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启东市人民医院,江苏 启东 226200
【摘要】 目的 为避免某些医源性因素对新生儿造成伤害,确保新生儿健康成长。方法 作者对近年在临床遇见的因服用“深海鱼油”,而发生的新生儿不良临床表现和处理进行了回顾总结,同时对其可能的疾病诊断、发病机理作了探讨。结果 发现新生儿服用“深海鱼油”后分别出现的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等不同程度的症状和体征,其最大可能的诊断为新生儿过敏,但造成过敏的确切成分有待进一步研究。结论 新生儿服用深海鱼油可产生某些潜在疾病,在新生儿也可存在过敏性疾病,且随着社会发展,新的过敏原会不断增加,作为保健品的“深海鱼油”并不适合作为新生儿维生素AD的补充。
【关键词】 深海鱼油;婴儿,新生儿;临床表现;过敏性疾病;保健品
新生儿具有特殊的病理生理特点,许多诊断、治疗方法难于在新生儿领域实现,因此新生儿疾病的诊断、治疗等方面受主观与客观因素的影响,尤其在药物使用方面。由于受到药物剂型、规格不足的制约,新生儿用药往往参照或套用婴幼儿、儿童甚至成人的用药剂量和方法,势必会对新生儿造成医源性伤害。作者在近2年中,遇见因服用某国内品牌的“深海鱼油丸”(简称鱼油)所致的新生儿不良临床表现5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病例来源于2010年3月-2012年3月门诊、住院患儿,男3例,女2例;均为足月顺产儿,单胎4例,双胎1例;出生时Apgar评分:10分3例,9分2例;体重3.38±0.15kg;均为母乳喂养、没有发热。均否认辅食添加及环境改变等,生后24小时内常规进行卡介苗、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父母非近亲婚配,否认有遗传性疾病史,家属中有过敏性疾病史3例。
1.2 病例介绍
例1:男,24天,“全身皮疹4天”来院,因当地医生指导,家属自行购买鱼油,于生后17天每日1丸口服,服后3天出现全身皮疹,并逐渐增多就诊。查体:全身情况良好,颜面、躯干、四肢散在红色斑丘疹,压之褪色,少部分有少许渗出。血常规:Hb166g/L,WBC17.54×109/L,N0.78,L0.16,hs-CRP5.8mg/L。立即停用鱼油,炉甘石洗剂外用,皮疹日见减少,一周后消失,半月随访无特殊。
例2:男,23天,“阵发性哭闹,伴反复呕吐1天”来院。生后21天自行购买鱼油口服,每日1丸,2日后患儿出现阵发性哭闹,伴反复呕吐就诊。呕吐物始为奶样物,随后出现暗红色液体,且小便量有减少,大便每日2次,为黄色成形稀便。查体:阵哭,面色稍白,皮肤稍干,哭声响,反应可,无脱水征,前囟平,心肺(-),腹稍隆,脐带已脱落,干燥,未及包块,肠鸣活跃。大便常规:
黄稀。呕吐物检查:隐血++。停用鱼油,适量补液,对症处理。次日症状缓解,3天出院,半月随访无特殊。
例3:女,26天,“皮疹3天伴咳喘2天”来院,生后20天,服用鱼油3天,颜面部出现皮疹,隔日伴有轻微咳嗽、气喘就诊,纳食可,吸吮有力,大小便正常,病前否认有“呛奶”及异味刺激等病史。查体:新生儿面容,面色红,颜面部有较多红色点状皮疹,压之褪色,呼吸稍促,鼻翼无扇动,口唇不绀,无三凹征,两肺呼吸音粗糙,可闻及少许哮鸣音,心率150次/分,未闻及杂音。腹软,脐部干燥,已脱落。未及包块,肠鸣正常。胸片检查:两肺纹理增粗,肺透亮度增加。血常规:Hb154g/L,WBC15.24×109/L,N0.72,L0.16,hs-CRP4.8mg/L。血钙:2.1mmol/L。停用鱼油,布地奈德溶液气雾吸入治疗。次日症状缓解,皮疹约一周消失,半月随访如正常同龄儿。
例4:男,24天,“腹泻3天”来院。生后18天,口服鱼油(每日1丸),3天后突然出现腹泻,每日8-10次,量不多,为黄色稀水便,未见黏液及脓血便,偶有呕吐,小便略减少,吸吮有力。查体:新生儿貌,精神稍萎,脱水征不明显,肠鸣活跃。大便常规:脂肪球+。停用鱼油,适量口服补液,及对症处理,次日腹泻次数减少,一周后大便成形。
例5:女,25天,“皮疹3天,伴腹泻1天”来院。生后19天服用鱼油,3天后发现颜面部皮疹,隔日伴大便次数增加,由原来每日3次增加到每日7-8次,性状为黄色稀便,量一般,不发热,小便量减少不明显。查体:全身情况良好,脱水征不明显,哭声响,反应好,颜面、躯干部点状红色皮疹,压之褪色,心肺(-),腹稍隆,脐部干燥,脐带脱落,肠鸣活跃。大便常规:黄稀,脂肪球+。停用鱼油及对症处理。腹泻3天后改善,皮疹一周消失。
2 讨 论
2.1 关于诊断 新生儿期时间短暂,期间会经历解剖生理多方面的调整,任何不良刺激均可能给新生儿带来伤害。本组病例都在服用深海鱼油后2-3天出现相应不良临床表现,涉及皮肤、消化道、呼吸道。而且在停用鱼油并经适当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未产生更进一步后果,说明处理正确及时。但临床表现各异值得探讨。
病例均为足月顺产儿,纯母乳喂养,无发热,生长发育良好,预防接种后二周以上。例1主要表现为皮疹,例5为皮疹加上腹泻,在停用鱼油及对症处理后不日缓解,从皮疹的角度看,不支持病毒感染,也可基本除外因牛乳蛋白、疫苗接种等常见因素所致,符合因服用鱼油产生。例2表现为阵发性哭闹伴反复呕吐,例4为单纯腹泻,病前均否认辅食添加及环境改变,同样发生于服用鱼油后,且停用后对症处理症状消失,因此可以除外由于喂养不当或感染所致,支持服用深海鱼油造成的一种肠道表现。例3在皮疹后出现咳喘,结合年龄特点,常见病因为先天性支气管软骨发育不全、低钙喉痉挛,及感染性支气管炎症等,但处理上未使用钙剂、及相关抗感染,症状在应用布地奈德溶液雾化吸入2次后缓解,皮疹也短期消退,提示为某些致敏因素造成的支气管痉挛,病前否认“呛奶”及异味刺激等病史,故同样符合由鱼油所致。资料显示所出现症状均支持为深海鱼油所致的不良临床表现,最可能的原因为鱼油过敏,但是否为新生儿食物不耐受,或存在“有毒物”所致中毒也需考虑。前者应在生后不久出现,以腹泻为主,且次数频繁,大便有酸味,添加辅食方缓解,因此基本除外。后者从临床治疗后的转归看不支持。 关于过敏性疾病的诊断,依据为病史、体检、临床表现、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血清食物特异性IgE检测筛查及食物回避试验与食物激发试验,而食物激发试验为确诊依据[1]。本组资料显示,临床病史、体检及表现可以佐证诊断为过敏性疾病,但由于新生儿的特殊性,相关的食物回避、激发试验等难于实施,实属遗撼。
2.2 关于过敏性疾病 近年随着儿科疾病谱的不断变化[2],过敏性疾病持续增加,累及约25%的儿童[3]。严重危害小儿生理、心理健康。引起了儿科专家的广泛关注,先后出台了相关的专题讨论、专家共识、诊治建议、临床研究[4-6]。基本一致的观点是特应性皮炎、胃肠道过敏症状是婴幼儿早期过敏性疾病的常见表现形式,与喂养方式、家属史、季节有关,人工喂养者、母孕期有过敏史及秋季发病率最高。随年龄增加,过敏表现逐渐由皮肤过敏、胃肠道症状转为呼吸道过敏性疾病,其IgE解导的免疫机制增加,对呼吸道过敏原的反应增强,而对食物过敏原反应减少。提示:食物过敏原在婴儿早期为常见。在食物过敏原的描述中指出:90%的食物过敏与牛奶、鸡蛋、大豆类、小麦、花生、鱼、虾、坚果类等8种食物有关[3],而牛奶蛋白是其中最常见的病因。本文报道的由于食入鱼油所致的新生儿过敏,国内未见报道。提示过敏性疾病在新生儿也存在,且随社会发展,新的过敏原在不断增加。
2.3 过敏性疾病发病机制探讨 在婴儿过敏性疾病的分类中,根据受累器官主要分为皮肤过敏症(特应性皮炎、血管性水肿、荨麻疹)、胃肠道过敏症(嗜酸性细胞胃肠炎)、呼吸道过敏症(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眼过敏症、全身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过敏原种类中以食物过敏、吸入过敏原过敏、药物过敏为主[5]。有人通过对婴儿早期过敏性疾病临床研究[6]认为:特应性皮炎、胃肠道过敏症状是早期过敏性疾病的常见表现,与喂养方式、家族史、季节有关,人工喂养者、母孕期有过敏史及秋季发病率最高。本组5例新生儿过敏性疾病的主要表现以皮疹、消化道及呼吸道为主,与研究报告一致,但过敏原介于药物与食物之间,而临床症状不严重,可能与新生儿免疫特点有关。
服用鱼油产生过敏的发病机制难于确定,张氏等[6]研究观察到:在婴儿早期约18.4%婴儿出现不同程度的特应性皮炎或消化道症状体征,通过对喂养方式的分析、比较,人工喂养婴儿发生过敏表现的慨率明显高于母乳喂养者,虽然不能确定为食物过敏,但可以推断食物过敏尤其是牛奶过敏是婴儿早期过敏性疾病的重要表现形式。同时发现,在母乳喂养中也存在一定的过敏表现的患儿,但明显低于人工喂养儿,提示前者食物过敏与其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口服耐受未建立、消化道黏膜屏障通透性大、肠道正常菌群未建立、母亲孕期、哺乳期所接受、暴露的抗原等诸因素有关,后者提示母乳较牛乳对婴儿过敏更具有保护作用,缘于母中含有大量免疫调节因子如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1α、白细胞介素β、抗炎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IL-10等及其相互平衡[7-9],
本组病例,均为纯母乳喂养,且仅3/5有家属过敏史,提示新生儿过敏性疾病的发生机理可能更为复杂。张氏观察[6]发现:过敏患儿随访前后血TIgE、ECP水平均不同程度升高,前者升高印证了对狭义过敏性疾病IgE介导免疫机制的认识,即Ⅰ型变态反应,常在进食数分钟内出现症状,可累及皮肤、呼吸道、消化道,这些症状常同时出现,但无特异性,随年龄增加IgE介导免疫机制增加。但越来越多资料表明非IgE介导免疫也是过敏性疾病重要发病机制,如嗜酸细胞介导(EOS)、IgG免疫复合物、T细胞介导等多种机制,常于进食后数小时或数天后出现症状[10]。本组病例服用鱼油致出现不良表现时间在三天左右,符合相关发病特点,同时症状相对较轻,提示并非Ⅰ型变态反应所致。
2.4 维生素AD与鱼油补充 鱼油,主要成份来自深海无污染的鳕鱼肝油、胶囊(明胶、甘油、山犁糖醇、纯化水)、食品添加剂(维生素E)等经过加工制成。富含天然维生素A、D以及二十二碳六烯酸(DHA),长期服用有利儿童健康,保护视力、皮肤和增强免疫力,促进钙磷吸收,但临床对新生儿应用没有相应资料。
关于补充维生素D,中华医学会2008年制定的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防治建议指出:婴儿出生后两周摄入维生素D400IU/d至2岁。应包括食物(人乳、配方奶、强化维生素D的非奶制品)、日光照射及相应维生素AD制剂的补给[11]。因此临床普遍达成共识,尽早补充维生素AD对小儿健康有益。但理解上有一定偏差,且对制剂要求临床相对比较模糊,认为只要含有相关成分者均可使用。
本组病例中服用鱼油完全是因家长不了解,加上商家误导所致,错误理解为维生素AD就是鱼肝油,鱼油等于鱼肝油。维生素AD为药物,制剂纯度相对较高,而鱼油是保健品,纯度相对低下,加上目前市售保健品良莠不齐,成份混杂,可能存有导致新生儿过敏或“有损健康”的因子,会增加新生儿过敏或其他疾病的发病风险,但确切的致病成份尚难于确定,有待进一步探讨。
本文从另一角度提醒同道,由于市经济冲击,以及医学科普知识普及率不高,百姓对医学常识的知晓率不足,造成误将保健品作为治疗用药者并非少见,加上国内保健品市场相对混乱,难免影响百姓身体健康,尤其在新生儿药物使用剂量、剂型不足及用药说明指导不到位等因素,容易造成年轻父母的误解,必须引起临床医师高度重视和关注。据相关资料介绍:深海鱼油为来自于深海鱼类加工而成的保健品,在常人眼中自然充满神秘色彩。假的多,真的少,功能多为虚假,能否提供营养成份值得探讨。并明确指出:深海鱼油适合中老年人,婴幼儿、孕产妇等慎用[12]。因此,即使深海鱼油中维生素AD含量达到婴幼儿的需要量,对新生儿仍然不合适。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儿童保健学组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婴幼儿食物过敏诊治建议.中华儿科杂志,2011,49(5):344-348.
[2] Bech JF.The effect of infection on susceptibility to autoimmune and allergic disease.N Eng J Med,2002,347:911-920.
[3] Sampson HA.Food allergy-accurately identifying chinical eactivity .Allergy,2005,60(suppl 79):19-24.
[4] 黎海芪.食源性过敏性疾病.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3,18(1):1-2.
[5] 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免疫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婴儿过敏性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共识.中华儿科杂志,2009,47(11):835-838.
[6] 张俊红,俆华,郑春莤,等.婴儿早期过敏性疾病的临床研究.中国医药杂志,2011,6(10):1226-1228.
[7] Prescott SL,Smith P,Tang M,et al.The importantce of early complementory feed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oral tolerance:concems ang contriversies.Pediatr Allergy Immunol,2008,19(5):375-380.
[8] Dietert RR.Deveiopmental immunotoxicology:focus on health risks.Chem Res Toxicol,2009,22(1):17-23.
[9] 吕志玲,黎海芪.食物抗原早期暴露与儿童食物过敏,中华儿科杂志,2010,48(8):588-591.
[10] Chatila TA,Li N,Garcia-Lloret M,et al.T-cell effector pathways in allergic diseases:transcriptional mechanisms and therapeutic targets.JAllergy Clin Immunol,2008,121(4):812-825.
[11] 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儿童保健学组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全国佝偻病防治科研协作组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防治建议 中华儿科杂志,2008,46(3):190-191.
[12] 邓希.深海鱼油 假的多真的少 快乐养生,2011,12(中):24-25.
【摘要】 目的 为避免某些医源性因素对新生儿造成伤害,确保新生儿健康成长。方法 作者对近年在临床遇见的因服用“深海鱼油”,而发生的新生儿不良临床表现和处理进行了回顾总结,同时对其可能的疾病诊断、发病机理作了探讨。结果 发现新生儿服用“深海鱼油”后分别出现的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等不同程度的症状和体征,其最大可能的诊断为新生儿过敏,但造成过敏的确切成分有待进一步研究。结论 新生儿服用深海鱼油可产生某些潜在疾病,在新生儿也可存在过敏性疾病,且随着社会发展,新的过敏原会不断增加,作为保健品的“深海鱼油”并不适合作为新生儿维生素AD的补充。
【关键词】 深海鱼油;婴儿,新生儿;临床表现;过敏性疾病;保健品
新生儿具有特殊的病理生理特点,许多诊断、治疗方法难于在新生儿领域实现,因此新生儿疾病的诊断、治疗等方面受主观与客观因素的影响,尤其在药物使用方面。由于受到药物剂型、规格不足的制约,新生儿用药往往参照或套用婴幼儿、儿童甚至成人的用药剂量和方法,势必会对新生儿造成医源性伤害。作者在近2年中,遇见因服用某国内品牌的“深海鱼油丸”(简称鱼油)所致的新生儿不良临床表现5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病例来源于2010年3月-2012年3月门诊、住院患儿,男3例,女2例;均为足月顺产儿,单胎4例,双胎1例;出生时Apgar评分:10分3例,9分2例;体重3.38±0.15kg;均为母乳喂养、没有发热。均否认辅食添加及环境改变等,生后24小时内常规进行卡介苗、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父母非近亲婚配,否认有遗传性疾病史,家属中有过敏性疾病史3例。
1.2 病例介绍
例1:男,24天,“全身皮疹4天”来院,因当地医生指导,家属自行购买鱼油,于生后17天每日1丸口服,服后3天出现全身皮疹,并逐渐增多就诊。查体:全身情况良好,颜面、躯干、四肢散在红色斑丘疹,压之褪色,少部分有少许渗出。血常规:Hb166g/L,WBC17.54×109/L,N0.78,L0.16,hs-CRP5.8mg/L。立即停用鱼油,炉甘石洗剂外用,皮疹日见减少,一周后消失,半月随访无特殊。
例2:男,23天,“阵发性哭闹,伴反复呕吐1天”来院。生后21天自行购买鱼油口服,每日1丸,2日后患儿出现阵发性哭闹,伴反复呕吐就诊。呕吐物始为奶样物,随后出现暗红色液体,且小便量有减少,大便每日2次,为黄色成形稀便。查体:阵哭,面色稍白,皮肤稍干,哭声响,反应可,无脱水征,前囟平,心肺(-),腹稍隆,脐带已脱落,干燥,未及包块,肠鸣活跃。大便常规:
黄稀。呕吐物检查:隐血++。停用鱼油,适量补液,对症处理。次日症状缓解,3天出院,半月随访无特殊。
例3:女,26天,“皮疹3天伴咳喘2天”来院,生后20天,服用鱼油3天,颜面部出现皮疹,隔日伴有轻微咳嗽、气喘就诊,纳食可,吸吮有力,大小便正常,病前否认有“呛奶”及异味刺激等病史。查体:新生儿面容,面色红,颜面部有较多红色点状皮疹,压之褪色,呼吸稍促,鼻翼无扇动,口唇不绀,无三凹征,两肺呼吸音粗糙,可闻及少许哮鸣音,心率150次/分,未闻及杂音。腹软,脐部干燥,已脱落。未及包块,肠鸣正常。胸片检查:两肺纹理增粗,肺透亮度增加。血常规:Hb154g/L,WBC15.24×109/L,N0.72,L0.16,hs-CRP4.8mg/L。血钙:2.1mmol/L。停用鱼油,布地奈德溶液气雾吸入治疗。次日症状缓解,皮疹约一周消失,半月随访如正常同龄儿。
例4:男,24天,“腹泻3天”来院。生后18天,口服鱼油(每日1丸),3天后突然出现腹泻,每日8-10次,量不多,为黄色稀水便,未见黏液及脓血便,偶有呕吐,小便略减少,吸吮有力。查体:新生儿貌,精神稍萎,脱水征不明显,肠鸣活跃。大便常规:脂肪球+。停用鱼油,适量口服补液,及对症处理,次日腹泻次数减少,一周后大便成形。
例5:女,25天,“皮疹3天,伴腹泻1天”来院。生后19天服用鱼油,3天后发现颜面部皮疹,隔日伴大便次数增加,由原来每日3次增加到每日7-8次,性状为黄色稀便,量一般,不发热,小便量减少不明显。查体:全身情况良好,脱水征不明显,哭声响,反应好,颜面、躯干部点状红色皮疹,压之褪色,心肺(-),腹稍隆,脐部干燥,脐带脱落,肠鸣活跃。大便常规:黄稀,脂肪球+。停用鱼油及对症处理。腹泻3天后改善,皮疹一周消失。
2 讨 论
2.1 关于诊断 新生儿期时间短暂,期间会经历解剖生理多方面的调整,任何不良刺激均可能给新生儿带来伤害。本组病例都在服用深海鱼油后2-3天出现相应不良临床表现,涉及皮肤、消化道、呼吸道。而且在停用鱼油并经适当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未产生更进一步后果,说明处理正确及时。但临床表现各异值得探讨。
病例均为足月顺产儿,纯母乳喂养,无发热,生长发育良好,预防接种后二周以上。例1主要表现为皮疹,例5为皮疹加上腹泻,在停用鱼油及对症处理后不日缓解,从皮疹的角度看,不支持病毒感染,也可基本除外因牛乳蛋白、疫苗接种等常见因素所致,符合因服用鱼油产生。例2表现为阵发性哭闹伴反复呕吐,例4为单纯腹泻,病前均否认辅食添加及环境改变,同样发生于服用鱼油后,且停用后对症处理症状消失,因此可以除外由于喂养不当或感染所致,支持服用深海鱼油造成的一种肠道表现。例3在皮疹后出现咳喘,结合年龄特点,常见病因为先天性支气管软骨发育不全、低钙喉痉挛,及感染性支气管炎症等,但处理上未使用钙剂、及相关抗感染,症状在应用布地奈德溶液雾化吸入2次后缓解,皮疹也短期消退,提示为某些致敏因素造成的支气管痉挛,病前否认“呛奶”及异味刺激等病史,故同样符合由鱼油所致。资料显示所出现症状均支持为深海鱼油所致的不良临床表现,最可能的原因为鱼油过敏,但是否为新生儿食物不耐受,或存在“有毒物”所致中毒也需考虑。前者应在生后不久出现,以腹泻为主,且次数频繁,大便有酸味,添加辅食方缓解,因此基本除外。后者从临床治疗后的转归看不支持。 关于过敏性疾病的诊断,依据为病史、体检、临床表现、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血清食物特异性IgE检测筛查及食物回避试验与食物激发试验,而食物激发试验为确诊依据[1]。本组资料显示,临床病史、体检及表现可以佐证诊断为过敏性疾病,但由于新生儿的特殊性,相关的食物回避、激发试验等难于实施,实属遗撼。
2.2 关于过敏性疾病 近年随着儿科疾病谱的不断变化[2],过敏性疾病持续增加,累及约25%的儿童[3]。严重危害小儿生理、心理健康。引起了儿科专家的广泛关注,先后出台了相关的专题讨论、专家共识、诊治建议、临床研究[4-6]。基本一致的观点是特应性皮炎、胃肠道过敏症状是婴幼儿早期过敏性疾病的常见表现形式,与喂养方式、家属史、季节有关,人工喂养者、母孕期有过敏史及秋季发病率最高。随年龄增加,过敏表现逐渐由皮肤过敏、胃肠道症状转为呼吸道过敏性疾病,其IgE解导的免疫机制增加,对呼吸道过敏原的反应增强,而对食物过敏原反应减少。提示:食物过敏原在婴儿早期为常见。在食物过敏原的描述中指出:90%的食物过敏与牛奶、鸡蛋、大豆类、小麦、花生、鱼、虾、坚果类等8种食物有关[3],而牛奶蛋白是其中最常见的病因。本文报道的由于食入鱼油所致的新生儿过敏,国内未见报道。提示过敏性疾病在新生儿也存在,且随社会发展,新的过敏原在不断增加。
2.3 过敏性疾病发病机制探讨 在婴儿过敏性疾病的分类中,根据受累器官主要分为皮肤过敏症(特应性皮炎、血管性水肿、荨麻疹)、胃肠道过敏症(嗜酸性细胞胃肠炎)、呼吸道过敏症(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眼过敏症、全身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过敏原种类中以食物过敏、吸入过敏原过敏、药物过敏为主[5]。有人通过对婴儿早期过敏性疾病临床研究[6]认为:特应性皮炎、胃肠道过敏症状是早期过敏性疾病的常见表现,与喂养方式、家族史、季节有关,人工喂养者、母孕期有过敏史及秋季发病率最高。本组5例新生儿过敏性疾病的主要表现以皮疹、消化道及呼吸道为主,与研究报告一致,但过敏原介于药物与食物之间,而临床症状不严重,可能与新生儿免疫特点有关。
服用鱼油产生过敏的发病机制难于确定,张氏等[6]研究观察到:在婴儿早期约18.4%婴儿出现不同程度的特应性皮炎或消化道症状体征,通过对喂养方式的分析、比较,人工喂养婴儿发生过敏表现的慨率明显高于母乳喂养者,虽然不能确定为食物过敏,但可以推断食物过敏尤其是牛奶过敏是婴儿早期过敏性疾病的重要表现形式。同时发现,在母乳喂养中也存在一定的过敏表现的患儿,但明显低于人工喂养儿,提示前者食物过敏与其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口服耐受未建立、消化道黏膜屏障通透性大、肠道正常菌群未建立、母亲孕期、哺乳期所接受、暴露的抗原等诸因素有关,后者提示母乳较牛乳对婴儿过敏更具有保护作用,缘于母中含有大量免疫调节因子如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1α、白细胞介素β、抗炎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IL-10等及其相互平衡[7-9],
本组病例,均为纯母乳喂养,且仅3/5有家属过敏史,提示新生儿过敏性疾病的发生机理可能更为复杂。张氏观察[6]发现:过敏患儿随访前后血TIgE、ECP水平均不同程度升高,前者升高印证了对狭义过敏性疾病IgE介导免疫机制的认识,即Ⅰ型变态反应,常在进食数分钟内出现症状,可累及皮肤、呼吸道、消化道,这些症状常同时出现,但无特异性,随年龄增加IgE介导免疫机制增加。但越来越多资料表明非IgE介导免疫也是过敏性疾病重要发病机制,如嗜酸细胞介导(EOS)、IgG免疫复合物、T细胞介导等多种机制,常于进食后数小时或数天后出现症状[10]。本组病例服用鱼油致出现不良表现时间在三天左右,符合相关发病特点,同时症状相对较轻,提示并非Ⅰ型变态反应所致。
2.4 维生素AD与鱼油补充 鱼油,主要成份来自深海无污染的鳕鱼肝油、胶囊(明胶、甘油、山犁糖醇、纯化水)、食品添加剂(维生素E)等经过加工制成。富含天然维生素A、D以及二十二碳六烯酸(DHA),长期服用有利儿童健康,保护视力、皮肤和增强免疫力,促进钙磷吸收,但临床对新生儿应用没有相应资料。
关于补充维生素D,中华医学会2008年制定的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防治建议指出:婴儿出生后两周摄入维生素D400IU/d至2岁。应包括食物(人乳、配方奶、强化维生素D的非奶制品)、日光照射及相应维生素AD制剂的补给[11]。因此临床普遍达成共识,尽早补充维生素AD对小儿健康有益。但理解上有一定偏差,且对制剂要求临床相对比较模糊,认为只要含有相关成分者均可使用。
本组病例中服用鱼油完全是因家长不了解,加上商家误导所致,错误理解为维生素AD就是鱼肝油,鱼油等于鱼肝油。维生素AD为药物,制剂纯度相对较高,而鱼油是保健品,纯度相对低下,加上目前市售保健品良莠不齐,成份混杂,可能存有导致新生儿过敏或“有损健康”的因子,会增加新生儿过敏或其他疾病的发病风险,但确切的致病成份尚难于确定,有待进一步探讨。
本文从另一角度提醒同道,由于市经济冲击,以及医学科普知识普及率不高,百姓对医学常识的知晓率不足,造成误将保健品作为治疗用药者并非少见,加上国内保健品市场相对混乱,难免影响百姓身体健康,尤其在新生儿药物使用剂量、剂型不足及用药说明指导不到位等因素,容易造成年轻父母的误解,必须引起临床医师高度重视和关注。据相关资料介绍:深海鱼油为来自于深海鱼类加工而成的保健品,在常人眼中自然充满神秘色彩。假的多,真的少,功能多为虚假,能否提供营养成份值得探讨。并明确指出:深海鱼油适合中老年人,婴幼儿、孕产妇等慎用[12]。因此,即使深海鱼油中维生素AD含量达到婴幼儿的需要量,对新生儿仍然不合适。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儿童保健学组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婴幼儿食物过敏诊治建议.中华儿科杂志,2011,49(5):344-348.
[2] Bech JF.The effect of infection on susceptibility to autoimmune and allergic disease.N Eng J Med,2002,347:911-920.
[3] Sampson HA.Food allergy-accurately identifying chinical eactivity .Allergy,2005,60(suppl 79):19-24.
[4] 黎海芪.食源性过敏性疾病.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3,18(1):1-2.
[5] 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免疫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婴儿过敏性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共识.中华儿科杂志,2009,47(11):835-838.
[6] 张俊红,俆华,郑春莤,等.婴儿早期过敏性疾病的临床研究.中国医药杂志,2011,6(10):1226-1228.
[7] Prescott SL,Smith P,Tang M,et al.The importantce of early complementory feed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oral tolerance:concems ang contriversies.Pediatr Allergy Immunol,2008,19(5):375-380.
[8] Dietert RR.Deveiopmental immunotoxicology:focus on health risks.Chem Res Toxicol,2009,22(1):17-23.
[9] 吕志玲,黎海芪.食物抗原早期暴露与儿童食物过敏,中华儿科杂志,2010,48(8):588-591.
[10] Chatila TA,Li N,Garcia-Lloret M,et al.T-cell effector pathways in allergic diseases:transcriptional mechanisms and therapeutic targets.JAllergy Clin Immunol,2008,121(4):812-825.
[11] 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儿童保健学组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全国佝偻病防治科研协作组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防治建议 中华儿科杂志,2008,46(3):190-191.
[12] 邓希.深海鱼油 假的多真的少 快乐养生,2011,12(中):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