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龄危机可以转化为老龄人口红利——由老龄人口的就业能力、纳税能力、消费能力和投资能力组成的经济贡献率
《财经》记者 金焱 陈燕
如果以1999年中国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为起点,中国开始经历世界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人口老龄化历程已有十年。
让人尴尬的是,中国的养老体系启动已十年,却仍处于起步状态。
老龄事业十年蹉跎
在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王振耀看来,原因在于制度建设的路径出现了问题,“老有所养”没有进入到操作化层面。国家已经制定了三个老龄事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但每个规划中都没有规定资金投入机制,规划中的具体目标难以落实。
按照“十一五”规划目标,2010年,农村敬老院床位应达到309万张,城镇则达到138万张。但截至2008年底,农村敬老院床位数为193.1万张,城镇老年福利机构和社会福利院床位共62.9万张。根据目前进度,“十一五”规划的目标不可能达到。
“十一五”规划还要求,开展以生活不能自理和半自理老年人为对象的“爱心护理工程”试点和示范工作,在大中城市建设一批“爱心护理工程”。而到2008年,这些试点、示范以及工程建设还没有系统启动。
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丁元竹对《财经》记者说,中国把养老体系作为公共服务体系的一部分,是从2004年以后才开始重视,但未达到一定的高度。那时最迫切的是上学难、住房难、看病难。这次金融危机后主要是转变发展方式、扩大内需,养老问题就凸显出来了。
化危为机
变革似乎总在危机之后。
2009年8月27日,吉林辽源一老年公寓失火,七名不能自理的老人六死一伤。
一个不为外界知晓的细节是:火灾后,公安机关搜查经营者左某的住所,只从抽届里翻出4.2元。左某离异、下岗,用自己仅有的两室一厅的房子办养老院是她惟一的生存出路,她的存折上总共也只有64元。八个人挤住的环境如此简陋,老人们却趋之若鹜。
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老年人和残疾人福利处处长王辉认为,小型民办机构不能变成规范化的养老场所,说明政策设计存在很多问题,不能鼓励更多的民间资本进来,所以现在很尴尬,“穷人养着穷人”。
富人和高干也同样苦恼。在离退休高干云集的北京万寿路翠徽西里,人均月退休金一万元的老人们一个简单的期望就是能有可口的早饭。
有关部门负责人告诉《财经》记者,行政机关老干部局的局长们最焦心的问题是,离退休老干部的养老服务。这些高层干部的老年生活,可能还不如美国、日本普通的老百姓,“一个老将军退休可能有四个卫兵围着他,但他们提供的不是专业化的护理服务。”
另外一个误区则是把养老理解为医疗,把老干部们放在医院的单间或高干病房中,浪费了有限的资源。
悲剧和困境背后,凸显的是中国庞大的养老服务“需求”。
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保中心主任杨燕绥相信,老龄危机可以转化为老龄人口红利,即第二人口红利——由老龄人口的就业能力、纳税能力、消费能力和投资能力组成的经济贡献率,以及其对调整产业结构、拉动消费和市场发展后劲,乃至社会和谐与文明的经济影响。
经社会调查初步测算,杨燕绥的团队发现,到2035年老龄人口可能带来的经济贡献包括:至少增加1400万劳动人口;占届时GDP5.7%的税前消费能力及其对服务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积极影响;按最低税率每亿老龄人口个人所得税缴纳能力接近286亿元;占资本市场市值30%的养老基金及其综合影响。
王振耀也有一个计算。中国台湾地区人口有2000万,台湾的养老有3000亿新台币(约合650.7亿元)的公共需求。中国大陆的养老服务创造的需求应该在3万亿元以上,未来没有5000亿元以上与养老相关的公共设施建设是不行的。而全国老龄委提供的数据是,当前每年为老年人提供的产品与服务总价值不足1000亿元。
在发改委版的基本养老服务规划中,有一条引人注目:“大多数中等收入老年人的养老服务,社会公益性强,是当前建设和发展的重点,是基本养老服务体系的主要拓展领域,需要政府主导,引入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建设和运营。”
产业化风向标
养老产业化突围已在几个领域内展开。
保险资金已先期进入。泰康人寿董事长陈东升表示,养老事业是最适合人寿保险公司延伸产业链的一项业务,也是中国未来老龄化社会问题日趋严重时最有价值的商业机会。
2009年12月29日,泰康人寿郊区总部及健康研究中心奠基仪式在北京昌平区小汤山举行,打造高端养老社区。中国人寿(601628.SH)亦表示,已在河北廊坊物色好将来用于建造养老社区的土地。
保监会官员对《财经》记者说,国务院办公厅曾在2008年底就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出九方面意见,其中就有“支持相关保险机构投资养老实体和医疗机构”的内容。时隔一年后,《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暂行办法(草案)》于2009年12月25日公布,规定保险公司可以投资不动产领域。“虽然投资比例、退出机制及保值和增值等具体问题尚未出台政策,但养老实体在保险概念里属于不动产,我们看好养老投资。保险资金具有长期性、稳定性特点,养老投资收益也比较稳定,这也是国际的通行做法。”上述官员表示。
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年-2020年)》中,针对老年护理的服务机器人是重点发展技术之一。科技部原副部长马颂德向《财经》记者表示,将在全国范围内推广100个住宅/社区/专业机构/服务体验中心与示范中心,达到500亿元服务机器人产业规模,拉动相关1500亿元产值。
此外,科技部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赵刚向《财经》记者透露,科技部将对低成本医疗可行性、医疗设备从医院到家庭的可行性、全国需求量等做战略研究,然后根据调查情况再选出几个重要行业和产业,并开辟新的产业。
上海及其周边户籍人口近22%是老年人,是中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与此相对应,上海养老产业在中国领先。对民间资本进入养老业,上海市政府给予税收上的优惠或补贴,比如床位每月补贴100元。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养老保险司副司长尹志远表示,上海的经验能够代表中国养老业发展的方向。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院长彭希哲认为,中国各地老龄化程度区域性不同,人们对养老的需求也不同,政府要创造一个让民间资本进入养老行业的良好的社会环境。大连的养老超市、大连工人养老院与日本上村友好介护株式会社共办的“旅游养老”模式、重庆的“医(疗)养(老)结合”方式、宁波首家养老照护培训基地、海南异地养老等诸多细分形态的出现,都表明中国经济发达地区的养老正在逐步产业化。
老龄产业促央企转型
国资委曾于2009年明确有关部门负责央企非主业宾馆酒店(含宾馆、酒店、饭店、疗养院、度假村、培训中心、会议中心、接待中心)分离重组的工作。截至目前,还有近一半的央企没有完成主辅分离工作。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李布参与了《利用央企辅业资产发展养老产业的政策研究》课题组,他认为这部分资产面向普通市场难以获利,但利用它们来发展养老产业,却具有自然环境好、使用成本低、可塑性强的优势。
老人颐养天年一般需要远离闹区、自然环境优美之处,这些资产的地理位置非常适合。养老产业所需要的设施只求生活居住功能,不需要豪华装饰,这些资产功能基本符合要求,不需要进行大的改建,建设、维护成本较低。在人员上,养老产业需要大量服务和护理人员,可安置和消化大量辅业分离人员。
此外,养老产业作为准公益性产业,国家给予许多税收、补贴政策。
一家专门事资产经营的公司,发现了央企主辅分离中的养老商机。他们利用位于北京市房山区石花洞风景区一家央企下属的建筑物,把闲置十年的招待所、办公楼、车间、食堂等,经过装修改造成一个养老社区。
这个规划面积15万平方米,改造建设养老床位1000张,为入住老人提供生活起居、养生膳食、文化娱乐、医疗康复保健、临终关怀等综合服务的社区,有效利用了闲置多年的资产,妥善安置了辅业改制人员,仅一张床位的收入就达2万多元。
这种利用辅业资产建立养老产业的模式被四川、武汉等省市复制,形成了一定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