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横峰县新篁乡的阳山村,地处横峰县北部山区第一峰——米头尖山间,海拔1000余米。这里林密竹茂,生态环境好。全村43户,147人。由于阳山地处山凹,耕地面积少,全村只有36.6亩,人均不到3分田,而山地却有6035亩,人均41亩。因此,这里的人们每年只有3个月的口粮。解放前,阳山人以吃山上种的玉米为主,住的是竹块作椽,竹箬作瓦的房子。冬天,他们架起干柴、干毛竹烧火取暖,晚上点松明火把照明。至今人们流传着解放前阳山人的笑话:阳山一位老人到邻村吃喜酒,主人家点汽灯照明。阳山人从来未见到过汽灯,把长烟筒伸到汽灯罩上点烟,把灯罩弄破了,害得十几桌客人摸黑吃饭,不用说招来的是一阵嘲笑。
解放后,阳山人的生活有了改善,家家做起了土木结构的新房子,村子里办起了学校,粮食不够吃,国家给了定销粮。阳山人每户每年都要从40里外的新篁乡粮管所挑回1000余斤粮食。但由于山高路陡,漫山的竹、木材运不出去,只能靠肩挑背驮。阳山人十几岁就得驮毛竹下山,驮杉木出寨,致使孩子走拐了脚,老人驮弯了背。艰苦劳累的重体力劳动无法让山里人摆脱贫困。
改革开放后,由于粮油放开,多种经营并举,阳山人吃饭问题很快解决了,年轻人外出打工,不仅挣了钱,还省下了粮食。丰富的山林资源也吸引了外地乡村有编织技术的女青年。她们来到阳山,利用竹片编织篾蒲,小山村居然容纳过近百名编织女郎。这些外来客不仅让阳山人赚了毛竹钱、房租费,还为他们带来了外界的经济信息、文化娱乐,晚上,欢声笑语充溢着山村。其实山里人的智力一点也不比城镇人差。山里孩子像山中竹木一样,一棵幼苗只要有充足的养分,就一定能成才;只要有条件培养,山村同样能出中专生、大学生。近30年中,从山里走出去的大中专毕业生就有10多个,其中在乡镇任副科级的干部就有3个,现在在南昌读大学、在厦门读大学的都有。
党和政府没有忘记这高山峻岭上的小山村。上世纪80年代初,水电部门为阳山建起了小型水电站,使小山村挂起了“夜明珠”。80年代中期,电视进了部分农户,90年代广电部门为村子里建起地面卫星接收站。新世纪初,农网改造,高压线架进了阳山村。很快,为阳山通公路的事也提到了政府议事日程,政府为阳山村申报了从葛源通至阳山的以工代赈项目。项目分两期实施,先通葛源至新篁,而后开通湖口岭至阳山。葛新公路通车后,开通湖阳公路迫在眉睫。从湖口岭至阳山,虽然只有十几公里,但这是一条“天路”,全是上坡,需翻过几个山头。下雨天,人们走在这里,犹如腾云驾雾,能见度不到30米。国家先后拨款300万元,环绕山头开出一条盘山公路。人们从山下往上看,似一条黄色的带子一直绕上山顶。经过两年多的苦战,公路终于通到了山里人的家门口。湖阳公路一开通,横峰县就实现村村通公路。看着一辆辆大车、小车开进山里来,阳山上了年纪的老人脸上绽开了笑容,他们由衷地说:“肩挑背驮的日子结束了!”
村子里通车后,山里的毛竹、木材有计划地运出去;村民们需要的粮食、家用电器运进来,生活逐步向现代文明进军。不久,村民万林明率先建起三层楼房。如今80%的农户已安装了电话,全村青年人都用上了手机。
改革开放开出了幸福路,好日子接踵而来。2007年,新篁乡党委、政府为阳山村申报新农村建设项目又很快得到批准。2008年,该村被确定为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党支部按照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成立起了“阳山村新农村建设理事会”。政府投资36万元,对全村实施改厕、改房、改水、改路、改环境等。经一年的努力,全村农户家家改造了厕所,改造了猪、牛栏,安装了自来水。村内道路已得到硬化,村头路旁安装了路灯。村子里还建起了停车场、文化活动中心、六角亭和花圃。
如今,车子开进阳山村,只见家家户户白墙、绿窗、黄瓦;路边、路旁看不到一个猪、牛栏,看不到一个露天厕所,家家户户都有卫生间、洗澡室。
有人为阳山人的生活现状编了一段顺口溜:
吃饭没有苍蝇闹,入厕没有蚊子咬。
收工回来冲个澡,晚间串门路灯照。
责编/何之
解放后,阳山人的生活有了改善,家家做起了土木结构的新房子,村子里办起了学校,粮食不够吃,国家给了定销粮。阳山人每户每年都要从40里外的新篁乡粮管所挑回1000余斤粮食。但由于山高路陡,漫山的竹、木材运不出去,只能靠肩挑背驮。阳山人十几岁就得驮毛竹下山,驮杉木出寨,致使孩子走拐了脚,老人驮弯了背。艰苦劳累的重体力劳动无法让山里人摆脱贫困。
改革开放后,由于粮油放开,多种经营并举,阳山人吃饭问题很快解决了,年轻人外出打工,不仅挣了钱,还省下了粮食。丰富的山林资源也吸引了外地乡村有编织技术的女青年。她们来到阳山,利用竹片编织篾蒲,小山村居然容纳过近百名编织女郎。这些外来客不仅让阳山人赚了毛竹钱、房租费,还为他们带来了外界的经济信息、文化娱乐,晚上,欢声笑语充溢着山村。其实山里人的智力一点也不比城镇人差。山里孩子像山中竹木一样,一棵幼苗只要有充足的养分,就一定能成才;只要有条件培养,山村同样能出中专生、大学生。近30年中,从山里走出去的大中专毕业生就有10多个,其中在乡镇任副科级的干部就有3个,现在在南昌读大学、在厦门读大学的都有。
党和政府没有忘记这高山峻岭上的小山村。上世纪80年代初,水电部门为阳山建起了小型水电站,使小山村挂起了“夜明珠”。80年代中期,电视进了部分农户,90年代广电部门为村子里建起地面卫星接收站。新世纪初,农网改造,高压线架进了阳山村。很快,为阳山通公路的事也提到了政府议事日程,政府为阳山村申报了从葛源通至阳山的以工代赈项目。项目分两期实施,先通葛源至新篁,而后开通湖口岭至阳山。葛新公路通车后,开通湖阳公路迫在眉睫。从湖口岭至阳山,虽然只有十几公里,但这是一条“天路”,全是上坡,需翻过几个山头。下雨天,人们走在这里,犹如腾云驾雾,能见度不到30米。国家先后拨款300万元,环绕山头开出一条盘山公路。人们从山下往上看,似一条黄色的带子一直绕上山顶。经过两年多的苦战,公路终于通到了山里人的家门口。湖阳公路一开通,横峰县就实现村村通公路。看着一辆辆大车、小车开进山里来,阳山上了年纪的老人脸上绽开了笑容,他们由衷地说:“肩挑背驮的日子结束了!”
村子里通车后,山里的毛竹、木材有计划地运出去;村民们需要的粮食、家用电器运进来,生活逐步向现代文明进军。不久,村民万林明率先建起三层楼房。如今80%的农户已安装了电话,全村青年人都用上了手机。
改革开放开出了幸福路,好日子接踵而来。2007年,新篁乡党委、政府为阳山村申报新农村建设项目又很快得到批准。2008年,该村被确定为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党支部按照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成立起了“阳山村新农村建设理事会”。政府投资36万元,对全村实施改厕、改房、改水、改路、改环境等。经一年的努力,全村农户家家改造了厕所,改造了猪、牛栏,安装了自来水。村内道路已得到硬化,村头路旁安装了路灯。村子里还建起了停车场、文化活动中心、六角亭和花圃。
如今,车子开进阳山村,只见家家户户白墙、绿窗、黄瓦;路边、路旁看不到一个猪、牛栏,看不到一个露天厕所,家家户户都有卫生间、洗澡室。
有人为阳山人的生活现状编了一段顺口溜:
吃饭没有苍蝇闹,入厕没有蚊子咬。
收工回来冲个澡,晚间串门路灯照。
责编/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