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舆论漩涡的形成及特点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jxh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网络舆论的逐步走强,各个地方媒体势力的不均衡,我们发现网络与传统媒体,各地域之间的舆论力量对比越来越出现极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又导致在后期问题的解决及话语权方面出现极大的差别。本文从“华南虎”事件的传播过程来探讨舆论漩涡的形成和特点。
  【关键词】舆论漩涡 “华南虎”事件 传播过程
  
  一、“华南虎”事件舆论漩涡的形成
  舆论是一种“社会合意”,它的产生是一个“问题出现—社会讨论—合意达成”的理性过程。①1974年德国诺伊曼提出了“沉默的螺旋”理论,说明社会舆论的形成是一个螺旋式的社会传播过程,而舆论的形成则类似于漩涡的形成。我们知道漩涡的形成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漩涡的中心,即新闻事件的发生地;二是不均衡力量的出现。②
  2007年10月,陕西林业厅公布了猎人周正龙拍摄的华南虎照片。随后,照片真实性受到来自部分网友、华南虎专家和中科院专家等方面质疑,并引发全国性关注。11月25日,网易独家曝光全套“华南虎”数码照片,将该事件最核心的证物呈现在公众面前。由此还引发了“挺虎”官员的受贿问题。随着舆论的升温,国家林业局不得不发令重新鉴定“华南虎”的真伪,并开始了第二轮的虎照鑒定,“华南虎”事件舆论进入白热化。
  很明显,“华南虎”事件这个舆论漩涡中,处于中心地位的是陕西省镇坪县以及陕西省林业局,自公布华南虎照片后表现相对平静,奖励了周正龙并向上级申报,因此形成舆论的低谷;外面由于新闻价值观念的影响,对于华南虎的出现却异常的关注,正如《南方周末》所言:“舆论风暴已经开始,外界已酝酿惊涛骇浪。”③因此,陕西省镇坪县和林业局同外界形成了舆论漩涡。
  
  二、舆论漩涡的特点
  从华南虎事件的一系列报道和舆论来看,舆论漩涡的特点有:
  1、舆论倾倒性明显
  通过分析这一系列的华南虎的报道,我们不难发现,众多的群众、网民不遗余力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观点,并为事件的真相奔走呼号,并号称为“打虎派”。大力地搜索情报,打击“挺虎派”,给陕西林业局带来相当大的舆论压力,“倾倒效应”相当明显。由此可知,当舆论存在势差时,舆论参与者便特别容易发表意见和看法。
  2、漩涡中心无力抗拒
  漩涡的条件之一就是不均衡的力量的出现。弱势的一方造成另一方意见的强势,使“优势”意见显得更强大,这种强大迫使弱势的一方承受更大的压力。正如,华南虎照片公布之初,“挺虎派”和“打虎派”激烈争论,随着越来越多的网民和群众搜集证据,“挺虎派”的士气越来越弱,遭受群众压力越来越大,最后不得不找专家鉴定虎照的真伪。而且国家林业局也在舆论的压力下作出决定,让陕西林业局重新鉴定虎照并向广大群众公布结果。陕西林业局在这场舆论战中已经丧失了舆论主动权,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变得无力抗拒了。
  3、网络媒体一路领先于传统媒体
  在华南虎事件的系列报道中,我们不难发现,最新消息都是在各大网站上率先公布的。网易、新浪以及人民网等网站进行了一系列跟踪报道,随时公布最新的进展和证据。随后《南方周末》和《羊城晚报》等传统媒体进行了深度报道。在华南虎事件中,有众多的网民参与了讨论,各大门户网站也开辟了专题讨论华南虎事件的发展进程,并邀请了各方专家进行评论,华南虎事件一度发展到新闻价值、诚信等意义上的探讨。网民的舆论让陕西林业局感受到了爆炸性的舆论压力。
  4、舆论漩涡的优势力量的范围复杂、阶层广泛
  华南虎照片受到广大网民的关注,随着疑点的出现,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真伪的鉴定中来。有华南虎年画的制作者和专家,有律师和法律界的参与。随着讨论升级到新闻价值和诚信以及官员的作风问题上,相关专业专业的教授和资深人士也被邀请参加讨论,舆论也越来越激烈,观点和意见越来越有见地。我们可以看出舆论漩涡中的优势力量来自各个阶层,是大众意见的熔炉。
  网络舆论的出现一方面使得处于舆论中心的个人、机构及团体备受压力;另一方面又使得事件的解决可能背离事件本身,因为舆论大多情况下是一种道德评价,而无关乎事实评价。正如华南虎再次鉴定的结果的公布,使得国家林业局非常的谨慎,因为这将关系到广大网民和群众对这一结果的权威的信任与否。这已不是事实的真相就能解决的问题了,还要考虑到网民们的情绪和社会秩序等社会问题。
  当舆论在广大群众中讨论时,感性的评论多于理性的评论,舆论的发展会偏离新闻事件的本身,让新闻事件的当事者承受很大的舆论压力,甚至干预司法的正常审判,让司法界也承受群众的舆论压力。但一旦有专业人士的分析和资深人士的出现时,他们的专业分析和理性认识会让舆论的无序性和随意性逐渐地偏入专家一边,舆论也会渐渐地理性化。■
  
  注释
  ①陈力丹.舆论学 舆论导向研究[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北京,1999
  ②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2003
  ③网易新闻专题关于华南虎事件的报道[R],2007.10—12
  (作者单位: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学研究生)
其他文献
【摘要】自我国媒体改革以来,涌现了一大批揭露报道类新闻,在社会上造成较为强烈的影响。有许多成功的揭露性报道能为社会带来积极影响,但逐渐泛滥的揭露性报道同时也对社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揭露性报道 舆论监督社会影响  一、我国揭露性报道的起源及发展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受西方新闻界改革的影响,我周媒体开始寻求多方位、多角度的发展方向。西方媒体蓬勃发展的调查性新闻对转型中的我国媒体
【摘 要】适当而准确的编码是引导受众理解实现预设传播效果的基本前提,而适当准确的编码则有赖于对符号的正确选择和恰当表现。本文选择不同的重要传播节点为坐标,对这一区间内的典型对外形象传播案例的符号选择与使用进行纵向与横向的对比分析,梳理并总结成都对外形象塑造与传播的经验,为城市形象对外传播活动的发展提供一些新的思考。  【关键词】城市形象 对外传播 符号 成都  我国城市形象对外宣传真正开始实践是从
【摘要】地铁报自诞生以来经过十多年发展,已从欧洲扩展到全球,并产生了不少成功的范例。如今越来越多的城市兴建地铁,地铁报能否依托这股地铁热潮在激烈的媒介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这需要综合考虑具体城市的经济、人口、媒介环境等各方面情况。本文以成都为例,借助中外地铁报的成功经验,结合成都的具体情况,探讨成都发行地铁报的可行性,并为其他城市地铁报的可行性提供考量思路。  【关键词】地铁报 二次出售 媒介环境 
【摘要】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评论是党报的舆论利器。本文着眼于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布局,着力探究法治进程与党报评论创新的关系,系统性论述了依法立言是党报评论创新的内在要求,依法执论是党报评论创新的必要路径,得出了高扬法治精神、推动法治进步是党报评论战斗力时代性体现和要求的结论。  【关键词】依法治国;党报评论;时度效;法治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宣传思想战线的同志要履行好自
【摘要】本文选取了2010-2014年的15部热播韩剧,分析韩剧中女性社会地位不高的现象,对韩剧中的女性社会性别建构进行了思考,并基于女性主义媒介批判的视野对韩剧给女性造成的负面影响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社会性别媒介话语韩剧  一、社会性别  人的性别可以分为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前者是由染色体决定的,即先天性的。生理性别是很难改变的,惟有社会性别具有一定的可变性。  心理学和人类学研究表明,社
【摘 要】在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以其自身独特的优势,影响着新闻事件的传播与发展态势。而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产生的博弈,也深刻影响着两者各自的发展,以及整个新闻业未来的趋势。在这场博弈中,到底是新媒体“逼倒”传统媒体?还是传统媒体“调戏”新媒体?亦或是二者虽看似水火不容,竞争激烈,实质却在某种程度上相互借鉴,共同发展?面对种种疑问,本文将从浙江温岭“虐童”事件入手,探究全媒体时代新旧媒体的
【摘 要】社交网络已成为当代大学生人际交流的主要渠道和场所。本文通过文献资料分析、参与观察、深度访谈、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问卷调查,对华中师范大学的学生在社交网络中的人际交流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社交网络上的交流主要是一种熟人之间的浅层次交流,通过“好友”的批量生产,建构了一种平面化、符号化的聚合圈。  【关键词】大学生 社交网络 人际传播  “社交网络”即旨在帮助人们建立社会节点,编织社会结构,扩大社
【摘 要】党性原则是我国新闻事业的首要原则。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及其历史渊源,之后阐述了现今媒体环境的复杂变化,最后以安徽新闻综合广播的实践为例,探讨融媒体视域下应该如何坚持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  【关键词】党性原则;新闻事业;安徽新闻综合广播  2016年2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调研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并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摘 要】2013年10月11日,湖南卫视推出了国内首档大型亲子旅行生存体验真人秀《爸爸去哪儿》,该节目以近乎“零差评”的口碑超过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江苏卫视《非诚勿扰》等娱乐节目在受众心中的美誉度,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焦点。本文旨在通过对《爸爸去哪儿》这一节目的传播特性、受众群体特征以及所产生的社会影响进行解读,进而对明星真人秀节目的前景进行预测和思考。  【关键词】真人秀 爸爸去哪儿 受众特
“当医生就当好医生”  徐如堂同志1954年10月出生于庄子故里,1982年毕业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毕业后分配到蒙城县第一人民医院工作至今,一直没有离开医生的岗位……  自从走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天起,徐如堂就开始履行医生的天职——当合格的人民医生、当好的人民医生。  他就诊时,总是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始终把病患者当成自己的亲人。  对于来自农村的就诊患者,徐如堂更加情殷意重……他知道农村医疗条件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