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又云:“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新一轮课改《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作了具体明确的规定:“ 5~6 年级要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100 万字,背诵优秀诗文60篇。”“7~9年级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可见,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有相当的比重。
可是,据笔者了解,目前的中小学尤其是乡村中小学学生的阅读情况很不“景气”。原因何在呢?首先是学生缺少阅读的兴趣和需求,其次是学校对课外阅读不够重视。中学有个升学率压着,小学也有一年一度的全镇期末统考(毕业班全县统考,还有一个非毕业年级的抽考)。教师被中考或统考的指挥棒驱赶着,学生只有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学校不重视课外阅读,老师又何必自寻烦恼,只力求早点上完新课,腾出大量的时间进行“题海战术”,以便提高考试成绩。考试成绩好就“一白盖三丑”,抑或“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在这种论调下,即使语文老师有要加强学生阅读的意识也不易做到,毕竟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第三就是家庭没有阅读的氛围。特别是大批的留守孩子,跟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完成作业后就是看电视玩游戏。外出打工的家长过年过节回来团聚,走亲访友,到处是喝酒猜拳高谈阔论声、稀里哗啦麻将声,有风声雨声就是没有读书声。挣回了钞票添置了彩电冰箱洗衣机,就是没有孩子阅读的书籍。没完没了的动画片、武打片占领了孩子大量的闲暇时光。
原国家总理温家宝说:“书籍本身不可能改变世界,但是读书可以改变人生,人可以改变世界。读书关系到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修养,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一个不读书的民族也是没有前途的。”作为一名乡村教师,该怎样为民族的前途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呢?就让我们为乡村孩子打开一扇阅读之窗吧。
第一,启蒙孩子的阅读意识。让孩子爱上阅读,非一日之功。低年级学习汉语拼音、识字阶段,就要做好阅读启蒙教育。老师可以教孩子念朗朗上口的儿歌,把新学的汉字嵌入故事讲给学生听。孩子最具模仿力,当他们知道这些故事都是老师从书中看来的,会自然地爱上阅读。
第二,引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启蒙了孩子的阅读意识,接着要进一步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老师不妨带上童话故事书进入课堂,随时读上那么一段,有时卖个小关子让孩子猜猜下文,续编故事。还可以进一步奖励表现好的同学,将书借给他带回去看。同时鼓励孩子回家让爸爸妈妈给买课外书。渐渐地,学生的手里也有了各种各样的课外读物。我鼓励他们相互交换阅读。有孩子找我交换,我欣然接受。我还引导他们做简单的读书笔记,记下好词佳句,每周定时进行阅读交流汇报,学生相互介绍自己阅读的图书内容及自己的感受。特别是每一个假期过后,总要来个阅读交流活动,以满足每个阅读者的交流欲望。
第三,激发孩子的阅读欲望。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年级的升高,老师要更上一层楼,激发孩子的阅读欲望。结合课文的学习(如五年级上册课文《窃读记》《走遍天下书为侣》等),再联系自身阅读的经历,引导学生感受课外阅读的快乐,了解阅读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这对语文学习尤其是习作水平的提高是大有好处的。文中的主人公是大家的榜样,大家身边也不乏这样的同学——爱看课外书的同学大多语文成绩优秀,其他学科成绩也不赖。我经常带领学生开展课外阅读交流会,学生相互介绍各自近期阅读的内容。在一次次的交流中,我听到了“淘气包马小跳”的活泼可爱,感受到了高尔基童年的辛酸,看到了鲁宾逊漂流到荒岛的坚强和《悲惨世界》里冉阿让的善良,还看到了沈石溪小说中动物的美好情感……有了展示的平台,孩子的阅读欲望被激发起来。听了同学的推介,大家往往开始了新一轮的“追看”,形成了良性循环。
第四,激励孩子的阅读意志。学生爱上课外阅读了,老师还不等于大功告成。要引导孩子有选择地阅读,不要只是贪多嚼不烂,更不可不分良莠拿来即读。爱看书的孩子必有一定的判断和分辨能力。我们师生曾结合语文学习就“开卷有益”和“开卷未必有益”展开辩论,最后一致认为:我们要好读书还要读好书,要想开卷有益,一定要注意选择。
这一切,语文老师只要想做、下决心做,应该是可以做到的。当然,光靠老师的引导力量还不够强大,还要家长支持并重视孩子的阅读,学校要以长远、发展的的眼光来重视学生的阅读,把学校图书室的作用真正发挥起来,给学生提供阅读资源,创建书香校园,营造阅读氛围。多管齐下,为孩子推开一扇阅读的窗,一定能在校园里形成阅读的风气。
可是,据笔者了解,目前的中小学尤其是乡村中小学学生的阅读情况很不“景气”。原因何在呢?首先是学生缺少阅读的兴趣和需求,其次是学校对课外阅读不够重视。中学有个升学率压着,小学也有一年一度的全镇期末统考(毕业班全县统考,还有一个非毕业年级的抽考)。教师被中考或统考的指挥棒驱赶着,学生只有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学校不重视课外阅读,老师又何必自寻烦恼,只力求早点上完新课,腾出大量的时间进行“题海战术”,以便提高考试成绩。考试成绩好就“一白盖三丑”,抑或“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在这种论调下,即使语文老师有要加强学生阅读的意识也不易做到,毕竟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第三就是家庭没有阅读的氛围。特别是大批的留守孩子,跟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完成作业后就是看电视玩游戏。外出打工的家长过年过节回来团聚,走亲访友,到处是喝酒猜拳高谈阔论声、稀里哗啦麻将声,有风声雨声就是没有读书声。挣回了钞票添置了彩电冰箱洗衣机,就是没有孩子阅读的书籍。没完没了的动画片、武打片占领了孩子大量的闲暇时光。
原国家总理温家宝说:“书籍本身不可能改变世界,但是读书可以改变人生,人可以改变世界。读书关系到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修养,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一个不读书的民族也是没有前途的。”作为一名乡村教师,该怎样为民族的前途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呢?就让我们为乡村孩子打开一扇阅读之窗吧。
第一,启蒙孩子的阅读意识。让孩子爱上阅读,非一日之功。低年级学习汉语拼音、识字阶段,就要做好阅读启蒙教育。老师可以教孩子念朗朗上口的儿歌,把新学的汉字嵌入故事讲给学生听。孩子最具模仿力,当他们知道这些故事都是老师从书中看来的,会自然地爱上阅读。
第二,引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启蒙了孩子的阅读意识,接着要进一步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老师不妨带上童话故事书进入课堂,随时读上那么一段,有时卖个小关子让孩子猜猜下文,续编故事。还可以进一步奖励表现好的同学,将书借给他带回去看。同时鼓励孩子回家让爸爸妈妈给买课外书。渐渐地,学生的手里也有了各种各样的课外读物。我鼓励他们相互交换阅读。有孩子找我交换,我欣然接受。我还引导他们做简单的读书笔记,记下好词佳句,每周定时进行阅读交流汇报,学生相互介绍自己阅读的图书内容及自己的感受。特别是每一个假期过后,总要来个阅读交流活动,以满足每个阅读者的交流欲望。
第三,激发孩子的阅读欲望。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年级的升高,老师要更上一层楼,激发孩子的阅读欲望。结合课文的学习(如五年级上册课文《窃读记》《走遍天下书为侣》等),再联系自身阅读的经历,引导学生感受课外阅读的快乐,了解阅读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这对语文学习尤其是习作水平的提高是大有好处的。文中的主人公是大家的榜样,大家身边也不乏这样的同学——爱看课外书的同学大多语文成绩优秀,其他学科成绩也不赖。我经常带领学生开展课外阅读交流会,学生相互介绍各自近期阅读的内容。在一次次的交流中,我听到了“淘气包马小跳”的活泼可爱,感受到了高尔基童年的辛酸,看到了鲁宾逊漂流到荒岛的坚强和《悲惨世界》里冉阿让的善良,还看到了沈石溪小说中动物的美好情感……有了展示的平台,孩子的阅读欲望被激发起来。听了同学的推介,大家往往开始了新一轮的“追看”,形成了良性循环。
第四,激励孩子的阅读意志。学生爱上课外阅读了,老师还不等于大功告成。要引导孩子有选择地阅读,不要只是贪多嚼不烂,更不可不分良莠拿来即读。爱看书的孩子必有一定的判断和分辨能力。我们师生曾结合语文学习就“开卷有益”和“开卷未必有益”展开辩论,最后一致认为:我们要好读书还要读好书,要想开卷有益,一定要注意选择。
这一切,语文老师只要想做、下决心做,应该是可以做到的。当然,光靠老师的引导力量还不够强大,还要家长支持并重视孩子的阅读,学校要以长远、发展的的眼光来重视学生的阅读,把学校图书室的作用真正发挥起来,给学生提供阅读资源,创建书香校园,营造阅读氛围。多管齐下,为孩子推开一扇阅读的窗,一定能在校园里形成阅读的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