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吸烟和不断地怀念往事一样,都不是一个好的嗜好,一个伤身,一个伤神。
印象里抽的第一口烟好像是手卷的旱烟,因为那年月穷嘛,多数人家都会将外面买的纸烟留着待客,不年不节时,自己是舍不得抽的,更何况我那时还是个孩子,就更捞不着烟抽了。
其实,日子过得紧巴是一方面原因,更主要的原因还是很多人都觉得卷烟没劲,而且香精味道太浓,远不如旱烟叶子抽着过瘾。人们对于旱烟与纸烟的审美心理是与那个时代的生活哲学非常合拍的。就拿“香”这个问题来说,雪花膏就是比蛤蜊油香,但那时只有喜欢臭美的大姑娘、小媳妇才会用雪花膏这种奢侈品,老人小孩外加大老爷们儿则一律用蛤蜊油,省钱又实在。那年头男人如果抹雪花膏会被嘲笑为油头粉面的二尾子,而常抽纸烟也会被误解为败家子儿,或钱来路不正。所以还是抽旱烟比较时髦。
每至秋冬时节,自由市场上便总有卖旱烟的商贩,跟今天超市里新产品总会有免费试用品或免费品尝的促销手段一样,几大捆烟叶子边上还有一小堆搓碎的烟叶及一沓卷烟的纸供过往买主“验货”之用,“买不买无所谓,您先卷上一根尝尝咱这味道”,货比三家,各有所好嘛。
除了买旱烟,如果家里有块田园的话,在种菜之余通常还会自己种点烟,夏天时节那青翠欲滴的烟叶颇似生菜,曾经就有不熟悉的人将其洗洗蘸酱吃了,还说味道不错。
到了秋天,将田园里自产的烟叶摘下来用线串好晾晒起来,与同样等待风干的辣椒、土豆片、扁豆丝等过冬干菜相映成趣,一份平民丰收后的喜悦也因此油然而生。
一年四季,家家都有个烟笸箩,来了客人未先倒茶便已将烟笸箩摆在客人面前,这跟今天待客时将糖果零食拿出来充门面如出一辙。如果来的是位抽烟但不会卷烟的客人,主人通常都会亲手卷上一根敬送过来。
卷烟是个技术活,按规格裁好的烟纸市场上有的卖,但舍不得花钱的人家通常会因陋就简,孩子用过的作业本或顺手从墙上扯下一块糊墙的报纸也就将就着用了。给客人卷烟有炫技的意味在其中,一根秀气美观的卷烟在一双粗糙的大手中瞬间诞生,用口水一抿,双手敬到客人嘴边,这感觉比自己抽烟都美。舍得用自己的口水,通常来的客人是挚友亲朋才会享受这种礼遇。就像吃饭时用自己的筷子给别人的碗里、嘴里夹菜一样,透着亲切热情。给客人卷烟打火、敬酒夹菜是咱祖祖辈辈好客的传统,但无疑与外国人或咱现代人的观念有些相背离。传统大概就是这么消亡的。
那时女人也时兴抽烟,东北“几大怪”的顺口溜里就有“大姑娘嘴里叼着旱烟袋”一说,如今二人转或大秧歌里还时常能见到这样的遗存,当然角色通常都是媒婆打扮——闲着没事,可不就是保媒拉纤间或抽口小烟儿嘛!由此看来,抽烟和当月老红娘一样,都是一种消遣。
对于孩子来说,抽烟是学坏的表现。但不赶早“学坏”怎能长大成人呢!那时与大人的消费观念相反,旱烟对于孩子来说太冲,远不如商场卖的纸烟抽着柔和又体面。有零花钱的孩子通常会人手一盒7分钱的“金葫芦”牌香烟,就跟今天人手一盒“中南海”的感觉差不多。稍有不同的是,“金葫芦”是那年头最便宜的烟,今天在市场上好像已经见不到了。
当然,偷着抽烟还不能证明你已经学会抽烟了,你得找机会在大人那里获得默许认可。过年时放爆竹是孩子抽烟最好的借口,过年的热闹气氛使大人返老还童,自然就会对孩子学抽烟网开一面。过年真好!
“金葫芦”需要钱,没钱的时候,很多孩子就拿园子里枯黄的扁豆叶、黄瓜秧叶子卷着过瘾,有人还抽过玉米棒子的芯,反正能点着、能冒烟又能像模像样地夹在手指上就行了。抽烟有时不就是在世人面前摆摆样子,贵贱不都是个身外之物嘛!
然而说来遗憾,这种情况现在也没了。现在很多人抽烟讲究名贵品牌,进而成为一种身份的象征,说起来还有一套堂皇的理论:既然抽烟就是挥霍生命,那么何不花点钱抽点贵的呢,这样才值嘛。闻听此言真叫人无言以对,就像往事如“烟”渐渐燃尽消逝,眼前空余一个等待掐灭的烟头一样。
往事如烟,无论这烟是啥牌子,点着火就再也无法放回烟盒,只有抽完,如同往事一样,终会化为轻烟在眼前飘散,任凭心情如弹落的烟灰,渐渐失去温度,只能无望地期待着死灰复燃。
印象里抽的第一口烟好像是手卷的旱烟,因为那年月穷嘛,多数人家都会将外面买的纸烟留着待客,不年不节时,自己是舍不得抽的,更何况我那时还是个孩子,就更捞不着烟抽了。
其实,日子过得紧巴是一方面原因,更主要的原因还是很多人都觉得卷烟没劲,而且香精味道太浓,远不如旱烟叶子抽着过瘾。人们对于旱烟与纸烟的审美心理是与那个时代的生活哲学非常合拍的。就拿“香”这个问题来说,雪花膏就是比蛤蜊油香,但那时只有喜欢臭美的大姑娘、小媳妇才会用雪花膏这种奢侈品,老人小孩外加大老爷们儿则一律用蛤蜊油,省钱又实在。那年头男人如果抹雪花膏会被嘲笑为油头粉面的二尾子,而常抽纸烟也会被误解为败家子儿,或钱来路不正。所以还是抽旱烟比较时髦。
每至秋冬时节,自由市场上便总有卖旱烟的商贩,跟今天超市里新产品总会有免费试用品或免费品尝的促销手段一样,几大捆烟叶子边上还有一小堆搓碎的烟叶及一沓卷烟的纸供过往买主“验货”之用,“买不买无所谓,您先卷上一根尝尝咱这味道”,货比三家,各有所好嘛。
除了买旱烟,如果家里有块田园的话,在种菜之余通常还会自己种点烟,夏天时节那青翠欲滴的烟叶颇似生菜,曾经就有不熟悉的人将其洗洗蘸酱吃了,还说味道不错。
到了秋天,将田园里自产的烟叶摘下来用线串好晾晒起来,与同样等待风干的辣椒、土豆片、扁豆丝等过冬干菜相映成趣,一份平民丰收后的喜悦也因此油然而生。
一年四季,家家都有个烟笸箩,来了客人未先倒茶便已将烟笸箩摆在客人面前,这跟今天待客时将糖果零食拿出来充门面如出一辙。如果来的是位抽烟但不会卷烟的客人,主人通常都会亲手卷上一根敬送过来。
卷烟是个技术活,按规格裁好的烟纸市场上有的卖,但舍不得花钱的人家通常会因陋就简,孩子用过的作业本或顺手从墙上扯下一块糊墙的报纸也就将就着用了。给客人卷烟有炫技的意味在其中,一根秀气美观的卷烟在一双粗糙的大手中瞬间诞生,用口水一抿,双手敬到客人嘴边,这感觉比自己抽烟都美。舍得用自己的口水,通常来的客人是挚友亲朋才会享受这种礼遇。就像吃饭时用自己的筷子给别人的碗里、嘴里夹菜一样,透着亲切热情。给客人卷烟打火、敬酒夹菜是咱祖祖辈辈好客的传统,但无疑与外国人或咱现代人的观念有些相背离。传统大概就是这么消亡的。
那时女人也时兴抽烟,东北“几大怪”的顺口溜里就有“大姑娘嘴里叼着旱烟袋”一说,如今二人转或大秧歌里还时常能见到这样的遗存,当然角色通常都是媒婆打扮——闲着没事,可不就是保媒拉纤间或抽口小烟儿嘛!由此看来,抽烟和当月老红娘一样,都是一种消遣。
对于孩子来说,抽烟是学坏的表现。但不赶早“学坏”怎能长大成人呢!那时与大人的消费观念相反,旱烟对于孩子来说太冲,远不如商场卖的纸烟抽着柔和又体面。有零花钱的孩子通常会人手一盒7分钱的“金葫芦”牌香烟,就跟今天人手一盒“中南海”的感觉差不多。稍有不同的是,“金葫芦”是那年头最便宜的烟,今天在市场上好像已经见不到了。
当然,偷着抽烟还不能证明你已经学会抽烟了,你得找机会在大人那里获得默许认可。过年时放爆竹是孩子抽烟最好的借口,过年的热闹气氛使大人返老还童,自然就会对孩子学抽烟网开一面。过年真好!
“金葫芦”需要钱,没钱的时候,很多孩子就拿园子里枯黄的扁豆叶、黄瓜秧叶子卷着过瘾,有人还抽过玉米棒子的芯,反正能点着、能冒烟又能像模像样地夹在手指上就行了。抽烟有时不就是在世人面前摆摆样子,贵贱不都是个身外之物嘛!
然而说来遗憾,这种情况现在也没了。现在很多人抽烟讲究名贵品牌,进而成为一种身份的象征,说起来还有一套堂皇的理论:既然抽烟就是挥霍生命,那么何不花点钱抽点贵的呢,这样才值嘛。闻听此言真叫人无言以对,就像往事如“烟”渐渐燃尽消逝,眼前空余一个等待掐灭的烟头一样。
往事如烟,无论这烟是啥牌子,点着火就再也无法放回烟盒,只有抽完,如同往事一样,终会化为轻烟在眼前飘散,任凭心情如弹落的烟灰,渐渐失去温度,只能无望地期待着死灰复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