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毛与慢性鼻-鼻窦炎关系研究进展

来源 :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2744587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炎症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具有持续时间长、易复发及难以彻底根治等临床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鼻腔、鼻窦黏膜上皮的纤毛可以通过有节律的摆动清除尘埃、病原体及分泌物等物质,是上呼吸道重要的防御屏障.纤毛的超微结构异常及功能障碍,是CRS发病的重要原因.纤毛运动及长度受到多种信号分子介导的信号通路的精确调控,同时各种原发性、继发性因素会使纤毛运动功能受损,导致CRS的发生.本文就调控纤毛运动和长度的信号分子及影响鼻腔、鼻窦纤毛结构及功能的相关因素做一综述。

其他文献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一种严重的睡眠呼吸障碍,近年来有逐渐上升的趋势,主要治疗方法是通过手术治疗,术前确定上气道的阻塞部位对手术指导尤为重要.在多道睡眠图(PSG)监测确诊为OSAHS的基础上,可以利用X线头影测量、CT及MRI检查、纤维喉镜结合Müller检查、上气道测压系统、鼻声反射测量进行上气道阻塞部位确定及横截面积的测量.本文将国内外关于这几种方法的研究进行综述,并
颈部淋巴结病变在临床上并不少见,淋巴瘤、转移癌、结核、炎症等均可引起,对其正确定性诊断有助于评估病情,正确治疗及改善预后.近年多项研究对PET/CT探查颈部淋巴结病变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这些疾病在PET图像上均可表现为葡萄糖摄取增加,但又有各自影像学表现特点.18氟-脱氧葡萄糖(18-fluorodeoxyglucose,FDG)PET/CT显像标准摄取最大值(standard uptake v
成年哺乳动物的嗅觉受体神经元(olfactory receptor neurons,ORNs)可自我更新,成年人的嗅上皮也仍保持神经再生和分化能力,而嗅上皮的这种特性使嗅觉障碍的恢复和治疗成为可能.ORNs是脊椎动物中惟一一种胞体同外周环境直接接触的神经元.外界环境中细菌、病毒、吸烟以及物理性损伤都可以造成ORNs损伤和死亡.随着对嗅觉及嗅觉障碍等相关研究,在对嗅神经元的增殖与凋亡方面也有更加深入
慢性鼻-鼻窦炎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多发病,是一种非特异性的鼻黏膜慢性炎症反应,但其真正的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清楚。Thl/Th2/Thl7失衡可能是主要原因,其中Th17细胞分泌的白介素-17(IL-17)起重要作用,抗IL-17抗体治疗的研究处于临床前期阶段,靶向IL-17药物有望成为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新方法。
随着医师对原因不明的、急性起病的低频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研究的关注,关于急性低频感音神经性聋的临床症状与特点、临床诊断及听力学特征、病因病理、临床治疗及预后的报道愈多.本文就以上述文献报道内容做一综述。
听力障碍是新生儿最常见的先天性缺陷,听力障碍患儿如得不到及时发现,可影响患儿的语言、情感、认知等功能的发育,给患儿、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新生儿听力筛查是早期诊断新生儿听力障碍的重要手段,也是进行早期干预的前提,可对患儿做到及时发现、及早干预,从而使患儿社会适应能力得到正常发展.本文就新生儿听力筛查方面的研究做一综述。
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代谢通路中比较重要的两条分别是环加氧酶(cyclooxygenase,COX)通路和脂氧合酶(lipoxygenase,LOX)通路.近几年研究发现花生四烯酸12-LOX代谢通路亦与肿瘤密切相关.本文就磷脂酶Cγ-2 (phospholipase Cγ-2,PLCγ-2)参与AA的12-LOX代谢通路与头颈部肿瘤之间的关系做一综述。
近年来有关恶性肿瘤淋巴结微转移的研究越来越多,淋巴结转移的分子诊断技术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颈淋巴结微转移在分化型甲状腺癌中较为常见.初次手术提倡中央区颈淋巴结清扫,因若局部复发将致再次手术,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将明显增加.但是否应对分化型甲状腺癌中央区淋巴结微转移患者采取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是否能改善患者预后仍存在争议.本文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淋巴结微转移的临床意义进行综述。
在内耳发育过程中,信号分子和局部的细胞因子间相互作用,对于感觉上皮前体细胞的增殖分化及对毛细胞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阐明这些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必将为内耳毛细胞再生的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通过和毛细胞再生的生物学过程联系起来加以分析,可以为人类内耳毛细胞再生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本文就这些信号通路与内耳发育有关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益生菌是指能够食用的、活的对宿主健康有益的微生物,它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的数量和比例以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而对宿主起到保护作用.卫生假说的提出和近年对肠道微生物平衡的研究,使益生菌在预防和治疗变应性疾病中逐渐成为重要的角色.由于对益生菌的作用机制和变应性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尚未明确,益生菌在预防和治疗变应性疾病中尚存在争议.本文就近年益生菌与呼吸道变应性疾病的研究状况做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