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一节成功的化学课,就像演一部引人入胜的戏剧。教师丰富的表情、跌宕起伏的连珠妙语及扣人心弦的悬念,与学生会心的欢笑、积极的思维、热烈的讨论构成的学生与教学内容、教师与教学内容、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和谐状态,便是课堂教学美。在师生轻松愉快的情境中,教师与学生互动、教与学相长,教学效果就会事半功倍。学生更会在汲取化学知识的同时享受到美的熏陶。
教师集导演与表演于一身,面对每天不同的“剧本”,该如何编导、表演?如何带领几十名学生共同进入“剧情”,创设出课堂教学美呢?
一、师德美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特别尊敬和喜欢能自然流露出师德美的那些教师,这种对教师的好感又会迁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对他们所教的学科产生兴趣,主动、积极地投入到该学科的学习中去,从而实现了学生对教师情感的积极回报。该学科的教学效果必然显著,特别是对于思想或学习中有缺陷的特殊生,他们对教师的一举一动尤为敏感,渴望教师给他们以人格上的平等对待。如果教师能深入到这部分学生中,做他们的良师益友,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学习等方面的困惑,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适时给予鼓励,就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师德美将转化成学生与教师之间关系的和谐美。
二、教学语言美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言语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他认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学生在课堂脑力劳动的效率。”学生课堂脑力劳动的效率直接反映在教学效果上,怎样才称得上是教学语言美呢?我认为,化学教师的教学语言美应具备以下的特性:
1、科学性
任何美的语言都以科学性为前提。化学教师语言科学性的基本要求是准确而规范。所谓准确,就是指正确地使用化学概念,科学地进行判断,合乎逻辑地推理。规范,除遵守普通话的规范以外,还应遵守化学用语的规范。
准确的语言来自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应有一桶水。”而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对教师的这桶水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教师除了认真钻研本学科教材教法的同时,还应不断加强学习,自我充电,吸收化学教学、化工生产及相关学科中的新知识、新信息,注重各学科之间的渗透。把自己所教学科的知识系统化,并将其与相关学科知识融合贯通。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科学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方法,展示出教师与教学内容的和谐美。
2、情感性
化学领域中的优秀成果,都是化学家们历尽艰辛,孜孜探索的结果,是化学世界的美和化学家人格美的生动呈现。初中化学教材中多处提到了化学家,教师应抓住讲授化学家超人的智慧,执着追求的教育契机,对学生进行情感性教育。
如:学习碳酸钠这种盐时,介绍我国制碱工业先驱侯德榜,借此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又如:向学生介绍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经过无数次实验,终于在1774年6月发现了一种能助燃且能维持生命的气体,但由于他没有摆脱前人有关“燃素说”的束缚,与真理失之交臂。而法国科学家拉瓦锡在普利斯特利所得实验结果的基础上,经过缜密的观察和反复的思考后,终于在1774年10月推翻了“燃素说”,得出了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所组成的结论,在化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教师通过列举这些化学家的伟大创举,将激励学生实事求是,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
3、形象性
形象生动的语言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深奥的理论通俗化。初三是学生化学学习的启蒙教育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分析、推理能力,但逻辑思维能力还较欠缺,对于那些较抽象难掌握的化学知识,教师应在使用实验、多媒体、电化教学等手段的同时,辅以形象化语言,引导思维、化难为易。
如:在讲授分子之间有间隔这个知识点时,沿用课本上的两液体相混合,混合后的液体的体积不等于原两液体体积之和。这个实验虽然精确,但实验现象却不明显。我授课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思考题“在一立方米碎石上倒入一立方米细沙,然后测量混合后的总体积,会等于两立方米吗?为什么?”学生稍一思索马上可回答:“不等于。因为碎石中有间隔,有些细砂漏到碎石的间隔中去了。”通过这个粗略的比喻,可具体、通俗地类比出分子之间有间隔的深奥道理。
4、趣味性
初中化学教师课堂上要尽量使用趣味性的教学语言。语言的趣味性可增强知识的趣味性,也可以引起学生思维上的共鸣,使师生的思维同步,知识的掌握,问题的解决变得轻松愉快。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学习,本身就是一种美的享受。
如:为了学生掌握金刚石和石墨这两种不同的单质,我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以下一段师生对话,教师问:“金刚石、石墨是同种物质吗?为什么?”学生回答:“是同种物质。因为它们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教师马上又问:“昂贵的钻戒中的钻石是金刚石加工而成的,铅笔芯主要是石墨做成的。你们愿意拿一定质量的钻石与别人交换等质量的铅笔芯吗?”学生稍稍一楞,马上哄堂大笑,异口同声地答:“不换!不换!”在这种趣味性语言的启发下,学生不但轻松地掌握了金刚石、石墨这两种不同的物质,而且了解到如果一种物质只含有一种元素,这种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的这个深奥的道理。
教学语言美是构成课堂教学美不可缺少的部分,课堂教学语言美将转化成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和谐美。
三、化学实验美
化学之所以能成为一门深受大多数学生欢迎的学科,与化学课堂实验能产生许多美妙的现象有关。教师严谨、规范、熟练的操作美,加上实验产生的现象美,构成了课堂教学的化学实验美。化学实验美,不但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学生对某些化学知识的理解。因此,化学教师必需努力加强自身的实验操作能力,尽最大可能提高实验的成功率,还可恰当地增加一些有趣的实验,充分发挥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如:给学生上第一节化学绪言课时,在一朵事先蘸好酚酞试液的小白花上,喷洒无色的氢氧化钠溶液后,变成了一朵小红花,用这个有趣的实验作前导,大大激发了学生想知道其中奥秘的欲望,从而将学生带进了神奇的化学殿堂。
又如:讲授分子基本性质时,选用以下实验:甲烧杯装有滴入几滴酚酞试液的蒸馏水,乙烧杯有少量深氨水,再滴几滴酚酞试液。观察,甲杯液体无色,乙杯液体呈红色。用一个大烧杯将甲、乙两杯罩在一起,过一会儿观察,甲杯液体慢慢变红色。通过这种化学实验的视觉美,再加上教师启发性的教学语言分析,学生不难得出分子很小,分子在不断运动,同种分子性质相同等有关分子基本性质的抽象道理。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要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状态,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加强自身修养,将师德美、教学语言美、化学实验美有机地溶入课堂教学中,进入智育美育化的最高境界,进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教师集导演与表演于一身,面对每天不同的“剧本”,该如何编导、表演?如何带领几十名学生共同进入“剧情”,创设出课堂教学美呢?
一、师德美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特别尊敬和喜欢能自然流露出师德美的那些教师,这种对教师的好感又会迁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对他们所教的学科产生兴趣,主动、积极地投入到该学科的学习中去,从而实现了学生对教师情感的积极回报。该学科的教学效果必然显著,特别是对于思想或学习中有缺陷的特殊生,他们对教师的一举一动尤为敏感,渴望教师给他们以人格上的平等对待。如果教师能深入到这部分学生中,做他们的良师益友,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学习等方面的困惑,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适时给予鼓励,就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师德美将转化成学生与教师之间关系的和谐美。
二、教学语言美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言语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他认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学生在课堂脑力劳动的效率。”学生课堂脑力劳动的效率直接反映在教学效果上,怎样才称得上是教学语言美呢?我认为,化学教师的教学语言美应具备以下的特性:
1、科学性
任何美的语言都以科学性为前提。化学教师语言科学性的基本要求是准确而规范。所谓准确,就是指正确地使用化学概念,科学地进行判断,合乎逻辑地推理。规范,除遵守普通话的规范以外,还应遵守化学用语的规范。
准确的语言来自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应有一桶水。”而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对教师的这桶水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教师除了认真钻研本学科教材教法的同时,还应不断加强学习,自我充电,吸收化学教学、化工生产及相关学科中的新知识、新信息,注重各学科之间的渗透。把自己所教学科的知识系统化,并将其与相关学科知识融合贯通。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科学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方法,展示出教师与教学内容的和谐美。
2、情感性
化学领域中的优秀成果,都是化学家们历尽艰辛,孜孜探索的结果,是化学世界的美和化学家人格美的生动呈现。初中化学教材中多处提到了化学家,教师应抓住讲授化学家超人的智慧,执着追求的教育契机,对学生进行情感性教育。
如:学习碳酸钠这种盐时,介绍我国制碱工业先驱侯德榜,借此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又如:向学生介绍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经过无数次实验,终于在1774年6月发现了一种能助燃且能维持生命的气体,但由于他没有摆脱前人有关“燃素说”的束缚,与真理失之交臂。而法国科学家拉瓦锡在普利斯特利所得实验结果的基础上,经过缜密的观察和反复的思考后,终于在1774年10月推翻了“燃素说”,得出了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所组成的结论,在化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教师通过列举这些化学家的伟大创举,将激励学生实事求是,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
3、形象性
形象生动的语言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深奥的理论通俗化。初三是学生化学学习的启蒙教育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分析、推理能力,但逻辑思维能力还较欠缺,对于那些较抽象难掌握的化学知识,教师应在使用实验、多媒体、电化教学等手段的同时,辅以形象化语言,引导思维、化难为易。
如:在讲授分子之间有间隔这个知识点时,沿用课本上的两液体相混合,混合后的液体的体积不等于原两液体体积之和。这个实验虽然精确,但实验现象却不明显。我授课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思考题“在一立方米碎石上倒入一立方米细沙,然后测量混合后的总体积,会等于两立方米吗?为什么?”学生稍一思索马上可回答:“不等于。因为碎石中有间隔,有些细砂漏到碎石的间隔中去了。”通过这个粗略的比喻,可具体、通俗地类比出分子之间有间隔的深奥道理。
4、趣味性
初中化学教师课堂上要尽量使用趣味性的教学语言。语言的趣味性可增强知识的趣味性,也可以引起学生思维上的共鸣,使师生的思维同步,知识的掌握,问题的解决变得轻松愉快。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学习,本身就是一种美的享受。
如:为了学生掌握金刚石和石墨这两种不同的单质,我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以下一段师生对话,教师问:“金刚石、石墨是同种物质吗?为什么?”学生回答:“是同种物质。因为它们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教师马上又问:“昂贵的钻戒中的钻石是金刚石加工而成的,铅笔芯主要是石墨做成的。你们愿意拿一定质量的钻石与别人交换等质量的铅笔芯吗?”学生稍稍一楞,马上哄堂大笑,异口同声地答:“不换!不换!”在这种趣味性语言的启发下,学生不但轻松地掌握了金刚石、石墨这两种不同的物质,而且了解到如果一种物质只含有一种元素,这种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的这个深奥的道理。
教学语言美是构成课堂教学美不可缺少的部分,课堂教学语言美将转化成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和谐美。
三、化学实验美
化学之所以能成为一门深受大多数学生欢迎的学科,与化学课堂实验能产生许多美妙的现象有关。教师严谨、规范、熟练的操作美,加上实验产生的现象美,构成了课堂教学的化学实验美。化学实验美,不但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学生对某些化学知识的理解。因此,化学教师必需努力加强自身的实验操作能力,尽最大可能提高实验的成功率,还可恰当地增加一些有趣的实验,充分发挥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如:给学生上第一节化学绪言课时,在一朵事先蘸好酚酞试液的小白花上,喷洒无色的氢氧化钠溶液后,变成了一朵小红花,用这个有趣的实验作前导,大大激发了学生想知道其中奥秘的欲望,从而将学生带进了神奇的化学殿堂。
又如:讲授分子基本性质时,选用以下实验:甲烧杯装有滴入几滴酚酞试液的蒸馏水,乙烧杯有少量深氨水,再滴几滴酚酞试液。观察,甲杯液体无色,乙杯液体呈红色。用一个大烧杯将甲、乙两杯罩在一起,过一会儿观察,甲杯液体慢慢变红色。通过这种化学实验的视觉美,再加上教师启发性的教学语言分析,学生不难得出分子很小,分子在不断运动,同种分子性质相同等有关分子基本性质的抽象道理。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要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状态,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加强自身修养,将师德美、教学语言美、化学实验美有机地溶入课堂教学中,进入智育美育化的最高境界,进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