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体育教学中学生应急避险能力的培养

来源 :体育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cond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6-000-01
  摘 要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应急避险能力不仅是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一次创新性探索,也为学校落实生命安全教育提供一个新的途径或平台。体育教学与应急避险教学的结合是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的结合,拓展了体育教学的理念,从“健康第一”拓展到“尊重生命,维护生命,体现生命魅力”的视域上。
  关键字 高职 应急避险 能力
  学生应急避险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实践性工程,是综合素质培养的范畴,它不仅于对学生的理论知识灌输,更是重在实践性的教学。学生应急避险能力培养,需要在实际的情景锻炼中实现学生知识与技能向素质与能力的整体迁移,逐步形成结构合理、实用性强、训练有素的学生应急避险能力系统。
  一、利用体育教学培养应急避险能力是最佳途径
  (一)实践性是体育教学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通过运动技能的传授,使学生获得相应的技能。同样,应急避险能力的教育有相当一部分是技能传授,如各种自然环境中的奔跑、攀爬、跳跃、躲避、泅渡、投掷等;而传统体育教学中也有跑、跳、投、攀登、游泳等内容,苏术、止血、包扎等内容必须经一定的实践操作训练才能真正掌握,这些也是应对运动损伤的内容,是体育教师应掌握的内容。另外,与其他学科的教师相比,在传授技能方面体育教师有着比较系统的理论、方法和手段,是具有富有实践经验的,因为他们一直在从事着田径、球类等运动技能的教学。[1]
  (二)体验性是体育教学的另一大特征。在体育教师的组织引导下,通过各种运动项目的学习、锻炼、比赛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如坚持、忍耐、自信、认同等,逐渐形成不放弃、不抛弃的积极向上的情感特征。当人身处险境、面临危难时这些特征是最为重要的,也应急避险能力的非常重要的因素。
  (三)体育教学目标之一是发展学生体能,增强学生体质。通过体育锻炼学生身体素质(速度、力量、柔韧性、灵敏性等)得到有益发展,身体成分(肥胖、体型等)得到改善,生理功能(新陈代谢水平与各器官系统的工作效能)得到增强。这些内容是应急避险能力的基础,对应急避险的效率产生影响。[2]
  (四)体育教师具有良好的心理学品质,还有坚强的意志。具体表现为实现教学目标的坚定性和自觉性、百折不挠的坚持性和毅力、处理突发事件的果断性、克制不良情绪的自制性等,体育教师时时处处表现出乐观向上和热情奔放的精神面貌是学生崇拜和仿效的对象。
  (五)从小学、中学、大学,体育是唯一一门始终开设的课程,利用体育教学培养学生应急避险能力可以保证应急避险能力教育的延续性、层次性,可以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身体特点及易受伤害情况制定相应的应急避险内容。最后,体育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受到考试“指挥棒”的影响较少
  二、体育教学与应急避险能力教学在内容上有着较多的一致性
  (一)认知能力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要加强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在理论知识上加强学生的应急避险能力。该项的重要教学内容有自然灾害的科普知识:地震、水灾、气象灾害等;意外事故应对知识,比如中暑、溺水、触电、车祸、动物咬伤等;人为伤害比如遭遇窃贼、抢劫、性骚扰等;急救报警,应包括或需要描述的要点及注意事项。
  (二)生理机能
  生理机能方面以机体新陈代谢水平与各器官系统达到的工作效能为重点培养内容。这通过日常训练,比如有氧运动、力量练习、伸展练习等就可以达到改善人体的生理机能的目的。
  (三)身体素质
  主要内容为人体在肌肉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能力,一般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可以用以下方法进行训练:力量:通过引体向上、俯卧撑等各种力量练习手段,注重发展上肢、腰腹力量。速度:模拟各种环境、体育游戏、追逐、规定路线等发展跑的能力。耐力:越野跑、各种有氧练习,更加注重培养不放弃、不抛弃的意志品质。灵敏:各种球类运动、游戏等。柔韧:各种柔韧性练习手段。[3]
  (四)运动能力
  跑:即“逃”,各种环境中的跑如田野、山坡、街道、建筑物;各种身体姿态的跑如后退跑、侧身跑、“抱头”跑、“躬身”跑等。跳:在各种环境中的跳如田野、山坡、街道、建筑物等,翻跃,负重或持物时的跳跃,助跑原地、向上向下的跳。投:投掷不同物品的远度、准度、高度。躲:跑动中的躲闪能力,人体运动中避绕危险或障碍。体育教师根据不同突发事件的类型,模拟、创造相应情境,发展各种运动能力。利用体操教学内容中的滚翻、逾越、自我保护动作等发展学生应急避险的能力。[4]
  三、结束语
  对学生进行应急避险能力教育,是一种预防性教育,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教育,是提高生命质量的重要方法,也是构建学生应对危机的预警体系和干预机制的重要一环。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应急避险能力”的培养,理应是当今素质教育中的一部分,体育教师应肩负起对学生应急避险能力培养的重任,将学生生命安全教育与应急避险能力落实到日常的体育教学之中,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应急避险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强,王莉.创建学生应急避险课程体系的构想[J].科技信息.2010(10).
  [2] 吴华,何路,张新定,谢新民.海南高校学生应急避险健康教育效果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0.31(9).
  [3] 靳春菊.学校体育应加强对学生应急避险能力的培养[J].体育教学.2009(9).
  [4] 翁惠根,庞正志.高等职业院校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的整体设计[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8).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6-000-01  摘 要 传统体育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些项目却面临着失传以及传承等方面的难题。因此,有必要对中国传统体育的特征以及融入高校体育教育的现代意义进行研究,在加快高校特色体育教育资源建设的同时,促进中国传统体育的繁荣与更好发展。  关键词 传统体育 高校体育教育 特色课程 教学资源  中国的传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6-000-01  摘 要 体育游戏是以身体练习为内容,以游戏为活动形式,集娱乐、健身为一体,以发展身心为目的的一种特殊的体育活动,在体育教学中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 体育游戏 艺术院校 体育教学 应用  体育教学是以增强学生体质、发展运动技能为任务,以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养成终身体育意识为目的。因此,增强学生学习体育
中图分类号:G83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6-000-01  摘 要 健美操是横跨体育、艺术、教育三大领域,融体操、音乐、舞蹈为一体的具有综合性特点的新兴体育项目。本文对大学生健美操创编能力与培养进行了探讨。认为健美操教学在教授基本知识与技法的同时,应注意学生创编意识的形成,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使之受益终身。  关键词 大学生 健美操 创编能力  一、
期刊
中图分类号:G84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6-000-01  摘 要 合作教学模式是伴随着社会改革,时代的革新应运而生的一种创新模式,是现代教育、教学中一种新型模式,它是以合作为基础,小组活动为根本的教学模式,以团体成绩作为评价标准。这种模式正好符合我国高校乒乓球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难题,乒乓球是我国国球,在许多国际运动会上获得大奖,为我国争得荣誉,但是在乒乓球教学
长期以来,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十分突出,城市与农村之间存在着巨大差距,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导致我国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处于不协调不平衡状态。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深化
随着改革的春风吹遍华夏的神州大地,我国的经济的到了飞速的发展,各式各样的改革也都随之发生。当然,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根本--教育,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作为深刻变化的标志--多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6-000-01  摘 要 “赏识教育”将关注学生的闪光点,发挥学生特长为主旨的教学方式,它指出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对学生的每一次前进都给出肯定性的评价,鼓励学生,从而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加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最终学生能够不断进步。在现在的教育体制下,很多学科都将赏识教育的思想融入到教学中,而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应
期刊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6-000-01  摘 要 当今世界,人类的生存环境大不如以前,自然灾害的频发、人为伤害的发生、意外事故的增多,这对人类的生命安全产生了巨大的威胁。高校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栋梁、社会的责任、家庭的重心,更应该加强大学生的生存意识和生存能力。生存教育是基本的教育,体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高校将体育教育与生存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