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手术切除颈段椎管内外沟通性肿瘤15例疗效分析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199101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颈段椎管内外沟通性肿瘤显微手术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15例颈段椎管内外沟通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肖氏改良分区分期:Ⅰ期6例,Ⅱ期5例,Ⅲ期3例,Ⅳ期1例。手术方式:后正中半椎板入路9例,其中内固定2例;后正中入路棘突椎板复合体原位回植椎管成形术3例;颈前入路3例,其中内固定1例。术后采用椎管MRI检查评价肿瘤的切除情况,采用脊柱CT三维重建或脊柱X线检查评价脊柱稳定情况,采用Frankel分级标准评价患者的脊髓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

本组15例肿瘤均在显微镜下一期全部切除。肿瘤性质:神经鞘瘤14例,神经节细胞瘤1例。术后无脑脊液漏及切口感染。术后Frankel分级显示,患者脊髓功能恢复D级4例,E级11例。随访1~24个月,平均13个月,无肿瘤复发及脊柱失稳。

结论

颈椎椎管内外沟通性肿瘤应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显微镜下可一期全切肿瘤,必要时行相应的椎体重建和脊柱内固定术以维持脊柱稳定性。

其他文献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重排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强有力的致癌驱动基因之一,伴ALK重排的NSCLC患者应用第一代ALK抑制剂如克唑替尼的治疗疗效要远远优于化疗。同时越来越多的研究报道了ALK抑制剂在伴有脑转移的NSCLC患者中的颅内有效率。然而尽管第一代ALK抑制剂治疗ALK阳性NSCLC脑转移有初步的临床数据,但在获得性耐药后,肿瘤出现不同程度的复发,给肿瘤患者的后续治疗带来新的挑战。
目的探讨激活转录因子3(ATF3)和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2(Runx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TF3和Runx2在10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相应癌旁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ATF3和Runx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95%(85/105)和69.52%(73/105),显著高于癌旁乳腺组织的11.43
放疗是食管癌非手术治疗的重要手段,5年生存率仅维持在20%~40%。近年来研究发现,抗血管生成治疗不仅可以直接抑制肿瘤的营养摄取,还可以通过使肿瘤血管正常化改善肿瘤组织的乏氧状态从而增强肿瘤细胞的放射敏感性,有望成为提高食管癌放疗疗效的有效方法。
微小RNA(miRNA)在转录后水平对基因表达进行负性调控。研究发现miR-151-5p在人体多种肿瘤中异常表达,可能在其发展过程,特别是浸润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进一步研究miR-151-5p有助于更深入地认识某些肿瘤的浸润和转移机制,对肿瘤诊断、治疗和预后有着潜在的重要价值。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