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阈下乡村文化振兴的困因及实现路径

来源 :创造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l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的新变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发生的新转变,而适时作出的具有全局性意义的重大决策,是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中华民族奋力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大战略部署.
其他文献
区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社会发展的更深层更持重的力量.区域文化具有柔性协调、规范约束、价值引领和组织动员的功能,对社会矛盾纠纷化解、社会治安防控、公共安全维护保障具有积极作用.进入新发展阶段,可以从增强对区域文化的重要性认识、加强区域文化自身建设以及创新区域文化介入社会治理的方式方法三个方面进一步发挥区域文化的社会治理功能.
协同治理是未来乡村治理的方向与选择,是乡村实现善治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但是,当前乡村治理中存在治理主体信任缺失,导致多元主体协力不足;治理主体职责混乱,引起协作失范;治理信息沟通不畅,致使协商陷入困境;治理制度建设薄弱,造成协同失序等多种问题.因此,在乡村治理过程中必须结合实际,需要从思想、主体、信息、制度四个维度出发,构建乡村协同治理路径,从而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实现乡村协同治理现代化.
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提高乡村治理能力和完善乡村治理体系需要借助标语的宣传引导.标语作为宣传工作的一支“轻骑兵”,在乡村治理中具有政治维护、政策宣传、目标解读、社会凝聚和语言传承等功能.但是,在个别宣传标语中,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如缺乏人文关怀、有违法治精神、书写不规范、散滥且不能落实等,引发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为了更好地使宣传标语在乡村治理中充分发挥其作用,必须加强对宣传标语语言、语法与内容的监管,加强对标语发布者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加强对标语内容的落实工作.
县域政府为提高政府治理水平,在社会治理中更多地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为推进互联网数字政府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式.信息化在数字政府中创造巨大价值的同时,信息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个人信息被盗、信息污染、信息诈骗、网络欺诈等事件频繁发生,信息安全问题严重威胁着社会公共利益和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因此,在积极推进数字政府建设的同时,县域政府应重视和强化对相关安全风险的治理.
在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国农村传统的人地关系正在转变.主要的变化是农民从粘着于土地,土地应用的单一性,变成农民与土地逐渐有了距离,土地应用立体化、多元化.宁夏“稻渔空间”乡村生态产业观光园,在农业发展现代化进程中,构建了稻田画空间艺术形态、稻作农耕生态、复合产业业态和城乡文化融合生态等“多态融合、互利共生”的发展模式,初步实现了农业高质高效、保持生态平衡,助力农民市民化,但存在建设用地和耕地的平衡、企业与农民收益平衡、产业和生态平衡等问题,需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民生之基;就业和创业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关系.日益复杂的就业形势对高等教育这一人才供给侧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只有实施系统、科学、有效的创业教育,才能培养良好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鉴于此,在大学的办学思路上,要切实转变整个社会传统的教育理念,协调处理好创业教育与就业教育的关系,以高等教育改革促进科学合理的创业教育体系的尽快建立.
新芝加哥学派的学者在总结研究城市发展相关理论基础上创新了“场景”理论,用于阐释新的时代背景下城市发展的现实愿景和路径选择.成都以此为指导,面向发展新经济为目标,提出“场景营城”的战略理念,并大力推进新场景建设与供给的实践.但经研究发现,成都实践还面临对“场景”内涵认识的偏误,需进一步修正才能实现从认识论向方法论的跃变.基于此,本着围绕更高效地践行“场景营城”理念,更好推动成都新经济发展的目的 ,本文提出了新的战略路径和实践举措.
弹性治理是一种相对灵活的治理方式,能够弥补刚性治理失灵.基层政府视弹性治理为“接地气”的举措,误以为弹性治理必须重新设计方案、按自己意愿行事、产生的效用无可比拟、能够解决一切问题.纠正基层政府弹性治理的认识误区,应做到合理预判弹性治理的实施效果、坚持以刚性治理为重点确保弹性治理方式适度运用、吸纳多元主体共议弹性治理决策方案、强化基层政府弹性治理中的责任落实,才有助于提升基层政府的应变与善治能力.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中,政府与基金会在疫情不同阶段的合作治理表明,基金会在合作治理中逐步从被动转变为主动,但又始终融入整体性的社会治理之中,由此确保了合作治理的有序扩展.合作治理取得突出成效,但也存在职责边界比较模糊、联动机制有待加强、治理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面对新时代政社合作的新形势新要求,要从主体、路径和目标多个维度对政府与基金会的合作治理进行优化,即在主体维度上强化合作共建,在路径维度上优化合作共治,在目标维度上深化合作共享.
2021年4月22日,习近平在领导人气候峰会上发表了题为《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体》的重要讲话,号召全球共同关注环境治理问题,并系统阐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事实上,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代十分关注生态文明建设这一问题,曾在多个场合提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这一生态理念,强调“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①,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进入新发展阶段,既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又要构建新发展格局,这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关系提出了迫切要求.因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