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建材检测行业现状与问题分析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55185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分析了我国建材检测行业的现状,指出其存在机构数量众多、定位不准发展失衡、政策成为发展瓶颈、国外客商觊觎市场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保证我国建材行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建材检测;现状;问题;对策
  
  1 引言
   建筑材料检测在建材科研、技术开发、企业生产和建工程施工等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评定和控制建筑材料质量的依据和必要的手段,也是发展建筑科学技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措施。随着我国城乡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对包含建材检测在内的检测工作要求越来越高。中国的检测机构成立历史并不长,从形成到今天大约经历了20年的时间,而且大都是从实验室演变而来,主要设立在国内专业研究机构、高等院校、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及相关的大型企业中[1]。
  2 我国建材行业的现状与问题
   中国的检测机构成立历史并不长,从形成到今天大约经历了20年的时间,而且大都是从实验室演变而来的,建材检测行业也不例外。解放初期,我国曾经成立了少量的基础检验实验室,主要承担进出口商品的检验工作。这就是当今检测机构的雏形。到了20世纪80~90年代,中国检测机构才有所发展,成立了近5000个国家、地方、行业和企业检验实验室,主要设立在国内专业研究机构、高等院校、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及相关的大型企业中。二十一世纪初,尤其是我国入世以后,国内出现了第三次检验机构建设浪潮:私有(个体)的检验机构纷纷成立,少量国有检验机构在政府的协调下成立检验集团,国外检验机构也有部分进入国内市场。
  2.1 机构数量众多
   我国的检测机构大多由实验室承担着。据国家认证认可监督委员会统计,目前我国的检测机构分布之广、数量之多、涉及面之宽,在世界上是罕见的,仅与建筑、建材有关的实验室就多达4600余家,这还不包括原国家建材局批准的43家检验实验室。据记者调查,在这4600余家建材建筑检验实验室中,仅企业试验室就占去了40%的份额;而监督检测机构所占的比例少得让人惊奇,只达到整个行业的30%,监测力量颇为薄弱;科研院校检测机构几乎与监督部门基本持平,占30%。而且在这众多的实验室中,绝大部分实验室的检验装备相当简陋,科技含量也不高,固定资产不足200万元。实验室操作人员更是少得可怜,大多数不超出10人。年检测收入不足100万元,除去成本,利润微乎其微[2]。
  2.2 定位不准发展失衡
   我国的建材检测机构之所以发展缓慢,皆因定位不准、发展失衡所致。因為建材检测行业从开始出现发展到今天,都是以科研院校和大型建筑企业内部试验室等附属机构的面貌出现的,大都带有科研与教学性质。而以各级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名义设立的监督检验室,带有政府色彩,且一直附属于母体的部门进行运作,还没有形成独立企业运作的理念。但是,按照国际惯例,没有独立法人资格,检测机构是不能作为独立的第三方服务市场的,尤其是在加入世贸以后。这就为中国的建材检测机构带来了市场风险和压力。
   原来依靠国家投入的科研院校检测机构,在建材检测行业中算是最早走向市场的。他们与时俱进,在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中不断加大技术力量、硬件设备和办公场地等方面的投入,在很短的时间内将检测变成主业发展,并相继转型为第三方独立法人检测企业。但是由于缺少驾驭市场的人才,市场定位不准,服务不到位,业务进展并不理想。这是我国建材检测业做不大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2.3 政策成为发展瓶颈
   中国检测市场目前还是个不完全开放的市场,有时还处于无序状态。既没有形成一套独立运作发展的管理模式,又缺少科学而系统的内部管理体系和经验。单就建材检测认证机构的设置数量、检测项目和经营范围而言,就很难用几个量词来说明。据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具备检测和认证资质的机构共有169家,专业从事建材检验与认证一体化的机构只有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一家。而无资质的检测机构就难以计数了,这种状况说明我国检测市场法制不完善、管理混乱和监督缺失。
   我国检测市场最大的瓶颈,首先就是政策风险问题;其次是行业体制单一的问题;再有,就是受区域管理制约的问题。如果不彻底改变这三种管理理念和经营模式,中国的建材检测业将会再次走向死胡同。另外,建材样品的检测、建筑工程和材料质量检测本身,都需要大量的各种型号与功能的检测设备。因此,无论从交通和运作方便上考虑,还是从检测成本、监测工作效果方面拷量,建材检测业目前想开展跨地区检测,还是颇有难度的。因而,要打破目前这种格局,就必须打破市场垄断,对建材检测市场进行重新定位,全面放开。
  2.4 国外客商觊觎市场
   国外知名的检测认证机构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尽管数量不多,有的地方仅此一家,而且还是私有化的,但信誉度极高,涉及范围较广,在世界各地设立了好多分支机构。像闻名全球的瑞士SGS验证、测试、认证服务机构,还有德国的TUV检测认证机构,美国的UL机构。这些检测机构凭借其先进的技术、科学的管理、雄厚的资金、优质的服务,与国内检测结构展开强有力的竞争,极有可能在一些行业部门取得检测业务的主动权。而一些不具备竞争力的检测机构,就将面临着被吞并、被挤垮的危险。
  3 我国建材行业的解决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建设规模日益扩大,房屋建筑发展速度更是惊人,仅房屋装修工程的年产值就已超过10,000亿元,其中建筑材料费用超过了60%。由此可见,中国的建筑材料需求市场是非常大的。然而,作为国民经济构架中不可或缺的建材检测认证机构,发展却是步履维艰,远没跟上建材市场的需要。
   作为中国唯一具备监测与认证一体化的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其作为公正的第三方仍不能掉以轻心,应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一是全面引入国际通用的实验室管理导则25条要求,加强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二是抓紧搜罗各专业领域的专家,参与到有关产品认证标准的制订中,利用现有检测资源来开拓认证业务,打造中国的认证品牌;三是针对国内各检测机构专业性强、范围窄的特点,考虑成立检测集团,走产业化道路,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发展、共同壮大,真正成为第三方公正性的中介机构;四是建立建材检测人员内部培训和人才培养机制,提前做好人才的储备工作,以迎接今后更严峻的挑战。
   建材检测单位之间的竞争其实就是人才的竞争。目前我国的建设工程及材料检测行业的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并且我国大专院校也没有开设相关的专业,检测人才的培养如今已成为整个检测行业发展的重点,因此必须提高检测行业从业人员的门槛。
  4 结论
   目前,我国建材检测行业面临着机构数量众多、定位不准发展失衡、政策成为发展瓶颈、国外客商觊觎市场等问题,严重影响我国建材检测行业的健康发展。作为中国唯一具备监测与认证一体化的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其作为公正的第三方仍不能掉以轻心,应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同时我国大专院校也应开设相关的专业,积极培养检测人才,这样才能保证我国建材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尚梅,张永权. 我国建材检测行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J]. 辽宁建材,
   2011(5):19-20.
  [2] 周海容,王志杰. 建材检测行业的现状和问题[J]. 品牌与标准化,2011(6):
   13.
其他文献
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外贸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或工厂或贸易商从以前的依靠外贸企业出口转而自行与国外客户进行直接对外贸易出口,国外客户也可在国内开设办事处或采购
Since Ppdai.com,China’s first peer-to-peer(P2P)lending company,was set up in 2007,the number of P2P lending platforms in the country has been growing rapidly.B
随着新型农村建设,农村的娱教活动日益丰富,艺术产业基地建设既能帮助农村传承本土文化,又能带动经济发展,文章就植物染产品开发带动脱贫为例,以商以丘学院联合商丘市土楼村
编辑同志: 我是一名从事科研工作的青年知识分子,很想加入中国共产党。但一些人告诉我,入党不仅要具备党员条件,而且入党手续也很多,我也有同样的看法。不知您怎样认识这个
企业文化作为现代企业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办法,越来越受到国内外企业界、学术界的重视。从近年来的世界经济和企业发展来看,知识经济与企业文化呈现出明显的互动性。一方面,是世界
摘 要:预应力CFRP加固法较非预应力CFRP加固法更能发挥CFRP高强的材料性能,具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就预应力CFRP加固法的材料特点、预应力施加工艺、应用进展以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作了总结,并展望了此方法的未来研究方向。  关键词:预应力;CFRP;加固;桥梁工程  前言  碳纤维增强材料(CFRP)中可用于土木建筑结构加固修复的形式有很多种,见图1:    图1用于结构加固修复CFRP
期刊
管理层持股作为现代公司治理机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对公司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仔细研究了管理层持股对公司风险的影响,管理层持股作为公司治理机制中重要的一环,研
此文简要介绍了肺炎链球菌病及其病原体,评论了23价肺炎链球菌多糖疫苗的安全性、免疫应答和效力,报告了WHO对该疫苗的意见。
邮政企业文化(Entrepreneurialcultureofpostaladministration简称ECPA),就是在邮政企业中经过长期培育形成的共同遵循的一种价值观、目标和行为规范。它反映着邮政企业的物质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趋成熟,金融风险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各界、经济学家重点研究的问题。作为金融机构和企业集团的一部分——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则是连接金融机构和企业集团的重要枢纽。企业离不开金融,金融没有企业更是图有空壳。所以处于二者之间的财务公司就肩负起了连接沟通两者关系的资本运作单元。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依附的是企业集团,中国的财务公司设立的目的就是为企业集团各单位融通资金、为企业集团增加资金的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