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你一声“姐妹” 感觉被冒犯了吗?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365403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被人叫过“姐妹”吗?


  從“RUC微生活”上的“找一位坐在图书馆xxx(位置)的姐妹”,到微博热搜评论区的“姐妹,你说得太对了,赞同”;从深夜女生宿舍“姐妹们,点什么奶茶不胖?”,到大清早男生寝室的“幺妹儿,帮我占个座”无论在现实生活还是网络空间,在私人圈子还是公共场域,“姐妹”一词已成为了一个万金油般的称呼。
  相比于“兄弟”,“姐妹”这一颇具女性气质的称呼也在各类社交场合中起着润滑作用,并塑造了一种独特的人际关系范式。

云上姐妹花


  “要选课了,求问票圈姐妹们有无排雷?”
  “双11瓜分活动开始啦,盖楼pk(指合力拿折扣的活动形式)姐妹们冲啊!”
  不论是在相对熟络的朋友圈,还是在素未谋面的陌生网友间,网络世界里的“姐妹”约等于“伙伴们”这样的两性通用称呼,其适用对象不再局限于女性。一位男同学表示,自己在网络上经常被人称“姐妹”,他并未感到被冒犯的不适,反而体味到了对方的善意。
  “姐妹”一词的大范围使用,体现着女性视域下亲近,但不一定亲密的距离。女性柔美、亲切的形象,使得“姐妹,有什么推荐的吗”相比于“喂,同学,有什么推荐的吗”,更具有关切感。在社交网络趋于散点化、人际联系强度减弱的当下,说话者与网友之间的心理距离通过该称谓被人为地拉近。
  受访者青开称,“姐妹”的称呼带给她的直观感觉就是“两方不太熟,但距离感又不是那么远,所以通常是半陌生的双方为了化解气氛的严肃和尴尬而使用”。“姐妹”一词在虚拟世界里,一定程度上消弭了符号化、抽象化、匿名化的社交网络带来的陌生感;同时又体现着一定的距离感,给予双方足够的私密空间,不会因为交浅言深而令人感到不适。
  “姐妹”也体现着说话者与听者之间的权力平衡。它自带的亲情内涵,让说话者和听者都有“这是自己人”的关于群体身份的归属感。两位好姐妹你一句、我一嘴,两方的话语权不易因年龄等场外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倾斜或缺失。

我该如何称呼你


  2011年春晚小品《午夜电话亭》中,打电话的女性被先后称作“大姐”“小姐”和“大妹子”,几乎没有一个称呼让她满意。
  该如何称呼与自己年龄相仿的年轻女性,一直是一个难解的问题。在大学校园中,叫“姑娘”有失时髦,称“美女”略显俗气,喊“小姐姐”有恭维感,当面叫“女神“有吹捧之嫌,称“小妹妹”有时又显得轻浮。
  而在“姐”“妹”这两个由年龄划分的基础称呼中,“姐姐”经常被勾勒出成熟、强势、自主的形象,隐含仰视意味,就像前段时间《乘风破浪的姐姐》节目中的独立女性;“妹妹”则被视作需要保护的对象,更加孩子气、弱势、依赖他人,隐含着俯视姿态,如《红楼梦》中“这个妹妹我曾见过”所描绘的林黛玉。
  从构词上看,“姐妹”作为女性之间的称呼,融合了“姐姐”和“妹妹”两个隐含倾向性的称谓,避免了双方可能存在的关于年龄的误会,也营造出更加平等的交往姿态。
不论是女性中的“兄弟”,还是男性中的“姐妹”,不同的称谓所期待的表达效果,都是其作为语言符号的背后涵义,即人际关系中的平等和舒适。

  从感情色彩上看,“姐妹”与“美女”和“小姐姐”不同,并不附加仰慕元素,抑或是调侃、恭维的浮夸意味。

淡化的性别框架


  “被一个女生叫作姐妹,怎么办?我可是个男的”这个问题,出现在了名为“女生行为研讨中心”的知乎圈子里。对问题的疑惑占据回答中的大多数,真正给出解答的人却寥寥无几。
  被称作“姐妹”时,男性会觉得自己被贴上了“阴柔”“扭扭捏捏”等女性特质的标签,因此感到被冒犯——“大老爷们儿用这个称呼有点怪”。
  实际上,女性对男性称“姐妹”,是一种对男性的社会性别在个人层面上的重塑。“姐妹”的称呼将两性的角色对等化,消解了社会给男女关系制定的隐形框架,将双方从“异性之间不可能存在纯友谊”的刻板约束中解放出来,营造出相对纯粹的朋友关系。
  因此,“姐妹”有时也会被女方用作对男性所期望的亲密关系的委婉拒绝,或者是双方对“恋人未满”的状态所达成的共识。

“姐妹”VS“兄弟”


  “姐妹情深”与“称兄道弟”,不只是称谓的性别差异,更带有一定的深层内涵。
  在女性朋友之间,“姐妹”或“兄弟”的称呼往往取决于某一方的性格特质,或是交流的具体场合。受访者小哈称,身边确实存在女性朋友之间相互叫“哥”的现象,不过这样的称呼都是用于“年龄比较大或者公认大佬一点的人”,比如寝室里总是搬饮用水桶的“xx兄”、三分钟跑完800米体测的“xx哥”。“姐妹”与“兄弟”的交错使用,体现着社会性别平等发展的趋势和双性气质的融合趋向。
  笔者身边互称“姐妹”的两位异性好友的微信聊天记录显示,两人聊天时所使用的文字和表情符号被感性所支配,“卖萌撒娇” “大哭” “委屈” “气鼓鼓” 等充满着情绪色彩的词语和表情经常出现,表达的是对被关注、被理解、被重视和被回应的期待。
  而互称“大兄弟”的两位好友,使用更多的是“我是你爸爸” “给爷整笑了”此类带有玩笑性质的话语和表情,充满了大大咧咧、不拘小节的豁达趣味。
  不论是女性中的“兄弟”,还是男性中的“姐妹”,不同的称谓所期待的表达效果,都是其作为语言符号的背后含义,即人际关系中的平等和舒适。
  责任编辑:丁莉莎
其他文献
被笑面虎当众表扬  刚一入学,我便在学校的官网填了登记表,没几天便收到了入职的通知——活动接待员,第一份任务是参加媒体学院新大楼的落成和命名仪式。此次活动的Leader是我的直系教授玛丽安。坊间传说她是个十足的笑面虎,脸上总是堆着充满亲和力的笑容,实际上办事风格雷厉风行,处事也相当严苛。  “溦,你的位置是阶梯教室门口,主要为客人引路。演讲开始之后你进去拍拍照,不要开闪光灯。我们可是熟人了,要让我
清华大学立体二校门通知书浙江大学录取通知书为浙大标准色——求是蓝  近些年来,高校越来越多地在录取通知书上使用各种巧思,渴望以它为媒介,为尚未谋面的萌新带去独特的希冀与祝福。  通知书里那些五花八门的惊喜,值得我们好好盘点一下。不一样的烟火  红色,在中国人的审美情结里,代表着喜悦、圆满、幸运和希望,因此大多数高校的录取通知书都以红色调为主,期望与考生的首次见面就能“在欢快友好的氛围中进行”。但有
四姨家的小表妹终于要大学毕业了,眼看她就能自食其力,四姨不禁喜笑颜开。但毕业之前的一系列问题,又令四姨怒火中烧,最生气的时候,她跟我抱怨,要跟表妹断绝母女关系。  开始是就业去哪里。学新闻专业的表妹一心想在北京安营扎寨,说是要在那里开启新闻事业的戎马生涯。可四姨不愿意,她觉得女孩子离家千里太不放心了,力劝表妹回家找份工作。在雄心壮志的表妹看来,四姨是“鼠目寸光”。于是,母女俩展开了口水大战。起初彼
2022年冬奥会是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虽然目前具体举办时间还没有确定,但可以肯定的是,该盛会于2022年中国的春节期间举办,冬残奥于2022年3月举办。  届时,整个冬奥会分北京、延庆、张家口三个赛区。冬奥会的绝大多数场馆都分布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区里面,鸟巢将是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开闭幕式的举办地。  2008年奥运会,中国元素已经在开闭幕式中被展现得淋漓尽致,相隔十四年时间的2022年,在举
顺从的乖乖女  金钱只是财富的衡量物,而我们对金钱的态度才真正影响自己的生活。也许张同学的父母不愿接受自己贫穷的生活状态,觉得没钱就低人一等。他们也可能因为贫穷而争吵或相互埋怨。如果父母有如此的态度,并且在生活中不加掩饰地把这种态度传递给女儿,张同学对金钱的态度也不会轻松。面对大学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和看起来利息并不高的贷款,补偿心理可能会促使张同学选择用贷款来满足自己的欲望。贷款有利有弊,如果可以
我不再畏惧专业,反而深深地爱上了它我的专业是电子商务,既要学“商务”,又要学“电子”。这是一门融计算机科学、市场营销学、管理学、经济学和现代物流于一体的新型交叉学科  课程中我最头痛的是计算机编程。由于从小接触不多,我对编程其实是有一些抵触的。  还记得上第一节C 语言课的时候,我看着电脑屏幕里的代码很是迷茫。但在看了学长们的精妙设计作业后,我激起了对编程的好奇心。上课专注听讲、温故知新、不懂就
我和電子游戏的缘分,起源于初中时认识的好朋友。他是那时候的我们眼中的“土豪”,市面上流行的主流游戏机,比如索尼的PS3,微软的XBOX360,任天堂的Wii,他几乎都有。每个周末,我都会假装去他家学习,然后两个人用最快的速度把作业写完,留出一个完整的下午玩耍。  也是在那时,我发现了一件事。市面上的主流游戏,大多是欧美或者日本开发的,比如《实况足球》《塞尔达传说》和《口袋妖怪》。从游戏风格上看,欧
一堂课  讲解中,刘强选取了很多人对共产主义产生的四种误解:共产主义就是共同拥有财产;共产主义就是极乐世界,人人为我,要啥有啥,随意拿;共产主义是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是乌托邦,是桃花源;共产主义能实现吗?就算实现你能看得到吗?刘强围绕这四种错误观点,边破边立。  比如,在讲解“共产主义就是共同拥有财产”时,刘强指出很多人连“共产主义”的“产”是“生产资料”而不是“财产”都没有搞清楚,就先入为主地对
清华美院每年会在优秀毕业作品中选择一部分作为清华美术馆馆藏作品。2020年云毕业展后,哪些作品被收藏了呢?  下面是2020届被收藏的部分研究生作品。《燕云》系列  作者:力俊星(雕塑系)  指导老师:魏小明《基于 “共享车库”概念的Kit教学车及相关系统设计》  作者:许梦家(科普创意与设计)  指导教师:严扬《记忆重构》  作者:王胜南(艺术设计系)  指导老师:李薇《标签时代》  作者:陈为
开学不久,学校的各大组织便开始纳新了。当时的我广投简历,初衷只是为了丰富课余生活。没想到的是,竟然无一驳回。权衡之下选了三个社团,还有两个组织:学生会和校报编辑部。从犹豫到坚持,一呆就是两个学期。  每到社团开例会的时候,我总是特别头大。因为不同社团的活动和例会时间相差不大,加入三家社团的我常常因为例会时间冲突而不得不请假取舍。A社长:男,寡言少语,高冷傲娇。B社长:男,相貌平平,严慈相济。C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