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点提示:“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国企增强竞争力也是这个道理。一个企业的资本实力、人力资源实力的强大,未必代表竞争力的强大。因为,分配制度、管理体制等要素就如逆水之舟,如果停滞不前,一样会导致企业竞争力的降低。]
改革国有企业以提高竞争力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极为重要的一环。20多年来,国有企业在技术、管理、营销、文化等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创新,在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如产权制度和分配制度的改革方面逐步深化。
然而,国有企业的发展和改革进程并非一帆风顺,特别是在管理体制、经营理念、分配制度、企业文化等方面仍存在着与市场经济相悖的缺陷。以下是生活中所看到的几个简单案例,从中或许可以佐证国企所面临的一些惰性问题。
无序失控的薪水之痛
根据广东省国资委的统计资料,2005年1-6月,广东省属21家国有企业利润总额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6.47%,全员劳动生产率增幅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9.65%,而人均人工成本支出却增长了11.18%,其中5个企业集团人工成本支出同比增长超过25%。
而前不久,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发布了《2006年省情调查报告》,广东省纪委常委、秘书长蒋乐仪在《广东省国企业资产流失情况及其对策》的报告上表示:“随意定高薪酬、乱发奖金、肆意挥霍,甚至肢解、蚕食国企利润属于国有资产流失的表现形式之一。”在国企改革中,一些企业违反《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办法》和省政府制定的量化考核指标的规定,以强调经营者个人贡献为由,自定高薪酬。如有的企业实行“国有资产增量股权奖励”,几年间一些高层管理人员分别获得几千万甚至近亿元个人收益,而企业每况愈下,甚至经营亏本。有的国有企业乱发奖金,私分挥霍国企财物。
在《2006年省情调查报告》中另一份由广东省委党校2005年市厅班“国有企业改革”课题组完成的《广东省国有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的报告中,该课题组认为:“当前广东省国有企业薪酬管理缺乏规范和有效约束,总体上处于无序和失控状态。”无序和失控的表现之一为许多国企没有制定薪酬管理办法,薪酬管理随意性较大。表现之二是企业薪酬总额增长幅度高于企业实现利润增长幅度;员工实际平均薪酬增长幅度高于劳动生产率增长幅度。
国有企业的薪酬居然能失控,这样的事情,简直让人匪夷所思。一个企业在利润下滑的情况下,难道还要不停地的涨工资吗?而且,国企的利润一直带有垄断嫌疑。这样的事情不仅仅是让人大失所望,更重要的是影响了国企形象,削弱了自身的竞争力。
服务质量敲起“退堂鼓”
另一方面,国人埋怨受尽了国企的窝囊气。曾几何时,银行多过米铺,站立式服务、10分钟服务让顾客着实过了一把当上帝的瘾。然而,不过几年时间,银行便完成了变脸的游戏:储蓄所门面不断缩小,有人值守柜台减少,各种名目的收费日渐增多,排队已成了今日司空见惯的景象。银行这种随心所欲的改革,充分折射出了国有企业霸道、垄断的固有面目,是在损害其本身就不强的竞争力。
还有,身为掌管11万亿元国有资产的“大老板”,国资委主任李荣融也曾经因为飞机晚点在机场苦等2个小时,在这2个小时中,尽管他一再向服务员询问也没有得到解释。晾着他的航空公司,正是他监管的166家央企之一。事后,李荣融在一次央企负责人会议上脱离讲话稿,用了近10分钟给央企老总讲“服务行业要把顾客当上帝”的道理,“我们很多时候也是顾客,要将心比心。”
严把流失闸门
以上虽为截然不同的几个行业的国有企业,但暴露的问题则是一致的:一个是分配制度缺乏竞争机制。涨工资本是好事情,但是,缺乏了竞争性的乱涨,最终必将企业陷入了被动的局面。这恰恰证明企业内部管理机制沿袭旧的管理模式,缺乏创新性。
一个是具备了创新精神,早早与国际接轨。但却剑走偏锋,管理创新误入“歧途”。良好的服务质量,强烈的服务意识,曾让国人为国企改制树起了大拇指。但是,服务不是“跑龙套”,今有明无的事情。既然有了提高,就该继续稳步推进,怎料打起了“退堂鼓”,前功尽弃惹人怨。
以如此的管理作风和企业文化面貌,以这样视承诺为儿戏的改革取向,保存招牌尚是未知数,更遑论提高竞争力了。让人不得不怀疑,如果没有政策的保护和关照,这些国有企业能否抵御跨国企业、民营企业的冲击?中国加入世贸后企业面临的竞争是全方位的,如果拥有垄断优势或头顶金字招牌的众多国有企业还不幡然醒悟,只一味津津乐道于垄断利益,只顾追逐双重政策下的超额收益,则竞争力的“流失殆尽”是早晚的事。
改革国有企业以提高竞争力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极为重要的一环。20多年来,国有企业在技术、管理、营销、文化等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创新,在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如产权制度和分配制度的改革方面逐步深化。
然而,国有企业的发展和改革进程并非一帆风顺,特别是在管理体制、经营理念、分配制度、企业文化等方面仍存在着与市场经济相悖的缺陷。以下是生活中所看到的几个简单案例,从中或许可以佐证国企所面临的一些惰性问题。
无序失控的薪水之痛
根据广东省国资委的统计资料,2005年1-6月,广东省属21家国有企业利润总额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6.47%,全员劳动生产率增幅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9.65%,而人均人工成本支出却增长了11.18%,其中5个企业集团人工成本支出同比增长超过25%。
而前不久,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发布了《2006年省情调查报告》,广东省纪委常委、秘书长蒋乐仪在《广东省国企业资产流失情况及其对策》的报告上表示:“随意定高薪酬、乱发奖金、肆意挥霍,甚至肢解、蚕食国企利润属于国有资产流失的表现形式之一。”在国企改革中,一些企业违反《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办法》和省政府制定的量化考核指标的规定,以强调经营者个人贡献为由,自定高薪酬。如有的企业实行“国有资产增量股权奖励”,几年间一些高层管理人员分别获得几千万甚至近亿元个人收益,而企业每况愈下,甚至经营亏本。有的国有企业乱发奖金,私分挥霍国企财物。
在《2006年省情调查报告》中另一份由广东省委党校2005年市厅班“国有企业改革”课题组完成的《广东省国有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的报告中,该课题组认为:“当前广东省国有企业薪酬管理缺乏规范和有效约束,总体上处于无序和失控状态。”无序和失控的表现之一为许多国企没有制定薪酬管理办法,薪酬管理随意性较大。表现之二是企业薪酬总额增长幅度高于企业实现利润增长幅度;员工实际平均薪酬增长幅度高于劳动生产率增长幅度。
国有企业的薪酬居然能失控,这样的事情,简直让人匪夷所思。一个企业在利润下滑的情况下,难道还要不停地的涨工资吗?而且,国企的利润一直带有垄断嫌疑。这样的事情不仅仅是让人大失所望,更重要的是影响了国企形象,削弱了自身的竞争力。
服务质量敲起“退堂鼓”
另一方面,国人埋怨受尽了国企的窝囊气。曾几何时,银行多过米铺,站立式服务、10分钟服务让顾客着实过了一把当上帝的瘾。然而,不过几年时间,银行便完成了变脸的游戏:储蓄所门面不断缩小,有人值守柜台减少,各种名目的收费日渐增多,排队已成了今日司空见惯的景象。银行这种随心所欲的改革,充分折射出了国有企业霸道、垄断的固有面目,是在损害其本身就不强的竞争力。
还有,身为掌管11万亿元国有资产的“大老板”,国资委主任李荣融也曾经因为飞机晚点在机场苦等2个小时,在这2个小时中,尽管他一再向服务员询问也没有得到解释。晾着他的航空公司,正是他监管的166家央企之一。事后,李荣融在一次央企负责人会议上脱离讲话稿,用了近10分钟给央企老总讲“服务行业要把顾客当上帝”的道理,“我们很多时候也是顾客,要将心比心。”
严把流失闸门
以上虽为截然不同的几个行业的国有企业,但暴露的问题则是一致的:一个是分配制度缺乏竞争机制。涨工资本是好事情,但是,缺乏了竞争性的乱涨,最终必将企业陷入了被动的局面。这恰恰证明企业内部管理机制沿袭旧的管理模式,缺乏创新性。
一个是具备了创新精神,早早与国际接轨。但却剑走偏锋,管理创新误入“歧途”。良好的服务质量,强烈的服务意识,曾让国人为国企改制树起了大拇指。但是,服务不是“跑龙套”,今有明无的事情。既然有了提高,就该继续稳步推进,怎料打起了“退堂鼓”,前功尽弃惹人怨。
以如此的管理作风和企业文化面貌,以这样视承诺为儿戏的改革取向,保存招牌尚是未知数,更遑论提高竞争力了。让人不得不怀疑,如果没有政策的保护和关照,这些国有企业能否抵御跨国企业、民营企业的冲击?中国加入世贸后企业面临的竞争是全方位的,如果拥有垄断优势或头顶金字招牌的众多国有企业还不幡然醒悟,只一味津津乐道于垄断利益,只顾追逐双重政策下的超额收益,则竞争力的“流失殆尽”是早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