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技法是写作的技巧与艺术,学习写作技法,对写作有着指导的重要作用,掌握写作技法,会让作品更加完美。中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学作品,它那优美的语言,曲折动人的情节,吸引着学生,激发着他们对写作的热爱。语文教师在教文学作品时,要对学生适当地传授一些写作技法,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本文谈几种常见的写作技法。
一、关锁法
关锁法是作者在表达主题时,为了防止语势一泻无余,避免平铺直叙,所采用的一种结构手法。
茅盾的著名散文《白杨礼赞》,是一篇成功地运用了关锁结构法的散文。文章开门见山地点出主题:“白杨树实在不是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这强大的抒情力量,犹如飞泻直下的急流,有不可遏止之势。读者看完这段话,会迫切要求知道:“白杨树为什么不平凡”?作者为什么要赞白杨树?作者在下文中会怎样赞扬白杨树?出人意料,转而描写西北高原的雄伟景;而在这一段的未尾,又起一波,说雄伟的西北高原;而在这一段的未尾,又起一波,说雄伟的西北高原有点儿“单调”。真是波澜叠起,扣人心弦。
在第四段时,作者亮出了“白杨树”,这时“关锁”才被打开,挺拔、高俏的白杨树赫然亮在读者眼前,这进学生才理解了作者的写作意图,白杨树是很平凡的,是西北高原上的最美的风景,是值得赞美的。运用关锁法写这篇散文,是很成功的,成了散文作品中的名篇。关锁法使白杨树的形象更加丰满,为下文写中国人民具有悠久的抗敌御侮的光荣传统,奠定了基础。
从这里可以看出,由于关锁法这种结构有波有折,故用在文里,能获得使文意更深,形象更鲜明的效果。
二、巧合法
俗话说:“无巧不成书”。巧合是文学大师常用的一种文学写作技法。巧合法体现着作家的艺术运用能力,是作家故意安排的一种偶然现象。是峰回路转中的必然,虽有突然的变化,但是事情发展的必然规律。
巧合大多是虚构的,但必须合乎情理。如孙犁的《荷花淀》中的三次“巧合”:几位年轻妇女去部队驻地探望丈夫,可丈夫却随部队转移,这是“一巧”;归途中她们又碰上了日本鬼子,这是“二巧”;她们拼命划船,划进了荷花淀,恰好把鬼子引进了丈夫所在部队的伏击圈,一阵枪响,她们得救,这是“三巧”。仔细地分析,每次巧合,都符合生活的逻辑。
巧合要合理,要防止“弄巧成拙”。
三、兴波法
“尺水兴波”构思法能产生曲折生动的变化美,使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笔者结合美国作家查宁·波洛克的短篇小说《一枚古金币》谈谈这种写法。
《一枚古金币》,全文只七百字,却一波三折,波澜起伏。小说的第一折是,小说开头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着笔,法国老战士中有许多人生活得怡然自乐,但有个叫雷勃老战士,生活得很凄苦。小说的第二折是,格兰汀家中举办了一场老战士聚会,人们推杯换盏时,一枚古金币却不见了,这是一枚很值钱的金币,人们东找西找总找不着,于是有人提出进行搜身。这时令人吃惊的是雷勃不同意搜身。但是在人们的同意下抄身照样进行了,人们都把口袋翻开,让在场的人观看,没有发现金币。但雷勃却哑口无言,不见行动,人们都望着雷勃,他红着脸慌张地退席了。从此,雷勃声誉一落千丈,他更穷了。这是第三折。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格兰汀家对房子进行了整修,有一位干活的人打量与思考房间应怎样装修时,一缕金光灿灿的从地板缝里射出来了,挖开地板后发现原来是枚古金币在,人们都纷纷观看,这时金币的真相在人们的好奇与探索中才真相大白,这就是小说的第四折。当洛兰汀急忙跑进雷勃那破旧的小屋连声道歉时,雷勃却回答道:“不,我那时确实是個贼啊!几个星期来,我们全家老小实在饿坏了,我不得不把餐桌上的食物偷偷地装进自己的口袋,一心想让我那可怜的妻子跟孩子美美地地吃上一顿啊!这是最后一折。
这篇脍炙人口的小说文字极短,可说是“尺水之池”,但却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妙笔迭出,主要是采用了尺水兴波的构思法,使文章波澜起伏,妙趣横生。
四、抑扬法
这种写作笔法,先要将目标设定,从反面写起,将事情描写得合情合理,当达到一定程度后,马上转折,再揭示写作主题,从而取得抑扬结合,欲擒故纵目的。曹文轩的《第十一根红布条》,其预定目标是写麻子爷爷心地善良,可小说开篇却写道,老人“满脸黑麻子”“不近人情”“让孩子们很不愉快”,甚至感到“可怕”,连他的独角牛也不让孩子们碰。这是“抑”。
然后,当听到亮仔落水时,他“翻身下床,急跑几步”,牵着牛到了打谷场,把亮仔放在牛背上抢救……亮仔救活了,人们给牛栓了一根红布条,而他却“永远睡着了。这时“高潮”出现了:人们在他身上找到布包,发现里面有十根红布条,“也就是说,加上亮仔,他用他的独角牛救活过十一条小小的生命”,至于他当年锯牛角,是因为牛不肯救小孩。这是“扬”。
作品先仰后扬,成功地塑造了一个面冷心热、舍己救人的老人形象。
写作技法的掌握是有一个过程的。语文教师引导学生要课内打好基础,课外提高能力,要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多观察,多思考,多积累、多练习,为写作打下基础。
★作者通联:甘肃秦安县兴国镇初级中学。
一、关锁法
关锁法是作者在表达主题时,为了防止语势一泻无余,避免平铺直叙,所采用的一种结构手法。
茅盾的著名散文《白杨礼赞》,是一篇成功地运用了关锁结构法的散文。文章开门见山地点出主题:“白杨树实在不是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这强大的抒情力量,犹如飞泻直下的急流,有不可遏止之势。读者看完这段话,会迫切要求知道:“白杨树为什么不平凡”?作者为什么要赞白杨树?作者在下文中会怎样赞扬白杨树?出人意料,转而描写西北高原的雄伟景;而在这一段的未尾,又起一波,说雄伟的西北高原;而在这一段的未尾,又起一波,说雄伟的西北高原有点儿“单调”。真是波澜叠起,扣人心弦。
在第四段时,作者亮出了“白杨树”,这时“关锁”才被打开,挺拔、高俏的白杨树赫然亮在读者眼前,这进学生才理解了作者的写作意图,白杨树是很平凡的,是西北高原上的最美的风景,是值得赞美的。运用关锁法写这篇散文,是很成功的,成了散文作品中的名篇。关锁法使白杨树的形象更加丰满,为下文写中国人民具有悠久的抗敌御侮的光荣传统,奠定了基础。
从这里可以看出,由于关锁法这种结构有波有折,故用在文里,能获得使文意更深,形象更鲜明的效果。
二、巧合法
俗话说:“无巧不成书”。巧合是文学大师常用的一种文学写作技法。巧合法体现着作家的艺术运用能力,是作家故意安排的一种偶然现象。是峰回路转中的必然,虽有突然的变化,但是事情发展的必然规律。
巧合大多是虚构的,但必须合乎情理。如孙犁的《荷花淀》中的三次“巧合”:几位年轻妇女去部队驻地探望丈夫,可丈夫却随部队转移,这是“一巧”;归途中她们又碰上了日本鬼子,这是“二巧”;她们拼命划船,划进了荷花淀,恰好把鬼子引进了丈夫所在部队的伏击圈,一阵枪响,她们得救,这是“三巧”。仔细地分析,每次巧合,都符合生活的逻辑。
巧合要合理,要防止“弄巧成拙”。
三、兴波法
“尺水兴波”构思法能产生曲折生动的变化美,使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笔者结合美国作家查宁·波洛克的短篇小说《一枚古金币》谈谈这种写法。
《一枚古金币》,全文只七百字,却一波三折,波澜起伏。小说的第一折是,小说开头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着笔,法国老战士中有许多人生活得怡然自乐,但有个叫雷勃老战士,生活得很凄苦。小说的第二折是,格兰汀家中举办了一场老战士聚会,人们推杯换盏时,一枚古金币却不见了,这是一枚很值钱的金币,人们东找西找总找不着,于是有人提出进行搜身。这时令人吃惊的是雷勃不同意搜身。但是在人们的同意下抄身照样进行了,人们都把口袋翻开,让在场的人观看,没有发现金币。但雷勃却哑口无言,不见行动,人们都望着雷勃,他红着脸慌张地退席了。从此,雷勃声誉一落千丈,他更穷了。这是第三折。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格兰汀家对房子进行了整修,有一位干活的人打量与思考房间应怎样装修时,一缕金光灿灿的从地板缝里射出来了,挖开地板后发现原来是枚古金币在,人们都纷纷观看,这时金币的真相在人们的好奇与探索中才真相大白,这就是小说的第四折。当洛兰汀急忙跑进雷勃那破旧的小屋连声道歉时,雷勃却回答道:“不,我那时确实是個贼啊!几个星期来,我们全家老小实在饿坏了,我不得不把餐桌上的食物偷偷地装进自己的口袋,一心想让我那可怜的妻子跟孩子美美地地吃上一顿啊!这是最后一折。
这篇脍炙人口的小说文字极短,可说是“尺水之池”,但却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妙笔迭出,主要是采用了尺水兴波的构思法,使文章波澜起伏,妙趣横生。
四、抑扬法
这种写作笔法,先要将目标设定,从反面写起,将事情描写得合情合理,当达到一定程度后,马上转折,再揭示写作主题,从而取得抑扬结合,欲擒故纵目的。曹文轩的《第十一根红布条》,其预定目标是写麻子爷爷心地善良,可小说开篇却写道,老人“满脸黑麻子”“不近人情”“让孩子们很不愉快”,甚至感到“可怕”,连他的独角牛也不让孩子们碰。这是“抑”。
然后,当听到亮仔落水时,他“翻身下床,急跑几步”,牵着牛到了打谷场,把亮仔放在牛背上抢救……亮仔救活了,人们给牛栓了一根红布条,而他却“永远睡着了。这时“高潮”出现了:人们在他身上找到布包,发现里面有十根红布条,“也就是说,加上亮仔,他用他的独角牛救活过十一条小小的生命”,至于他当年锯牛角,是因为牛不肯救小孩。这是“扬”。
作品先仰后扬,成功地塑造了一个面冷心热、舍己救人的老人形象。
写作技法的掌握是有一个过程的。语文教师引导学生要课内打好基础,课外提高能力,要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多观察,多思考,多积累、多练习,为写作打下基础。
★作者通联:甘肃秦安县兴国镇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