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的“安吉密码”:“安且吉兮”的和谐之城 柴燕菲赵晔娇施紫楠

来源 :东西南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ao3432435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吉县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

  诗经有云,“安且吉兮”。这,便是浙江安吉县名的由来。
  “历史上,有一个和谐的安吉;现在,我们在建设一个和谐的安吉;今后我们的目标,是要建设一个更加和谐的安吉。”15年前,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对安吉的期待,亦是全安吉人民的期待。
  浙江安吉,从“绿水青山”中走来的美丽县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新时代展示美丽中国的县域窗口。

“余村经验”:让乡村治理根深叶茂


  山清水秀、村貌整洁、村民和乐。余村走出的绿水青山之路,同时也是一条乡村善治之路。
  通过坚持生态文明与社会治理同步推进、美丽乡村与善治乡村一体建设,余村形成了一套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生产生活生态齐发展的治村之道,探索和创造了以“‘两山’引领,党建核心,共商共建,三治同行”为基本内涵的新时代乡村治理的成功经验。
  15年前,余村的改变正是发轫于民主的力量。
  上世纪80年代起,余村先后建起石灰窑矿、办起水泥厂,全村280户人家基本都从事着相关工作。该村村集体收入可达300万元,是名副其实的“首富村”。
  与“富裕”相伴而来的,是日益被污染的环境。“那时候村子里24小时都响着炮声和机器声,每天村民家里都能落下厚厚一层灰。”余村村委会主任俞小平说,关于是否关停矿山,村民意见不一。
  通过党员议事会、村民代表大会等方式,余村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并提出转型升级方案。最后,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表决,余村决定关掉矿山、水泥厂,进行环境复绿和发展农家乐,走生态富民之路。
  社会治理的成长过程,恰似破茧成蝶。从那之后,大到全村规划建设、小到每个垃圾桶管理,民主决策,在余村已经蔚然成风。余村更是编制发布了全国首个《美丽乡村民主法治建设规范》县级地方标准和市级地方标准,填补了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标准化的空白。实现了美丽乡村民主法治建设有标可依、有据可考、有章可循。
  “在安吉,乡村治理有千百种方式,但是标准只有一个。”俞小平告诉记者,余村的转变离不开民主的力量,“关键还是在于大家的事由大家参与、众人的事由众人商量。”
  如今,信息技术的到来,更是为治理插上智慧翅膀。
  村情简介、乡村環境、乡村旅游……余村的“数字大脑”——数字余村综合管理平台凝集了所有村庄信息,并进行实时监控和动态管理,让前来余村的游客享受到智慧的便捷。
  “通过数字化治理,游客可以直接获取空气质量、民宿客房余量等信息,而道路上的监控探头、景点的二维码地图等也可以提升游客的获得感和安全感。”俞小平说。
  今年66岁的王月仙在余村生活了一辈子,亲眼见证着村庄在有效治理下的蜕变。在她看来,村庄环境越来越美、百姓话语权越来越多,“现在的余村,许久都没有听到吵架声了。”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余村探索的以“支部带村、发展强村、民主管村、依法治村、道德润村、生态美村、平安护村、清廉正村”为主要特点的新时代乡村治理“余村经验”,成为浙江乡村善治的典型。
  天子湖镇高禹村,地处两省三县交接处,外来务工人员多,村情复杂,曾经是安吉的“北大荒”。在“余村经验”的基础上,该村创新推出“所有决策村民定、所有讨论可参与、所有决定都签字、所有干部不碰钱、所有财务都公开”制度,201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972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万元。
  在高禹村一幢民房内,村民邹柏青手中拿着村报,正仔细看着第四版的内容,“是村里上个月的财务收支公布表,每一分钱都有记录,这可是关乎我们农民切身利益的事情。”
  邹柏青感慨,过去村里的钱用去了哪里,只有村干部和领导知道,现在村务完全公开透明,每个村民在无形中都参与着乡村的治理。昔日的“北大荒”,如今已然成为一个各方面均衡发展的乡村基层治理标兵。
  从无到有、从有到全、不断完善、开枝散叶,“余村经验”的成功映射出安吉在乡村治理层面的阶段性成果。
  15年来,安吉坚持以民为本、因村施策,走出了一条“在规划中引领,在建设中完善,在管理中加强,在发展中健全”的乡村治理新路,探索出各具特色的乡村治理经验。2018年9月12日,安吉县发布了全国首个《乡村治理工作规范》地方标准。
  到2021年,安吉计划建成市级乡村治理示范村76个以上,省级善治示范村57个以上,在全省全国率先建成乡村治理现代化样板区。
  乡村善治滋养美丽乡村,美丽乡村润泽村民心灵,就这样,人美村靓的新画卷在安吉徐徐展开。去年12月,安吉入选首批115个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县名单,“在发展中治理,在治理中发展”的安吉乡村治理模式,不断衍生出新内涵,走向新高度。

“矛调中心”:百姓“找说法”最多跑一地


  新时代创造新经验。
  随着社会发展进程不断加快,近年来,浙江在政务服务领域推行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得到广泛关注和赞誉。眼下,浙江省正将这项改革理念向社会治理领域延伸,探索“最多跑一地”改革,加快打造一站式服务的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让更多群众和企业有更多的获得感。
  安吉县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以下简称“矛调中心”)就是基层社会问题矛盾纠纷的化解“最多跑一地”的有益尝试。
  走进这个“信访超市”,“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群众解忧‘最多跑一地’”的标语映入眼帘,公、检、法、司等窗口一字排开。
  据矛调中心负责人沈高飞介绍,过去,群众遇上矛盾纠纷往往要跑好几个部门,有的甚至“摸不着门”。而矛调中心的建立,将“多中心”集成为“一中心”,打造了一个集来访、接待、受理、流转、结案闭环于一体的矛盾纠纷调解平台。


安吉村庄美景


“两山”纪念石碑”

  中心入驻部门采取集中常驻、定期入驻、随叫随驻三种形式联合接待,打通调解、仲裁、信访、法律援助各界壁垒,杜绝“踢皮球”情况的发生。群众只需跑到矛调中心挂号,基本可实现“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群众解忧‘最多跑一地’”。
  大厅内,市民沈先生正和房地产公司负责人签完协议,长达数月的一场经济纠纷得到化解。
  沈先生在安吉县城苏嘉都会坊做公寓房出租生意,2019年年底,某房地产公司在附近开发房产,对沈先生的出租房造成一定损坏。多番协商无果后,沈先生来到了矛调中心。
  接待员在了解沈先生基本情况后,为其安排了市场监管局、住建局及属地乡镇部门,对沈先生与房地产公司负责人面对面进行了协调。“之前也不懂,跑了好几个地方都没用,在这里一个下午就解决了。”沈先生的话,说出了当下大部分民众的心声。
  据悉,矛调中心调解机制大致分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与司法调解,其中人民调解案例占到半数。
  矛调中心医疗纠纷调解员楼金富从事调解工作多年,是位名副其实的“金牌老娘舅”。谈起心得,他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在调解时做到公平、公正地维护到双方的利益。
  理解越来越多,矛盾越来越少。如今,基层这个产生社会矛盾的“源头”,正逐步成为疏导矛盾的“茬口”。
  据统计,目前矛调中心已累计接待群众6000多人次,化解矛盾1700多个,矛盾化解率达95.3%,市级以上群众上访率明显下降,真正做到了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
  再接再厉,顺势而为,乘胜前进。湖州市委常委、安吉县委书记沈铭权介绍,当下,安吉正积极完善县、乡、村三级矛调中心建设,编织矛盾纠纷多元调处化解“一张网”,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难事不出县、矛盾不上交”。
  孝丰镇综合治理大厅(以下简称“综治大厅”),便是矛调中心在乡镇一级的“浓缩版”。6个窗口整合了政法、司法、信访等资源力量,每天除了一名信访干部、法律顾问、职能部门干部外,还有一名镇领导班子成员接访。
  “有没有法律依据帮助物业公司收取物业费?”近日,孝丰镇北街社区主任欧爱红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来到了综治大厅。大块电子显示屏上,值班领导“董春亮(党委委员)”的名字引人注目。
  “镇领导班子成员都在这里值班,一下子就让人有了信心。”欧爱红说,领导班子有威信,能够获得群众的认同与信任,再加上有着充足经验的工作人员,矛盾纠纷自然迎刃而解。
  “除了‘领导干部坐班制’外,我们还实行‘夜访制’,将干部下放和群众上访结合起来。”孝丰镇社会治理办主任曾红星介绍,在工作中,孝丰镇领导班子不仅轮流在综合治理大厅坐班,还要利用晚上时间下村,了解百姓需求。
  正如沈铭权所说的那样,“我们要真正把矛调中心打造成为回应群众诉求、化解矛盾纠纷的村级服务站、镇级停靠站、县级终点站,扎实推行综合窗口‘无差别全科受理’调解,做到社会无死角。”

“协同发展”:打造社会治理共同体


  边界治理历来都是大难题。
  近年来,安吉除了不断修炼“内功”,加强和创新自身基层治理模式外,还坚持“共建共治共享”机制,加强边界县区间的治理联动机制,打造社会治理共同体。
  安吉地处两省三市交界处,多年来毗邻乡镇民间交住密切,矛盾纠纷不可避免。
  “往年,涉及两省的矛盾调处和案件处置,常常由于指挥衔接不顺畅而出现‘挂空档、存死角、协调难、处置慢’等现象,给两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极其不利的影响。”安吉县政法委副书记喻南这样说道。
  而这一现象,在浙皖两地共同构筑“365”治理体系、搭建起一条省际边界的“和谐走廊”后,悄然发生改变。
  “‘3’指党政共建、平台共管、边界共治;‘6’为会议联席、矛盾联调、治安联防、问题联治、案件联打、活动联谊。”喻南介绍,这一系列举措,最终是为实现“矛盾调解无边界、平安护航无边界、治理管控无边界、护绿护水无边界、联谊联创无边界”这“5”个目标。
  “365”治理体系的形成,就如同给两个正处于矛盾纠纷中不辨方向的村民配备了指南针,能够快速找到处理问题的准确方向。
  位于安吉县西南部的杭垓镇,全镇辖区面积266.56平方公里,共有8个行政村与安徽省6个行政村交界接壤,涉及两省14个行政村共计人口3万余人。
  近年来,杭垓镇与安徽省中溪镇、梅林镇、卢村乡、四合乡共同制定边界治理需求清单、资源清单、工作清单等,明确各方职责;同时建立和完善“边界‘最多访一次’信访代办管理系统”等矛盾纠纷调解网络化办理平台,与边界接壤村共管共用。
  “百姓有纠纷就联系村里代办员,代办员将信访诉求录入系统后,根据时间节点要求,我们在3个工作日内必须进行受理并组建调解方案,7天内完成调解并给出反馈结果。”安吉县杭垓镇社会治理办公室副主任严牛牛这样说道。
  近日,来自安徽广德的工人便因为欠薪问题,与杭垓镇某建筑公司发生经济纠纷。杭垓镇立即启动调解程序,在镇村多方介入下,短短几日便将矛盾顺利化解。
  杭垓镇党委委员、人武部长施艳云表示,数十年来,镇上各边界村与安徽在民间一直都有联动,而开通“边界‘最多访一次’信訪代办管理系统”,是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内延和外伸。
  “‘365’治理体系和‘信访系统’的打造与运行,既是边界村结合特有的地域特色,也保证了两省边界能够天天平安。”施艳云说。
  据悉,十余年来,杭垓镇交界地区矛盾纠纷已由2006年的80余起下降到2019年的20余起,治安刑事案件也由2006年的12件下降到2019年的5件。两省之间,经济文化交流更加密切,人民生活更加和谐。
  “以前因为山林权属、交通事故、工伤纠纷等事情,几个村子之间还会出现打架斗殴的情况。现在大家有纠纷都会先静下心来好好谈,实在谈不拢就找代办员解决。”安徽省阳山村村民袁志明说,近些年,不仅是联姻的家族,全体边界村村民都已经融为了一个大家庭。
  正如袁志明说的那样,由“乱”到“治”,由“繁”到“简”,昔日边界的“矛盾线”,已经变为促进平安的“和谐线”。
  积极挖掘自身优势,注重突出区域特色,当下,安吉正努力在百舸争流中抢得发展先机、站立时代潮头,争做县域治理先行者和排头兵。风正劲,帆正起,打造“最美平安县域”,安吉一直在路上。
  “和谐”已成为其最亮的底色。
  (许月荐自中国新闻社)


矛调中心内工作人员正在工作
其他文献
黄眉企鹅与白鲸相见漫长停业期  全世界的动物园都经历了漫长的停业期。  经历了50天的闭园后,上海动物园在3月再度开园。闭园的日子里,住在南边的环尾狐猴们整天忙于在太阳下为对方整理黑白相间的毛发,偶尔有饲养员经过时,它们会停下手里的动作,瞪大眼睛看着他,直到他离开视线。就在几个月前,它们还是看到游客经过时会最先跑到围栏边的动物。  北边的居民斑嘴环企鹅们整个冬季都没有见到围观的人类,包括出门散步的
期刊
战国时期的地域划分  如果我们回顾下中国自汉朝之后的国号,就会发现大量的政权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古国名是同名的,统计如下:  周:北周、武周、后周;齐楚、桓楚、马殷楚国;燕:前燕、后燕、南燕、北燕、西燕;赵:前赵、后赵;魏:曹魏、北魏、東魏、西魏、冉魏、李密西魏;梁:南朝梁、西梁、后梁;晋:西晋、东晋、后晋;秦:前秦、后秦、西秦;宋:南朝宋、北宋、南宋;吴:孙吴、南吴、张士诚吴、朱元璋吴,还有以吴越为
期刊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你不要担忧没有位置让你发挥作用,而是要担忧自己有没有能用以站得住脚的学问与本领。”这句话让伏特猫的创始人杨剑南受益终身。  狸花猫、波斯猫、加菲猫、暹逻猫……没有人听说过伏特猫。伏特猫拥有闪电般的形状,黄色的外观,圆圆的眼睛煞是可爱。大多数人会被它萌萌的外表所蒙蔽,实际上它拥有非凡的“超能力”——年帮助企业节约数亿元的成本。  从一只“小奶猫”成长为一只拥有自己爪牙的“成
期刊
演员田雨最常提到的一个词是:随缘。  演主角还是演配角?随缘。角色命运也是随缘,能不能红更是随缘。他44岁了,知道很多事情无法掌控,也不能强求。  在很长的时间里,“田雨”这个名字之于大部分人来说是陌生的。他演了20年的戏,是影视剧里的黄金配角,演过《夏洛特烦恼》里的王老师、《妖猫传》里的高力士、《钢的琴》里的王抗美。提到这些角色,很多观众会恍然大悟,“原来是他啊。”直到去年底,《庆余年》里的王启
期刊
李商隐的诗难懂,《锦瑟》为之最。元好问说:“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崑好,只恨无人作郑笺。”人人喜爱,人人说不清楚,这就是李商隐的魅力。但就《锦瑟》一诗而言,恐怕并非真的难懂,而是读法上出了问题。读法不正确,自然愈读愈觉困难。此实则怪不上李商隐。  《锦瑟》有许多理解,什么悼亡说,爱情说,自伤身世说,为全诗作序说,不一而足。所有这些说法,背后都隐藏着一种读法。不同的读法,读出不同
期刊
郭杰瑞用刀把月饼切成八小份,用叉子小心挑起一块放进嘴巴,露出憨憨的笑,过了一会儿他就宣布,“五仁月饼是最好吃的中国月饼。”  他喂了块月饼给旁边的宠物猫,“快吃,这是最好吃的月饼”,猫不理他,郭杰瑞对着镜头说,“他真的不想吃,他神经病的猫。”弹幕迅速刷过满屏的哈哈哈哈。  纽约小伙郭杰瑞是90后,从2017年开始,由于在B站上传短视频介绍美国人的家长里短火了起来。视频里郭杰瑞热爱老干妈,口头禅是“
期刊
高山儿女舞蹁跹,原是魂牵日月潭。  梦驾银鹰出宫古,转头西望是台湾。  雄师气势大如天,梦插旌旗耀玉山。  海峽东西同煮酒,香飘两岸庆团圆。
期刊
英國最大的两家养老机构HC-ONE和MHA,掌控着英国460家养老院。他们公布的数据是,已有521名老人染病去世。扑朔迷离的数字  在老龄化的时代大潮里,越来越多的人住进了养老院。然而疫情当下,连宁静的养老院都变得不再宁静。就在最近,英国的养老院爆出了大问题。  英国国家统计局在近日公布了一组数据:两周内有217位老人因染上新冠肺炎病毒逝世。这个数据一出来,就遭遇了各方打脸。  英国最大的两家养老
期刊
4月8日,武汉按计划解除封城,娟子想在这一天接母亲回老家。她的母亲在大年初一(1月25日)因感染新冠病毒离世,骨灰一直寄存在武昌殡仪馆。“落叶归根”,这是母亲生前的愿望,娟子打算将母亲安葬在湖北安陆的家族墓地,“我不想把她孤零零留在武汉。”  娟子至今无法接受母亲离开的现实,她生前用过的被子、床单、穿过的衣服都被清理掉了,社区人员在家中消杀处理,母亲生活的痕迹已荡然无存。“现在留作纪念的遗物都没有
期刊
卌年改革谱宏章,地覆天翻破大荒。  五位同筹强布局,全民自信稳行航。  腾飞科技星空漾,绽放芳菲磁力张。  圆梦复興勤共勉,初心不改永朝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