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鸿门宴》商榷三记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wn2009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新版《鸿门宴》(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版高中语文第二册)一文时,我发现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值得商榷。
  1.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这句话中的“幸”,现行课本中,把它解释成了“幸亏”“幸而”。从字面意思上看,也很通顺,似无不妥,其实,这样翻译是不妥当的,应把它翻译成“特意”。因为,结合故事情节来看,官至左尹,身为项羽叔父的项伯之所以不惜出卖集团利益连夜赶到沛公的军营报信,主要是由于秦朝时张良救过他的命,对张良心存感激,“特意”准确的反映了项伯当时对张良的感激心理,也回答了沛公“君安与项伯有故”的疑问。
  2.常以身翼蔽沛公。
  课本中解释为:“翼”“蔽”两个同义词连用,为保护、掩护的意思。其实,在这里“翼”应是名词作状语,修饰后边的动词“蔽”,表明项伯掩护沛公时的样子,“翼蔽”解释为像鸟张开翅膀一样掩护、保护。这样就会更加形象地展现当时紧张的气氛,项伯救助沛公的不遗余力。其实,古汉语中名词放在动词前作状语的现象非常普遍,如“其一犬坐于前”中的“犬”就是名词作状语修饰后边的动词“坐”,解释成“像狗一样”;又如“斗折蛇行”中的“斗”“蛇”就分别作动词“折”“行”的状语,分别解释成“像北斗星一样”“像蛇一样”。再者,配套的教学参考书上也把“翼”看作了名词作状语,把该句译为“不时的用身体像鸟张开翅膀那样掩护刘邦”,若把“翼”硬译成保护、掩护,也会导致参考书和课本上的解释不一致,使广大师生无所适从。
  3.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
  对上边这个句子,课本没有注释,相关的参考书上是这样解释的:“刘邦就丢下车辆和随从人马,独自骑马脱身,和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带剑持盾徒步逃走”。初一看没什么,可仔细一想却又让人迷惑不解,若这样翻译,刘邦岂不是又骑马又徒步,这不自相矛盾了吗?实际上,这个“与”字不能当作连词“和”讲,而要把它解释为“率领”“带领”。文言文中的“以”是可以和“与”同义的。如《诗经·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之子归,不我与。”“之子归”是说“这个孩子出嫁了”;“不我以”“不我与”都是说“不带我走”。可见“与”和“以”同义。所以,把“与”字解释成“带”或者“率领”,即“刘邦独自骑马,带着樊哙等四人(徒步)逃走”。这样意思上就顺了。
  以上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几点困惑及理解,还望大方之家不吝赐教。
  (尹洪德 孙永芳,山东省沂源县综合高中)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竞争的日益激烈,如何更好的利用人力资源已经成为用人单位获取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手段,员工租赁的出现正好满足了这一需求。它既能够帮助用人单位增加用
摘要:文章主要介绍了聚氨酯切割机的制作和使用。  关键词:聚氨酯 切割机 保温材料  该切割机是专为太阳能热水器用保温材料,即聚氨酯的切割而设计的,是专用设备。生产上用的保温材料聚氨酯的质量,即保温性能是个很重要的参数,必须检测合格才能使用。而检测前的样件要符合标准要求,主要是机械尺寸必须符合图纸。聚氨酯实验样件制作要求很严,切割面不应有破损,不能掉沫沫,要保持材料内部结构的原样。这样在切割面上质
摘要: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新型城镇化”,为未来城镇化发展的转型指明了方向,李克强总理强调的“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城镇化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巨大引擎。大兴安岭林区作为我国最大的国有林区,建设具有林区特色的小城镇并使之成为拉动区域经济的动力,既是摆在林区人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探寻林区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发展模式和对策两个方面对什么样的小城镇发展模式最适合林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进行
一、山东方言的分区问题    山东方言作为北方方言的一个次方言,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是现代山东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山东方言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从古代山东地区的汉语方言发展而来的,是古老的齐鲁文化的一个重要侧面。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山东一直是文化发达的地区之一,山东的语言对于整个汉语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现代山东方言的分区。目前通行的有两种分法,因为分区标准不一样,分析出来的结果自然也就有所不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当前我国部分院校的学生信息的管理还停留在人工操作的基础上,与当前的时代发展需求相比,这样的机
一、引言从20世纪50年代推普工作开始,至今已有四十余年了,在这四十多年中,推普工作取得了巨大的进展,"讲普通话,写规范汉字"已经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宪
诸宫调又称“诸般品调”,是我国宋金元时代流行于北方的一种说唱艺术。现存的诸宫调仅3部,即《刘知远诸宫调》《西厢记诸宫调》和《天宝遗事诸宫调》。这三部作品收入《全诸宫调》,是今天能见到的宋金元时期“诸宫调”这一艺术形式文献资料的代表,也是这一时期北方语言的代表之一。引介补语的助词“得”“来”和“得来”在《全诸宫调》中的运用已相当频繁,考察它们的用法及其差异可以让我们对当时当地的语言面貌有进一步认识。
一、《核舟记》中“船背”。人教版中学语文课本《核舟记》中“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又用篆章-……”句中的“背”作“底部”、“背面”讲了若干年后,又改为“顶部”讲了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文化的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是由语音形式和语义内容约定俗成的语言符号按照语法规则构造而成的复杂的多层开放系统。语言系统由语音、词汇
有一则字谜,谜面是“四十五天”,谜底是“胖”字。这个字谜是拆分汉字形体结构制作的。“胖”可以拆成“月”和“半”两个字,一个月三十天,再加上半个月十五天,就成了四十五天。“胖”字的含义是人体肉多、脂肪多。四十五天跟“胖”有什么关系?很让人费解。  其实,“胖”字的左半边并不是“月”字,而是“肉”字的变形。在甲骨文中,“肉”和“月”的字形差别比较大,小篆字形就已经很相似了,经过隶变,写法就进一步混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