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校德育网络阵地建设之探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jiaoec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网络作为高校德育改革的诱发因素之一,创造了新的虚拟的生存环境,同时也影响改变了高校内外的德育环境。高校德育工作者必须研究网络影响下的社会德育环境、高校内部德育环境和网上德育环境的变化状况,这是高校德育改革的基础。
  关键词: 高校德育工作 网络 方法变革
  
  建国以来,高校德育工作走过了风风雨雨的六十多年,不论在实践工作,还是在理论研究方面,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虽然德育工作中的问题一直不断,德育改革也一直在进行,但是随着网络对整个社会及高校师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德育工作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产生了一些新的困惑。
  一、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德育理念的主导性,受到网络信息内容多元化的挑战。
  我国的高校德育理念一直具有很强的主导性。这种主导性使全国的高校在德育课程开设、德育教材建设,甚至德育实践活动方面都具有较强的一致性,德育活动缺乏随时间和空间条件变换而应具有的灵活性和差异性。在价值取向方面,主流的思想道德文化几乎成为高校德育的全部内容,使大学生一直接受着较为单一的价值观念教育,缺乏分辨能力和批判能力。多年来,较为统一的占主导地位的德育理念受到网络上多元信息流的强烈挤压和挑战,使得高校德育难以保证学校倡导的思想道德观念对大学生的有效引导。因此,必须改变德育理念的单一主导状态,理论联系实际,让德育更多地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与人际交往,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和文明的生活方式。
  (二)德育内容偏重思想政治理论,不能满足网络条件下大学生的伦理、心理需求。
  目前的高校德育的主渠道是专门的德育课程和德育活动。专门的德育课程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教育课;专门的德育活动则包括党团组织教育、业余党校教育、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等。围绕着德育的核心课程,还有一些文化素质教育课。整个课程体系都是围绕政治、思想、道德教育进行的。但从开设的课程可以看出,多年来我国的高校德育工作和研究都是把主要时间和精力放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方面,伦理道德教育、个性心理品质教育都很薄弱,忽略了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忽略了道德原则的教育,导致德育远离学生的具体学习和生活,具有政治化的特征。
  (三)德育方法以单向灌输式为主,与大学生网上活动的主体交互式产生冲突。
  近十几年来,我国高校德育研究一直比较关注的问题之一,就是德育方法主要采取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灌输法。学生不参与,师生之间极少沟通,各行其是,德育效果自然好不了。而网络提供了人与人进行交流的平台,并且每个人都是以主体的身份自由地表达或相互沟通。大学生的主体意识被极大地调动和刺激起来,在网络上显示出充分的活力与创造性,大学生的许多思想道德心理问题在网络空间的主体交互活动中充分显示出来,给德育方法改革提供了契机。
  二、网络与高校伦理道德教育
  (一)网络道德教育。
  1.网络礼仪和道德规范教育
  网络礼仪和道德规范是在网民共同参与、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逐渐形成、不断发展的,是由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各个民族交往的礼仪和规范综合演化而成的,是现实中的交往礼仪和规范在网络技术和网络空间的特殊性作用下一定程度变化的结果。
  2.网络伦理道德原则教育
  当代澳大利亚著名道德哲学家J·J·C·斯马特强调具体情境对一项行动的道德性质具有规定作用。目前网络道德方面出现了许多两难问题,比如在网上该不该说谎?网上的感情能不能相信?不管具体行为是什么,都可能是道德的,也都可能是不道德的,因为道德行为受到具体情景的制约。因此,道德教育不仅要包含基本规范的教育,而且要包括道德原则的教育。
  (二)网络人文教育。
  人文教育是大学德育的灵魂。在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高科技时代,由于工具理性的强势扩张和价值理性的弱势委琐,给人类带来了精神家园的失落。人类的幸福生活需要追求人生的意义价值,使人文精神再次被召唤,大学里的人文教育也越来越被认同和重视。网络作为潜在的最大的人文教育基地,无疑又为高校德育提供了一个新的人文教育的契机和时空。人文教育与德育有一个共同的任务,就是教人做人。网络人文教育有两层含义:一是在网络上开展人文教育,二是教人在网络上如何做人。
  三、网络条件下高校德育方法的变革
  在多元开放的信息时代,面对网络的日益普及,德育方法的改革必须体现德育的生活化、德育的现代化和德育的主体性,尤其是在德育过程中必须强调大学生的自我选择。
  (一)开办德育网站和论坛。
  高校的德育工作者可以选取大学生关注较多的思想道德问题,在网上以公告、讨论、电子邮件、专题片、固定栏目、名人名教授上网聊天等多种形式主动占据网络阵地,开展德育工作。将过去灌输式的思想道德教育发展成主动式、互动式的德育活动,利用网络这种高科技产物开创知识经济时代高校德育工作新局面。
  (二)建设体系更加完善,内容更加丰富的校园网。
  高校希望把校园网建设成为有利于开展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工具,用于“支持对管理、教师和学生来说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但从实际调查的情况来看,校园网目前主要是大学生丰富课外生活的工具,更多地体现了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感生活。学校希望校园网多发挥延续第一课堂的功能,而学生喜欢校园网,主要是因为它是他们的课外生活。两者看待校园网的角度不同,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校园网势必承担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双重功能。
  四、引导大学生网上自我教育
  任何价值观念教育的根本都在于学习者自身的价值建构,“道德教育的真正和最大的功效也在于学生的自我道德评价、道德判断、道德抉择,道德教育的持久的机制,在于学生自我教育或修养能力的提高。所以在德育过程中应当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统一,培养学生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自我禁约、自我训练、自我检查等方面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檀传宝.信仰教育与道德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84.
  [2]唐魁玉,贺芳.网络传播与生活方式的现代性.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01,(4).
  [3]万新恒主编.信息化校园:高校的革命.北京高校出版社,2000:343.
  [4]王锐生.对网络世界的人文社会科学审视.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1,(2).
  
  本文系2008年度南昌大学社会科学校研究基金项目《网络视域中的高校班级德育工作研究》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一篇稿件编改得好坏,能够反映出编辑思想和业务水平的高低。编改稿件有它的原则和标准,这里既有编改技巧问题,又有思路和方法问题,本文试图就后者浅谈一些个人的看法。尊重
摘 要: 在全国实施《初中生物课程标准》的大背景下,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我校积极开展校本教研,倡导“四步教学法”。本文作者认真研读“新课标”,践行“四步教学法”, 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发挥。  关键词: 初中生物 新课标 “四步教学法”    二十一世纪,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新课改倡导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但这种自主学习需要教师的配合,需要教师
经营过程重组的理论和实践都充分说明了仿真建模在实施BPR工程项目中的重要性,商用仿真建模软件和一些研究单位正在开发的仿真建模软件现在建模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自接而向经营过程
摘 要: 本文针对当前高等大中专院校奖学金比发放项目多、数额大,学生对奖学金的使用存在一定问题的现实情况,分析了其原因,并提出了几个奖学金发放方法的改革,以达到监督、促进大学生合理使用奖学金,使之实现奖学金发放初衷的目的,尽量防止自我控制能力不太强的大学生乱用奖学金。  关键字: 奖学金 发送方式 改革    高校肩负的重任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教学管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出德、智、
科威特:禁止在电视上做香烟、酒类和药品的广告。电视中每天广告时间的总量限定为15—20分钟;同一广告主每天的广告时间限定为3分钟;一个商品一个月内播放限定为巧次;在节目
该文通过酶活分析和超微观察证明了玉米茎腐病菌产生一系列细胞壁降解酶(CWDE),并能明显浸解胚根组织。浸解的组织发生质壁分离及原生质外流。随细胞壁降解酶浓度增加,酶浸解能力增强
期刊
为了顺应世界经济一体化潮流,中国须建立和发展自己的跨国公司。该文从理论上阐述了中国发展跨国公司的必要性及可能性,进而从宏观、微观两个方面出发,提出了具体的战略模式,并强
该研究旨在探讨电子商务网站经营管理之关键成功因素,目的在于希望能协助网站业者在此一快速成长的网路产业中,有效掌握致胜的关键,以建立不败之竞争优势。根据该研究结果显示,网
该文介绍了在企业中建立经营预敬系统的必要性,以及预警系统的建立,包括预警先行指标设计,预警临界值的确定,系统流程设计和系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