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干预治疗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78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讨早期干预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共收治了90名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患者,从中选取40名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40名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早期干预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6个月、12个月、18个月的社交行为、适应能力、精细动作、语言以及大运动等发育商各能区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患者而言,给予早期干预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尽量避免智能发育落后、脑瘫的情况,促进神经功能尽快恢复,保障患者的身心健康,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关键词: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患者;常规治疗;早期干预治疗;治疗效果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完善,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迅速发展,围产保健医学也在不断进步,新生儿的死亡率大大降低,但是新生儿神经系统损伤问题却日益严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导致低年龄儿童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主要原因,多次临床实践表明,对新生儿进行观察,尽早发现神经系统并发症并进行早期干预治疗,有助于尽量降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率[1]。本次研究主要选取40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分别给予不同的治疗方式,探讨早期干预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结果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共收治了90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从中选取40名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均符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诊断标准,将40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0例患者给予早期干预治疗,其中,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9例,胎龄38-41周,平均胎龄(39.59±1.38)周;Apgar评分(4.79±1.54)分;入院时间(4.79±1.53)小时;并发症:1例呼吸衰竭,3例胎粪吸入综合征,9例低血糖,1例高胆红素血症,6例颅内出血;对照组20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方式,其中,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10例,胎龄38-41周,平均年龄(39.51±0.96)周;Apgar评分(4.93±1.79)分;入院时间(4.93±1.69)小时;并发症:2例呼吸衰竭,2例胎粪吸入综合征,11例低血糖,3例高胆红素血症,2例颅内出血。两组患者的性别、胎龄、入院时间等一般情况比较没有明显的差异,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患者标准:根据《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标准》确诊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入院后根据全国“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攻关协作组制定的治疗方案开展规范的入院治疗;所有患者在出生后的30以内,神经行为测定评分低于36[2]。排除患者标准:所有患者都需要进行头颅CT、脑电图、眼底检查、听觉和视觉诱发电位以及听力实例筛查等,排除患有遗传代谢疾病、脑发育急性、癫痫、听觉视觉障碍的患者[2]。
  1.2方法
  对照组20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方式,给予患者服用营养脑细胞药物进行治疗,如:脑蛋白水解物、复方丹参、三磷酸腺苷钠、注射用辅酶以及胞二磷胆碱等,每天一次,连续治疗15天为一疗程。一个疗程结束后,进行下一疗程治疗,共需治疗三个疗程[4]。观察组20例患者给予早期干预治疗。干预内容主要包括交往能力、语言发育、认知能力、运动发育等能力的培育,同时指导患者家属锻炼新生儿的视听行为能力,帮助患者做体操。具体干预措施如下:(1)抚触:让患者接受触觉刺激,每天3-5次,每次保持10分钟左右;(2)视觉刺激:在患者的眼前用色彩斑斓的彩球或者小红球多次晃动,让患者家属有意识的多和患者进行沟通,和患者进行情感和目光上的交流。如果患者对红球没有反应,或者视觉无法追随物体时,就要对患者进行视觉诱发电位检查,检查结果如果表明患者有视路损伤或者视神经萎缩,就要立刻和眼科医生联系,尽快进行针对性的治疗[5];(3)听觉刺激:每天让患者倾听柔美的音乐或者铃声,每天3-5次,每次保持半小时左右;(4)运动刺激:指导患者家属帮助患者进行肢体伸展和晃动;(5)能力训练:能力训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语言能力训练、自理能力训练、动手能力训练以及培养良好人际关系能力的训练;(5)爬行、行走训练:行走的前提是爬,是人类运动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在早期训练新生儿的爬行和行走能力,有助于提高患者日后的行走能力和平衡能力。临床医师要根据新生儿每个月龄的发育标准指导婴儿认知、语言、运动以及个人社会能力的训练,有计划的实施新生儿触觉、听觉以及视觉的刺激训练,对于出现异常运动、肌张力和反射异常、运动发育落后的患者要及时进行物理康复治疗[6]。
  1.3观察指标及疗效判断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6个月、12个月以及18个月的社交行为、适应能力、精细动作、语言以及大运动等发育商各能区得分。使用Gesell婴幼儿发育检查量表对患者进行评分,量表主要包括个人社交行为、适应能力、精细动作、语言以及大运动等5个能区,进行评价,并测出个能区发育商。评价标准:一个或者一个以上能区发育商低于75的患者,可以视为异常[7]。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得到的所有实验数据和资料都经过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数据用(X±s)表示,经过t检验,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反之,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6个月、12个月、18个月的社交行为、适应能力、精细动作、语言以及大运动等发育商各能区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两组患者在6个月、12个月以及18个月的发育商各能区得分比较(X±s)   3.讨论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由于新生儿在围产期发生脑缺氧或者脑缺血而导致,严重时,会发展成永久性神经系统后遗症,如:学习困难、癫痫、共济失调、智力低下、脑瘫等,严重影响了儿童的身心健康。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缺血性脑损伤细胞死亡形式主要是凋亡,凋亡属于一种进展比较缓慢、持续时间较长的可逆过程,如果可以及时阻断细胞的凋亡,就可以防止神经细胞迟发性死亡,尽量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为了最大限度的降低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率,近年来开始针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实施早期干预治疗。积极的早期干预治疗可以阻断凋亡的过程,修复脑细胞,减轻永久性脑损伤程度,效果较好。5岁以下儿童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最快,可塑性也最强,代偿能力最好,是人体脑发育最关键的阶段,在这个时间段进行干预治疗,可以促进脑细胞尽快修复,刺激神经纤维代偿性的生长,建立新的神经信息传递通路,改善患者的脑功能,挖掘围产期脑损伤患者的神经发育潜力,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8]。早期干预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原理是根据未成熟低年龄儿童的发育特点,在早期给予正性、丰富的环境刺激和体疗,及时发现患者发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解决,使受损的大脑可以康复。在本次研究过程中,观察组患者在6个月、12个月、18个月的社交行为、适应能力、精细动作、语言以及大运动等发育商各能区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实施早期干预治疗,有助于促进患者神经系统的修复,尽量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保障患者发育正常,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勇,程锐,许植之,韩玉昆,周晓玉,蒋小镛,赵卫华,钱家萍. 早期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影响[J]. 临床儿科杂志,2006,03:188-190.
  [2]黄海碧,廖碧玲,周笑. 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和早期干预依从性与远期预后的影响关系[J].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3,06:835-838.
  [3]曾仁和,王桂芝,袁晓琴,李映林. 超早期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预后影响的研究[J]. 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08,05:356-358.
  [4]陈汝信,李耀芳,黄艳萍.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干预的实践与效果分析[J]. 内科,2014,01:56-57+59.
  [5]赵萍 ,周春梅 ,廖火生 ,张秀琴 ,张伟忠 ,李清媛. 早期干预对改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智力发育的研究[J]. 临床儿科杂志,2002,01:9-11.
  [6]温咏梅. 高压氧舱治疗及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研究[J].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2,01:22-24.
  [7]温博贤,何杏勤,林凤莲. 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60例临床疗效观察[J]. 当代医学,2011,29:15-16.
  [8]李俊,李骋,王尚忠,张晓娴. 神经节苷脂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70例疗效观察[J]. 海南医学,2015,02:260-262.
其他文献
通过河西走廊干旱区葡萄的试验,在大田尺度上采用二因素完全区组设计,共计6个处理,不同水氮处理条件下对葡萄的土壤含水率、叶片性状、根系等要素进行监测和分析,研究不同水氮条件下对葡萄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从而对当地葡萄的高效水肥管理提供帮助。
果树种植业发展至关重要,既有助于农民致富,实现脱贫的发展目标,又能助力国民经济总产值的增长,使我国可更好实现经济发展目标。果树种植过程中,隐患集中在病虫害上。果园出现病虫害,不仅会使树木生长受到影响,同时还会导致果品差或者是果子直接坏掉。绿色发展当下,果树种植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农药污染严重,水果安全遭遇挑战,同时对生态环境破坏大。病虫害和农药污染是制约我国果树种植业发展主要因素,故而当前要有针对性解决,文章集中针对这两个部分探讨,希望有助于果树种植可持续发展。
试验以不同浓度0.001%羟烯腺嘌呤·烯腺嘌呤水剂在麦子拔节期和齐穗各用药一次。实验结果表明:0.001%羟烯腺嘌呤.烯腺嘌呤水剂于麦子分蘖期和孕穗期连续两次用药,可增加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同时还提高千粒重,提高亩产量,尤其是高剂量较为明显,对麦子安全;在使用剂量上掌握亩用量(高剂量)50为宜,有明显的增产作用。
宅基地使用权涉及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农民自己所有的房屋与其附着的土地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宅基地制度,我们不能从用益物权的角度去单一理解这一概念。社会不断发展变化,和宅基地相关的疑难问题也层出不穷,我国立法也并没有很好的办法去解决这些现象,如何立法使宅基地合理的流转,确保农民利益不受损害,避免发生社会纠纷,将会成为我国立法的重中之重。
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低剂量和常规剂量螺旋CT胸部平扫对肺部细节显示的差异。方法:将2013年5月~2015年3月在我院行螺旋CT诊断的46例肺部结节患者纳入本研究,对于本组患者,均应用GE Prospeed CT机进行常规扫描,分别进行低剂量与常规剂量扫描,对比扫描结果。结果:对两组诊断结果进行分析,显示无显著差异,上述数据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剂量螺旋C
期刊
众所周知,我国是人口大国,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目前我国人口数量仍是世界第一,总人口数量超过14亿,其中农业人口基数最多。文章简单介绍了我国产业扶贫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现状,通过对产业扶贫乡村振兴战略中农业技术的应用局限探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策略,并基于此分析产业扶贫乡村振兴战略中农业技术的作用,希望能够为有关部门提供参考。
随着我国农业水平不断进步,国家不再只关注农作物的产量,对于农作物的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小麦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之一,国家十分注重它的质量,小麦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是其中的重点,只有解决了这两个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小麦的质量才能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文章将围绕“小麦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研究和探讨。
灵芝是一种无毒无激素的滋补品,作为一种对人体有益的大型真菌,自古以来受到人们的喜爱,尤其灵芝对提高人体的身体免疫力很有帮助,不仅寓意美好,造型美观,同时滋补功能强,是提高免疫力不可不选的营养保健品。在食用菌中,具有广阔的市场和远大的开发前景。同时,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缺乏行业领头羊,种植规模小且各自为战;人才不足、平台缺失;加之资本垄断,竞争激烈。
小麦玉米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粮食作物,在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支持下,越来越多地区的小麦玉米生产开始引进机械化设备,但是从实际生产加工情况来看,小麦玉米的生产存在种植规格多、作业质量要求不规范、设施配套不完善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小麦玉米的产量。为此,文章结合小麦玉米的种植特点,分析小麦玉米全过程机械化技术模式的应用,并立足当前小麦玉米全过程机械化技术模式实施存在的问题提出对应的解决对策,旨在能够更好的促进小麦玉米的机械化、规模化生产。
临床科学合理用血水平不仅反映医务人员技术水平,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地区和医院的医疗管理水平的指标,近年来,我院不断加强科学合理用血理念,由输血科质量控制组进行用血指导及监管,减少不合理用血,提高血液资源使用效率,具有一定成效。  1、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1.1.1 2011-2014年医院各血液成分使用情况,成分输血率%=成分用血量(U)/[全血用量(U)+成分用血量(U)]×10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