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危象抢救分析

来源 :家庭心理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df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危象的诊断及抢救方法效果。方法:对2012年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危象的20例抢救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治疗症状缓解,患者要生命体征平稳,WBC 、肝功能恢复正常12 例者,病情加重精神异常仍存在4例,死亡2例。结论:预防危象的发生、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危象; 抢救;治疗 【中图分类号】R5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3-0126-01
  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最严重的并发症,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甲状腺功能增强,分泌甲状腺激素过多所致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代谢率极度增高及过度肾上腺素能反应。甲亢危象先兆期的抢救成功率较高,进入危象期后则病死率骤升。近年来采用综合性救治措施已使病死率明显下降[1]。对2012年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危象的20例抢救方法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收治的2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危象患者,其中男8例,女12例;年龄21~54岁,平均39岁;所有患者均有甲亢病史,病程6个月~20年。所有患者均表现为甲亢症状加重、发热,腹痛、腹泻4例,恶心呕吐10例,咳嗽、咳痰6例,焦虑8例,烦躁6例,精神异常4例。
   1.2 方法
   1.2.1 降低血液循环中甲状腺素的浓度:(1)阻断甲状腺素合成 硫脲类抗甲状腺药物能有效阻断甲状腺激素的合成。目前尚无静脉制剂,故一般口服给药,必要时可鼻饲或直肠给药。虽对危象的抢救未必能立即发挥作用,但从危象发作治愈后减少血中甲状腺激素水平的角度考虑,却是必不可少的治疗措施。丙基硫氧嘧啶能抑制外周血中T4脱碘转化为T3,故为首选药物。通常从1200~1500mg/d开始,1/4h,200~250mg/次,首次剂量可为600mg。甲巯咪唑(他巴唑)120mg/d,一般1/4h,20mg/次,待症状减轻后改为一般常规剂量。(2)抑制甲状腺激素释放 硫脲类抗甲状腺药物只能阻断甲状腺激素的生物合成,并不能抑制其释放。而碘剂能迅速抑制TBG的水解而减少甲状腺激素的释放,能迅速控制症状,因此需联合使用碘剂。常用的碘剂是Lugol液(复方碘溶液),首剂30~50滴,以后1/6h,10~30滴/次。近年已不主张使用碘化钠静脉给药,因其浓度过高或滴注过快会引起静脉炎。从理论上讲,应先阻断甲状腺激素的合成才可使用碘剂,以免为甲状腺激素的合成提供原料,而产生过多的甲状腺激素,所以应在服用抗甲状腺药物后1h使用碘剂。但实际上,碘剂的治疗比用抗甲状腺药物作用迅速,在治疗上更为重要,故若病情危急,可同时使用抗甲状腺药物和碘剂。(3)血浆置换法和腹膜透析法 此类方法能去除血浆内大量的甲状腺激素,达到缓解病情的目的。目前尚未普及此法,往往只有在药物治疗无效时才使用。血浆置换法目前较常用的是膜置换法,有单膜和双膜法两种,疗效基本相同。单膜法是将患者的血浆分离后弃置,并输注正常人血浆;双膜法则是将分离出的血浆再经第2层膜置换,去除毒素后回输患者。通常每次置换量2000ml以上,隔日1次,若病情严重,可在1d内多次置换。血浆置换法中还有吸附法,如碳柱吸附、树脂吸附和免疫吸附法等。
   1.2.2 降低周围组织对甲状腺激素及儿荼酚胺的反应: (1)β受体阻滞剂 此类药物目前应用最广,其中首选普萘洛尔(心得安),此药能显著缓解交感神经兴奋症状,还能轻度抑制外周T4向T3的转化。普萘洛尔作用发生快,持续时间短,疗效可靠,但对心脏储备不全、心脏传导阻滞、心房扑动、支气管哮喘患者应慎用或禁用,口服普萘洛尔1/6h,40~80mg/次,必要时可用普萘洛尔1mg溶于葡萄糖溶液中缓慢静注,必要时可反复给药,但需在心电监护下谨慎使用。普萘洛尔可掩盖低血糖症状,故危象合并糖尿病者需同时监测血糖。(2)胍乙啶、利血平 此类药物能使组织储存的儿茶酚胺耗竭。胍乙啶口服给药,剂量为100~200mg/d;利血平1/4~6h,1~2mg/次,口服或肌注。在使用上述药物时必须同时监测血压、心率,注意避免直立性低血压。
  2 结果
   经治疗症状缓解,便秘症状减轻消失,疼痛减轻,患者要生命体征平稳,WBC 、肝功能恢复正常12 例者,病情加重精神异常仍存在4例,死亡2例。
  3 讨论
   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多发生于未经治疗或虽经治疗但病情未控制的情况下,常伴有明显的诱因,如手术、感染、创伤、精神刺激、131I治疗等。老年人较常见,发病率为1%~2%。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患者体内组织中儿茶酚胺的受体数目增多,因而心脏及神经系统对血循环中的儿茶酚胺过度敏感。此时患者血中T3、T4与甲状腺激素结合球蛋白(TBG)结合的能力降低,因而游离T3、T4浓度增加[2]。为此,目前认为危象是由下列因素引起:儿茶酚胺受体增多;急性病、感染、手术等应激引起儿茶酚胺释放增多;血清游离T3、T4浓度综合作用。甲亢症状加重,发热,体温39℃以下,乏力,心动过速,心率120次/min以上,有或无心律不齐,脉压增大;食欲减退,恶心,腹痛,腹泻;少数患者出现神志模糊及嗜睡。体温急剧升高达39℃以上,大汗,皮肤潮红。神经及肌肉敏感性增强,出现震颤、动作增多、烦躁、谵妄、抽搐、嗜睡,甚至昏迷。心动过速,心率160次/min以上,与体温升高程度不成比例,多呈窦性心动过速。有甲亢性心脏病的患者易出现心力衰竭或肺水肿。血压升高,以收缩压升高为主,脉压增大。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十分突出,每日可达十多次,食欲极差,部分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及黄疸。由于以上各种原因,患者最后都可出现脱水及电解质紊乱,如低钾、低钠、酸中毒等。
   降低血循環中甲状腺激素浓度,使用抗甲状腺药物,如碘制剂、硫脲类药物,用以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释放。通过腹膜或血液透析法,或者通过换血、血浆置换术等方法清除血循环中过高的甲状腺激素。使用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药和利舍平、呱乙啶等抗交感神经药物,阻断周围组织对儿茶酚胺的反应,以减轻周围组织对儿茶酚胺过敏的表现,从而达到控制甲状腺危象的目的。尽早补充糖皮质激素,以改善机体反应性,提高应激能力。糖皮质激素还可抑制组织中T3向T4转化作用,与抗甲状腺药物有协同作用,可迅速减轻临床症状。一般选用地塞米松或甲泼尼龙等[3]。对甲状腺危象患者应尽快采取降温措施,在应用镇静药基础上行物理降温治疗。也可采用人工冬眠加物理降温,通过冬眠及物理降温,将体温控制在34~33℃,持续数日或更长,直至患者病情稳定为止。
  参考文献
  [1] 房鸿伟.全科医生治疗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180.
  [2] 施秉银 ,马秀萍主编.现代甲状腺疾病诊断与治疗[M].西安: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0.
  [3] 徐得龙.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的诊断与治疗[J].临床外科杂志,2008,16(6):366-368.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保守治疗效果,以供临床参考。方法: 选择2010年5月至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36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保守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并对比治疗前后患者血淀粉酶、白细胞计数、血糖、血钙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患者痊愈32例、转院4例,治愈率为88.89%。与治疗前比较,患者血淀粉酶、白细胞计数、血糖等指标水平明显降低,血钙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
期刊
摘要:本文从乳腺癌治疗的角度出发,针对乳腺外科的历史历程、国内外一些先进的个性化和规范化的外科治疗技术,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个性化和规范化的外科治疗技术的相关治疗效果和优缺点,并对未来乳腺外科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乳腺外科;微创治疗;乳腺癌【中图分类号】R655.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3-0122-01  目前,乳腺癌已经成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期刊
摘要: 细菌性阴道病为内源性感染,是阴道正常菌群的生態平衡发生紊乱所致。一般非单一致病菌所引起,而是多种致病菌共同作用的结果。细菌附着在脱落的阴道上皮细胞上形成线索细胞,阴道分泌物的生化成分发生相应改变时,pH值则升高,而碱性环境不利于乳杆菌的黏附和生长,利于加德纳菌等厌氧菌的生长,从而引发细菌性阴道病。臭氧治疗仪是一种高效、快速的消毒灭菌剂,其优点为起效快,能改善阴道内环境及阴道内pH值;不产生
期刊
摘 要:目的:针对临床呼吸衰竭的特点及其诊治进行较深入地探讨。方法:收集患有呼吸衰竭的60例患者有关资料,对其诊治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全部患者都采取动脉气血分析,检查结果中血氧分压不超过60毫米汞柱,有24例患者不伴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升高,是Ⅰ型呼吸衰竭;36例患者动脉气血分析血氧分压不超过60毫米汞柱,且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大于50毫米汞柱,是Ⅱ型呼吸衰竭。呼吸衰竭发展迅速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
期刊
摘要:目的:针对急性胰腺炎的内科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2年1月期间的5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有关资料,随机将患者分为常规综合组与综合内科组两组,每组各有28例患者,常规综合组采用常规方法综合治疗,综合内科组基于此基础上采用内科治疗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常规综合组有17例患者痊愈,6例患者有效,5例患者无效,总有效率为82.1%;综合内科组有20例患者
期刊
【中图分类号】R6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3-0124-01  膀胱镜/输尿管镜可以观察尿道、膀胱和输尿管,明确膀胱及输尿管是否有肿瘤以及肿瘤的数目、大小、形态和部位等信息,被认为是尿路病变检测的金标准1。但是膀胱镜/输尿管镜也并非完美,它的缺点也很明显,一些原位癌有可能和周围组织无明显区别,常常被漏诊;有5%的接受镜检的患者可能继发感染;另外,它是一种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临床2013年2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17例确诊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讨论。结果:17例患者经过治疗后症状好转11例,总有效率达到65%。结论:根据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对患者的病情确诊后,应立即给予一般治疗、对症治疗,以免病情恶化,提高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治愈率。   关键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一般治疗;对症
期刊
摘要: 目的:对粘连性肠梗阻进行外科诊断分析,探讨治疗方式。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127例,109例患者经手术处理,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探讨诊断和治疗。结果:本组127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经治疗后,症状消失并痊愈的患者有119例,占93.70%;8例患者死亡,占6.30%,包括全小肠坏死的3例患者,术后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的患者有3例,有2例患者为顽固性休
期刊
心血管疾病患者与胆固醇酯转运蛋白及某些基因缺陷      王亚霞 边 才 付立国 李晓丹       (牡丹江林业中心医院 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摘要:伴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我国对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逐渐深入,本研究将针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与胆固醇酯转运蛋白及某些基因缺陷进行探究,希望能够为患有心脑疾病患者的治疗带来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胆固醇酯转运;基因缺陷 【中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真菌性角膜炎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角膜炎患者首诊常规涂片检查,将临床确诊为真菌性角膜炎(fungal keratitis,FK)的20例轻症患者进行局部清创、碘灼、结膜下注射0.2%氟康唑0.5 ml,氟康唑及两性霉素B眼水点眼,qid,口服斯皮仁诺0.2g,qn。视病情轻重及变化调整用药种类、数量及给药方法。结果:18例痊愈,2例恶化手术治疗。结论:FK的首诊涂片检查是FK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