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化语文·诗意栖居

来源 :广西教育·B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tju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诗化的语言,诗化的情境,诗化的情怀”阐述语文教学的诗意化方法。诠释文学作品承载着人类丰富的感情、深远的思想以及绵长的文明;语文学科是以其鲜明的人文性和情感性见长,有着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激情与浪漫;语文教师不妨化身为一位具有浪漫主义情怀的诗人,在诗化的语文教学中把诗情画意的青春与激情还给学生,让学生的诗心诗性在语文课堂的诗情诗意中自由翱翔。
  【关键词】诗化语文 诗化语言 诗化情境 诗化情怀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2B-0078-02
  一直以来,笔者都在问自己,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是怎样的?若干年后,学生记忆中的语文还会剩下什么呢?语文教育家李吉林曾说过的一句话为笔者拨开了迷雾:“诗人是令人敬慕的。其实,教师也在用心血写诗,而且写着人们关注的明天的诗——不过,那不是写在稿纸上,是写在学生的心田里。”苏霍姆林斯基让笔者看到了一条明媚的阳光大道:“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心中有一个声音突然响起:追求诗化的语文吧,把诗情画意的青春与激情还给学生,让学生的诗心诗性在诗化的语文课堂中自由翱翔。
  何谓“诗化语文”?它应该指的是“语文教学的诗意化”。中国自古以来便是诗的国度,中国文学的思维可以认为是诗意的思维,语文学科更是充满了诗意与诗情。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具备一定的文学、文化修养,在文学作品的浸润与熏陶中,充分挖掘语文学科丰富优美的诗意,形成诗化的情怀,并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诗情熏陶与感染,最终帮助学生去发现自我并实现自我。
  如果说语文课本为语文教学的诗意化提供了一片沃土,那么我们如何在这片沃土上让语文诗意之花绽放呢?
  一、诗化的语言
  语文教学的诗意化需要有令学生动容投入的情感力量,而这种情感的激发更主要是通过诗化的语言这个媒介来传达的。语文课堂语言,不仅是指经过加工的规范的标准语,而且更是指用来塑造艺术形象、传达审美情趣的语言符号,故而语文课堂语言,应当是优美的,鲜活的,富于生命力的,能够传递真善美的,能够激发学生审美兴趣,并把学生带入语文的诗情诗性之中的。
  可以借助于教师诗化的教学语言。于漪老师说:“教师的语言要锤炼、准确生动、流畅优美,像磁石吸铁一样,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语文教学语言的诗意化应该是指教学语言要充溢诗意色彩,要活泼、优美、灵动,处处彰显语文教学的审美元素,引领学生从不同的审美角度去再现情境、表述见解,从而避免教学语言表达的枯燥、呆板与僵化。语文教师诚恳真挚地表达自己观点感受的描绘,倾注情感与学生对话,都会在语文课堂上起到巨大的催化作用。优秀教师不妨在课堂上借助诗化的教学语言,抑或慷慨,令学生高亢激昂;抑或怒吼,令学生义愤填膺;抑或忧伤,令学生凝噎无语;抑或愉悦,令学生春风拂面。教师的教学语言富于感染力、穿透力才能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内心的起伏,才能再现课文的情景,创造诗般的意境,让学生在课堂如沐春风,沉浸在诗情画意之中。
  可以借助于师生诗化的诵读。诵读的方式多种多样,可教师诵读、学生诵读,亦可师生齐诵。在抑扬顿挫、长短升降、轻重缓急、音韵婉转间将作者的感情、思绪诉诸于学生的听觉,唤起学生的想象,把无声的文字符号所描写的情与景转化为声韵俱佳的艺术享受,加深学生的理解,触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想象,完善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宛若《春》,不妨用那轻柔、舒缓的语气,婉转而悠长的音调读出对春的期盼与喜爱,感受江南春天的千娇百媚、生机盎然;宛若《安塞腰鼓》,不妨用那铿锵、雄浑的语调,掷地有声地读出对安塞腰鼓的赞颂与热爱,感受大西北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宛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那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葚、高大的皂荚树,那肥胖的黄蜂、轻捷的叫天子、低唱的油蛉在浅吟低唱间跃然于眼前,在无尽的想象中跟随作者漫步童年的“乐园”;宛若《背影》,那无言而厚重的父爱,质朴、清新、素雅,不加任何雕饰的语言在深沉朴素的音韵里怎不让人动容?于平淡质朴间品味文字背后深沉的“父爱”。如此曼妙的音韵,悠长的语调怎会不让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历其事、如临其境,从而获得诗意般美的熏陶和感染。
  二、诗化的情境
  语文教育常常被称为情境教育。为什么这么说呢?乔纳森对情境是这样描述的:“情境是利用一个熟悉的参考物,帮助学习者将一个要探究的概念与熟悉的经验联系起来,引导他们利用这些经验来解释、说明,形成自己的科学知识。”要想在语文教学中实践诗化教学,最好的办法就是创设诗意般的情境,在情境中渲染美的氛围,调动美的情绪,让学生在审视美的过程中,进入文本感悟美。教材中的许多文章蕴涵了丰富的审美因子,有自然之美、艺术之美、生活之美。教师可根据不同文章特点,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营造不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如临其境,引导学生与作品融为一体,感悟语文诗意之美,进而提升其审美能力。
  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诗意情境。多媒体可以集声、形、光、色于一体,可以利用它来营造课文情境,创设审美化的诗意景象,为课文作动画式的诠释,感染学生情绪,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感受其中之美。例如笔者在教学《小巷深处》一课时,为感悟父母为孩子成长所做的付出,特意播放了春晚红遍大江南北的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当饱含深情的歌声在耳畔响起,大屏幕上投影一幅幅父女图片,其中也有学生与家长生活中的照片。当学生看到这些熟悉的画面,学生的心被深深打动了,许多人的眼角闪现着泪花,不约而同地跟唱起来,学生完全融入到老师创设的诗意情境中去品味课文,感受人物之美。
  可以通过绘制插图来创设诗意情境。有些课文画面感很强,极具诗情画意之美。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想象并绘制插图来感受语文诗意之美。比如教学《钱塘湖春行》,可引导学生想象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西湖早春图景;学习《天净沙·秋思》,可引导学生绘出“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游子形象;学习《中国石拱桥》,可引导学生绘出制造奇特,巧妙绝伦的赵州桥;学习《秋天》,可引导学生绘出欢快悠闲的渔家秋景图……生动的画面跃然纸上,学生在绘制插图中对文本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对语文诗意之美有了创造性的诠释。   可以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创设诗意情境。在教学中,将所学课文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有机结合,让学生感同身受,引发共鸣,亲切自然。例如笔者教学《金色花》带着学生感悟母爱时,给他们诵读泰戈尔的《审判官》。当笔者读到“我爱他并不因为他好,只是因为他是我的小小的孩子”时;当笔者读到“当我必须责罚他的时候,他更成为我的生命的一部分了”时;当笔者读到“只有我才有权去骂他,去责罚他,因为只有热爱人的才可以惩戒人”时……学生是动容的,在他们的心里泛起了波澜。笔者接着说:“有的人在阅读中读到的是别人,而有的人在阅读中读到的是自己,孩子们,你们读到的是什么呢?”学生听了眼里闪着泪花,他们想起了自己与父母相处时的一幕幕……这样充分调动起了他们已有的生活体验,由此纷纷发表自己对父母之爱的感触。通过情境的设置与教师的引导,同学们对“爱”这一概念有了新的认知,在面对与父母的纠纷时多了一份理性之美。
  三、诗化的情怀
  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教育应该从尊重生命开始,重在于唤醒每个人自身美好的“善根”,“面对一丛野菊花也会怦然心动”的情怀,而这就是诗化的情怀。只有当教育者真正回归到对人性的终极关怀,拥有诗人般情怀的时候,他便会产生一种巨大的力量。这种力量将激活学生对知识、对生活,乃至对生命的热爱,帮助学生发现自我并最终实现自我。
  可以是“满心欢喜地等待”。语文教师的情怀是仁厚、充满爱意的,是积极、永不懈怠的,是对人性的终极关怀。这就如同一位诗人所拥有的善于发现美、创造美的情怀一般。他关注的核心始终是人的发展,这既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终点。他明白教育不能急功近利,也没有终南捷径。他清楚地知道分数只是学生漫漫人生长路中一个微不足道的数字而已,他从来未敢忘记自己也曾是学生,也犯过错、吃过亏,他悦纳学生的成长是漫长的,是可以有高低起伏,可以有差异的。他满心欢喜地等待学生顺其自然身心愉悦地成长。
  可以是“想方设法地唤醒”。“唤醒”受教育者对高尚优美人格的情不自禁的向往与追求应该是诗化语文自然的流露和呈现。语文课堂上,师生一起阅读《信客》《台阶》;一起感悟《秋天的怀念》《再塑生命》;一起品评《老王》《我的叔叔于勒》……语文教师所要告诉学生的不是句式、语法和修辞,而是如何在阅读中读到自己:无论何时何处,我们都应该怀有悲天悯人的情怀,这是一种类似信仰的精神,是一种不能用物质衡量却让我们大多数人内心羞愧的精神;不轻狂浮躁,不冷漠麻木,不唯我独尊,不自怨自艾;感慨生活的不易,怜惜人们的辛酸。用一颗温暖善良的心体味人间的冷暖,关注生活的喜怒。学生肃然,神情里写满了崇敬与庄严,言行中多了体谅与自律。
  可以是“满是智慧地帮助”。诗化语文的核心应该是帮助并促成学生的精神成长,让学生能够充分地感受到“自我”的存在,体验到自身的价值,不断地反省自我,超越自我,最终完成自我的蜕变与升华。学生在作文里这样写到:上课铃响,教室还是一番闹市景象。两个男生扭在一起,一个剑眉倒竖,一个怒目圆睁。您悄无声息地进了教室。本以为会是场狂风骤雨,您却出奇地平静,一字一顿地说:“只有当一个人愿意低下头去看自己的脚尖时,别人才能够看到他头上的光环。”说罢静静地望着他们,您的目光庄严肃穆,宽容而又不失凌厉,清澈若泉水,把心灵都淘洗了一遍。那两个打架的同学竟然愣住,没让别人劝,缓缓松开了揪着对方的手。您赞许地笑了,是您荫庇了我们狂傲却又敏感的心灵,为青春戴上了理性的光环。我想精神成长其实就应该是在每一个这样的细微之处吧,教师不断地满是智慧地帮助学生成长。既感性又理性,既尊重又严格。无数个这样的量变终将带来自我的蜕变与升华,最终促成学生的精神成长。
  当然,诗化语文教学的途径远远不止以上三点。诗化的语言、诗化的情境、诗化的情怀只是诗化语文的一部分,它还有更广阔的领域等待着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更大程度地去拓展它、诠释它、演绎它。诗化语文教学,我们期待着:教师用诗意来引导诗意,学生在诗意中享受诗意,语文在诗意中实现诗意,语文课堂在诗意中成为充满生命张力的令学生无限向往的诗意课堂。
  【参考文献】
  [1]张长.静听花开的声音——浅谈语言教学的诗意化[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5)
  [2]毕泗建.语文课堂“诗化教学”论[J].中学语文,2012(5)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A类(资助经费重点)课题《中学高效教学行为的分析、诊断与设计研究》(2014A068)研究成果
  (责编 卢建龙)
其他文献
【摘 要】分析高职热动类专业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以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顶岗实习方式、顶岗实习基地建设、顶岗实习管理等方面对高职热动类专业岗位顶岗实习进行探索。  【关键词】高职 热动类专业 顶岗实习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7C-0175-02  顶岗实习是高职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最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通过顶岗实习,学生能深入行业
期刊
【摘 要】以广西外国语学院的综合泰语课程实习系列课程为例,根据本科泰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分析兴趣导向法及其在本科泰语专业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优势,并基于兴趣导向法,对综合泰语实习课程系列课程进行项目设计。  【关键词】本科 泰语专业 课堂教学 兴趣导向法 综合泰语课程 实习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7C-0128-03  随着2010年中国—
期刊
【摘 要】分析中职应用文与专业结合的必要性,以学前教育专业应用文写作教学为例,探索中职应用文写作与专业相结合,提出中职应用文教学与专业结合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关键词】中职应用文 专业结合 应用文写作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1B-0098-02  中职应用文教学与专业结合,就是在应用文教学过程中按照相关专业特色及对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要
期刊
【摘 要】以广西纺织工业学校为调查对象,分析中职学生的学习现状,提出中职学生有效学习的策略。  【关键词】中职学生 学习现状 改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2B-0012-02  为了解广西民族地区中职学校学生的学习现状,本文采用文献法和问卷调查法,对广西纺织工业学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得到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结论。以下是该
期刊
【摘 要】以高一语文《柳永词两首》为例,探讨文本细读模式下的高中语文古典诗词课堂教学。  【关键词】高中语文 古典诗词 文本细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2B-0087-02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而古诗词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我们通过古诗词能够感受到一词一字之间浓郁的感情、深远的意蕴。在当代教育过程中,尤其是中学语文教育阶段,古诗词在其
期刊
【摘 要】分析国内外老年护理及其人才培养现状,探讨中职卫生学校老年护理人才专业建设问题,为老年护理人才培养提供思路。  【关键词】职业教育 老年护理 培养现状 专业设置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2B-0015-03  目前我国人口已进入快速老龄化阶段,我国老年护理事业的发展与快速老龄化的需要不相适应的问题日益突出。随着传统家庭养老功能的弱
期刊
【摘 要】阐述Flash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应用中矢量化图形的操作方法,分析flash技术矢量化高中地理教学图形的效果。  【关键词】Flash技术 矢量图输出 高中地理教学 高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2B-0112-02  Flash是Macromedia公司推出的动画设计软件,它是交互式动画设计工具,可以将文字、声音、图形有机地
期刊
【摘 要】以高教版中职心理健康“做情绪的主人”教学为例,从学习需求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学生情况分析、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学习效果评价、教学特色与反思等方面探讨中职护理专业心理课堂的教学设计。  【关键词】护理专业 心理健康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1B-0066-04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门特殊的课程,它不同于
期刊
【摘 要】通过一个案例分析留守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形成这种心理特点的原因,提出生命教育的方向是奠基学生的幸福人生,为孩子寻找终身幸福。阐述帮助留守学生找到学习动力,树立生活信心的具体方法,让“野百合”找到他们的春天,有一个幸福、阳光的明天。  【关键词】留守学生 自我管理 自我规划 志向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2B-0069-02  每一朵
期刊
【摘 要】基于教学、生产、实训等需求,提出通过校企合作、开发项目课程和数字化资源,创新“工作室”教学模式。在实践中,打造结构合理、业务精湛、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保障教学模式改革的有效实施,从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教学模式改革找到一条创新之路。  【关键词】“工作室”教学模式 创新 人才培养 项目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2B-0024-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