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美丽”镌刻在孩子们的心中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sa8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课时
  一、说“画像中的居里夫人”
  师(从预热环节说“美丽”引入,出示居里夫人画像):这是谁?对她,你有哪些了解?
  生:我知道她是第一个在两个科学领域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著名科学家。
  生:她是一位著名的法裔科学家,还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
  师:这两个信息也很重要!你知道她的原籍在哪里吗?
  生:波兰。
  师:非常好!说明你课前查阅过她的资料了。还有谁有补充?
  生:她的全名是玛利亚·斯可罗多夫斯卡。
  师:这是你查阅的,我得回去考证一下。刚才你们说了些关于居里夫人的信息。你们看到的居里夫人是一位非常著名的女性,因为她两次获得了诺贝尔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就是她发现并提炼了镭。这个发现直接导致了原子时代的到来。看着她的画像,你能不能也抓住她的长相、衣着、神情等等,来说一说居里夫人的形象?
  生:居里夫人有一头金黄的短发,还有一双深邃的眼睛。
  生:她有一头金色的头发,她的眉眼中透露着坚毅,她平凡的穿着使人感觉非常平易近人,很亲切。
  师:盛老师来告诉你,她习惯穿一袭黑色的长裙。我们刚才抓住了居里夫人的衣着、长相、神情等,描绘了画像上的居里夫人。(课件呈现:居里夫人画像)
  【评析:从题眼切入,一读“美丽”,了解居里夫人的概况,初识其外形之美,为深入学习课文、了解人物内心的“美丽”做了必要的铺垫。】
  二、读“报告会上的居里夫人”
  师:就是这么一位女性,在1898年12月26日,登上了法国科学院的讲台,宣布了一项惊人的发现,那就是天然放射性元素——镭。你们想不想去看看报告会中居里夫人的形象?(出示文段)请你看着这段课文,大声地读几遍,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它读正确、读流利。
  (生自由朗读,指名读,齐读最后一句话)
  师:文中说,“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中”。你能不能用上文中的话来描绘一下报告会上居里夫人的形象?
  (生读课文中的相关语句)
  师:她穿着一袭——(生接:黑色长裙),她的脸庞是——(生接:白净端庄),她的神情是——(生接:坚定而又略带淡泊),她的眼睛是——(生接:微微内陷)。还有吗?谁再用上文中的话来描绘一下居里夫人在报告会上的形象?
  生:她是一位年轻漂亮、神色庄重又略显疲倦的妇人。
  (师标红描写居里夫人形象的两句话,生齐读)
  师:她的神情庄重又——(生接:略显疲倦),坚定又——(生接:略带淡泊)。读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我觉得这里每一组的前后两个词语都是意思相反的。
  生:为什么要用两个意思相反的词来形容同一个人呢?
  师:为什么神色庄重后面又要说她略显疲倦呢?那你觉得在当时的情况下,她的神色应该是什么样的?
  生:我觉得她应该是神色庄重而且十分坚定的。
  师:文中的确写到了她神情坚定呀。你对她的哪一种神态觉得有点奇怪?
  生:我对她的“略显疲倦”有些奇怪。
  师: 你觉得这一神态离美比较远是吗?为什么?
  生:我觉得她在法国科学院作报告,在那么多人面前应该是神色庄重而不应该是略显疲倦的。
  生:我觉得进入法国科学院是非常了不起的事,她的神情应该是饱满的、意气风发的,显得很高兴才对。
  师:人逢喜事精神爽。她为什么这么疲倦呢?(板书:疲倦?)这是一个问题,还有问题吗?
  生:她的神情为什么坚定又略带淡泊?
  师:那你觉得当时她应该是什么样的神情?
  生:我觉得她应该是很自信的神情。
  师:就像刚才那位同学说的那样,是意气风发的,但是她又显得这样的淡泊(板书:淡泊?),这又是为什么呢?这两个词好像离美比较远,是不是?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这两个问题快速默读全文。读完之后,请你梳理一下信息,看看课文的哪一个段落可以让我们读懂她为什么这么疲倦,哪一个段落又能让我们读懂她的淡泊。
  【评析: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二读“美丽”, 品析人物外形,引导学生从细节处叩问——为什么报告会上的居里夫人神色庄重而又略显疲倦?她的神情为什么坚定又略带淡泊?这样由疑生问,能快速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
  师:你能从哪个段落中找到第一个问题的答案?
  生:第3段。
  师:那就让我们锁定课文的第3段。这一段主要写了居里夫妇发现并提炼镭的过程,快速地读读这段课文,找一找有几个造成居里夫人疲倦的原因,完成批注作业。(出示课件)
  (生默读后交流……)
  师:来看看老师写的这个例子。(出示教师的批注:工作量大)先来读一读这第一句话。(生齐读)
  师:盛老师从这句话中读出了他们当时的工作量大。我读出来的这种感觉准备用这样的朗读来表达,你听——(师范读: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废渣。)你从哪个词中听出了他们的工作量大?
  生:一吨。
  师:这样读才让人感觉到工作量实在是太大了。来,你们也像盛老师那样读一读这句话。(生齐读)
  【评析:从疑出发,直奔重点段落,阅读方向明确,板块清晰。而在指导学生学习批注的过程中,适当运用教师的范例,对于初学者很有必要!】
  师:下边的课文,你从哪句话中读到了什么?
  生:我读“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这句,我认为他们的工作十分烦琐。
  师:不用说那么多话,写的是什么就说什么。
  生:工作繁琐。   师:四个字,够简洁吧?有不同的吗?
  生:工作复杂。
  生:工作程序多。
  师:意思也差不多,可以的。还有吗?
  生:工作严谨。
  师:这是你的感觉,和他们的都不一样,也可以的。请你读读这句话,把他们的工作严谨给读出来。(生读)
  【评析: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批注则更应反映学生的个性化理解与表达,盛老师深谙此道,重在鼓励,只在简洁方面予以必要的引导。】
  师:“溶解、沉淀、分析”,你这么一拉长,速度一放慢,就让我感觉到了他们工作的严谨,非常好!盛老师填的呀,和刚才这些同学英雄所见略同,(出示批注)是“过程复杂”。 一起读这个句子。(生齐读)
  师:“溶解、沉淀、分析”,过程复杂吗?态度严谨吗?这些答案都可以。你还从哪个句子中读出什么呢?继续说。
  生:“化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从这句中我读出她的工作环境差。
  师:“工作环境差”,他用5个字来概括。还有不同的吗?
  生:我读出了她的工作是夜以继日的。
  师:那你填的到底是什么?
  生:夜以继日。
  师:“夜以继日”这个词写出了什么?写出了——(生接:工作时间长。)还有不同的填法吗?
  生:我读出了她的工作辛苦。
  师:你从哪个词语中读出来的?
  生:烟熏火燎。
  师:你们还读出了什么?
  生:环境恶劣。
  生:工作艰辛。
  师:工作艰辛。写得比较笼统。我写的也是环境恶劣。(出示批注)谁能把“环境的恶劣”通过朗读体现出来?(生读)
  师:要是让盛老师来读的话我准备这样读。(师范读,强调“废弃的破棚子”“烟熏火燎”)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个句子。(生齐读)
  【评析:盛老师不但注意引导学生“读出什么”,还要追问“从哪个词语中读出”,足见检查批注的目标是指向于品味语言、领悟文本内涵,同时与指导朗读有机结合,将读文、思考、朗读、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体现了指导阅读的过程。】
  师:你还从哪个句子中读出了什么?
  生:“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终于在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在这句话旁边,我填写的是“工作时间长”。
  师:她填的是五个字。还有不同填法吗?看来大家填写的都一样,我也和你们填的一样。(出示批注:充满危险、时间漫长)谁能用朗读突出时间的漫长?(生读)
  师:在他朗读的时候,你们从哪个词中听出了时间的漫长?(生齐答:三年又九个月)那是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啊。还从哪个词中体会出了时间的漫长?(生齐答:终于)真是好不容易啊。就这样读,我们一起读这个句子。(生齐读)
  师:还有上面这一句,盛老师填的是“充满危险”,你们还有不同的填法吗?
  生:我填的是“伤痕累累”。
  师:这四个字很形象。还有吗?
  生:我填的是“工作危险度高”。
  师:能用四个字表达的就不用五个字、六个字,越简洁越概括越好,这里老师觉得用“充满危险”更简洁些。当然,你填写的也很不错,作为奖励,请你读一读这个句子。(生读)
  师:同学们,你们看,通过给这段话写批注的方式,我们找到了这么多造成居里夫人疲倦的原因,分别是——工作量大、过程复杂、环境恶劣、充满危险、时间漫长。最后,终于在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
  【评析:这一环节的教学,以指导学生学习运用批注方法为主要方式,兼以指导朗读,深入探究造成居里夫人疲倦的原因,使学生透过语言文字的描写,认识居里夫人不畏艰难困苦致力于科学实验的崇高品质。这样,学生对于居里夫人“美丽”的认识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充分体现了在阅读实践中让学生学习阅读。】
  三、写“实验室中的居里夫人”
  师:那是在怎样的环境中提炼出来的?这里有一个词我们刚刚读到了,叫“烟熏火燎”。一个词语中出现了四个火字。熏字下面的四点底,那也是火字旁的变形。看到这个词,你脑海中出现了当时实验室中怎样的环境?谁能描述一下?
  生:我觉得实验室里烟雾弥漫,而且烟雾中还有点点星火。
  生:全都是烟雾,还有点刺鼻的味道。
  【评析:抓住“烟熏火燎”这个关键词语,让学生展开想象,为下面的小练笔做铺垫。这个点选得精当!】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们来想象这样的情景。(配乐)我们看到的实验室,是这样的环境:这是一个没人用的棚屋…… 就在这样的实验室里,我们看到了居里夫人的身影,我们把目光聚焦到她的身上,用手中的笔来给她拍一个特写镜头:只见她……同学们睁开眼睛。你能不能结合课文中的语言信息,抓住居里夫人当时的衣着、长相、神情,还有动作等等,来写一写实验室中居里夫人的形象呢?拿出作业纸,完成第一题。
  【评析:通过教师的动情描述,把学生带入所创设的情境,让学生结合课文中的语言信息,发挥想象,写一写实验室中居里夫人的形象。这是想象的过程,也是书面练笔的过程,又何尝不是深入理解文本、体会人物内心世界的过程呢!】
  (生动笔,师巡视,在一些学生的练笔上打上符号,然后让这些学生汇报所写的)
  生:在实验室中,居里夫人还穿着那身黑色的长裙。实验室中弥漫着烟雾,居里夫人不停地咳着,可是她还继续工作着。火烫伤了她的手,她感到十分疼痛,可是,她并没有放弃,她不断地坚持着,忍受着痛苦。
  师:我从课文的描写当中感受到了环境的恶劣。你看,居里夫人不断地咳着,说明当时充满了呛人的气味,环境多么恶劣呀。
  生:只见她依旧身着一袭黑色长裙,站在桌边,从满桌的试管、量杯中取出一些,用她深邃的眼光仔细地观察着试管中的液体。   师:动作描写让我感受到了居里夫人工作的复杂,以及她工作态度的一丝不苟。
  生:居里夫人站在一口大锅边上,不停地冶炼工业矿渣,她不停地用手捂住自己的鼻子和嘴巴,点点星火飞溅到她那黑色长裙上,烧出一个个小洞。
  师:我特别欣赏你写的“飞溅”这个词儿,还有一个句子“用手捂住自己的鼻子和嘴巴”,这句话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实验室里当时环境的恶劣和实验过程的危险。话虽不多,写得不错。同学们,刚刚我们写了实验室中居里夫人的形象,透过居里夫人疲倦的神情,你们感受到她的美了吗?你感受到的是她的一份什么美?
  生:她始终坚持不懈。
  师:你感受到了她坚持不懈的精神美。
  生:她对工作的认真态度。
  师:你感受到了她认真执着的精神美。
  【评析:精妙的点评,画龙点睛;恰当的点拨,入木三分!透过居里夫人疲倦的神情,学生深深感受到她那坚持不懈的精神美、认真执着的精神美,这是情感上的收获,更是认识上的升华!】
  师:同学们,刚才这节课,我们通过说说、读读、写写的方式,聚焦了居里夫人的三个特写镜头——画像上的居里夫人,报告会上的居里夫人,实验室中的居里夫人。不管是画像上的居里夫人、报告会上的居里夫人,还是实验室中的居里夫人,我们都觉得她是美的,这是一份跨越百年的美丽。今天第一节课咱们先上到这里。
  第二课时
  一、抓淡泊,读出人格之美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说说、读读、写写,脑海中留下了居里夫人的三个特写镜头,我们感受到了居里夫人的美丽。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近这位伟大的女性。我们小声地读读第5段,你从哪件事例中读出了居里夫人的淡泊?用概括的语言写在边上,然后进行交流。
  生:她本来可以躺在任何一项大奖或任何一个荣誉上尽情地享受,但是,她视名利如粪土,她将奖金捐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当玩具。
  师:我想知道的是你在边上写了什么批注?
  生:居里夫人对大奖和名誉一点都不在乎。
  师:那你从刚才这几句话中读到了几个事例?
  生:一个是她将奖金捐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
  师:谁来帮她概括一下?
  生:我觉得第一个就是“捐赠奖金”。
  师:四个字,非常清楚。还有吗?
  生:我觉得是她把奖章当玩具。
  师:“奖章当玩具”,非常简洁。主要是这两个事例让我们感受到居里夫人的淡泊。同学们,你们拿到三好学生奖状或其他奖状的时候,一般会怎么做?
  生:我会很爱惜地把它珍藏起来。
  师:我甚至会把它贴在墙上,这是人之常情啊。可是居里夫人却把这些奖章送给女儿当玩具,真是极度地淡泊名利。所以,在报告会上,透过她略带淡泊的神情,你们觉得她美吗?(美!)那是一种什么美?你来概括一下。
  生:是一种淡泊名利的品质美。
  师:品质美!我再给你换一个词儿,那是一种人格美。
  【评析:从了解居里夫人的精神美到了解她的人格美,这在认识上又是一个飞跃。对于小学生而言,这无疑是难点所在。盛老师继续让学生运用上节课所学的批注法进行学习,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在对比中认识居里夫人对待名利的态度,进而认识她淡泊名利的品质美。】
  二、爱因斯坦的评价
  师:面对如此淡泊名利的居里夫人,她的好友——同样是科学巨人的爱因斯坦说了这么一段话来评价她,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师:你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吗?
  生:玛丽·居里没有被利益或名誉给宠坏,而是继续努力探索研究,发现更多对我们有用的东西。
  师:还有别的说法吗?
  生:有些科学家因为盛名而变得很骄傲,但是居里夫人并没有这样,她淡泊名利,非常谦虚,和其他人不一样。
  师:所以是“唯一一个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看来你们是读懂这句话了。我们再来齐读这句话。(生齐读)
  【评析: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可以让学生体验到自主发现的乐趣,感受到豁然开朗的畅快。】
  三、作者的评价
  师:爱因斯坦就是这样来发表他的看法的。像这种阐述自己的观点、直接发表自己看法的语言就叫“议论”(板书)。课文中还有许多议论的文字。请浏览全文,看看作者是怎样来发表他的观点、表明他的看法的,并把它们画出来。
  【评析: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插入议论,这是本文的一大特点。教者紧紧抓住这一特点,先告诉学生什么叫“议论”,再让学生找出文中类似的句子,进行研读,领会作者的这一表达方式。体现了既关注内容也关注形式的教学方法。】
  生: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生:皮埃尔不幸早逝,社会对女性的歧视,更加重了她生活和思想上的负担。但她什么也不管,只是默默地工作。
  师:这段话更多的是记叙。
  生:就像是在海滩上捡到一个贝壳,别人也许仅仅是把玩一下而已,可居里夫人却要研究一下这贝壳是怎样生、怎样长、怎样冲到海滩上来的。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
  生:玛丽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种更可贵的东西,她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着的追求。
  师:同学们,刚才你们找到的这些语段,就是直接表达了作者的观点、看法。请看大屏幕。(出示语段)
  生(齐读):就像是在海滩上捡到一个贝壳,别人也许仅仅是把玩一下而已,可居里夫人却要研究一下这贝壳是怎样生、怎样长、怎样冲到海滩上来的。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   师:在这里,作者采用了和别人作比较的方法,高度评价了居里夫人的独特品质。居里夫人这样的做法用一个词来概括,叫什么?
  生:刨根问底。
  师:还有别的词吗?
  生:打破沙锅问到底。
  师:还有吗?还有寻根究底。
  【评析:抓住议论的句子,深入剖析具体的表达方法——和别人作比较。同时调动学生的词语储备,概括居里夫人的做法,这样做一是让学生形象地理解文本内容;二是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词汇,使“词在儿童的意识里活起来”;三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师:作者是这样来发表议论的。我们再来看这段话(出示语段)。一起读这段话。
  生(齐读):玛丽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种更可贵的东西,她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着的追求。这种可贵的性格和高远的追求,使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
  师:在这里,作者说玛丽·居里完成了两大发现,哪两大发现?
  生:我觉得第一大发现是玛丽发现了镭。
  师:对,这是自然发现。
  生:我觉得第二大发现是人生意义的发现,也就是说她发现了科学的意义不在于名利、荣誉,而在于更好地为人类作贡献。
  师:真好!玛丽·居里能完成这两大发现,都是因为她的性格——(生接读: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着的追求。)你看,前因后果交代得多清楚啊,作者是这样来发表他的议论的。我们再来看第3段。一起读。
  【评析:品析议论,由果溯因,深刻认识玛丽·居里的性格。】
  生(齐读):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师:在这里,作者用了几个“变成”?
  生:四个。
  师:这四个“变成”后面的语句能交换顺序吗?能不能在第一个“变成”后面就紧接“永远的里程碑”?为什么不能?
  生:因为它们的意思是层层递进的。只能先有前者才有后者。
  师:还有补充说明吗?你们看,从“放射线”到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到科学定律,到里程碑,说明居里夫人对人类的贡献是越来——(生接:越大),所以,人们对她的评价也是越来——(生接:越高)。一连串的“变成”组成了一组气势磅礴的排比句,这是作者、也是全人类赋予居里夫人的崇高评价。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生齐读)
  【评析:抓住这四个“变成”,探究后面的语句能否变换顺序,引导学生理解句子之间的递进关系,进而再认识排比句式,这样就将对内容的理解与表达形式的体会有机融合起来。】
  师:这些发表作者议论的文字,是这样的耐人寻味,我们把它牢牢地记在心里。现在请你挑选其中的一段,快速地背下来。背出了一段你就自个儿站起来,“目中无人”地背一下然后就坐下。我看看谁站起来快、谁站起来多,说明你背得快、背得多。赶紧背吧。(生背)
  【评析:当场背诵,让学生增加积累,值得提倡!】
  师:这篇课文有“形”的描绘、“事”的记叙,还有“理”的阐述。作者记叙了居里夫人一生的事迹之后,被居里夫人的这种精神力量和人格魅力深深地感染了,所以他要情不自禁地站出来,发表他的议论。当他记叙了居里夫人继两位科学家发现了X光之后提出了新的看法,作者发表了这样的议论,读——
  生(齐读):就像是在海滩上捡……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
  师:当记叙了居里夫人花了三年又九个月的时间发现了镭之后,作者又发表了这样的议论,读——
  生(齐读):玛丽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种更可贵的东西……也完成了人生意义的发现。
  师:当记叙了居里夫人为了科学事业奉献了美貌和健康之后,他又发表了这样的议论,读——
  生(齐读):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师:最后,作者觉得他自己评价的力度还不够大,所以他还引用爱因斯坦的话来高度评价居里夫人的淡泊名利,读——
  生(齐读):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评析:简明扼要的小结让学生对本文的特点有了更为深刻的印象。再运用引读法,让学生回读课文议论的内容,对怎样状况下发表议论加深了印象。】
  四、我的评价
  师:在原文当中,作者还记叙了玛丽·居里在巴黎求学时的一些感人的小细节。(出示第一处细节语段)
  生(齐读):为了不受漂亮的干扰,她故意把一头金发剪得很短很短。
  师:在原文当中还记叙了这样的细节,谁来读一读?(出示语段)
  生:她长得美,男学生们为了能多看她一眼,常常挤在教室外的走廊里。但她对这种追捧不屑一顾。她每天到校最早,坐在教室前排,给那些追寻的目光一个无情的后脑勺。
  师:原文还有这样一处细节,谁来读一读?(出示语段)
  生:她本来是住在姐姐家中,但为了安静,就一人租了间小阁楼,一天只吃一顿饭,日夜苦读。晚上冷得睡不着,就拉把椅子压在身上,以取得一点感觉上的温暖。
  师: 读了这些细节之后,也有人发表了这样的议论,他们说,居里夫人对自己太残忍了,居里夫人这样的人生选择也太不值得了。同学们,读了课文,读了这么多的细节,也读了作者的议论、爱因斯坦的评价(出示画像,背景音乐),现在,当我们再看到这幅画像的时候,看到居里夫人因长期从事艰辛的实验研究,而不再有年轻美丽的容颜的时候,我想,作为我们,肯定也有很多话想说,关于到底什么是真正的美,到底什么是人生的意义,你们肯定有自己的看法,是吗?请大家拿出作业纸阅读第3题,让我们也拿起自己的笔,发表我们的议论,写几句议论的话。(生动笔)   【评析:按照常理,课教到上一环节,已达到了目标,似乎可以收尾了。可是教者并没有打住,而是安排了“抓细节,写议论”这一环节。这一设计别出心裁、独辟蹊径,意义深远!】
  生:面对巨大的荣誉,别人也许会尽情地享受,但居里夫人却视名利如粪土,视荣誉如玩具,她对待科学是坚持、认真的,而对自己的健康、自己的容颜,她却不屑一顾。
  师:我特别欣赏你这两句话——“视名利如粪土,视荣誉如玩具”。对仗的两句话,后面这句是对前面那句的语言创造,多好啊。看得出,你是被居里夫人的精神所折服了。
  生:居里夫人终日在烟熏火燎中工作,她不仅是现在如此,在此之前她也是为了能为人们作贡献而日夜工作。她用自己的一生换来了科学史上新的话题,给科学翻开了新的篇章。
  师:好,最后一句话,他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前面是记叙了一些事情。
  生:居里夫人这样做,我认为根本就不值得。世界上所有的女性都爱美,她是为了不受漂亮的干扰,把她长长的、金黄色的头发剪得很短。
  师:你们听到了吗?她说她是不值得的,世界上所有的女性都爱美,她觉得爱美是没有错的,所以,她这样把自己的头发剪短是不值得的。这是一个独特的声音,我们尊重你的看法,尊重你的观点。
  生:居里夫人她不在乎自己的外表有多么美,她只知道如何让人类感受到美,她活着的意义不在于给自己多大的享受,而在于给人类更大的享受。所以,她是无私的,她既是科学史上的里程碑,也是人类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师:也许这个观点是针对他的观点的一些反驳吧,你们两个人课下可以争论一下。我觉得你这段话,更可取的是语言是对仗的,虽然没有像我们刚才读到的那样用排比,但是,两句一对仗,两句一对仗,听起来特别有力度。
  生:什么才是真正的美?有的人认为是外表光鲜美丽,而在居里夫人的眼中则是一种品质、性格、严谨、一丝不苟的美,正是她的这种品质换来了科学上的巨大成就。
  师:也许你的观点也是针对他的观点的一个反驳。
  生:什么是真正的美?难道仅仅是外表光鲜亮丽吗?不,居里夫人用她的一生诠释了这个道理,这种美是坚毅,是刚强,是一种无限度的追求。淡泊名利,这是美;坚持不懈,这更是美。这种美,是永恒的美,是千古文人崇尚的美。
  师:没有掌声啊,他写得这么有气势。你充满了力量,其实你的话诠释了这个课题,跨越百年的美丽。他觉得只有这样的美才是永恒的,才会跨越百年千年。
  生:对于人生的意义,居里夫人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她放弃了自己美丽的容貌,放弃了自己巨大的荣誉,全身心投入到科学实验、为人类作贡献中去了。她的这种美是极其可贵的,这种美将流芳百世。
  师:最后两句话写得特别美。
  生:真正的美不在外表,而是人格、精神上的美。居里夫人为了科学事业,不顾工作量的大,不顾过程的复杂,不顾环境的恶劣,不顾工作的危险,不顾时间的漫长,一心一意投入到她的事业上。这种美,才是真正的美。
  师:(掌声)这掌声是对于你能巧妙运用课上所学内容的由衷的赞叹。
  【评析:怎么看待漂亮,这是一个富含哲理的问题。学生的观点虽说不那么深刻,或许还有一些是幼稚的,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敞开了胸怀,说出了自己的内心话!重要的是学生练习了针对事实发表自己的议论!重要的是升华了学生对居里夫人“美丽”的认识!重要的是有效地提升了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师:刚才大部分同学的观点跟作者的观点是一致的。你看,作者在原文中还写了这么一句话,发了这么一段议论。(出示语段)
  生(齐读):玛丽·居里夫人让全世界的女子都知道,除了容貌之外,女人还有更值钱、更重要的东西——只有发现创造之花才有永开不败的美丽。
  【评析:原文这一语段,应是全文的点睛之笔。教者匠心独运,在此时引入课堂,不但有助于提升学生对于“漂亮”的认识,而且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主题的认识,妙!】
  五、回环前文,形神融合
  师:所以,当这位如此美丽的女性,如此充满智慧的女性,站到法国科学院讲台上的时候,怎能不令全场震惊啊。让我们再回到法国科学院报告会的会场,再去欣赏一下居里夫人在报告会上的美丽风采。读一读这些描写她形象的语句。
  生齐读:一百年前的1898年12月26日,法国科学院人声鼎沸……定格在每个人的心中。
  师:让我们把这份美丽永久地定格在我们的心中,因为这是一份跨越百年的美丽。我们相信,她不光会跨越百年,甚至会跨越千年、万年,直到永远,因为这是一份永恒的美丽。
  【评析:紧扣美丽,回环前文,用深情的语言总结全课,在高潮处戛然而止,使人回味无穷。】
  【总评】
  纵观全课有以下几个特色:
  一、紧扣“美丽”,板块推进
  这两节课紧扣文章题眼, 聚焦“美丽”,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突出主题,总体思路十分清晰,堪称板块教学的典范。第一课时由“画像上的居里夫人”“报告会上的居里夫人”“实验室中的居里夫人”三个板块组成。教者抓住这三个镜头,三读“美丽”,引导学生品析、感悟、批注、朗读,从欣赏居里夫人的外表美到由衷赞叹居里夫人的精神美,经历了由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再到语言文字的螺旋上升过程。第二课时,从“抓淡泊,读出人格之美” ,到体会“爱因斯坦的评价”“作者的评价”,再到尝试写出“我的评价”,最后“回环前文,形神融合”。五个板块紧密相连,侧重于在语言表达形式上进行探究,让学生从读到写,既理解了课文内容,在情感上得到熏陶,又在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方面得到培养。从总体上看,遵循了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阅读教学规律;从过程看,先从正面描写的事例入手,再探究侧面描写的“议论”。这样,居里夫人留给学生的形象就是立体的、全面的、鲜活的。
  二、以生为本,注重方法
  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盛老师始终坚持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在读“报告会上的居里夫人”这一板块时,盛老师放手让学生自己读文,自己发现问题,然后带着疑问再去读文。阅读的目标指向明确,学生兴趣高,效果也就比较好。指导学生以批注的方式学习正面描写居里夫人的事例,是本课亮点之一。盛老师以自己的批注为例,引导学生展开分析,感受批注的由来,在方法上有所感悟,再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方法、掌握方法。这样的方法指导注重实践,扎实有效。盛老师的评价也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重在点拨、激励。比如,在交流“批注内容”时,盛老师十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与表达,只要大意吻合课文内涵,就只在简洁方面加以引导。在学生汇报自己所写的“议论”时,盛老师或热情激励,或指点迷津,或导之以法,让学生产生茅塞顿开之感觉,获得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愉悦,从而不断增强学习语文的信心与兴趣。
  三、突出运用,发展能力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把“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 列为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盛老师在《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教学中,始终注意突出运用,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比如,让学生学做批注,让学生当场背诵自己感兴趣的“议论”,更体现在引导学生认识、体会课文的表达形式上。宗白华曾说过:“内容人人看得见,涵义只有有心人得之,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是个秘密。”语文教学既要关注文本的内容,也要关注文本的形式,更要注意内容的理解与形式的学习的有机融合。《跨越百年的美丽》在表达形式方面最大的特色是:既有“形”的描绘,又有“事”的记叙,还有“理”的阐述。盛老师准确捕捉这一特点,在弄清“形”与“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聚焦于“理”的阐述。先以具体句例告诉学生什么叫“议论”,再让学生找出文中类似的句子,进行品析、感悟,然后抓住课文的一些细节描写,进行模仿练笔,尝试写议论,让学生畅所欲言。既锻炼了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又升华了对居里夫人崇高精神、高尚人格的认识,也就使得居里夫人“跨越百年的美丽”深深地镌刻在孩子们的心中。
  (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教师研训中心 313000
  福建省罗源县教师进修学校 350600)
其他文献
关键词:校长研讨会;学校体育;校园发展  全国城市学校体育发展校长研讨活动2020年12月在广州市隆重举行。研讨活动围绕“如何落实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目标”“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育人方式”“信息化管理与学校体育工作”“体教融合的多元化实践探索”“学练赛的实施路径与效果”等热点话题展开。活动旨在聚焦学校体育发展,共商学校体育发展良计,展望学校体育发展未来。  根据疫情防控的工作要求,本次研讨活动同
这里所谓的“译介”类作品并不包含《凡卡》《卖火柴的小女孩》等文学名著,而是有关人生、情感方面的短小篇章,诸如《中彩那天》《钓鱼的启示》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等,也包括中国作者撰述的类似作品,比如《尊严》等。这些从西方译介而来的作品,虽然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但传递着相同的人间真情和人生感悟。同时也不能否认,其行事逻辑和行文逻辑与中国传统有着明显的差异。比如在“认知冲突”中建立起“道德抉择”
《语文教学建议》中对作业有如下规定:课内书面作业时间一般不少于8分钟,低年级不布置课外书面作业。目前又有专家提出: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建议至少给我们三点启示:其一,语文课堂中,作业有缺位现象;其二,语文课堂作业缺乏有效指导;其三,作业不必是课后作业,它可以因需要在各教学环节中运用。由此,作业应该与教学设计一并构思规划,成为教学整体的一部分。既然作业在教学中的功能
关键词: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 ;骨干师资培训;承办单位;工作会议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005-2410(2015)06-0078-01  由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学院承办的 “全国青少年足球骨干教师培训承办单位培训工作会议”于2015年6月3日在京召开。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北京教育学院院长何劲松、新华社体育部主任许基仁等领导,以及承担培训工作的
小学教育中的各门学科都是不同的,各门学科的教学都有其特别之处,这就形成了各门学科的教学独具个性的特点。小学语文教学既不同于侧重数感培养的小学数学教学对概念、公式与演算等逻辑思维的训练,也不同于侧重线条感、色彩感等培养的小学美术教学对构图、色彩和技法等形象思维的训练。它是通过听说、诵读与习作的反复学习以及情感的体验与熏陶,侧重于语感的培养。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可归结为:综合性和实践性。  一、小学语文
【摘 要】教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会学。重建以“学的活动”为基点、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课堂,才能让学生茁壮成长。结合《临死前的严监生》一课的教学,可以进一步明确,重建以“学的活动”为基点的语文课堂,关键在于教师对于“学的内容”要有智慧的取舍,对于“学的活动”要有节奏的建构。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学为基点 学的活动  高效课堂要求教学的重心应由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一切从学生的学
自新课程开展以来,“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被语文教师广为使用。应该说,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教师的负担,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便于学生之间交流信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是,笔者发现,低年级学生在识字教学的合作学习过程中存在着“无法、无序、无效”的问题,笔者于此展开思考,努力探求提高识字效率的新秘招。  一、旧“弊”呈现  一位教师教学人教版一年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一理念,是为了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更加丰富语文课程的价值追求,促进学生在语文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方面和谐发展。因此,我们只有把目光转向学生,以学定教,学生才能真正和谐发展。带着这样的思考,笔者走进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青山处处埋忠骨》的课堂,试图践行“生本”的阅读教学理念。  【案例一】一张课前预习作业单  1.出
汉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儒家学说,有“执两用中”之说。如孔子的“中”“和”说的就是不取其端,而取其中则盛,任何事物都不可搞绝对化,不可走极端,也不可忽左忽右、忽东忽西,而是要朝着平衡、和谐、稳定的方向发展。道家则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说。道家的“三”即指由对立的“二”复归绝对的统一的“三”,强调了统一、和谐的重要。当前,全民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有和衷共济、顺和、协调、无抵触之意。可
摘 要:单手轻物掷远和单手轻物掷准是投掷项目中的两个重要内容,两者之间有很大程度的联系,但技术上又有差别,常常会被教师们混为一谈,分不清两者教学的先后顺序。笔者在参加完区内共同体教学研讨活动后,对掷远和掷准两个教学内容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笔者从两者联系出发,研究两者关系,愿为大家抛砖引玉,供大家探讨。  关键词:深度学习;掷远;掷准;内容联系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