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钻孔灌注桩以其在施工中不存在挤土,对邻近建筑(构)物及地下管线的危害小,对各种地质条件的适应性强,节省钢材,且噪音小、振动小和单桩承载力大的特点,在城市建筑中得到普遍应用。笔者就施工过程中总结的些许经验,阐述正循环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的控制要点。
【关键词】 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水下混凝土 一、工程准备阶段
1、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的审核。
根据设计图纸、地质报告、现行规范标准以及现场勘查结果,审查施工方案的编制依据、施工工艺流程、技术指标、安全措施等内容是否符合要求。针对混凝土初灌量的计算可参照JTJ 041-2000(公路工程标准)的规定进行复算。同时还应审查施工方案中处置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是否符合要求。如钢筋笼、导管、钻头掉落的打捞措施;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导管爆裂或遇到急冻、急冷、暴雨、飓风等恶劣天气的应急处置措施等。对于施工方案的审核应具有前瞻性,尽可能的发现问题,避免在实施过程中被动产生问题,应主动发现问题。
钻孔灌注桩的混凝土实际灌注高度以及泥浆比重标准的确定。混凝土实际灌注高度应高于设计标高一定的高度,具体应根据混凝土压重效果以及泥浆对混凝土的渗透深度(考虑泥浆比重及桩长)综合考虑。根据上海市《市政桥梁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DBJ08-228-97)规定其最小高度不宜小于桩长的5%,且不小于2m注1、清孔后的泥浆密度应小于1.15注2;而《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规定应高于设计高度0.5~1.0m注3、清孔后泥浆密度为1.03~1.10注4;为保证设计桩顶以下的混凝土强度符合设计要求,笔者认为针对不同参数的两套规范应根据当地施工地质条件确定选用的泥浆指标,再根据泥浆指标确定相应的混凝土实际灌注高度。总之,规范中的各项相关参数应配套使用。
2、根据施工方案检查施工准备情况。
检查灌注桩使用水源,泥浆循环系统应设置沉淀池、泥浆池(泥浆池用于贮备泥浆,沉淀池用于过滤沉淀并形成泥浆循环系统)。对于粘土地区,钻孔泥浆基本采用原土造浆,泥浆质量相对配置泥浆性能较差,泥浆的循环如不设沉淀池,清孔质量就难以得到保证。
导管应检查其出厂合格证并做水密性承压试验。钻头直径应等于设计直径,如钻头磨损超过要求应及时修复或更换;灌注混凝土的料斗尺寸应与方案中初灌量的要求相符合;
泥浆比重计、含砂率、粘度计的检测仪器、测锤、测绳的规格及性能指标应符合要求。施工过程中可采用简易方法抽检计量器具的准确性。如:泥浆比重计应按照4℃的清水比重为1g/cm3校核,施工过程中可直接采用清水校核;测绳可使用50m钢尺丈量;测锤的制作,应从材质和质量这两方面考虑。材质的密度应大于孔内泥浆的密度和孔底沉渣的密度,确保测锤能够顺利的放入孔底。测锤的质量应轻重合适,过重过轻都会影响测定沉渣的手感。为此,笔者建议制作底部直径12cm、高17cm,锥尖预埋吊环的混凝土圆锥,质量约1.5kg左右。
二、工程施工阶段
1、钻机成孔及清孔
① 钻机成孔后须检查成孔深度。检查孔深时应根据钻头、钻杆长度扣除机上余尺得出孔深并使用水文测绳校核。清孔(共两次清孔)的检查项目应为孔底沉渣厚度、含砂率以及泥浆比重等参数。一次清孔提出钻杆及钻头后使用检孔器或井径仪检查孔径。
② 泥浆指标检测。由于清孔时利用大功率的泥浆泵翻腾底部沉渣形成上升力,并利用泥浆的浮力将沉渣排出。因此检查沉渣厚度前须关闭泥浆泵切断排渣动力,并等待5~10min使底部较大颗粒的沉渣沉积,再使用测锤检测沉渣厚度。由于使用原土造浆,泥浆的胶体率相对较差,会在较短时间内使泥浆悬浮颗粒沉淀增大沉渣厚度。因此根据上海市钻孔灌注桩施工规程中第5.1.5条规定应在清孔结束30分钟之内灌注混凝土,否则应重新检测沉渣厚度,不符合要求的须重新清孔排渣。建议泥浆检测顺序依次为:关闭泥浆泵-测泥浆比重-测含砂率-测粘度-测沉渣厚度。
计量器具的检查。钻孔桩作业环境相对较差,作业班组又不注意对计量器具的保管,仪器的计量精度往往不够稳定。同时,有些作业班组为加快施工速度故意改变仪器的初始状态。如增加泥浆比重计的配重,改变测绳的数标位置或在测绳中部打结等现象时有发生,不胜枚举。因此监理人员如使用承包商的检测仪器时,对于比重计应洗净表面污物(包括配重底部)将仪器放平用清水校核。对于测绳应核对上部数标位置以及底部1m的长度,检测完孔深及沉渣厚度后应提到孔外检查是否有打结及接头。总而言之,监理人员应督促承包商专人负责保管仪器,责任到人。并经常抽检承包商的计量器具,保证检测数据具有代表性。
2、钢筋笼的尺寸及焊接质量。下钢筋笼之前应检查保护块是否安放到位,核对每节钢筋笼的长度(钢筋笼往往是成批制作,在搬运过程中混淆也时常发生)。严格控制钢筋的焊接质量。在冬季施工时气温较低,焊接质量会受影响(钢筋脆性增大)故应特别重视。
3、安装导管时不得与钢筋笼相碰,应再次检查导管距孔低的距离。二次清孔后,检测各项指标均满足要求后方可同意混凝土灌注,第二次清孔至混凝土初灌宜在30min内完成。
4、灌注商品混凝土时,应督促承包商及时联系混凝土供应商,确保混凝土连续供应连续浇注。水下混凝土根据规范要求应提高一个强度等级,混凝土到场后应检查出厂配合比单,确保混凝土配比准确无误。督促承包商质检员抽检混凝土的塌落度,检查隔水塞(球)隔板是否安装妥当。混凝土初灌方量应符合方案要求。
混凝土初灌后还需观察孔口翻浆情况是否良好,拆导管前应用测绳检查混凝土的高度,不得经验主义随意拆除。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应勤提勤拆,一次拆除不宜超过6米,埋管不得小于2米,导管埋入混凝土不宜大于10米。见证混凝土试块制作,督促承包商按照施工方案确定的灌注高度灌注混凝土,并做好旁站记录。
三、灌注桩的施工中的质量问题及建议采取的防治措施
1、护筒冒水
护筒外壁冒水,严重的会引起地基下沉,护筒倾斜和移位,造成钻孔偏斜,甚至无法施工。
造成原因:埋设护筒的周围土不密实,或护筒水位差太大,或钻头起落时碰撞。
防治措施:在埋筒时,应选用最佳含水量的粘土分层夯实。在护筒的适当高度开孔,使护筒内保持1.0-1.5m的水头高度。钻头起落时,应防止碰撞护筒。发现护筒冒水时,应立即停止钻孔,用粘土在四周填实加固,若护筒严重下沉或移位时,则应重新安装护筒。
2、孔壁坍陷
钻进过程中,如发现排出的泥浆中不断出现气泡,或泥浆突然漏失,则表示有孔壁坍陷迹象。
造成原因:孔壁坍陷的主要原因是土质松散,泥浆护壁不好,护筒周围未用粘土紧密填封以及护筒内水位不高。钻进速度过快、空钻时间过长、成孔后待灌时间过长和灌注时间过长也会引起孔壁坍陷。
防治措施:在松散易坍的土层中,适当埋深护筒,用粘土密实填封护筒四周,使用优质的泥浆,提高泥浆的比重和粘度,保持护筒内泥浆水位高于地下水位。搬运和吊装钢筋笼时,应防止变形,安放要对准孔位,避免碰撞孔壁,钢筋笼接长时要加快焊接时间,尽可能缩短沉放时间。成孔后,待灌时间一般不应大于3小时,并控制混凝土的灌注時间,在保证施工质量的情况下,尽量缩短灌注时间。
参考文献:
1:上海市《市政桥梁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DBJ08-228-97)第5.4.4.14条
2:上海市《市政桥梁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DBJ08-228-97)第5.3.4.4条
3:《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第6.5.4条规定
4:《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表6.8.3规定
【关键词】 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水下混凝土 一、工程准备阶段
1、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的审核。
根据设计图纸、地质报告、现行规范标准以及现场勘查结果,审查施工方案的编制依据、施工工艺流程、技术指标、安全措施等内容是否符合要求。针对混凝土初灌量的计算可参照JTJ 041-2000(公路工程标准)的规定进行复算。同时还应审查施工方案中处置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是否符合要求。如钢筋笼、导管、钻头掉落的打捞措施;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导管爆裂或遇到急冻、急冷、暴雨、飓风等恶劣天气的应急处置措施等。对于施工方案的审核应具有前瞻性,尽可能的发现问题,避免在实施过程中被动产生问题,应主动发现问题。
钻孔灌注桩的混凝土实际灌注高度以及泥浆比重标准的确定。混凝土实际灌注高度应高于设计标高一定的高度,具体应根据混凝土压重效果以及泥浆对混凝土的渗透深度(考虑泥浆比重及桩长)综合考虑。根据上海市《市政桥梁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DBJ08-228-97)规定其最小高度不宜小于桩长的5%,且不小于2m注1、清孔后的泥浆密度应小于1.15注2;而《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规定应高于设计高度0.5~1.0m注3、清孔后泥浆密度为1.03~1.10注4;为保证设计桩顶以下的混凝土强度符合设计要求,笔者认为针对不同参数的两套规范应根据当地施工地质条件确定选用的泥浆指标,再根据泥浆指标确定相应的混凝土实际灌注高度。总之,规范中的各项相关参数应配套使用。
2、根据施工方案检查施工准备情况。
检查灌注桩使用水源,泥浆循环系统应设置沉淀池、泥浆池(泥浆池用于贮备泥浆,沉淀池用于过滤沉淀并形成泥浆循环系统)。对于粘土地区,钻孔泥浆基本采用原土造浆,泥浆质量相对配置泥浆性能较差,泥浆的循环如不设沉淀池,清孔质量就难以得到保证。
导管应检查其出厂合格证并做水密性承压试验。钻头直径应等于设计直径,如钻头磨损超过要求应及时修复或更换;灌注混凝土的料斗尺寸应与方案中初灌量的要求相符合;
泥浆比重计、含砂率、粘度计的检测仪器、测锤、测绳的规格及性能指标应符合要求。施工过程中可采用简易方法抽检计量器具的准确性。如:泥浆比重计应按照4℃的清水比重为1g/cm3校核,施工过程中可直接采用清水校核;测绳可使用50m钢尺丈量;测锤的制作,应从材质和质量这两方面考虑。材质的密度应大于孔内泥浆的密度和孔底沉渣的密度,确保测锤能够顺利的放入孔底。测锤的质量应轻重合适,过重过轻都会影响测定沉渣的手感。为此,笔者建议制作底部直径12cm、高17cm,锥尖预埋吊环的混凝土圆锥,质量约1.5kg左右。
二、工程施工阶段
1、钻机成孔及清孔
① 钻机成孔后须检查成孔深度。检查孔深时应根据钻头、钻杆长度扣除机上余尺得出孔深并使用水文测绳校核。清孔(共两次清孔)的检查项目应为孔底沉渣厚度、含砂率以及泥浆比重等参数。一次清孔提出钻杆及钻头后使用检孔器或井径仪检查孔径。
② 泥浆指标检测。由于清孔时利用大功率的泥浆泵翻腾底部沉渣形成上升力,并利用泥浆的浮力将沉渣排出。因此检查沉渣厚度前须关闭泥浆泵切断排渣动力,并等待5~10min使底部较大颗粒的沉渣沉积,再使用测锤检测沉渣厚度。由于使用原土造浆,泥浆的胶体率相对较差,会在较短时间内使泥浆悬浮颗粒沉淀增大沉渣厚度。因此根据上海市钻孔灌注桩施工规程中第5.1.5条规定应在清孔结束30分钟之内灌注混凝土,否则应重新检测沉渣厚度,不符合要求的须重新清孔排渣。建议泥浆检测顺序依次为:关闭泥浆泵-测泥浆比重-测含砂率-测粘度-测沉渣厚度。
计量器具的检查。钻孔桩作业环境相对较差,作业班组又不注意对计量器具的保管,仪器的计量精度往往不够稳定。同时,有些作业班组为加快施工速度故意改变仪器的初始状态。如增加泥浆比重计的配重,改变测绳的数标位置或在测绳中部打结等现象时有发生,不胜枚举。因此监理人员如使用承包商的检测仪器时,对于比重计应洗净表面污物(包括配重底部)将仪器放平用清水校核。对于测绳应核对上部数标位置以及底部1m的长度,检测完孔深及沉渣厚度后应提到孔外检查是否有打结及接头。总而言之,监理人员应督促承包商专人负责保管仪器,责任到人。并经常抽检承包商的计量器具,保证检测数据具有代表性。
2、钢筋笼的尺寸及焊接质量。下钢筋笼之前应检查保护块是否安放到位,核对每节钢筋笼的长度(钢筋笼往往是成批制作,在搬运过程中混淆也时常发生)。严格控制钢筋的焊接质量。在冬季施工时气温较低,焊接质量会受影响(钢筋脆性增大)故应特别重视。
3、安装导管时不得与钢筋笼相碰,应再次检查导管距孔低的距离。二次清孔后,检测各项指标均满足要求后方可同意混凝土灌注,第二次清孔至混凝土初灌宜在30min内完成。
4、灌注商品混凝土时,应督促承包商及时联系混凝土供应商,确保混凝土连续供应连续浇注。水下混凝土根据规范要求应提高一个强度等级,混凝土到场后应检查出厂配合比单,确保混凝土配比准确无误。督促承包商质检员抽检混凝土的塌落度,检查隔水塞(球)隔板是否安装妥当。混凝土初灌方量应符合方案要求。
混凝土初灌后还需观察孔口翻浆情况是否良好,拆导管前应用测绳检查混凝土的高度,不得经验主义随意拆除。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应勤提勤拆,一次拆除不宜超过6米,埋管不得小于2米,导管埋入混凝土不宜大于10米。见证混凝土试块制作,督促承包商按照施工方案确定的灌注高度灌注混凝土,并做好旁站记录。
三、灌注桩的施工中的质量问题及建议采取的防治措施
1、护筒冒水
护筒外壁冒水,严重的会引起地基下沉,护筒倾斜和移位,造成钻孔偏斜,甚至无法施工。
造成原因:埋设护筒的周围土不密实,或护筒水位差太大,或钻头起落时碰撞。
防治措施:在埋筒时,应选用最佳含水量的粘土分层夯实。在护筒的适当高度开孔,使护筒内保持1.0-1.5m的水头高度。钻头起落时,应防止碰撞护筒。发现护筒冒水时,应立即停止钻孔,用粘土在四周填实加固,若护筒严重下沉或移位时,则应重新安装护筒。
2、孔壁坍陷
钻进过程中,如发现排出的泥浆中不断出现气泡,或泥浆突然漏失,则表示有孔壁坍陷迹象。
造成原因:孔壁坍陷的主要原因是土质松散,泥浆护壁不好,护筒周围未用粘土紧密填封以及护筒内水位不高。钻进速度过快、空钻时间过长、成孔后待灌时间过长和灌注时间过长也会引起孔壁坍陷。
防治措施:在松散易坍的土层中,适当埋深护筒,用粘土密实填封护筒四周,使用优质的泥浆,提高泥浆的比重和粘度,保持护筒内泥浆水位高于地下水位。搬运和吊装钢筋笼时,应防止变形,安放要对准孔位,避免碰撞孔壁,钢筋笼接长时要加快焊接时间,尽可能缩短沉放时间。成孔后,待灌时间一般不应大于3小时,并控制混凝土的灌注時间,在保证施工质量的情况下,尽量缩短灌注时间。
参考文献:
1:上海市《市政桥梁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DBJ08-228-97)第5.4.4.14条
2:上海市《市政桥梁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DBJ08-228-97)第5.3.4.4条
3:《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第6.5.4条规定
4:《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表6.8.3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