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掌控一课时教学时间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bo94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的“少慢差”多少也体现在我们教师不能合理掌控一节课的教学时间这一事实上。从信息论的观点看,正确熟练及时地调控教学内容和进度,可以有效地推动教学流程向前拓展。从教育心理学的观点看适时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聪明智慧。从教学论的观点看,恰当的师生语言沟通可以使学生对教材的内容更深入。从控制论的角度看,学生思路的引导激发和控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每个细节上的精心运筹。因此,教师必须对每一节课的教学时间进行有效地分配。教师该怎样支配一课时的教学时间,才能产生良好的学习结果呢?
  1.善用教学专用时间
  所谓教学专用时间是指教师在教学历程中纯粹用于教学的时些间。根据教育心理学家观察研究,凡是能够充分掌握教学专用时间,使教学之外其他活动减少到最低限度的教师,其教学效果较之一般不注意此点为优。
  2.掌握专心学习时间
  所谓专心学习时间是指教师在教学历程中除有效掌握教学专用时间外,且能使学生在上课时间内专心于学习的时间。教师如何掌握学生的专心学习时间呢?首先,教师必须对教材讲解清楚,并讲得生动有趣;其次,教师必须学习理论与教学原理,且善于引起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再次,教师能掌握学生情绪以维持教室秩序。
  3.提供课业学习时间
  在教材有适当难度的情况下,维持学生自行学习而且由学习中获致成功所需要的时间,称为课业学习时间。有经验的教师都会了解,教材的难度超过学生能力时,学生难以从学习中获得成功。但教材难度适中时,如不提供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也无法使他们从学习中获得成功。因此,良好的教学安排是,既能在教材的难度上适合于学生能力,又能在时间上容许学生经由学习活动获得成功的经验。
  根据以上规律,具体到一节语文课我们又如何细化安排得当呢?笔者认为,教师除了在课前备好即将要讲授的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基本情况外,还要对上课的每个细节作精心的安排,否则课堂的效率就会大打折扣,大致的方向和原则如下:
  首先,教师要根据即将教授的内容制定完美的导入语
  完美的导入语可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要避免不属于教学专用的活动。导入语不能太长,否则会影响到教学重点的实施,一般不超过三分钟,导入语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发问式的,也可以创设情境,有时可以以一首诗为开头,也可以以一段话为开头等等,但都必须与即将教授的内容有一定的联系,必须能吸引绝大多数学生的眼球。要充分利用本校、本地区、本班学生丰富的课程资源。导入语不能过于深奥,学生花了五六分钟才能理解的导入语肯定不是完美的导入语。总之,完好的导入语可以使学生得到更多的教学专用时间。
  其次,要活用教材,使之变得生动有趣
  教师除了能对教材讲清楚外,还要有驾驭教材的本领,教材固然是死,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优化组合。其原则是必须起到引导学生学会的目的,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情境中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做到既学会了知识和技能,又享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虽然我们在备课中作精心的安排,但是在语文教学中,常常会发生这种情况: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有的学生已经学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问题,既动态生成的问题,却又在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之中。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必须重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将预设的教学目标与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机整合成新的教学目标。这样做,既可以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同时又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本身就符合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习动机,离开教学活动,学习动机是无从激发的。
  第三、巧妙设疑灵活提问,善用教师回馈激发学生思维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设疑和提问往往是密不可分的,它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常规武器,可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注意。教师在课堂上如何掌握学生的专心学习时间,就必须学会巧妙设疑灵活提问。例如:在课文的重点难点处设疑提问,可以叩开学生思维的大门,使学生在积极思维的活动中理解知识,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在学生“无疑”处生疑提问,引导学生学会生疑,激起学生在平淡的学习过程和内容中的学习心理活动,从而能于平淡中见神奇,于平庸中见绝妙;在学生思路易堵塞的地方设疑提问,以帮助学生畅通思路,顺路思考,开拓思维;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设疑提问,可以使学生产生探究反射,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就可以很好诱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教师设疑提问,学生回答以后,如果教师不给予学生正面回馈,那么学生的学习情绪就会受到影响。总之,教学是师生互动的历程,在师生互动的教学历程中,双方的语言沟通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性因素。教学时师生语言沟通方式,主要表现在教师对学生的讲解、教师问学生问题、学生回答问题以及教师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表现好,师生互动就融洽,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就感到轻松,教学效果就显著。巧妙设疑灵活提问,善用教师回馈是符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原则的。
  第四、提供足够的课业学习时间,巧设适当的练习
  大多数教师相当注重教学目标的实施过程,而忽略学生知识的转化过程。虽然每一课堂都设置练习,但是留给的课业学习时间太少,大部分只能布置课后练习。根据学习理论与教学原理,学生某一学科的学习动机维持在一节课以后,随着下一节课上新的学科内容而暂告一个段落。实践证明,学生大部分没能按时完成课后布置的练习,即使完成其效果也相当差,这样练习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练习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学生复习旧知、巩固新知、强化记忆、检测学习效果以及了解学生情况,获得反馈信息,排查学生知识空缺的重要手段。如果练习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就调动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不起学生新的求知欲和思维亢奋。因此,教师在一个课时里有必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课业学习时间,完成适当的练习,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障。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要布置大量的练习是不可能的,过于平淡或机械反复的练习也会让学生产生厌恶。笔者认为,最好的方式是活用教材,依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及学生的基本情况而设计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不同类型的各式练习,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精练,然后当堂完成,当堂讲评,保证学生一课有一练,一课有一得。
其他文献
笔者通过调查和实践发现,受学生欢迎的语文老师重要特点之一是他们擅长于课内外结合,视野开阔,思维活跃。现在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媒介风起云涌。媒介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动画(电影)、网络等,是传递大规模信息的载体,是公众认知社会的重要通道。于是便有了媒介素养的概念。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和判断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作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应用的能力。目前很多国家都把媒介素养教育纳入
提出近程有序和创新思维的理念,其中创新思维的三元结构包括建构、解构和需求思维三部分。所谓建构,即指目标的实现;所谓解构,即指在目标实现过程中,某个具体环节的发展、演化为新
在现代社会中,随羞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许多社会问题也逐渐复杂化、多元化。而行政单位在处理一些问题的时候往往引起许多新的矛盾。行政人员在处理复杂多变的问题往往会做出不
做好农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了解农民真实的思想意愿、情绪动态、利益诉求,要与发展农村经济相结合,与为农民办实事相结合,与党员干部示范相结合,与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与树立
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胡锦涛同志说:“人民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是社会主义物质
《甘肃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改革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新高考方案”)已于2012年10月19日正式公布,2013年甘肃省新高考将保持“三个不变”和“四个变化”。“三个不变”即,命题不变、模式不变(“3 文科综合/理科综合模式”)、分值不变。“四个变化”即,考试内容的变化(普通高中新课程)、试卷结构的变化(增加选答题)、外语增加听力考试、建立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将仍然采用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
在目前的高职高专教育中,计算机网络基础课是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介绍了计算机网络基本知识和技术,理论及概念占据绝大部分内容,传统教学枯燥乏味,与实际脱离,教学质量及效
针对现场十字板剪切试验实测指标的修正问题,阐述了目前中国与欧洲所采用的各种修正方法。通过工程实例,对中欧修正方法进行了应用介绍,并且对各种方法确定的修正指标进行对比与
近年来东北水道上三号洲尾部至新坝一带崩岸严重,下三号洲左缘滩地不断冲刷后退、岸坡崩退,导致河宽明显增加,实施航道整治工程十分必要。在河床演变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物理模型试
以学生认知结构范围内约富有启发性的常规问题或已知的教学事实为材料,可创设铺垫型问题情境。这种问题情境可为学生的联想探究提供有效的启发和可靠的基础,产生联想式探究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