政府随即宣布对《香港夜报》、《田丰日报》等三家报纸的停刊令,轰动一时。胡棣周先生说:“当时我被判了21年,即时实行。后经周恩来总理等国家领导人的积极营救之下,才改判成3年。”
  就是在那样一段特殊而又艰难的日子里,胡棣周先生在面对港英政府的残酷和中国人遭遇不公正待遇时,愤怒的他选择了藉助文字的力量,言说着心中的愤怒和期盼,一次次来自于心底的呐喊,唤醒了众人的灵魂,是那样的刻骨,又是那样的透彻。
  三年的牢狱生活,是胡棣周先生在那个特殊时期为爱国付出的代价,他至今回忆起来仍觉得是值得的;三年的牢狱生活,丝毫没有动摇他的爱国心,他曾经说:“我是中华男儿,我听中华男儿的话,我听自己爱国之心的话。”这颗坚定的爱国心,一直陪伴一生。
  
  为大亚湾核电站穿针引线
  
  二十多年前,胡棣周先生将一手创办的《香港夜报》交给自己的弟弟。根据时局的变化,《香港夜报》由时政报改版为马经报。而胡棣周先生继而开始转战商场,于1974年成立帝州投资有限公司。
  胡棣周先生从1985年起作为美国西屋电气公司(WESTYNGHOUSE)中国代理,和德国西门子——全球最大的电气工程和电子公司中国市场代表,这一身份持续了二十多年。德国西门子通过他将产品销往中国,在内地已拥有几十个电站的客户。他说:“我懂得中国的需求。”因此长期以来,胡棣周先生常往返于美国、德国等地,他总是把中国最需要的东西从外国带到中国来。文字之外,他找到了另外一种爱国的方式——以商爱国。在商场里,他充溢的爱国主义激情,在利益之外,责任基础之上,着实令人感动不已。
  1980年,深圳特区成立,胡棣周先生成为第一批投资深圳的人。他的一位好朋友爽朗地对笔者说:“没有胡总,就难有大亚湾核电站。”原来其中还有这样一段渊源。
  1980年初,香港和华南地区的电力供应极为紧张。为解决用电困难这一难题,国家水利电力部和广东省政府计划在靠近香港、广州、深圳等电力负荷中心的深圳市大鹏镇境内建设一座核电站,该电站引入香港的供电商参股,并将所发电力的大部分售予香港,但是在筹备期间,先后发生了大量香港民众集会反对建设核电站事件。这时,时任中共广东省委书记、1979年负责筹办广东省三个经济特区兼任省特区管理委员会主任、深圳市委第一书记吴南生将一张大亚湾核电站建设顾问的聘书交到胡棣周先生手上。“这是我的第一张顾问聘书。”——胡棣周先生对那段历史记忆深刻,而这第一张聘书加上爱国的成份,份量变得特别重,使他倍加珍惜。
  带着吴南生书记的期望,胡棣周先生揣着这张聘书,带领美国一家公司找到中华电力公司——香港主要的两家电力公司之一的嘉道理,将大亚湾计划与嘉道理进行了详细的商量,“这一商量,马上就成了。”胡棣周先生开心地说。
  1987年,在引进法国的核岛技术装备和英国的常规岛技术装备进行建造和管理,并由一家美国公司提供质量保证后正式开工;1994年,大亚湾核电站正式投入商业运行。大亚湾核电站是中国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也是中国最大的中外合资企业,海域面积达4888平方公里,黄金海岸线达52公里;2009年5月,大亚湾核电站已成功累计实现上网电量2051.2亿千瓦时,其中输送香港1400.79亿千瓦时。辉煌的背后,胡棣周先生这位为大亚湾核电站建设穿针引线的“媒人”功不可没,内地改革开放的军功章里,有他亮丽的一笔。
  
  洗净铅华 回归宁静
  
  人的一生都在路上。胡棣周先生在历经了人生的跌宕起伏之后,平淡成为了他生活的主题,是名?是利?在他的心中,一切都已经云淡风轻;沧桑沉浮之后,他退守至恬淡安宁静谧的氛围,愉快地享受着洗净铅华之后的那份从容淡定。
  如今,在胡棣周先生以身作则之下,他的孩子们都很优秀,一个在美国,两个在越南,两个在香港,都已经闯下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施展着各自的才华。
  除去工作上的繁忙,胡棣周先生常与朋友们来往。他的好朋友都是几十年的老朋友和老同学,友谊从澳门同窗苦读时代开始,一直延续到现在。同样的历史、同样的记忆、同样的话题、同样的兴趣,都是胡棣周先生一直所珍惜的。“人生能得一知己,足矣。”
  青春的诗虽然已经悄然溜走,而胡棣周先生与朋友们的友情却如陈年佳酿,愈久愈醇香。闲暇之余,他常常邀上三五好友,喝喝茶,聊聊天,品读人生。胡棣周先生在品读人生的同时,许多人也在品读着他:豪爽真诚、凝重深邃、旷达超脱、澹泊明志。
其他文献
【本刊讯】2011年6月28日,福建省港区政协委员联谊会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成立庆典,该会第一届理监事就职典礼亦在此间举行。香港中联办主任彭清华、特区政务司司长唐英年、福建省政协主席梁绮萍、中联办副主任黎桂康、外交部驻港副特派员李元明、中央统战部三局副局长高卫东、政协港澳台侨局副局长王珺、香港立法会主席曾钰成、厦门市政协主席陈修茂、福建省委统战部副部长庄奕贤、厦门市委统战部部长欧阳建、香港民政事
期刊
【本刊讯】旺角街坊会成立60周年暨第23届理监事就职典礼及会员联欢大会4月28日假尖沙咀龙堡国际宾馆隆重举行。中联办九龙工作部副部长余汝文、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张建宗GBS太平绅士、油尖旺民政事务专员郭黄颖琦、油尖旺区议会副主席梁伟权、社会福利署九龙城及油尖旺区福利专员黎冯宝勤、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高宝龄、廉政公署西九龙首席廉政教育主任梅绮如、旺角警区指挥官江伟智、油尖旺健康城市执行委员会主席叶华、油尖旺
期刊
黄贵有先生是一位乐于付出的人,作为沙头下沙香港黄守箴堂宗亲会理事长,他尽职尽责,积极团结黄氏宗亲,与会众一起为家乡深圳福田下沙的发展出谋划策、添砖加瓦。黄贵有先生是一位传统的人,他认为宗亲在中华民族的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宗亲就如一条纽带,将大家紧紧系在一起,这才有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守望相助。当然,黄先生并不是一位守旧的人,他常说宗亲会随着时代发展也应与时俱进。沙头下沙香港黄守箴堂宗亲会不仅是
期刊
梁建丰先生是国际注册工程师,他勤力进取、谦和学习,在事业之道上,以专业学识、敬业态度演绎了一个一帆风顺的成功故事。事业之外,他还热心参与社会服务工作,特别是对于居住的东涌马湾涌村,作为村代表的梁建丰先生积极发挥专业所长,服务村民,乐此不疲。常说每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贤惠的女人,太太不仅是他的合作拍档,更是他的坚定支持者。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幸福由此在相扶相持中漫延开来。      勤力拼搏
期刊
温金海先生是中华经典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推广者,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传播和复兴中华文化,提倡“全民读经”,主张“先求人格,后求卓越”。在世事喧嚣中,追名逐利放弃自身修养者不计其数,然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温金海先生坚信“幼承经典才恒彦,腹有诗书气自华”。在文化复兴之路上,他“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温金海先生,国际经典文化协会主席,嘉德丽中英文幼稚园、国际幼儿
期刊
张仪先生 与与古代著名战国军事家同名,虽不如其有旷世之雄才,过人之谋略,但他对社区贡献突出,屡获表彰,在本地亦德高望重,家喻户晓。习练木兰拳和太极拳数十载,如今的他,虽已八十二岁高龄,但耳聪目明,精神抖擞,继续为香港东区北角区居民能更加健康和谐地生活发挥着余热。“助人乃快乐之本”,在个人修身养性的同时,他亦不忘与众分享养生秘诀。二十年来,无偿将所学武术拳法尽数传扬,致力于推进社区居民健康事业。  
期刊
黄裕材先生是独立候选人、民选区议员。作为独立候选人,财力、实力自然比不上一般有政党支持的候选人,但他不断用真诚、毅力和真心服务社区,因而得到社区广大居民的认可和支持,多年来,他不断为天水围地区的交通、教育、社区服务等各方面建言献策并积极推动改善,因为他一直用真心帮助他人,也获得别人的称赞, 更于2006年获得香港特区政府颁发的社区服务奖状。他用真心付出、亲力亲为谱写着一曲曲服务的赞歌。    【黄
期刊
王俊棠先生是一位敬业而优秀的演员,他有时候是《喋血双雄》里的社团精英,有时候是《鹿鼎记》里霸气十足的满洲第一勇士鳌拜,有时候又是《楚汉骄雄》里勇猛善战的英布。总之,喜欢影视剧的人一定熟识王俊棠先生,入行三十个春秋寒暑,他为观众带来的是视觉盛宴。正是凭藉镜头中专业而出色的小角色,他获得了同行尊敬和赞赏,其演技也深受观众认可,成为了香港影视圈不可或缺的金牌“绿叶”。而在圈外,他更是爱好广泛,投身社团,
期刊
劳灼荣先生是丽斯摄影器材、丽斯数码有限公司的董事长,经过三十年的耕耘,丽斯摄影器材和丽斯数码有限公司早已在澳门站稳脚步,更成为广大游客前来澳门首选摄影器材的地点之一。诚信经营、诚恳待客、诚实做人是丽斯摄影器材和丽斯数码有限公司不断发展的秘诀。每年他都积极在MIF组织“数码影像摄影器材展区”,希望用此平台使更多人了解及熟悉数码器材,而每次的成效得到了政府的认同及支持,推动澳门经济。同时,他积极服务社
期刊
黄浩彪先生在核数行业执业了数十载,从银行工作转战至创办核数师事务所,始终坚守於此。他深知核数工作不仅需要广博深厚的知识为基础,还需要冷静睿智的思维和良好的判断力、分析力与忍耐力。数十载的积淀,他以敬业精神与专业知识做好每一次服务;而对於整个行业,身为澳门註册核数师公会理事长的他,更是在责任与奉献中积极为推动行业发展尽力。同时,他还将此种服务精神延伸至广泛的社会领域,关注青年成长,倡导戒烟保健,积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