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威远地区页岩气开发工厂化作业模式

来源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211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非常规油气资源丰富,为了在低渗透的页岩气资源开发过程中有效降低施工成本、提高作业效率、缩短开发周期,以四川盆地南部威远地区页岩气工厂化钻完井作业技术为研究对象,开展北美地区页岩气大规模应用作业模式研究,由于国内页岩气开发存在着人口居住密集,山地丘陵环境复杂,作业期间资源共享率低、水资源占用多、施工工序多、效率低等难题,指出不能照搬国外开发模式,需要形成一种适应于国内情况的页岩气区域工厂化作业模式.研究结果表明:①井位平台、设备材料等应进行工厂化部署;②水/电资源区域应统一调配;③同一区块、同一页岩气施工平台多口井人员、设备应实现共享;④钻井液、压裂液应进行重复利用;⑤优化钻完井作业配套技术.结论认为:①初步建立流水线作业流程,进一步探索区域工厂化作业模式,已实现钻完井作业无缝衔接,设备安装时间缩短70%,设备利用率达到100%,压裂返排液重复利用率在90%以上,钻井液重复利用率在80%以上,作业效率提高1倍以上;②页岩气区域工厂化作业模式探索为加快国内页岩气勘探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其他文献
输气能力分配规则是天然气管网公平开放制度的重要内容,而管网输气能力计算是规则实施的基础.如何校核以及分配输气能力成为天然气管网运营的关键问题.为此,根据中国目前天然气管网应用的“点对点”交易模式,将天然气管网输气能力划分为技术输气能力和商业输气能力,并用稳态优化模型对其进行了计算,然后基于市场需求和3种输气能力分配规则将该多目标优化问题转化为单目标问题,最终确定可用于输气能力交易的商业输气能力.研究结果表明:①相比于用最大总输气量描述管网的输气能力,技术输气能力的帕累托解集能够描述不同流量分布下管网能达到
井漏不仅妨碍油气层的发现更影响钻井过程中的安全.塔里木盆地深层油气勘探开发面临深层裂缝性储层安全高效钻井和经济开发的重要工程技术难题,堵漏材料对钻井液漏失层条件和漏失类型的适用性决定其作用效果.为此,在考虑储层高温、高压、高地应力条件和生产前解堵需求的前提下,提取堵漏材料关键性能参数结果,设计并开展室内实验,对材料关键性能参数进行了系统评价,并基于层次分析法计算了堵漏材料关键性能参数权重,建立了堵漏材料定量评分模型,最终形成了深层裂缝性储层桥接堵漏材料定量评分优选方法.研究结果表明:①所提出的堵漏材料定量
在户外采用太阳能充电进行电量补充时,存在着常规负载对太阳能利用率较低的问题.针对该问题设计了一种带有MPPT功能的低成本移动电源,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该设计可以有效提升太阳能充电效率.
《川渝地区天然气行业发展报告(2021版)》,已于2021年10月15日,在成都召开的“《天然气技术与经济》编委会换届暨中国石油学会经专委天然气学组2021年学术交流会”上发布.
期刊
落物冲击易造成管道管体局部凹陷,一旦建设期埋地油气管道遭遇落物冲击,将对其后期安全运行产生严重影响.为了研究受冲击埋地管道的动力响应行为,以某埋深2m(自管顶至地表)、?1 016 mm×12.5 mm的管道为对象,基于显示动力学分析方法,建立了受球状落体冲击的埋地管道三维双重非线性动力响应分析模型,并探讨管道动力响应随不同影响因素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随着冲击能增加,管道残余等效应力和凹陷变形深度均呈显著增加趋势,当冲击能为1 525 kN·m时,管道最大凹陷深度可达名义管径的2.8%;②管道残余
为了支撑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老区挖潜,以海陆过渡相障壁砂坝沉积的二叠系太原组气藏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由于受高频次海进—海退影响,隔夹层普遍发育,经过10余年的水平井整体开发,剩余气分布复杂,调整难度大.根据动静态特征建立了6种剩余气的分类标准,通过综合评价指出了在现有条件下Ⅰ-A、Ⅱ-A、Ⅲ-B类剩余气可实现效益动用,针对上述3类可动用剩余气,对加密井型、加密井距、合理配产等影响开发效果的关键对策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①Ⅰ-A类为砂坝主体的大井距基础井网井间剩余气,平均地层压力大于20 MPa,连续分
常规的监测手段无法满足盐穴地下储气库盐穴、井筒等注采系统的微泄漏监测要求.为此,基于油气藏监测中常用的气体示踪检测技术,依托高分辨质谱仪建立了 SF6痕量气体示踪剂检测方法(检测设备主要由在线冷冻大气采样器、在线多气氛反应热解/热脱附炉等组成),在中石油金坛盐穴储气库开展了盐腔、腔体间连通、环空带压井筒和井口及地面管线微泄漏监测现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①目标盐腔不存在天然气泄漏情况,3 口相邻老腔井间也无连通现象;②4 口目标井均存在微泄漏现象,检测到的SF6含量介于1×10-13~5×10-13L/L,
对于四川盆地上二叠统长兴组到下三叠统飞仙关组界面的性质一直都存在着争议.为了进一步明确长兴组顶部是否发育不整合岩溶作用,以野外、钻井、岩心等资料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川南广大台内地区长兴组储层情况,指出了大量的溶沟、溶缝、溶洞等岩溶证据,进一步证实长兴组顶部发育不整合面.研究结果表明:①长兴组与飞仙关组之间存在沉积间断,表现为短期暴露不整合,古岩溶储层发育;②不整合岩溶作用形成的溶洞、溶缝叠加裂缝改造,形成的裂缝溶洞系统是长兴组的主要储集空间,为裂缝—孔洞型储层;③綦江地区长兴组天然气成藏模式属于“下生上储”
为了充分认识并助力高效开发四川盆地南部高温深层页岩气,以钻井管理模式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区块储层特征和钻井作业情况,创新性地提出了工程技术支撑管理模式,整合钻井定向、钻井液、提速优化、井控等专业类别,组建支撑团队,采用“团队技术支撑、参与甲方技术决策、辅助现场管理”三级工作模式,前线支撑组常驻甲方基地和现场,全面参与甲方技术攻关和组织管理,后方专家组通过气井工程信息化技术提供远程支持.研究结果表明:①2020年至今应用该管理模式在A和B公司实施了120井次,A公司L203井区钻井周期由平均110 d降到1
自2016年以来,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陆续实施了井筒除硫工艺、雾化除硫工艺、小型撬装除硫和集中除硫工艺,通过各种除硫工艺试验释放了下古生界含硫气井产能,为气田上产做出了贡献.但在试验过程中也暴露出除硫成本较高、经济效益不佳,部分工艺导致气井采气管线结垢严重、影响产量安全释放等问题.为了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大牛地气田下古生界气藏H2S浓度高低对脱硫工艺适应性的影响,同时也为科学制定大牛地气田下古生界气藏含硫气井除硫工艺发展提供决策参考,以现有大牛地气田除硫工艺中所处理天然气中H2S的含量为基准,分析了不同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