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晤士副刊》:“全民战争”与现代国家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chuanhed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战争和现代性有什么关系?现代战争起自何时?不少历史学家常常以军事及武器装备的科技化和工业化划分现代战争史。由此发展出一种技术决定论的历史观,仿佛现代战争的出现仅仅是将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引入武器生产后的必然结果。战争的胜败甚至可以成为敌对双方现代化与否的明证。在欧美学界,直到近年来,才有一些学者试图从政治决策、大众动员、民族主义情绪等角度人手,探讨战争形式从十九世纪后期至二十世纪两次大战的历史演变。剑桥大学近期出版的由弗斯特与纳格勒合编的文集《通向全民战争之路:美国独立战争与德国统一战争,1861—1871》就是一例。此书的主题选取已经表明,现代历史上战争不是新式军事工业如化学武器及核武器的生产所能完全解释的,相反,“全民战争”(total war)的政治决策起了相当大的作用。文集收有德国历史研究院两三年前主办的同主题学术会议的全部论文。《泰晤士副刊》第4908号(一九九八年六月十九日)刊登了普法战争专家霍华德(Michael Howard)的书评,进一步肯定了编者与作者们探讨战争史的角度。
  文集着眼于通过对美国南北战争和德国统一战争的比较,探讨“全民战争”这一战争形式在现代历史上的形成及其后果。所谓“全民战争”是指动员普通民众参与或以普通民众为打击对象的战争,与之相对的是“有限战争”(limitedWar),指的是只由正规军参战,而不卷入民事机构和普通民众的战争。现代史上的“全民战争”之所以引起关注,多少与对世界大战和法西斯主义的历史反思有一定关系。正如作者之一费尔曼指出的,以民事机构和人民为打击对象的战争古已有之,并不是现代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十七世纪欧洲的宗教“三十年战争”,就战争范围、大众动员程度和杀伤人数而言都十足称得上是“全民参战”的、以人民为对象的战争。这不啻提出了一个问题,即号称与宗教相对立的种种“现代”政治体系和价值观为何非但没有阻止全民战争,反而使其随着现代军事武器的使用变得更加普遍?什么能够像过去的宗教狂热一样有力地发动现代全民战争?大约就是在这类问题背景上,美国南北战争究竟算不算“全民战争”的问题引起了争议。
  那些认为南北战争是一场“非全民战争”的作者强调,‘‘全民战争”是二十世纪初形成的概念,是二十世纪军事技术和战争策略的体现,与南北战争毫无关联。比如尼利认为,南北战争显然不可同“全民战争”混为一谈,因为林肯的出发点并不是摧毁南方政权,也不曾动员全部人力物力为战争服务。有些北方军事将领确实曾经威胁毁灭南方社会经济,却并不意味着毫无分寸地屠杀人民。但是这种说法遭到另一些学者针锋相对的反驳。哈戈美指出,南北战争是“历史上第一场现代全民战争”,因为政治家和军事将领首次合作,组织起美国北方工业化社会的所有人力物力,用以摧毁另一个社会的物质资源和社会政治系统。另一位作者麦克弗森以统计数字证明,南北战争给南方社会带来了空前的浩劫。南方在战争中死去六十二万人,在南方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高于一次世界大战中任何国家的战争死亡率,仅次于二战战争死亡率的最高地域(伏尔加河和莱因河之间的地带)。麦克弗森还指出,林肯领导下的美国北方将领虽然没有对南方人民实行肉体消灭,但却明确宣称,摧毁南方人生存意志精神同消灭其正规军同样重要:“将敌方的人民置于贫困和悲惨会比杀伤敌军更快导致对方的屈服。”
  书评人霍华德认为,即使南北战争有别于那些以民众为消灭对象的二十世纪战争,但这场战争中的北方一端实际上发展出后来全民战争的许多特征,比如有组织有计划地动员大众参战,调动其情感因素等。他引用文集的另两位作者布鲁丹和贝林格的研究,证明这些活动使“解放”成为最有力的战争道义动员口号。这两位作者分别考察了南北双方在爱国主义战争宣传动员方面的特点。布鲁丹的研究指出,林肯自觉运用一切手段宣传“解放”,不仅旨在获得北方人力物力上的支持,而且旨在以建立美国民族国家的新政治基础。贝林格的研究表明,南方也有爱国主义,而且强烈到为抵御北方军而决一死战的地步。但相比之下,南方爱国主义只限于保护地方家园,南方政府决定打这场战争的目的很简单:生存。很快林肯及其幕僚便意识到,若不彻底摧毁南方的物质资源和生存环境以击毁其人民的生存意志,这场战争就难以获胜。书评人指出,北方没有做的只是将南方人看作同印地安人一样可以整体消灭的异己族类。
  至于德国(普鲁士),其通向“全民战争”之路与南北战争略有不同。民族主义宣传最初在德国统一战争中只扮演了相当边缘的角色,因为对丹麦和奥地利的战争都是速决战。但自从普法战争起,速决战的黄金时代就宣告结束。尽管法国正规军已全部被普鲁士军消灭,法国人却不承认战败。德国首脑中意见分歧,俾斯麦认为拒绝战败的只是盘踞巴黎的一小撮革命党,只要把巴黎炸平,不愁法国政府不投降;军事将领墨尔克却看出蕴藏在整个法国民族之内的愤恨不平,从而认为对法国实行军事管制必将导致连续不断的游击战争,唯一的解决办法似乎就是采纳美国南北战争将领舍尔丹的建议,向法国人民开战。不过,德国未及发起这场以法国人民为对象的战争,原因是法国人民很快投票议和,唯恐失去大革命后刚刚建立的内部秩序稳定。但是,书评人指出,与美国南北战争有一比的是法国政府对巴黎公社之战。普法战争平定半年之后,法国首相举兵进攻巴黎,以消灭普鲁士军队未及消灭的“闹事者”和“和平秩序危害者”。这一仗屠杀了十二万人,是不折不扣的“以人民为对象的”战争。
  究竟什么因素使得“全民战争”在现代历史上取得了合法性,乃至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争形式?书评人霍华德最终指出,使“全民战争”成为不归之途的是现代民主制国家的建立。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德国和法国通过内战建立民主制的民族国家之过程本身就是“全民参与”的,同时又是“以人民为对象的”战争。霍华德没有对民族国家与民主制国家之间的历史重叠作进一步的理论阐述。但民族国家与民主国家之间的这种历史重叠性也许正是战争史研究的独特贡献。
其他文献
语文学科是一门国家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它的设置和实施必有意义和价值,但一直以来似乎难有定论.“泛语文”“伪语文”甚至“非语文”大行其道.了解语文的本真,还原语文本色,
几年前,那是一个临近岁末、人们争相购买年货的时节,屋外洋洋洒洒飘着雪花。这时,济南市历城区法院档案室走进一位面容憔悴、神情恍惚的农村妇女。她一进门就抓住法官的手说:
工业化快速推进、城市的迅猛发展,故土、家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骤变,引发傅斌内心浮萍式的焦虑.一山一水皆有情,傅斌《家园》等系列作品无不折射出逝去或即将逝去的原滋原味的
摘要: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教育。要想让学生在语文教育中培养情感,就必须引导学生充分运用教材,完成由读懂教材到领悟教材再到欣赏教材的过程。因此,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时时渗透情感教育。情感虽然是人对客观现象的心理反应,但是情感的培养离不开教育。  关键词:情感教育 语文教学 渗透方法  事实证明,语文学科的教学在整个学科教学中占据重要位置。它不仅是传递知识的学科,而且是教会学生
摘要:当今教育正进行着一场大的变革,加大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力度,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该主要抓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就要搞好师生关系,适当地进行情境教学,多鼓励学生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方可达到预期的理想的教学效果。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先决条件应该是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活”起来,即不呆板,不被动,使学生真正
摘要:培养初中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初中生想读书、乐读书、会读书,掌握有效阅读的方法,可以使学生从中吸取精神营养,陶冶情操,学习做人的品质,成为高尚的人,脱离低级趣味的人,有责任、能担当的人,这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初中生的阅读能力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培养阅读的兴趣与习惯;注重阅读的广度与深度;注重阅读的积累与运用。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能力 培养方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伴着缕缕晨光,腾飞小学的每一间教室里传出悦耳的诵读声,响彻校园,这已经成为学校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  自信教育是我校的办学特色,自信是一种内在的心理品质,需要国学的熏陶感染。为了让诵读经典之风浸漫校园,让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源远流长,领略到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从经典之作中吸取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陶冶性情品德,内立自信魂本,我校从2012年9月全面开展中国传统文化
淋巴瘤(lymphoma)是起源于淋巴结和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不完全清楚,可能与免疫功能异常和细胞增殖及凋亡失衡有关。Livin是最近发现的凋亡抑制蛋白家族(inhibi
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局部应用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联合无水酒精对小鼠前胃癌细胞MFC肿瘤模型的治疗反应。 方法:于615小鼠右侧腋窝皮下接种小鼠前胃癌细胞建立肿瘤模型。小鼠皮
摘要:质疑能力是人类不可或缺的一项能力,语文教学离不开学生的质疑。本文在分析当前语文教学中学生质疑状况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如何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问题。  关键词:语文自主学习 质疑能力 培养策略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施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