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视野下的藏族传统科技文化

来源 :文化产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llc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藏民先民为繁荣本民族文化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同时创作了灿烂辉煌的藏族文化。 而在藏民族古代科技的发展过程中,科学技术则始终是和传统文化柔和在一起的。
  关键词:历史;藏族传统文化;科技;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0-00-02
  科技是科学技术的简称。英文称(science and technology)
  科学是人类在长期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历史过程中所积累起来的认识世界事物的知识体系。技术是指人类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应用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和技能以及物化的各种生产手段和物质装备。科学技术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智慧的结晶。它是人类文化史和社会史的有机组成部分。 自古至今,各民族在不同的地域,以各种不同的方 式,为这座人类智慧的大厦夯土奠基、添砖加瓦,为这座碧丽建筑作出了贡献。任何一个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科技的发展与文化的发展是紧密相连的。 在不断发展的传统文化中,或多或少地包含着科学技术的元素。
  这一点在藏民族的文化科技发展上体现得尤为突出。青藏高原的特殊地理环境造就了藏 民族独具特色的文化和社会生活。千百年来,无数 的藏族先民为繁荣本民族文化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因而也创造了灿烂辉煌的藏族文化。 在藏民族古代科技的发展过程中,科学技术则始终 是和传统文化糅合在一起的。这一点从上个世纪发 掘的西藏古代文化遗址中有所体现。
  藏族传统科技文化的萌芽时期(公元前3000—公元前 200年)
  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远古时期的经验知识,这些知识的积累,实际上是萌芽状况的科学技术。藏族古代科技的萌芽期包括原始社会旧石器 和新石器时代到公元前200年。第一代赞普聂墀赞普的出现 为止。截止今至,根据历史科学的研究和考古专家挖掘出最重要的发现,在西藏共发现旧石器遗址五处,分别以卡若文化遗址, 林芝文化遗址,墨脱文化遗址,曲贡文化遗址,乃东文化遗址。新石器时代遗址二十余 处。而其中的代表是距今 5000 年的昌都卡若遗址。在这个遗址中出土大量的打制石器、骨器、陶器。这些器具是萌芽状态科技的物证。对藏族先民的物质文化及精神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采集到的这些原始石器和陶器材料说明,在宽阔的青藏高原上长期居住的藏族先民们悠久的历史过程,造出了原始人类改造大自然斗争中取得的重大创造性成果。这一成果的改造只是将石片加工成尖锐,做成刮削器。用骨头做的工具有骨锥、骨匕、骨针、骨镞将粘土调和成泥,做成瓷器,但在日常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们可以用它煮熟食物。贮存粮食和水等,
  藏族传统科技
  藏族传统科技中的农牧业技术
  藏族传统科技中的天文历算
  藏族传统科技中的藏医
  藏族传统科技中的建筑艺术
  传统科技中的农牧业技术
  藏民族生活的地域决定了他们的生活生产方式。畜牧业一直是藏民族赖以生存的产业,与此同时,藏民族在其他方面的生产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经过考古学家们在卡若文化遗址等中发现了各类精致的石器,陶器以及青稞、玉米等实物的遗存。这些考古发掘的文化遗址及其实物遗存表明,远在四千年前,青藏高原的先民已经逐渐脱离了動荡的游猎生活,生产活动已从单纯的狩猎扩展到兼营农业和饲养家畜。 《红史》 《王统世系明鉴》、《西藏王臣记》等藏文史籍论述了藏族人种为观世音的化身父亲猕猴和至尊度母的化身母亲罗刹女结合所生猴崽演变而来的观点。尽管其中添加了诸多神化色彩和虚构成分,但这也与科学关于人类诞生的理论是基本一致的。也是西方著名哲学家达尔文说的生物进化论中提到人类的祖先是原始的袁变化的观点相似。只不过是说法不同而已。这以说明藏族传统文化科技与当代科学论证的接近。
  还《王统世系明鉴》进一步记述道:“过了三年,父猴菩萨前去观看,只见猴崽已增加到五百个,这时树上的果实已经吃完,别无可吃的食物,是观世音菩萨,从须弥山的缝隙中取来青稞、小麦、豆子、荞麦、大麦,撒到大地上,使那里长满不种自生的谷 物,交付给他们猴崽们,此后猴崽们在那里饱食了谷物,身上的毛和尾巴都变短了,又慢慢懂得使用语言,这样变成了人”。[1]再其后, 垦所有一切平原为田。透过文字可以看出,那时藏族地区已出现原始的农业,古老的藏族先民们已初步具有简单的耕种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在掌握了最基本的 经验基础之上,又开始了新的更为深入的探索和尝试。现有记载的敦煌文献,著名佛教史略及藏文史籍中发现吐蕃“七贤臣者”mzangs blon mi bdun对藏族原始的农业做出很大的贡献。《贤者喜宴》中我们可知,布代贡甲时期,辅政智勇谋臣茹莱杰,“木头烧炭,冶炼金铁,钻木为孔,制作犁及牛轭开垦土 地;引水灌溉;犁地耦耕……”《 chos `byung mkhas pa`i dga` ston》nang du “mzangs ba`i las su shing bsreg sol ba byung,de yis rdo bzhus gser dngul zangs lcags byung, shing la mig phug gshol dang gnya ` shing byas, sa gzhi brkos nas phu chu yur du drangs,rmon pa dor bsdebs spang thang zhing du rmos,” [2] 另据第二贤臣者拉袄郭噶尔及后贤者对农牧业的土地规划,度量衡,存草养蓄。尤其松赞干布开始农业的发展逐渐形成了新的阶段。记载显示“定大藏之地亩税赋”、“征收地亩赋税”、“清理土地赋税统计绝户数字”。这些记载说明,当时的农业正在走向有序管理的轨道,已经相当发达。
  二、传统科技中的天文历算
  藏族的天文历算则是早期的藏族天文学者们通过对天文和星相的观察,多年的经验总结和积累,与此同松赞干布通过联姻唐朝和尼泊尔的公主 吸取周边民族的天文历算,逐渐地形成了独具自身体色的理论,并形成了较为系统性 的天文理论著作。《汉藏史集》记载,松赞干布曾公派留学到汉地和印度学习历算法,随后又将他们学会的占卜历算之算全部译成藏文。[3]   藏族的历算说法分别有三类:①“佛陀圆寂”历算法sangs rgyas `das lo`i brtsi lugs (公元前624—544公元前释迦牟尼圆寂日)1956印度举办了释迦摩尼圆寂2500周年的纪念会
  ②“火,空,海”历算法(即403,)me mkha` rgya mtsho`i brtsi lugs 。
  “火”在藏文中指示“3”,佛教宇宙观说瞻部洲南方有马面,太阳和焚烧等三种火。“空”示“0”,有空无之意。“海”表示“4”,佛书说须弥山光照耀大海,分别呈青,白,黄,赤四色,故表数字4
  《时论经》中说的香巴拉二十五代法胤的第十代海胜王公元623年登位至,第十一代难胜法王公元806年登位,其最后一年1026年,中间的403年称“火空海”。其纪元算法是藏历胜生周之纪元1027减去403年,启即624年。
  ③“饶迥”历算法rab byung gi brtsi lugs 藏历六十年周期之名。
  后宏期萨迦巴初期的觉译师达瓦袄色开创了 “饶迥”历算法,以公元1027年为起算点。
  1318 年噶玛巴·让穹多吉撰写《历算综论》 始,中间经15世纪山南三嘉措创立“浦派 ”phug lugs 到楚 普·江央顿珠维色的《楚普历书》
  最后由第司·桑结嘉措于 1687 年写成《白琉璃》这部集大成著作,奠定了藏传“时轮历”的基本体系。成书于1827年的《时轮历精要》是藏族天文历 算的经典之作。全书分35章,只有前五分之一讲历算,而后五分之四讲占星。
  作者坚持古印度《时轮经》所论述的宇宙观,认为大地的中心是须弥山。天 穹像一把大伞,被风力推动不停地右旋,其中央最 高处与须弥山相接最低处与马首火山相连。日、月、五星等都是有生命的各自按照一 定的轨道和速度运行。
  三、传统科技中的藏医
  独特的自然资源使得古代藏族人民在很早以前就具有利用得天独厚的药材资源来医治疾病,解除痛苦。深厚的理论和经验使得藏医在现代社会及医药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在藏族传统文化的记述 中,处处都显示着藏医药发展所产生的独特魅力。
  藏族劳动人民早在公元前几世纪时就开始了“采集野生植物来解除疾病”等医疗实践活动。此外,古代藏族人民已学会利用已有的材料,对外伤做一些简单的处理,“开始用泥土、羊毛烧炭的灰治疗伤口”,由此逐渐地总结出一些医治外伤的方法。由于发现使用烧热的石块和砂土贴附于身体的某些部位,有止痛的功效。藏族 医学的发展亦可以追溯到佛教传入以前。《古代象雄与吐蕃史》上记载的藏族第一位专职医师是杰布赤西dpyd bu `khru shis 。[4]他是本教祖师辛饶的长子,相传他学习了祖传的医学方法,并著《医学九法》拉托托日年赞赞普执政时,聘请名医董吉托觉为王室医师王室医师是藏族医学水平的一个标志。此后涌现了许多著名的藏医学家,总结了藏医学的实践经验。《贤者喜宴》记载“吐蕃第三十赞普德日念瑟幼小时得了角膜炎”。[5]服从父王的遗嘱请来吐谷浑的医生治病。这表明当时的医学技术到了顶级程度。
  到了公元8 世纪中叶,著名的藏医 学家宇妥·云丹贡布在研究和总结早期医学经典的同时,学习和吸取了邻近民族的先进医学知识,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编著成了藏医名著《四部医典》。《四部医典》的内容非常丰富,它全面地论述了人体 解剖、生理、病理、诊断、治疗、药物、方剂、保健等许多学科的内容。
  《四部医典》认为,世间共有四百零四种病,“其中一百零一种病属于假象,不医治也会自愈”;“另一百零一种疾病是邪魔病,药物医治难于见效;邪魔疾病只有诵经才能治愈”;“另有一百零一种疾病,不医治就要死亡,医治则有生路”;“还有一百零一种疾病,是前世的宿孽果根致病,无法医治,乃是死症”。《sman rgyud tsa ra ka》las“brgya dang gcig ni kun brtags gdon gyi nad, brgya dang gcig ni phral byung rkyen gyi nad,brgya dang gcig ni `byung bzhi` nad, brgy dang gcig ni sngon byung rang bzhin gyi nad,”zhes so[6]
  縱观藏医的发展概况,我们不难发现,古代藏医药的发展就是继承和挖掘了藏族人民长期医疗实践经验,同时又重视和吸收了其他民族的医学知识,由此丰富和发展了它自身的理论体系,从而使 它形成蓬勃发展的景象。
  四、藏族传统科技中的建筑艺术
  西藏自古便有本土民族建筑的传统,雅隆部落兴起之初,吐蕃第 一代赞普聂赤赞普时代便兴建了位于山南乃东县东南雅隆河东岸一座小山上的“雍布拉岗”———西 藏的第一座宫殿建筑,《贤者喜宴》史记记载“吐蕃地列六王时刻又陆续建起青瓦达孜六宫建筑群。[7] 对藏族房屋建筑和手工业方面尊定了基础。
  公元7世纪赞普松赞干布在前藏吉曲河中游玛布日山上修建藏族历史上具有象征性的宫殿——“布达拉宫”。首都正式迁移拉萨(逻些城)。此外在卧唐建立起了大昭寺,小昭寺。
  吐蕃的寺庙建筑在其风格传承上的确也显示出多元化的文化特征。吐蕃赞普赤松德赞时期建造的桑耶寺为典型的多民族建筑文化的风格,规模宏大,样式华丽,为古代建筑艺术之精品。桑耶寺不仅是西藏佛教史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 的寺院,也是当时印、藏、汉文化交流的结晶。可以看出,吐蕃时期在佛教建筑艺术方面曾有过相当大的发展。这种建筑艺术风格虽然在藏族东北地区显得不是那么清晰,但东南地区的四川,云南等地保留着具有特色的元式建筑风格。
  参考文献:
  [1]萨迦·索南坚参著《王统世系明鉴》(藏文版)民族出版社出版社1981(5): 64-66.
  [2][5][7]巴沃祖勒昌瓦 著《贤者喜宴》(藏文版) 民族出版社 1986(6): 164. 170. 165
  [3]班觉桑布,《汉藏史集》(藏文版)四川民族出版社,2011(6):163-165
  [4]南喀诺布,《象雄与吐蕃史》(藏文版)中国藏学出版社,2009(12):141
其他文献
摘 要:旅行,必是想走之前从未走过的地方,看之前从没有看过的景色,认识之前从没有认识的人。在文化如此宽广的天地间旅游,其必定会变成旅游的一个灵魂,会紧随旅行的方向而不断地改变自己的方向。因而,为了可以完成此种旅行方式,笔者觉得应当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与应用,需理清文化的价值与旅行的含义,进而把两者整合在一块,更进一步地给予人们一些心灵上的安慰。  关键词:文化旅游;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神;整合;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各级各类煤矿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加强煤矿机电设备管理与维护就显得十分重要,但我国一些煤矿在机电设备管理与维护方面仍然存在很多不足。本文以煤矿机电设备管理与维护问题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我国煤矿机电设备管理与维护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就如何提升煤矿机电设备管理与维护水平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煤矿;机电设备;管理;维护;  中图分类号:X752 文献标识
期刊
摘 要:上海出现的“钓鱼”执法曾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在群众中引起较大反响。执法过程中的引诱手段,当事人证明自己清白的极端行为,都在社会中引起轩然大波。现在这一事件的“硝烟”渐渐平息,但是社会各界纷纷就“钓鱼”执法从取证手段、执法程序、社会道德等多方面的评述一直没有停止,本文试图从“钓鱼”执法的起因,“钓鱼”执法的危害以及對“钓鱼”执法现象的思考等几个方面对这一事件进行浅议,以此探讨社会管理新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讲述了博物馆安防消防工作的主要内容,怎样做好安防消防工作,以及未来博物馆安防消防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博物馆安防消防;技防;物防;人防;安防消防设备;  中图分类号:G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0-00-01  博物馆的安防消防工作是关系到一个博物馆发展的核心工作,是确保博物馆展览陈列和文物保管的基础。如何使博物馆的安全消防工作系统化、规
期刊
摘 要:保护文物安全,反盗窃、反破坏是博物馆安防工作重点之一。而博物馆一直是安防产品和技术的重点应用场所,同时也是安防科技系统集成的综合体现。为了确保文物的安全,针对违法分子作案的特点,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设计合理、功能完善、稳定可靠的安全防范系统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文物安全;安全防范;新技术;  中图分类号:G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0-00-
期刊
摘 要:文物征集工作是博物馆的基础工作,对于一个地方性博物馆来说,要利用好有限的征集经费,做到有针对性,有侧重点的征集。  关键词:文物征集;地方性博物馆;  中图分类号:G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0-00-01  文物是每个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博物馆开展一切业务工作的基础,离开了文物,一切博物馆都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仅如此,一个博物馆所藏文物
期刊
摘 要:和谐社会的建设是一项各方面统筹兼顾的系统工程。群众文化在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的作用显而易见。本文首先阐述了发展群众文化对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性,然后说明了群众文化的和谐功能,最后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群众文化要做的具体措施  关键字:群众文化;和谐社会;价值;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0-00-0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由发展社会主义
期刊
提 要: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是反映祖国大陆(福建)与宝岛台湾的历史关系的国家级专题博物馆,中国国家一级博物馆。至2006年5月开馆至今由于各方面原因尚未进行博物馆文创产品開发。这几年跟岛内博物馆交流日益频繁,福建特有的闽台“五缘”关系,开发闽台缘博物馆文创产品迫在眉睫,根据现有的有形与无形博物馆资源如何开发闽台“五缘”特色的文创产品尤为重要。如何在体制、资金、人才、绩效、营销进行创新,以适应新时期全球
期刊
摘 要:青海省是我国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之一,其中人口超过万人的民族有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蒙古族。各族民众在长期的共同生活、生产活动中,和睦共处。土族是青海高原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勤劳纯朴、热情好客、能歌善舞成为该民族的优良传统。千百年来,土族人民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建设着美丽富饶的家乡,创造着灿烂的文化,同时也用歌舞表达着对生活的热爱。  关键词:土族;民族歌舞;婚礼舞;  中图分类号:J607
期刊
摘 要:扬州是一个被商人改变的城市,而改变这座城市的不是扬州本地人,而是徽州的客商。明清时期,朝廷把盐业垄断管理机构两淮盐运史和两淮盐运御史设在扬州,使扬州成为全国最大的食盐集散地,扬州盐商成为了当时朝廷经济的命脉。  关键词:板桥笔榜;清代;扬州盐商;扬州八怪;艺术赞助;  中图分类号:G633.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0-00-01  一、引言  清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