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定文化名片:朵贝茶

来源 :贵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xmax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苗、布依、仡佬、彝等民族和谐共存,共同缔造了普定“朵贝荼”产业文化、“穿洞”历史文化以及“仙马”民族风情等丰富多彩的多元形态文化。普定全县主产荼区主要分布在海拔1100~1600米的缓坡地带,年均温15.1℃,荼区没有工业设施,远离城市和重点工矿区。典型的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的生態,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无霜期长,雨量充沛,辐射能量低的气候环境,都为茶叶生产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历史长廊不掩明珠
  早在16000年前,被中科院专家称为“亚洲文明之灯”的普定穿洞一带已有人类生活,穿洞人的活动,拉开了普定历史的序幕。
  普定位于西南茶叶原产地的中心地带,是茶树的原生地之一。这里青山翠拥、碧水环绕,是镶嵌在黔中大地一颗绿色、纯净、自然的高原明珠,境内自然条件得天独厚,非常适合茶树生长。普定种茶历史悠久,因明朝崇祯年间进贡皇室而名闻遐迩的“朵贝贡茶”,是贵州省特有的地方历史名茶,因产于普定县化处镇朵贝村而得名。清代咸丰元年(1851)知府白常恩著《安顺府志》载“安郡四乡——近多种茶,其嫩芽如雀舌者,于谷雨前采之。而播种则以谷雨节为迟矣”,“茶俗名丛茶,谷雨前采者名毛尖,色味俱佳”。如今,在化处镇朵贝、张家、播改等村,有上百年历史的古茶树随处可见,这些古茶树历经百年风霜却依然郁郁葱葱,彰显了古茶树特殊的魅力、朵贝贡茶浓郁的芬芳及贡茶文化的古老和生生不息,传记着普定茶叶走过的兴衰岁月。
  2007年,为振兴茶产业,重塑、做大做强“朵贝茶”品牌,普定县将茶产业确定为农业主导产业,并出台了相关优惠政策。为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2009年开始,普定县向国家工商总局申请注册地理标志商标,2015年10月,“朵贝茶”成功注册,成为全县公共品牌。2013年,被国家质检总局授予“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同年,“朵贝茶”进入“第二批10+10中欧互认产品”谈判阶段。
  聚焦文化引领品牌
  “朵贝茶”作为普定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优越的独特品质自然也就少不了名人大家的赞言评语。周恩来总理曾赞朵贝茶“芳香浓郁,色清味甘”。文化大家梁衡评论一朵祥云不忍去,只因宝贝在深山。贵州省茶叶专家汪桓武也评论过朵贝茶“高山云雾培精粹,平地风清育玉芽,色清味形皆芳正,犹数普定朵贝茶”“贡茶气度、王者风范”“山静松涛远,风清月色浓,壶香三江外,人醉朵贝中。”
  开门七件事,油盐莱米酱醋茶。在普定,饮茶不仅是一种传统习俗,爱茶、敬茶早已成为普定人的一种生活习惯,每年3月初,普定都要举行参古茶树和祭拜茶圣陆羽的活动,以祈求茶业兴旺,造福百姓,这种传统沿袭至今,已逐渐发展成为普定一种茶叶文化。普定县政府为了挖掘、整理、弘扬普定茶文化,推动普定发展茶产业,连续举办了三届“朵贝之春”茶事活动,活动特别强调群众的参与性和互动性,目的在于达到传播茶文化,普及茶知识,繁荣茶经济,促进茶发展,提高广大群众参与茶文化节的热情,扩大茶文化节的影响力。活动征集了许多茶诗赋歌,反映了普定人民的现实生活和思想情感,各届人士对茶的赞颂,更是将茶文化的发展推上了高峰,丰富和发展了茶文化。2011年6月13日,由广州盛世花映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和北京艺海星光国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制作的《朵贝之春》(又名《神马都是浮云》)在化处镇古茶树保护地正式开机。
  全县联动砥砺前行
  近年来,在省、市、县各级部门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关注和努力下,普定县茶叶在种植、生产、加工和品牌创建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茶叶生产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截止2018年7月底,全县茶园面积11.2万亩,“三品一标”基地达到4.74万亩,其中有机茶园0.3万亩;共有46家企业、合作社、大户流转土地集中建园、加工。2017年12月底,全县投产茶叶面积达6.5万亩,茶叶总产量达700吨,总产值达到1.7448亿元。在品种结构调整上,在朵贝地方群体品种的繁育、利用、推广方面加大了工作力度;在加工工艺上,突出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绿茶生产,又逐渐开发了红茶、白茶产品,提高了茶青的综合利用率。在成品茶方面,坚持以名优茶为抓手,着力开发大众茶。
  目前,全县茶叶加工企业46家,有省级龙头企业6家,市级龙头企业12家,12家通过QS认证。2016年9月,普定县茶业协会成功换届并正常开展工作,2017年4月,由22家企业组团运作的“贵州朵贝茶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已注册并启动工作。如今,在普定,围绕抓龙头、建基地、创品牌、强化服务功能,拓宽投融资渠道,扶持壮大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正在不断深入,通过引导和扶持,一条“公司+基地+农户”“协会+公司+农户”的利益联结模式正悄然地发挥作用,品牌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得到发展,企业运作带动农户参与并最终成为受益者的格局基本形成。
其他文献
儿时读王维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这意境,便是安顺生态最好的写照。凉爽通透、湿润清新,是嘉木最宜生长之地。八九十年代的安顺荼在贵阳茶市的占有率很高,当时我最爱喝的便是安顺荼。加之那时省内景点给我印象最深是黄果树瀑布,安顺的荼与景,便构成我童年对诗意栖居生活的美好向往,直至今天,我喝安順荼都有着很深的情景代入感。  安顺荼,在历史脉络与翠绿叶香之间,在苦与甜的
期刊
摘要:现有智能虚拟资本品的估值与测度模型众多,主要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关于智能资本品的定义和分类标准尚不统一;二是模型所要针对解决的问题的客观特征也难以清晰,多数模型都缺乏动态分析;三是评估模型对智能品的价值创造过程还缺乏深入的解析。本文试图针对研究现状中所存在的上述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首先是对现有代表性评估模型进行综合性分析评价;其次是构建智能虚拟资本品的动态估值模型;最后就所提出的模型中的变量指
期刊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天地育一方物。安顺荼,用不可复制的天时地利人和,凝结出别样气质。当消费选择进入日益个性化时代,且对安顺茶的独特品质分析考量,以飨茗人雅士。  “贡品”的贵气  见证原生古群落,甘醇至尊黔中茗。  安顺与发现茶籽化石的晴隆县仅一江(北盘江)之隔,至今全域可见古茶树一自东向西,平坝白云八角坪至关岭普利王家大坡;从南到北,紫云茶英村至普定朵贝村;中部老落坡山脉为主线,西秀区张家井村
期刊
瀑布毛峰茶,原名黄果树毛峰茶,属安顺新创名荼。是原安顺市农业局农场科朱恩悌科长带领市农业局直属三个农场的干部、技术人员依托黄果树瀑布周围独特的天然气候及原生态土壤环境,以安顺竹叶青、细叶苔荼等地方中小叶群体品种茶树幼嫩芽叶为原料,在杀青、揉捻、烘焙、做形等环节上进行创新研制的绿茶。产品外形银绿隐翠、条索紧结卷曲、汤色黄绿明亮、滋味鲜爽甘醇、栗香馥郁持久、叶底匀齐鲜活,是安顺市知名品牌产品。  瀑布
期刊
农垦农场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形成的一个特殊群体和产物,用特殊方式承担国家使命而形成的一种农垦农场体制,在艰苦卓绝的创业中形成的“艰苦奋斗、勤劳创业”的农垦精神,激励了几代农垦人。上世纪50年代,为响应国家号召,安顺5个農场相继建立,贵州省山京畜牧场、平坝夏云农场等成为全省农垦系统的骨干农场,农垦农场的茶叶产业不仅承担了国家统购统销的重要职能,并且还是主要出口创外汇的主要农产品。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产业
期刊
平坝产茶历史悠久,在全国有相当的知名度。近年来,平坝区大力发展荼产业,通过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扶持,把荼产业打造成为主导产业、放心产业、长效产业。以荼为先,不仅巩固了脱贫成果,也推动了乡村振兴。  近日,记者来到平坝区十字乡上坝种植场采访,刚好遇到平坝区委区政府领导及相关部门、相关乡镇负责人前来调研,一同前来的,还有平坝区各荼企负责人。政府调研企业建议,共同分析发展瓶颈,探讨发展对策,平坝逐渐
期刊
从贵阳市出发一路西行,约一个半小时就到了安顺市西秀区。到过西秀区的人无不对这里的茶园有着美好的记忆,青山伴秀水,山间叠翠绿,通往茶园的乡间小路上荼人来来往往,老百姓更是享受着青山绿水下的生态福利……如今,荼产业正成为西秀区新的名片。  资源禀赋天生丽质  安顺市西秀区是茶树原产地中心区域之一,产茶历史悠久。明朝洪武年间,大规模“调北征南”的军屯、商屯活动,掀起了西秀区历史上茶叶的第一次发展高潮。由
期刊
摘要:针对广义虚拟经济消费行为微观分析理论的欠缺,本文借用传统的微观经济学消费理论,建立一个包含广义虚拟经济产品在内的消费决策框架模型。具体内容涉及广义虚拟经济消费品的界定、消费者的消费束与预算集、效用函数的引入及广义虚拟产品消费数量的最优求解,最后进行比较静态分析,获得恩格尔曲线和需求法则。实证研究显示,广义虚拟经济产品已成为消费者的重要消费内容;随着人们收入的增长,广义虚拟经济消费品呈现出明显
期刊
座座山峰郁郁葱葱,片片茶园青翠欲滴。近年来,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理念,关岭县大力发展山地特色农业产业  荼产业。蓬勃发展的茶产业,也让关岭的一棵棵古茶树,变成了当地人的“摇钱树”,成为当地人脱贫致富的又一抓手。  沉睡百年迎春天  關岭县出产的“永宁贡茶”大约起源于明朝洪武时期,距今已有六百五十多年的历史,贡茶基地主要分布在永宁、花江、普利、岗乌等乡镇。由于茶树被栽种在地梗上,当地
期刊
在镇宁一处深山里,有一首传颂了81年的“红军荼”童谣:磨石山的水,磨石沙的坡,湿土大雾浪风关坡。浪风关坡坡茶树多……这首诗是描写镇宁县江龙镇。温润气候、高峻山脉、深厚肥沃的微酸磨石土,形成绝佳的生态环境。  “政府扶持、企业运作、茶农所有、集中连片、科学种植、分户经营”是镇宁县发展荼产业采取的“六步”形式。目前,镇宁县茶叶种植面积达7. 32万亩,以建设规模化、标准化和专业化程度较高的茶叶基地为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