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意义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t_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的语文教学的手段不断地丰富,特别是多媒体计算机的使用极大地丰富了语文课堂的容量,使语文教学向着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率的方向发展着。但事物往往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在看到多媒体教学优点的同时,从语文技巧的传授角度来看,传统的优秀的语文教学技巧大量的在课堂中消失,特别是朗读教学环节,往往由多媒体播放朗读素材,教师只起到了播放的作用,学生只是聆听的观众。朗读教学的本质是什么,朗读教学环节是否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作用,这些问题值得教师们借鉴与思考。
  关键词:朗读;语文教学;本质;意义
  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而朗读教学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在我国的教学史上曾经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正所谓:“云松声、涧声、琴声、鹤声……皆声之至清者,而读书声为最”,古代孩童的启蒙读物也是在学生的反复诵读中感悟学成的。朗读以其语言诵读美,想象的瑰丽美,生活的感受美,不断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学生们,成为语文教师教学内容的重要一环。
  一、 语文朗读的本质
  中学语文教学对朗读的要求是,通过教学中的朗读活动,引导学生感知文本内容,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品味作者的感情,将自己的情感体验与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机的衔接起来,产生必要的共鸣体验,提升学生的审美感悟,同时要注重把握语音,语调,轻重等技巧,以此完成对作品的鉴赏活动。由此可知朗读的本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朗读是与文本的沟通
  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一环,其目的是与阅读教学相关,即在分析文本之前通过朗读掌握阅读技巧,初步理解作品的情感内涵,提升学习趣味。而在语文教学环节中,朗读不仅是对文本的把握,更是读者与文本互动的过程,是读者对作者作品产生跨时空交流的过程,它摒弃了以往学生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的,积极的体验,会使学生快速地进入到作品的意境,并感同身受的理解诗歌的主旨情感。使学生沉浸其中,使语文教学达到一种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 朗读是想象的重塑
  朗读教学不仅是学生机械性的“读”的活动,更在于它能促进学生在朗读体验中,发挥自己声音的特性,借助声调的转换,起伏,情感的抑扬顿挫来为听者营造一种氛围使其能在朗读的声音中调动自己的各种感觉器官,通过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形成一种如在画中游的动态画面,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体悟诗歌的意境美,提升学生的美感。
  (三) 朗读是生活的体验
  现代教育认为朗读不仅是读者与作者的对话,还是读者与自己内心的交流的过程。在朗读时发出的各种声音都浸透着作者自己的生活体验,它更多的是读者借助作者的作品发出自己的内心呼喊,引起听众的共鸣。因此朗读教学不仅要发出作者的情感体验,更要通过朗读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自己品味、揣摩音调节奏,使之发出内心的声音,感悟生活的真谛。
  二、 朗读的教学重要意义
  人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朗读诗歌,是学习诗歌的重要手段和基本方法,学习诗歌离不开朗读,学习其他的文学样式也同样离不开朗读教学。朗读教学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当下语文教学对朗读的呼唤
  从2017年开始,教育部规定全国中小学要统一推行教育部编写的语文教材,虽然目前没有完全的在各个学段中铺开使用,但通过各方面的消息报道可知道,教育部编写的教材与目前使用的人教版的语文教材最大的变化就是增加了古诗文的阅读比例。报道称:“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古诗文,整个小学6个年级12册共选优秀古诗文124篇,占所有选篇的30%,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达80%,平均每个年级20篇左右。”可见教授古诗文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而教授古诗文最好的教学方法就是反复的朗读古诗词,一直达到成诵的目的。由此可见语文老师增加朗读教学是时代所需。
  (二) 朗读有助于对文本的理解
  朗读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理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总是从浅层次向深层次不断地深化。而朗读就是学生由浅层向深层过渡的跳板,在朗读中学生首先通过对文本的感悟,再到声音的发出,无不都是与作者的对话,在一次次的对话当中,使自身的理解不断向前推进,进而理解了文本的真正的内涵。正如古人所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此,教师要在学中加强朗读这一环节,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去朗读,去体悟,让学生在反复的隽永中掌握文本的含义,从而掌握各种语文知识和技能,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价值体现。
  (三) 朗读有助于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及写作能力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的要求:“能让学生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也就是说口语交际就是交际几方面的人物在特定的情境中,为了特定的交流目的,借助标准的合理的语言和相应的言语姿态进行听、说互动的一种实践活动。这些习惯的养成全部都是在平时的朗读基础上训练出来的。朗读诗歌不仅能够加强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也能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学生朗读诗歌时,特别是当他们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时,学生的表达欲望会自然而然的触发,因此,学生的写作能力也会随之不断地提高。
  总而言之,在新时期的语文教学中虽然我们的课堂不能离开多媒体计算机的使用,但传统的教学手段依然有其存在的价值,特别是朗读教学,以其独特的声音魅力,教学手段的丰富性,吸引着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其不可或缺的存在价值和意义。
  參考文献:
  [1] 刘天成.语文朗读教学的综合效应[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1(5).
  [2] 张颂著.朗读学[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
  [3] 刘泽华.语文教学要重视读[J].文学教育(上),2009(6).
  [4] 梁红英.中学语文反思性学习探索[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07.
  作者简介:葛鑫,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手法脊柱整复对飞行员椎动脉型颈椎病血浆内皮素(ET)的影响。方法:选择飞行员椎动脉型颈椎病45例,采用罗晓阳创立的脊柱神经生物力学整复法进行手法治疗,并采用放射
目前的新闻体制,记者采访大多按部门分工,哪个部门有活动,负责对外宣传的人便会邀请各位相关的记者,记者也就按图索骥,根据通知的时间、地点、内容来安排采访活动。这种发布新闻的
摘 要:教师团队是每一个学校里面的重点,只有好的教师团队才能教出最好的学生。我们不仅仅要关心学生的成长,还应该关注一下老师的专业成长,结合情感式的管理机制打造出来更好的教师团队。情感式管理机制是管好人心的一种有效方式。学校方面的领导应该和相关的老师进行情感沟通,彼此沟通,产生共鸣,如此一来提高凝聚力,从而推动学校相关工作顺利的开展。在很多高校里面情感式管理机制已经成为了学校管理中的重要机制,对学校
摘 要:针对习作教学“老大难”的现象,笔者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摸索出三年级习作起步阶段的教学策略:一是在把表达方法的指导渗透到阅读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激活学生的内在思维和感情体验,调动其表达欲望。再仿写、运用,做到读写结合,相得益彰。二是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积累素材,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表达。三是不急于求成,一次练习就训练一个点,或几次练习围绕一个点,让学生一练一得,有所收获。  关
摘 要:本文分析了挖掘地方资源,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的具体方法。通过动态的、多元的课程环境的创设,激励孩子在与环境、材料的有效互动中大胆地探索、充分地表达,获取各种有益的经验。  关键词:地方文化;游戏化;资源  我园地处拥有2500多年历史的千灯古镇,为传承与建设具有浓厚文化氛围的幼儿园环境,我们确立“悦享成长、韵美千幼”文化主题,将古镇雅韵与快乐教育相结合,形成“悦美”文化理念,涵盖幼儿学习
摘 要:本文通过一把断尺的故事告诉我们,课堂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意外”,这些“意外”常常超出我们的预设,处理不当就好扰乱我们的教学,处理得当有时这些“意外”也能给我们带来惊喜。这就需要老师能灵活的处理好课堂上的这些生成性的资源,转变教学模式,努力让课堂更加鲜活。  关键词:预设;意外;生成;断尺  [案例背景]  课堂教学是一个充满未知变化发展的动态生成过程,尽管教师在教学之前对课堂进行了
摘 要:汉语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读和写的结合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语文能力,进而达到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只要以学生的发展为立足点,进行有效的学习和训练,就可以提高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本文将对小学语文教学中读与写有效结合策略略作阐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策略  一、 引言  读写结合是以读与写为载体,从读与写的内容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立足于学习情境,开拓思维,创造条件,如调动学生兴趣、提倡小组合作制、善用激励制度、让语文学习从课堂走向课外等方式,帮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使学生乐学、爱学、善学,让他们既能掌握学习的客观规律,又能充分张扬个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语文教学;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条件;学习主人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
摘 要:科技快速发展的同时,信息技术也取得了大的成就,高中语文教学质量得到提高,但是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不好的影响。深入学习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了解其在高中语文教学应用中存在的不足,分析这些问题的应对方法,为利用信息技术进行高中语文教学提供教学模式和理论知识。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语文教学;融合  《语文课程标准》里清楚提出:现代社会对公民有具体明确的要求,应掌握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归纳
古诗歌传承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了丰富的民族情感,是文学的源头.感受并描述诗歌的画面,便于学生更好地鉴赏诗歌,从而更深刻地理解诗歌的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