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中国共产党内最早从事农民运动的革命家,彭湃同志提出了许多关于农民运动的思想。本文试析彭湃农民运动思想的内涵和意义,从出生环境的影响、受教育背景的影响、其他社会革命方式的失败告终三个方面分析了彭湃的农民运动思想的来源,进而从农民的革命性问题、农民在革命中的地位问题、农民政权问题、工农联盟问题四个方面分析了彭湃的农民运动思想的内涵,最后探讨了彭湃的农民运动思想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彭湃;农民运动思想;历史意义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中国的革命实质上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农民革命运动。作为中国共产党内最早从事农民运动的革命家,彭湃同志为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新型农民运动作出了突出贡献,比较系统地提出了许多关于农民运动的思想,被人誉为“农民运动大王”。彭湃的农民运动思想在我党早期历史上是较为丰富的。因此论析彭湃农民运动思想的内涵和意义,无疑对于学习如何加强当代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彭湃的农民运动思想的来源
(一)出生环境的影响
彭湃出身于广东省海丰县城郊桥东社的一个地主家庭,当时海丰的农民终日在残酷的陈炯明及其爪牙的锁链中呻吟过活。彭湃家虽有钱但却乏势,在政治上同样受到陈姓的压迫。同样的境遇使得彭湃特别理解贫苦农民被压迫急需崛起的心情。再者彭湃的母亲出生于海丰公平山区贫苦农家。因为父亲早逝,独自抚养彭湃长大的母亲时常给他讲述一些贫苦农民辛苦耕种却愁穿衣吃饭的悲惨故事,使得同情劳动人民的种子早早就撒在了在彭湃的心灵中。最后彭湃的家乡有着优良的革命传统,长期以来就流传文天祥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黄履恭、洪亚重等农民领袖的战斗事迹,这些事迹在澎湃的思想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受教育背景的影响
彭湃的青少年时期正是中国被列强瓜分、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时代。当时具有民主主义思想的同盟会成员林晋亭在学校任教,时常向学生讲述文天祥、林则徐和洪秀全等人的故事,彭湃从中接受了新思想,得到革命的启迪,在学生时代已显出了反封建的革命精神。
1918年彭湃考入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科学习,在那里有许多著名的进步学者致力于传播社会主义学说。同年9月,彭湃参加了旨在开展社会社会主义问题和农民问题研究的“建设者联盟”组织。期间彭湃参与了支持反对地主、实行降低田租保证农民耕种权利的法庭斗争和佃农纠纷的实践调查,这些活动使得彭湃加深了对于农民的了解与同情。
(三)其他社会革命方式的失败告终
1921年彭湃从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回到海丰,针对教育混乱、思想庞杂的情况,他期望从教育入手来实现他的社会革命。于是彭湃建立了两个团体:一个是宣传马克思主义学说和十月革命的“社会主义研究社”,另一个是用于表示同情于劳动者和以促成教育与贫民相接近的“劳动者同情会”。然而在1922年“五一”劳动节,彭湃组织游行示威纪念大会,却没有一个工人和农民参加。之后澎湃又办起《赤心周刊》来宣传社会主义、唤醒工农,也没有任何效果。他回顾和检查前段工作,发觉“自命”为代表工农群众讲话和做事,可是背后却绝无半个工农。要唤醒工农,不能停留在口头上和知识分子之中,必须要从与他们密切相关的实际工作做起。
二、彭湃的农民运动思想的内涵
(一)农民的革命性问题
中国的土地高度集中,大部分没有田地的农民为了生存,只好租用地主的田地来耕种。这些农民不仅要缴纳高额田租,而且还要忍受“三下盖”、“火头鸡”、“加租”、“吊田”等形式的压榨,致使无一分钱存余或亏损。他们连简单地买种子进行再生产也难以维持,再加上遭受高利贷的剥削以及反动政府各种苛捐杂税的压榨,最后只能变卖家当或嫁妻卖儿用来抵偿所欠的债务。最严重者将自己卖掉去外国当工人,或者跑到大城市做苦力,或者上山为匪为兵。
彭湃认为,在此层层压迫之下,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革命的,另一条则是死,如果不革命便只有死了。他看到了埋藏于中国农民身上的巨大革命爆发力,只要有人来领导他们,农民运动的开展完全是可能的。因此,彭湃认为必须组织农会,把农民组织起来,领导他们与地主豪绅军阀作斗争。
(二)农民在革命中的地位问题
20世纪二十年代,彭湃在领导海陆丰农民运动的过程中,切身感受到农民阶级具有坚强革命性。农民占了全国总人口的80%,所以农民在革命运动中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1925年10月18日,他在省港罢工工人代表第36次大会上所做的报告中提出:“由历史的事实可以证明,欧洲实行的是无产阶级革命,中国实行的是国民革命,工人如果想革命成功,不能忽视农民”。同时在1925年底他与阮啸仙给国民党广东省第一次代表大会所拟定的《关于农民运动之报告提案》,也进一步指出:“农民就是占全国最大多数人口的国民,如果占全国人口百分之八十的农民没有参加中国国民革命,则革命断不能成功”。
中国国民革命是一场农民革命,换句话说,中国国民革命是一场伟大的农民解放运动。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最为中心的问题,没有农民的参加,中国革命便不可能取得胜利。
(三)农民政权问题
彭湃认为,对农民的阶段斗争所采取的政策应该包括:对付田主和对付官僚,即经济斗争与政治斗争并进。经济斗争的核心内容是土地问题,而政治斗争的核心问题便是农民政权问题。1926年5月,由彭湃领导并主持的广东省第二次农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广东农民一年奋斗经过决议案》中就明确指出:“我们要联合全体农民,以多数人应该享有自有之原则,争回为劣绅土豪所垄断把持之乡村政权,参加地方政治,得派代表参加地方行政、司法、教育等机关及关于农民事件之会议,以取得实际之利益”。因此,彭湃最初的工作主要是把农民组织起来,建立农会,实行农民阶级的自治。
政权问题是革命的根本问题。许多地方的农民运动遭受挫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掌握政权。彭湃这里提出的由农会掌握政权的思想虽然还只是初步的,但他从开始搞农民运动就注意到政权问题,是应该充分加以肯定的。 (四)工农联盟问题
彭湃强调农民阶级的革命性,也并不是对工人阶级革命性的否定。他认为,工农因利益关系是天然的同盟者,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工人和农民是阶级兄弟,不少农民本身就是“有职为工,无职为农”。工人和农民都是被压迫阶级,只是受压迫的对象不同,工人直接受压迫的是资本家,农民直接受压迫的是大地主。工农应该一致联合起来革命,向田主宣战,向资本家宣战,打倒一切压迫阶级。而资本家和大地主的靠山是军阀和帝国主义,因此军阀和帝国主义便是工人、农民共同的大敌,工农阶级必须在一条战线上奋斗,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因此,彭湃是中共党内最早提出工农联盟思想的代表人之一。
三、彭湃的农民运动思想的历史意义
(一)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农民问题的系统论述
如果仅从时间上来看,彭湃对农民问题重要性的认识可能在党内是最早的。1922年,彭湃由日本回国后,便积极投身于农民运动。当时中国共产党致力于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而彭湃却把注意力集中到了农民问题上,成为最早投身于农民运动的人之一。并且彭湃同志还形成了自己的想法,1922年11月,彭湃在给李春涛的信中对农民运动问题进行系统的论述,他精辟地阐述了农民运动的特点,高度赞颂了农民的革命热情,预见到中国的农民运动将最先在广东掀起高潮。
在农民运动理论和实践上,彭湃创造了我党历史上的五个第一:1924年5月建立了我国农村的第一个党的基层组织“中共广宁县支部”;1927年11月领导建立了我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海陆丰苏维埃”;1924年提出我党历史上第一次武装农民,保卫农民利益的思想;1923年5月第一次明确提出建立工农联盟;1923年1月1日领导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县级农会“广东海丰县农会”。彭湃所进行的农民运动实践,走在了全国革命者的前面。他提出的农民运动思想,在当时都是比较先进的。
(二)对中国农民运动发展的巨大作用
彭湃不仅深入分析了农民及其各个阶层的生活状况,指出了农民的重要地位,提出了许多农民运动的斗争策略,而且较早地论述了工农联合、建立武装、掌握政权、将经济斗争与政治斗争结合起来等重要问题。在土地革命问题上,他不仅突出地强调了土地革命的必要性,而且较早地提出了分配土地的正确标准,论述了对于富农、雇农等应采取的正确政策。这些思想主张对其他地区的农民运动、减租斗争和土地革命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中共中央总书记陈独秀在党的三大后,还特邀请彭湃前往广州制定开展农民运动的方针和策略。
彭湃所写的《海丰农民运动》,论述了海丰农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分析了各个阶段农民所受的苦难,记述了自己从1922年至1924年从事农民运动的全过程,深刻地总结了海丰农民运动的经验,成为最早从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阐述农民运动理论和方法的重要著作,而且被称为“中国农民运动第一本最有价值的著作”。并且毛泽东同志于1925年写的文章《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其中对农民的论述,在相当程度上也是借鉴了彭湃的经验,可见彭湃对于中国农民运动发展的影响深远。
(三)提高了农民的思想觉悟
中国农村最本质的问题是土地所有制问题,对于土地所有制的认识标志着农民认识的水平。运动前,农民不了解封建土地所有制剥削的根源,认为本应该交租给地主。在彭湃先进的农民运动思想的教育下,农民慢慢地看清了封建剥削的本质根源,对土地性质的认识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1925年对海丰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中的126名与会人员进行关于“土地观念”的调查中,没有一个人承认田地该为田主所有,而且他们认为应该属于社会或农会所有。调查足以说明海陆丰农民对土地所有制的认识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即推翻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从而获得真正的自身解放。
彭湃农民运动思想受到毛泽东农民运动思想的影响,又事实上成为了毛泽东农民运动思想的具体深化和实践表现。彭湃的农民运动思想得到毛泽东的高度认可和评价。一九四二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曾赞扬彭湃是农民运动大王,意即堪称为农民运动领袖。彭湃为党、为人民的事业奋斗终生,他用鲜血和生命铸成的丰碑,深深地刻印在人民的心中,永不磨灭。
参考文献
[1]彭湃.《彭湃文集》[M].人民出版社,1981: 22-22.
[2]蔡洛等.《彭湃传》[M].人民出版社,1986:4-5.
[3]郭德宏.《彭湃年谱》[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 2-3.15-20.
[4]瞿秋白.《纪念彭湃同志》[M].人民出版社,1985: 446.
[5]殷丽萍. 早期海陆丰农民运动性质新论[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5(01).
作者简介
吕莎(1990年—)女,广东省汕尾市、硕士研究生、作者单位:广东财经大学,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方向。
【关键词】彭湃;农民运动思想;历史意义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中国的革命实质上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农民革命运动。作为中国共产党内最早从事农民运动的革命家,彭湃同志为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新型农民运动作出了突出贡献,比较系统地提出了许多关于农民运动的思想,被人誉为“农民运动大王”。彭湃的农民运动思想在我党早期历史上是较为丰富的。因此论析彭湃农民运动思想的内涵和意义,无疑对于学习如何加强当代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彭湃的农民运动思想的来源
(一)出生环境的影响
彭湃出身于广东省海丰县城郊桥东社的一个地主家庭,当时海丰的农民终日在残酷的陈炯明及其爪牙的锁链中呻吟过活。彭湃家虽有钱但却乏势,在政治上同样受到陈姓的压迫。同样的境遇使得彭湃特别理解贫苦农民被压迫急需崛起的心情。再者彭湃的母亲出生于海丰公平山区贫苦农家。因为父亲早逝,独自抚养彭湃长大的母亲时常给他讲述一些贫苦农民辛苦耕种却愁穿衣吃饭的悲惨故事,使得同情劳动人民的种子早早就撒在了在彭湃的心灵中。最后彭湃的家乡有着优良的革命传统,长期以来就流传文天祥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黄履恭、洪亚重等农民领袖的战斗事迹,这些事迹在澎湃的思想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受教育背景的影响
彭湃的青少年时期正是中国被列强瓜分、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时代。当时具有民主主义思想的同盟会成员林晋亭在学校任教,时常向学生讲述文天祥、林则徐和洪秀全等人的故事,彭湃从中接受了新思想,得到革命的启迪,在学生时代已显出了反封建的革命精神。
1918年彭湃考入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科学习,在那里有许多著名的进步学者致力于传播社会主义学说。同年9月,彭湃参加了旨在开展社会社会主义问题和农民问题研究的“建设者联盟”组织。期间彭湃参与了支持反对地主、实行降低田租保证农民耕种权利的法庭斗争和佃农纠纷的实践调查,这些活动使得彭湃加深了对于农民的了解与同情。
(三)其他社会革命方式的失败告终
1921年彭湃从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回到海丰,针对教育混乱、思想庞杂的情况,他期望从教育入手来实现他的社会革命。于是彭湃建立了两个团体:一个是宣传马克思主义学说和十月革命的“社会主义研究社”,另一个是用于表示同情于劳动者和以促成教育与贫民相接近的“劳动者同情会”。然而在1922年“五一”劳动节,彭湃组织游行示威纪念大会,却没有一个工人和农民参加。之后澎湃又办起《赤心周刊》来宣传社会主义、唤醒工农,也没有任何效果。他回顾和检查前段工作,发觉“自命”为代表工农群众讲话和做事,可是背后却绝无半个工农。要唤醒工农,不能停留在口头上和知识分子之中,必须要从与他们密切相关的实际工作做起。
二、彭湃的农民运动思想的内涵
(一)农民的革命性问题
中国的土地高度集中,大部分没有田地的农民为了生存,只好租用地主的田地来耕种。这些农民不仅要缴纳高额田租,而且还要忍受“三下盖”、“火头鸡”、“加租”、“吊田”等形式的压榨,致使无一分钱存余或亏损。他们连简单地买种子进行再生产也难以维持,再加上遭受高利贷的剥削以及反动政府各种苛捐杂税的压榨,最后只能变卖家当或嫁妻卖儿用来抵偿所欠的债务。最严重者将自己卖掉去外国当工人,或者跑到大城市做苦力,或者上山为匪为兵。
彭湃认为,在此层层压迫之下,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革命的,另一条则是死,如果不革命便只有死了。他看到了埋藏于中国农民身上的巨大革命爆发力,只要有人来领导他们,农民运动的开展完全是可能的。因此,彭湃认为必须组织农会,把农民组织起来,领导他们与地主豪绅军阀作斗争。
(二)农民在革命中的地位问题
20世纪二十年代,彭湃在领导海陆丰农民运动的过程中,切身感受到农民阶级具有坚强革命性。农民占了全国总人口的80%,所以农民在革命运动中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1925年10月18日,他在省港罢工工人代表第36次大会上所做的报告中提出:“由历史的事实可以证明,欧洲实行的是无产阶级革命,中国实行的是国民革命,工人如果想革命成功,不能忽视农民”。同时在1925年底他与阮啸仙给国民党广东省第一次代表大会所拟定的《关于农民运动之报告提案》,也进一步指出:“农民就是占全国最大多数人口的国民,如果占全国人口百分之八十的农民没有参加中国国民革命,则革命断不能成功”。
中国国民革命是一场农民革命,换句话说,中国国民革命是一场伟大的农民解放运动。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最为中心的问题,没有农民的参加,中国革命便不可能取得胜利。
(三)农民政权问题
彭湃认为,对农民的阶段斗争所采取的政策应该包括:对付田主和对付官僚,即经济斗争与政治斗争并进。经济斗争的核心内容是土地问题,而政治斗争的核心问题便是农民政权问题。1926年5月,由彭湃领导并主持的广东省第二次农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广东农民一年奋斗经过决议案》中就明确指出:“我们要联合全体农民,以多数人应该享有自有之原则,争回为劣绅土豪所垄断把持之乡村政权,参加地方政治,得派代表参加地方行政、司法、教育等机关及关于农民事件之会议,以取得实际之利益”。因此,彭湃最初的工作主要是把农民组织起来,建立农会,实行农民阶级的自治。
政权问题是革命的根本问题。许多地方的农民运动遭受挫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掌握政权。彭湃这里提出的由农会掌握政权的思想虽然还只是初步的,但他从开始搞农民运动就注意到政权问题,是应该充分加以肯定的。 (四)工农联盟问题
彭湃强调农民阶级的革命性,也并不是对工人阶级革命性的否定。他认为,工农因利益关系是天然的同盟者,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工人和农民是阶级兄弟,不少农民本身就是“有职为工,无职为农”。工人和农民都是被压迫阶级,只是受压迫的对象不同,工人直接受压迫的是资本家,农民直接受压迫的是大地主。工农应该一致联合起来革命,向田主宣战,向资本家宣战,打倒一切压迫阶级。而资本家和大地主的靠山是军阀和帝国主义,因此军阀和帝国主义便是工人、农民共同的大敌,工农阶级必须在一条战线上奋斗,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因此,彭湃是中共党内最早提出工农联盟思想的代表人之一。
三、彭湃的农民运动思想的历史意义
(一)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农民问题的系统论述
如果仅从时间上来看,彭湃对农民问题重要性的认识可能在党内是最早的。1922年,彭湃由日本回国后,便积极投身于农民运动。当时中国共产党致力于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而彭湃却把注意力集中到了农民问题上,成为最早投身于农民运动的人之一。并且彭湃同志还形成了自己的想法,1922年11月,彭湃在给李春涛的信中对农民运动问题进行系统的论述,他精辟地阐述了农民运动的特点,高度赞颂了农民的革命热情,预见到中国的农民运动将最先在广东掀起高潮。
在农民运动理论和实践上,彭湃创造了我党历史上的五个第一:1924年5月建立了我国农村的第一个党的基层组织“中共广宁县支部”;1927年11月领导建立了我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海陆丰苏维埃”;1924年提出我党历史上第一次武装农民,保卫农民利益的思想;1923年5月第一次明确提出建立工农联盟;1923年1月1日领导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县级农会“广东海丰县农会”。彭湃所进行的农民运动实践,走在了全国革命者的前面。他提出的农民运动思想,在当时都是比较先进的。
(二)对中国农民运动发展的巨大作用
彭湃不仅深入分析了农民及其各个阶层的生活状况,指出了农民的重要地位,提出了许多农民运动的斗争策略,而且较早地论述了工农联合、建立武装、掌握政权、将经济斗争与政治斗争结合起来等重要问题。在土地革命问题上,他不仅突出地强调了土地革命的必要性,而且较早地提出了分配土地的正确标准,论述了对于富农、雇农等应采取的正确政策。这些思想主张对其他地区的农民运动、减租斗争和土地革命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中共中央总书记陈独秀在党的三大后,还特邀请彭湃前往广州制定开展农民运动的方针和策略。
彭湃所写的《海丰农民运动》,论述了海丰农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分析了各个阶段农民所受的苦难,记述了自己从1922年至1924年从事农民运动的全过程,深刻地总结了海丰农民运动的经验,成为最早从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阐述农民运动理论和方法的重要著作,而且被称为“中国农民运动第一本最有价值的著作”。并且毛泽东同志于1925年写的文章《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其中对农民的论述,在相当程度上也是借鉴了彭湃的经验,可见彭湃对于中国农民运动发展的影响深远。
(三)提高了农民的思想觉悟
中国农村最本质的问题是土地所有制问题,对于土地所有制的认识标志着农民认识的水平。运动前,农民不了解封建土地所有制剥削的根源,认为本应该交租给地主。在彭湃先进的农民运动思想的教育下,农民慢慢地看清了封建剥削的本质根源,对土地性质的认识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1925年对海丰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中的126名与会人员进行关于“土地观念”的调查中,没有一个人承认田地该为田主所有,而且他们认为应该属于社会或农会所有。调查足以说明海陆丰农民对土地所有制的认识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即推翻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从而获得真正的自身解放。
彭湃农民运动思想受到毛泽东农民运动思想的影响,又事实上成为了毛泽东农民运动思想的具体深化和实践表现。彭湃的农民运动思想得到毛泽东的高度认可和评价。一九四二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曾赞扬彭湃是农民运动大王,意即堪称为农民运动领袖。彭湃为党、为人民的事业奋斗终生,他用鲜血和生命铸成的丰碑,深深地刻印在人民的心中,永不磨灭。
参考文献
[1]彭湃.《彭湃文集》[M].人民出版社,1981: 22-22.
[2]蔡洛等.《彭湃传》[M].人民出版社,1986:4-5.
[3]郭德宏.《彭湃年谱》[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 2-3.15-20.
[4]瞿秋白.《纪念彭湃同志》[M].人民出版社,1985: 446.
[5]殷丽萍. 早期海陆丰农民运动性质新论[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5(01).
作者简介
吕莎(1990年—)女,广东省汕尾市、硕士研究生、作者单位:广东财经大学,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