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T与ERG在遗传性视网膜劈裂症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来源 :临床医学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agleqiz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与视网膜电流图(ERG)在遗传性视网膜劈裂症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7年4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80例疑似遗传性视网膜劈裂症患者,均行O.CT与ERG检查.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为金标准,比较O.CT、ERG对遗传性视网膜劈裂症的诊断效能.结果 80例疑似遗传性视网膜劈裂症患者中,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确诊66例,检出率为82.50%.O.CT诊断遗传性视网膜劈裂症的灵敏度、特异度与准确度分别为90.91%、85.71%、90.00%,高于ERG的77.27%、35.71%、70.00%(P<0.05).结论 O.CT与ERG在遗传性视网膜劈裂症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其中O.CT对遗传性视网膜劈裂症的诊断效能优于ERG.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白内障术毕结膜囊应用黏弹剂对患者术后早期干眼的预防效果.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随机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2月在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眼科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95例(114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黏弹剂组48例(58眼)和对照组47例(56眼).术毕,黏弹剂组患者结膜囊内滴入黏弹剂,对照组患者结膜囊内滴入平衡盐溶液.术前1周,术后1 d、7 d、30 d依次记录和检测患者主观眼表疾病指数(OSDI)量表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眼
角膜新生血管(CNV)是一种严重的致盲性病理改变,与多种眼表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在CNV发生发展过程中,多种蛋白参与调控.研究表明,Smad蛋白可通过多种信号通路影响CNV的发生发展.本文就近年来Smad蛋白调控CNV发生发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视网膜母细胞瘤(RB)是儿童最常见的原发性眼内恶性肿瘤,其发病与基因突变相关.microRNA(miRNA)是一种非编码RNA,能调控基因的表达,目前已成为肿瘤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将对miRNA在RB中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从而为RB的诊断、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与角膜神经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选择2019年3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468例,根据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将其分为A组(HbA1c<7%,152例)、B组(7%≤HbA1c<9%,187例)、C组(HbA1c≥9%,129例),另外选择20位自愿者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接受角膜共聚焦显微镜(CCM)检查,并完善实验室检查.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受试者临床指标与CCM参数的相关性,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探索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角膜
目的 探讨消化内镜止血治疗对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控制再出血和降低机体炎症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104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止血治疗,观察组采用消化内镜止血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再出血率、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2%,高于对照组的75.0%(P<0.05).观察组再出血率为1.9%,低于对照组的17.3%(P<0.05).治疗后,两组的I
泪囊炎是眼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临床治疗主要是通过手术摒弃阻塞的鼻泪管,在鼻腔内开放新的泪液引流通路。现阶段,对其发病机制的认识十分有限,目前观点认为有多种因素参与泪囊炎发病,其中阻塞和感染因素发挥重要作用。近年研究发现泪道黏膜内存在泪道相关淋巴组织,在泪囊炎发病过程中发生明显改变,同时检测到泪囊炎患者与正常对照者泪液中细胞因子水平具有显著差别,以及泪道对置入硅胶管存在类似免疫排斥反应,均提示免疫因素参与泪囊炎的发病。因此,本文就泪道相关淋巴组织、细胞因子、泪道置管后局部组织及细胞因子的变化等对泪囊炎发病中
基底膜是一种高度特化的细胞外基质,广泛存在于人体的各组织中。自19世纪基底膜被发现以来,人们逐渐认识了其结构和功能。角膜上皮基底膜(EBM)通过限制活化的纤维化因子,参与调控角膜瘢痕形成。角膜损伤后,角膜瘢痕的形成和持续时间由角膜EBM的损伤程度及再生速度决定。角膜上皮及基质共同参与了角膜EBM的再生。角膜上皮的迅速再生有利于初始基底膜的组装。正常的角膜基质细胞为初始基底膜提供其余组装成分。规则的角膜基质表面有利于基底膜连续再生和基质细胞定位提供EBM成分。本文从对基底膜的认识发展、角膜EBM的成分与功能
随着角膜内皮移植术在国内外的广泛开展和应用,角膜内皮移植术作为目前治疗角膜内皮失代偿的较理想术式,其优点不言而喻,但也存在植片制备、术中及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本文以2种常见的角膜内皮治疗术式——角膜后弹力层剥除内皮移植术和角膜后弹力层内皮移植术为例,从植片制备并发症(如植片穿孔、植片撕裂)、术中并发症(如植片展开困难、植片倒置)和术后并发症(如植片脱落、术后高眼压)等方面详细介绍不同并发症对应的处理方法。通过对角膜内皮移植术不同时期并发症的发生、影响因素及处理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医师
目的 探讨分析导乐分娩镇痛仪联合新产程时限管理在低危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8月于我院分娩的43例低危产妇作为对照组,采用导乐分娩镇痛仪;选择2019年9月至2021年2月于我院分娩的43例低危产妇作为观察组,采用导乐分娩镇痛仪联合新产程时限管理.比较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分娩疼痛程度及分娩方式.结果 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分娩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导乐分娩镇痛仪联合新产程时限管理应用于低危产妇中可缩短产程
目的 探讨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仪对不同分娩方式产妇产后盆底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7月进行产后盆底功能恢复的94例产妇,根据分娩方式不同分为自然分娩组(n=53)和产钳助产组(n=41).两组产妇均采用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仪,比较两组产妇的盆底压力、盆底肌力分布情况以及盆底功能障碍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自然分娩组的盆底收缩压、盆底静息压均高于产钳助产组(P0.05);治疗后,自然分娩组的盆底肌力分布情况优于产钳助产组(P<0.05).自然分娩组的盆底功能障碍相关并发症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