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按照美学家宗白华的观点,书法对于中国艺术史,就如同建筑对于西方艺术史,其风格的变迁,足以映彻出整个艺术的发展。这个观点,不仅指出书法在中国艺术史上的特殊地位,同时也暗示了中国书法与建筑的某种内在的关联。
中国书法的确是一种建筑,是中国的先人们在甲骨上、在钟鼎上、在竹简木牍、陶罐瓦当以及缯帛玉石上,一刀一笔、一点一画搭建起来的一种独特的建筑。这建筑不为遮风挡雨,而为安顿心灵。
这建筑是以一个个独立的文字为单元的,每一个单元都建构出一个独特的空间。当一个个文字的单元在管领顾盼中比连承接而成一个更大的整体时,其空间便移步换景,开拓出一个回味无尽的境界了。这境界从一开始就际合于天人之间、技道之间、日用平常与精神理想之间,是天迹心象的合一。 天迹是指文字单元所根源的象形性,这是中国书法与自然丰富无尽的意象,始终葆有丝丝缕缕关联的一条通道;心象则是“心之靈不能自已,故数变焉”的变化之心。这变化是在不断地书写过程中,向着更理想、更抽象、更纯粹也更内在的方向上的挺进。最终分疆辟理,开拓出一片属于书法的独特而广大的世界。
书法在先秦时代,其实就已达到了一个难以企及也难以复现的境界了。这是一个以秩序理想的建构为主导的时代,一个没有书论,也没有公认的书法名家,但又绝对不缺少伟大作品的特殊时代。这个时代其实已经建立起了一系列关于中国书法艺术的形式法则,只不过这些法则都是一些大道无言之教,需要我们用心去领会。比如,书写的行款规约决定着书法的章法,篆书的笔法练历奠定了最为根本的中锋用笔基础等等。不过,最要紧的还在于文字形体的秩序化建构,一套具有独特品性的方块字。这是与中国人的宇宙观念和秩序理想相生发、相表里、相印证的一种创造。因此,书法成了中国人宇宙观念的一种迹化,成为安顿心灵的一种精神空间的建构。
“宇宙”二字的本义一定是与建筑有关,因为二字所从的偏旁是代表建筑的符号,是属于空间的,字书上通常认为“宇”是指屋檐,“宙”是指栋梁。《淮南子·齐俗训》说:“四方上下谓之宇,往古来今谓之宙。”可知,至迟在汉代,宇宙的概念已经是空间与时间的合一了。书法是空间的,也是时间的,是空间与时间的合一。书法的空间性,是指书法要有好的间架结构,要坚定有力,要严密不可移易,要耐得推敲,耐得品味。书法的点画又总是流露出起止往来之主迹的,据此,我们可以想见书写的挥运往复与盘旋穿插,又无疑透着书法的时间性。
唐宋以来,士人的斋馆别号渐增,甚至一人一生竟有近百种之多,而一人拥有十几二十种别号,实属寻常。这别号斋馆或题一额,或制一印,就不再是一种稍纵即逝、缥缈虚幻的东西了,而成为一种可以凭藉、可以充实徜徉其间的真实了。明代大书画家文征明说:“我之书屋,多于印上起造。”可知,士人的斋馆书屋并不一定实有其处。但是,无论于书中还是于印上起造出来,有迹可循,就抟虚成实存在于梦想与现实之间了。士人的书屋斋馆有时就像蜗牛的壳,它不是外在于身心的,身体背负着壳,身体也栖迟安顿于其间。
士人们起造了那么多的斋馆名号,代表着心灵在不断地向往着一个个独特而自在的境界,这境界是要有名字的,赋之以名,则名正而言顺。天地间万事万物莫不可以拈来为名,于是山谷、海岳、云林、松雪、东坡、西畴、南宫、北苑、春在、秋明、夏云、冬心、六如、十洲、八大、二瞻、青藤、苦瓜……皆得以为名号了,于是人与自然万有也融成了一片。至于天籁阁、人境庐、秋水轩、停云馆、虚朗斋、和畅堂等等,又是怎样的一个个空灵绝尘的境界啊!这境界虽根源于现实,但又绝对超脱于现实;一片石便有丘壑生云之想,一泓水可作月漪澜之观;一株蕉听夜雨宫商,一丛竹看风伯之舞;东篱有菊,悠然意远,北窗高卧,神接羲皇。在这些灵府独辟的境界中,呼吸沆瀣、吞吐大荒,天地宽窄,日月短长,于有限中昭廓无垠,于瞬间里瞥见永恒。
在斋馆别号普遍流行起来之后,有一类与建筑或者说居住有关的文字就特别地发达起来,那就是斋、馆、轩、堂、楼、阁、庐、舍、亭、榭、园、庄,以及书屋、山房、精舍、草堂之类。古往今来,人们把情感寄托和丰富的想象投射给这些字,这些字被建构得极堂皇,也被雕琢推敲得极精致、极严密、极富有变化。在有限的题材里,开掘出无限的意境,这也许才是中国艺术的真谛。人在书斋中作书,书作中的斋馆敞亮出一个更加澄明广大的境界,那便是心灵居住往来的宙宇。
刘彦湖,1960年3月生于黑龙江,吉林磐石人。1978年考入吉林大学物理系。1983年至1988年在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任资料员,其间学习了中国古文字研究班的全部课程。1998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研究古埃及学,获博士学位。书法篆刻先后师从罗继祖、周昔非、王镛等先生。现为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院研究员。
中国书法的确是一种建筑,是中国的先人们在甲骨上、在钟鼎上、在竹简木牍、陶罐瓦当以及缯帛玉石上,一刀一笔、一点一画搭建起来的一种独特的建筑。这建筑不为遮风挡雨,而为安顿心灵。
这建筑是以一个个独立的文字为单元的,每一个单元都建构出一个独特的空间。当一个个文字的单元在管领顾盼中比连承接而成一个更大的整体时,其空间便移步换景,开拓出一个回味无尽的境界了。这境界从一开始就际合于天人之间、技道之间、日用平常与精神理想之间,是天迹心象的合一。 天迹是指文字单元所根源的象形性,这是中国书法与自然丰富无尽的意象,始终葆有丝丝缕缕关联的一条通道;心象则是“心之靈不能自已,故数变焉”的变化之心。这变化是在不断地书写过程中,向着更理想、更抽象、更纯粹也更内在的方向上的挺进。最终分疆辟理,开拓出一片属于书法的独特而广大的世界。
书法在先秦时代,其实就已达到了一个难以企及也难以复现的境界了。这是一个以秩序理想的建构为主导的时代,一个没有书论,也没有公认的书法名家,但又绝对不缺少伟大作品的特殊时代。这个时代其实已经建立起了一系列关于中国书法艺术的形式法则,只不过这些法则都是一些大道无言之教,需要我们用心去领会。比如,书写的行款规约决定着书法的章法,篆书的笔法练历奠定了最为根本的中锋用笔基础等等。不过,最要紧的还在于文字形体的秩序化建构,一套具有独特品性的方块字。这是与中国人的宇宙观念和秩序理想相生发、相表里、相印证的一种创造。因此,书法成了中国人宇宙观念的一种迹化,成为安顿心灵的一种精神空间的建构。
“宇宙”二字的本义一定是与建筑有关,因为二字所从的偏旁是代表建筑的符号,是属于空间的,字书上通常认为“宇”是指屋檐,“宙”是指栋梁。《淮南子·齐俗训》说:“四方上下谓之宇,往古来今谓之宙。”可知,至迟在汉代,宇宙的概念已经是空间与时间的合一了。书法是空间的,也是时间的,是空间与时间的合一。书法的空间性,是指书法要有好的间架结构,要坚定有力,要严密不可移易,要耐得推敲,耐得品味。书法的点画又总是流露出起止往来之主迹的,据此,我们可以想见书写的挥运往复与盘旋穿插,又无疑透着书法的时间性。
唐宋以来,士人的斋馆别号渐增,甚至一人一生竟有近百种之多,而一人拥有十几二十种别号,实属寻常。这别号斋馆或题一额,或制一印,就不再是一种稍纵即逝、缥缈虚幻的东西了,而成为一种可以凭藉、可以充实徜徉其间的真实了。明代大书画家文征明说:“我之书屋,多于印上起造。”可知,士人的斋馆书屋并不一定实有其处。但是,无论于书中还是于印上起造出来,有迹可循,就抟虚成实存在于梦想与现实之间了。士人的书屋斋馆有时就像蜗牛的壳,它不是外在于身心的,身体背负着壳,身体也栖迟安顿于其间。
士人们起造了那么多的斋馆名号,代表着心灵在不断地向往着一个个独特而自在的境界,这境界是要有名字的,赋之以名,则名正而言顺。天地间万事万物莫不可以拈来为名,于是山谷、海岳、云林、松雪、东坡、西畴、南宫、北苑、春在、秋明、夏云、冬心、六如、十洲、八大、二瞻、青藤、苦瓜……皆得以为名号了,于是人与自然万有也融成了一片。至于天籁阁、人境庐、秋水轩、停云馆、虚朗斋、和畅堂等等,又是怎样的一个个空灵绝尘的境界啊!这境界虽根源于现实,但又绝对超脱于现实;一片石便有丘壑生云之想,一泓水可作月漪澜之观;一株蕉听夜雨宫商,一丛竹看风伯之舞;东篱有菊,悠然意远,北窗高卧,神接羲皇。在这些灵府独辟的境界中,呼吸沆瀣、吞吐大荒,天地宽窄,日月短长,于有限中昭廓无垠,于瞬间里瞥见永恒。
在斋馆别号普遍流行起来之后,有一类与建筑或者说居住有关的文字就特别地发达起来,那就是斋、馆、轩、堂、楼、阁、庐、舍、亭、榭、园、庄,以及书屋、山房、精舍、草堂之类。古往今来,人们把情感寄托和丰富的想象投射给这些字,这些字被建构得极堂皇,也被雕琢推敲得极精致、极严密、极富有变化。在有限的题材里,开掘出无限的意境,这也许才是中国艺术的真谛。人在书斋中作书,书作中的斋馆敞亮出一个更加澄明广大的境界,那便是心灵居住往来的宙宇。
刘彦湖,1960年3月生于黑龙江,吉林磐石人。1978年考入吉林大学物理系。1983年至1988年在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任资料员,其间学习了中国古文字研究班的全部课程。1998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研究古埃及学,获博士学位。书法篆刻先后师从罗继祖、周昔非、王镛等先生。现为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