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讨早期干预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共收治了90名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患者,从中选取40名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40名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早期干预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6个月、12个月、18个月的社交行为、适应能力、精细动作、语言以及大运动等发育商各能区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患者而言,给予早期干预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尽量避免智能发育落后、脑瘫的情况,促进神经功能尽快恢复,保障患者的身心健康,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关键词: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患者;常规治疗;早期干预治疗;治疗效果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完善,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迅速发展,围产保健医学也在不断进步,新生儿的死亡率大大降低,但是新生儿神经系统损伤问题却日益严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导致低年龄儿童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主要原因,多次临床实践表明,对新生儿进行观察,尽早发现神经系统并发症并进行早期干预治疗,有助于尽量降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率[1]。本次研究主要选取40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分别给予不同的治疗方式,探讨早期干预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结果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共收治了90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从中选取40名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均符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诊断标准,将40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0例患者给予早期干预治疗,其中,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9例,胎龄38-41周,平均胎龄(39.59±1.38)周;Apgar评分(4.79±1.54)分;入院时间(4.79±1.53)小时;并发症:1例呼吸衰竭,3例胎粪吸入综合征,9例低血糖,1例高胆红素血症,6例颅内出血;对照组20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方式,其中,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10例,胎龄38-41周,平均年龄(39.51±0.96)周;Apgar评分(4.93±1.79)分;入院时间(4.93±1.69)小时;并发症:2例呼吸衰竭,2例胎粪吸入综合征,11例低血糖,3例高胆红素血症,2例颅内出血。两组患者的性别、胎龄、入院时间等一般情况比较没有明显的差异,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患者标准:根据《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标准》确诊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入院后根据全国“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攻关协作组制定的治疗方案开展规范的入院治疗;所有患者在出生后的30以内,神经行为测定评分低于36[2]。排除患者标准:所有患者都需要进行头颅CT、脑电图、眼底检查、听觉和视觉诱发电位以及听力实例筛查等,排除患有遗传代谢疾病、脑发育急性、癫痫、听觉视觉障碍的患者[2]。
1.2方法
对照组20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方式,给予患者服用营养脑细胞药物进行治疗,如:脑蛋白水解物、复方丹参、三磷酸腺苷钠、注射用辅酶以及胞二磷胆碱等,每天一次,连续治疗15天为一疗程。一个疗程结束后,进行下一疗程治疗,共需治疗三个疗程[4]。观察组20例患者给予早期干预治疗。干预内容主要包括交往能力、语言发育、认知能力、运动发育等能力的培育,同时指导患者家属锻炼新生儿的视听行为能力,帮助患者做体操。具体干预措施如下:(1)抚触:让患者接受触觉刺激,每天3-5次,每次保持10分钟左右;(2)视觉刺激:在患者的眼前用色彩斑斓的彩球或者小红球多次晃动,让患者家属有意识的多和患者进行沟通,和患者进行情感和目光上的交流。如果患者对红球没有反应,或者视觉无法追随物体时,就要对患者进行视觉诱发电位检查,检查结果如果表明患者有视路损伤或者视神经萎缩,就要立刻和眼科医生联系,尽快进行针对性的治疗[5];(3)听觉刺激:每天让患者倾听柔美的音乐或者铃声,每天3-5次,每次保持半小时左右;(4)运动刺激:指导患者家属帮助患者进行肢体伸展和晃动;(5)能力训练:能力训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语言能力训练、自理能力训练、动手能力训练以及培养良好人际关系能力的训练;(5)爬行、行走训练:行走的前提是爬,是人类运动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在早期训练新生儿的爬行和行走能力,有助于提高患者日后的行走能力和平衡能力。临床医师要根据新生儿每个月龄的发育标准指导婴儿认知、语言、运动以及个人社会能力的训练,有计划的实施新生儿触觉、听觉以及视觉的刺激训练,对于出现异常运动、肌张力和反射异常、运动发育落后的患者要及时进行物理康复治疗[6]。
1.3观察指标及疗效判断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6个月、12个月以及18个月的社交行为、适应能力、精细动作、语言以及大运动等发育商各能区得分。使用Gesell婴幼儿发育检查量表对患者进行评分,量表主要包括个人社交行为、适应能力、精细动作、语言以及大运动等5个能区,进行评价,并测出个能区发育商。评价标准:一个或者一个以上能区发育商低于75的患者,可以视为异常[7]。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得到的所有实验数据和资料都经过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数据用(X±s)表示,经过t检验,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反之,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6个月、12个月、18个月的社交行为、适应能力、精细动作、语言以及大运动等发育商各能区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两组患者在6个月、12个月以及18个月的发育商各能区得分比较(X±s) 3.讨论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由于新生儿在围产期发生脑缺氧或者脑缺血而导致,严重时,会发展成永久性神经系统后遗症,如:学习困难、癫痫、共济失调、智力低下、脑瘫等,严重影响了儿童的身心健康。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缺血性脑损伤细胞死亡形式主要是凋亡,凋亡属于一种进展比较缓慢、持续时间较长的可逆过程,如果可以及时阻断细胞的凋亡,就可以防止神经细胞迟发性死亡,尽量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为了最大限度的降低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率,近年来开始针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实施早期干预治疗。积极的早期干预治疗可以阻断凋亡的过程,修复脑细胞,减轻永久性脑损伤程度,效果较好。5岁以下儿童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最快,可塑性也最强,代偿能力最好,是人体脑发育最关键的阶段,在这个时间段进行干预治疗,可以促进脑细胞尽快修复,刺激神经纤维代偿性的生长,建立新的神经信息传递通路,改善患者的脑功能,挖掘围产期脑损伤患者的神经发育潜力,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8]。早期干预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原理是根据未成熟低年龄儿童的发育特点,在早期给予正性、丰富的环境刺激和体疗,及时发现患者发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解决,使受损的大脑可以康复。在本次研究过程中,观察组患者在6个月、12个月、18个月的社交行为、适应能力、精细动作、语言以及大运动等发育商各能区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实施早期干预治疗,有助于促进患者神经系统的修复,尽量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保障患者发育正常,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勇,程锐,许植之,韩玉昆,周晓玉,蒋小镛,赵卫华,钱家萍. 早期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影响[J]. 临床儿科杂志,2006,03:188-190.
[2]黄海碧,廖碧玲,周笑. 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和早期干预依从性与远期预后的影响关系[J].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3,06:835-838.
[3]曾仁和,王桂芝,袁晓琴,李映林. 超早期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预后影响的研究[J]. 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08,05:356-358.
[4]陈汝信,李耀芳,黄艳萍.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干预的实践与效果分析[J]. 内科,2014,01:56-57+59.
[5]赵萍 ,周春梅 ,廖火生 ,张秀琴 ,张伟忠 ,李清媛. 早期干预对改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智力发育的研究[J]. 临床儿科杂志,2002,01:9-11.
[6]温咏梅. 高压氧舱治疗及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研究[J].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2,01:22-24.
[7]温博贤,何杏勤,林凤莲. 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60例临床疗效观察[J]. 当代医学,2011,29:15-16.
[8]李俊,李骋,王尚忠,张晓娴. 神经节苷脂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70例疗效观察[J]. 海南医学,2015,02:260-262.
关键词: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患者;常规治疗;早期干预治疗;治疗效果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完善,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迅速发展,围产保健医学也在不断进步,新生儿的死亡率大大降低,但是新生儿神经系统损伤问题却日益严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导致低年龄儿童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主要原因,多次临床实践表明,对新生儿进行观察,尽早发现神经系统并发症并进行早期干预治疗,有助于尽量降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率[1]。本次研究主要选取40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分别给予不同的治疗方式,探讨早期干预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结果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共收治了90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从中选取40名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均符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诊断标准,将40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0例患者给予早期干预治疗,其中,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9例,胎龄38-41周,平均胎龄(39.59±1.38)周;Apgar评分(4.79±1.54)分;入院时间(4.79±1.53)小时;并发症:1例呼吸衰竭,3例胎粪吸入综合征,9例低血糖,1例高胆红素血症,6例颅内出血;对照组20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方式,其中,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10例,胎龄38-41周,平均年龄(39.51±0.96)周;Apgar评分(4.93±1.79)分;入院时间(4.93±1.69)小时;并发症:2例呼吸衰竭,2例胎粪吸入综合征,11例低血糖,3例高胆红素血症,2例颅内出血。两组患者的性别、胎龄、入院时间等一般情况比较没有明显的差异,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患者标准:根据《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标准》确诊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入院后根据全国“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攻关协作组制定的治疗方案开展规范的入院治疗;所有患者在出生后的30以内,神经行为测定评分低于36[2]。排除患者标准:所有患者都需要进行头颅CT、脑电图、眼底检查、听觉和视觉诱发电位以及听力实例筛查等,排除患有遗传代谢疾病、脑发育急性、癫痫、听觉视觉障碍的患者[2]。
1.2方法
对照组20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方式,给予患者服用营养脑细胞药物进行治疗,如:脑蛋白水解物、复方丹参、三磷酸腺苷钠、注射用辅酶以及胞二磷胆碱等,每天一次,连续治疗15天为一疗程。一个疗程结束后,进行下一疗程治疗,共需治疗三个疗程[4]。观察组20例患者给予早期干预治疗。干预内容主要包括交往能力、语言发育、认知能力、运动发育等能力的培育,同时指导患者家属锻炼新生儿的视听行为能力,帮助患者做体操。具体干预措施如下:(1)抚触:让患者接受触觉刺激,每天3-5次,每次保持10分钟左右;(2)视觉刺激:在患者的眼前用色彩斑斓的彩球或者小红球多次晃动,让患者家属有意识的多和患者进行沟通,和患者进行情感和目光上的交流。如果患者对红球没有反应,或者视觉无法追随物体时,就要对患者进行视觉诱发电位检查,检查结果如果表明患者有视路损伤或者视神经萎缩,就要立刻和眼科医生联系,尽快进行针对性的治疗[5];(3)听觉刺激:每天让患者倾听柔美的音乐或者铃声,每天3-5次,每次保持半小时左右;(4)运动刺激:指导患者家属帮助患者进行肢体伸展和晃动;(5)能力训练:能力训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语言能力训练、自理能力训练、动手能力训练以及培养良好人际关系能力的训练;(5)爬行、行走训练:行走的前提是爬,是人类运动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在早期训练新生儿的爬行和行走能力,有助于提高患者日后的行走能力和平衡能力。临床医师要根据新生儿每个月龄的发育标准指导婴儿认知、语言、运动以及个人社会能力的训练,有计划的实施新生儿触觉、听觉以及视觉的刺激训练,对于出现异常运动、肌张力和反射异常、运动发育落后的患者要及时进行物理康复治疗[6]。
1.3观察指标及疗效判断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6个月、12个月以及18个月的社交行为、适应能力、精细动作、语言以及大运动等发育商各能区得分。使用Gesell婴幼儿发育检查量表对患者进行评分,量表主要包括个人社交行为、适应能力、精细动作、语言以及大运动等5个能区,进行评价,并测出个能区发育商。评价标准:一个或者一个以上能区发育商低于75的患者,可以视为异常[7]。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得到的所有实验数据和资料都经过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数据用(X±s)表示,经过t检验,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反之,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6个月、12个月、18个月的社交行为、适应能力、精细动作、语言以及大运动等发育商各能区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两组患者在6个月、12个月以及18个月的发育商各能区得分比较(X±s) 3.讨论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由于新生儿在围产期发生脑缺氧或者脑缺血而导致,严重时,会发展成永久性神经系统后遗症,如:学习困难、癫痫、共济失调、智力低下、脑瘫等,严重影响了儿童的身心健康。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缺血性脑损伤细胞死亡形式主要是凋亡,凋亡属于一种进展比较缓慢、持续时间较长的可逆过程,如果可以及时阻断细胞的凋亡,就可以防止神经细胞迟发性死亡,尽量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为了最大限度的降低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率,近年来开始针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实施早期干预治疗。积极的早期干预治疗可以阻断凋亡的过程,修复脑细胞,减轻永久性脑损伤程度,效果较好。5岁以下儿童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最快,可塑性也最强,代偿能力最好,是人体脑发育最关键的阶段,在这个时间段进行干预治疗,可以促进脑细胞尽快修复,刺激神经纤维代偿性的生长,建立新的神经信息传递通路,改善患者的脑功能,挖掘围产期脑损伤患者的神经发育潜力,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8]。早期干预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原理是根据未成熟低年龄儿童的发育特点,在早期给予正性、丰富的环境刺激和体疗,及时发现患者发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解决,使受损的大脑可以康复。在本次研究过程中,观察组患者在6个月、12个月、18个月的社交行为、适应能力、精细动作、语言以及大运动等发育商各能区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实施早期干预治疗,有助于促进患者神经系统的修复,尽量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保障患者发育正常,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勇,程锐,许植之,韩玉昆,周晓玉,蒋小镛,赵卫华,钱家萍. 早期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影响[J]. 临床儿科杂志,2006,03:188-190.
[2]黄海碧,廖碧玲,周笑. 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和早期干预依从性与远期预后的影响关系[J].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3,06:835-838.
[3]曾仁和,王桂芝,袁晓琴,李映林. 超早期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预后影响的研究[J]. 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08,05:356-358.
[4]陈汝信,李耀芳,黄艳萍.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干预的实践与效果分析[J]. 内科,2014,01:56-57+59.
[5]赵萍 ,周春梅 ,廖火生 ,张秀琴 ,张伟忠 ,李清媛. 早期干预对改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智力发育的研究[J]. 临床儿科杂志,2002,01:9-11.
[6]温咏梅. 高压氧舱治疗及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研究[J].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2,01:22-24.
[7]温博贤,何杏勤,林凤莲. 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60例临床疗效观察[J]. 当代医学,2011,29:15-16.
[8]李俊,李骋,王尚忠,张晓娴. 神经节苷脂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70例疗效观察[J]. 海南医学,2015,02:260-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