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刚刚好的自己

来源 :中学生天地(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wd198812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总觉得自己的人生平淡无奇。这是确实的,活到现在,貌似未曾经历什么大风大浪、生死考验。没有冲过浪,没有跳过伞;没有在丛林中探过险,没有在沙漠里迷过路;甚至连攀岩和蹦极这类较普遍的极限运动也没有尝试过……所以我每次看到有人徒手攀援百层高楼,有人独自驾船环游地球之类的报道时,总是钦佩不已。
  可是有一天,在与朋友闲谈时,却发现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其实都不那么“平淡”,一路走来可以说是充满了种种危险。大家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列举起“从小到大可能死掉的十种方式”,其中包括:可能被电击死,可能被毒蛇咬死、毒蜂蜇死,可能从山崖或树上或台阶上摔下来摔死,可能被水淹死,可能……还好,万幸,我们还可以坐在这里愉快地聊天。
  每个人在回忆时都绘声绘色,充满了细节,而脸上则无一例外有着后怕的表情。那些危险时刻的确都是亲身经历并且将铭记终身的。至于我自己,也可以轻松地列举出十个这样的“可能性”。白岩松在某次演讲中说过,没有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我也要说,没有一个生命的成长是容易的,我们就像地底下的蝉蛹,都是穿越了漫长的暗道,才得以站在明亮的出口沐浴清风阳光,在打量自己的同时,也看到了眼前这个满是神奇的世界。
  这应该成为一个常识了,即生命的起源本身就是一种“万幸”。而我们每一个生命个体从孕育到成长,又何尝不经历了我们当时也许从未意识到的千万劫难?任何一个“我”,任何一个正在面对世界,同时又打量着自己的人,乃是无数个偶然所铸成的最坚固的必然,是不可逆转、不可替代、不可复制、不可再生的独一无二的伟大奇迹。任何一个“我”,对于自己的存在,应该有一份感恩,有一份欣喜,有一份骄傲。感恩的对象不仅仅是父母和他人,还有天地宇宙。欣喜的内容不仅仅是我们将吮吸甜蜜,还将品尝苦涩。骄傲的表现不仅仅是直面世界,还有——接纳自己!
  我当然不是要在这里宣扬某种苟且的生存观或者幸存观,以为我们的成长应该逃避种种必将到来的挑战和风险;我也不想搬弄生命神秘主义的陈词滥调,让好端端的人生话题卷入玄学的漩涡。我只是觉得,太多的人把“珍视生命”、“尊重自己”这样的话挂在嘴边,却都未曾真正入心。万事顺遂时,觉得生命美好,当然也喜爱自己;可一旦遇到挫折,就不免怀疑人生,甚至厌恶这个独一无二的自己。其实,恰恰在经历一些困难挫折时,一个人对于自己的爱才会得到淬火。人需要接纳的是整个的自我,无论身处何种境遇,都有理由感恩、欣喜、骄傲,虽然这样做起来很难,但应该心向往之。
  中学时与一位成绩特别优异的同学说过这样的玩笑话:“做数学难题时,真恨不能把你的脑袋移植过来,因为你总能找到解题思路!”没想到他的反应是:“我也有过类似的念头,只不过我想要的是某某同学那张帅气的脸!”瞧,我们都有过想做“非我”的时候。时至今日,想起当年幼稚的想法,我在苦笑之余的态度是,倘若要让我变成另一个人,哪怕那个人拥有世界上最聪明的脑袋、最俊俏的容貌,我也是不愿意,不愿意,一万个不愿意!
  因为每个人,都是一个刚刚好的“我”。
  过去一些年里,每当心绪不宁时,有一句话总是能够带给我很大的安慰。这句话就是:“所有经历过的,都是刚刚好的。”我把它写在了自己第一本书的序言里。这种“刚刚好”的心理暗示,可以让人最大程度地做到不患得患失,不怨天尤人,不作茧自缚。“刚刚好”就意味着对一段也许有很多不甘和遗憾的过往的接受,意味着对一个可能充满了缺陷和弱点的自己的接纳,不至于让过去侵蚀现在,让“非我”伤害“真我”。
  电影《蝴蝶效应》讲述了这么一个故事:主人公长大以后,发现往事竟然如此不堪回首,于是一次次潜回过去,试图以今天的意志去改变昨天事件的进程,使其往更好的方向发展。但令他无比悲哀的是,即便他一次次地修改过去,也无法使自己的人生变得完美起来,因为每一次修补,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细节的调整,整个未来都随之改变和失控,呈现出灾难性的后果——这也就是所谓“蝴蝶效应”吧。人想要扮演上帝,只不过是一种精神性的谵妄。
  我当然想做“最好的自己”,但那一定是在正视、接纳并且尊重真实的自我之后。我们应该自恋,应该与刚刚好的自我热恋,正如尼采所说,人要“不再羞于自己”。否则,只会为自己的缺陷而自卑,为不属于自己的过错而恼恨,为小小的得到与失去而纠结。“为什么我会长雀斑?”“为什么我做不到风趣幽默?”“为什么我的朋友如此对我?”……就在诸如此类的“十万个为什么”里,在不断的自我贬抑、自我拒绝中,人可能忽略了自己拥有的更值得赞美的东西,忘记了自己其实是一个刚刚好的存在。
  请相信,造物主从来不会偏袒谁,也不曾辜负谁。有篇科普文章写道:达尔文发现了一种很特别的兰花,它有着“令人惊骇”的形状,从花的开口至可吸到花蜜的底部是一条极长极细的细管,因为没有什么昆虫能够吸到它的花蜜,所以这种兰花似乎是被春天遗忘的生命。但是,达尔文大胆预测在这块土地上必定生活着一种蛾,它们细长的喙能够探到那深藏在花茎底部的花蜜!41年后,一种长着25厘米长的喙的大型天蛾被找到了。一个生命与另一个生命之间的呼应契合,竟然如此神奇,竟然这样,刚刚好。这令我想起一位诗人的吟诵:“有时候,最美妙的灯盏 / 并不是为看清光明 / 而是为看清影子而点亮的灯盏。”
  请相信,你现在的一切,也都刚刚好。
其他文献
小学生:克林  疯子科学家:古德  黑暗科学家:拜德  图:天地卡通工作室  辣椒是明代才传入中国的吗?  现代辣椒原产于美洲,的确是明代后期传入中国的。它一开始只是观赏植物,直到乾隆年间才开始食用。然而,中国人的吃辣历史却可以追溯到商代。古代中国人餐桌上的辣味主要来自于5种食材:花椒、胡椒、黄姜、茱萸和芥末。  为什么四川、贵州和湖南人那么爱吃辣?  俗话说:“四川人不怕辣,湖南人怕不辣,贵州人
他寻寻觅觅,走走停停,只为寻找一双会流泪的眼睛。  他翻阅了无数美丽的眼睛,可它们都没有故事,没有生机。看多了人生百態,他的心渐渐变得坚硬、麻木。然而,面前男孩的眼睛让他停下了脚步。这是一个失明的孩子。他透过那双眼睛,触碰到男孩的回忆。让他意外的是,男孩的记忆中是落日余晖下的母亲,公园长椅和轻轻吹拂的晚风。没有苍凉,没有迷茫,唯有美好与热爱。  他那颗坚硬的心被打动了。于是,世上有个男孩从此睁开了
我是一名初二学生,最近烦恼多多。我家并不富裕,相对其他同学来说,算是比较穷的。在班上,我是个文静的学生,和同学们相处得还不错,但总觉得自己和她们的生活离得很远,特别是当她们讨论旅游、看电影、生日会什么的时候,我都在旁边不吱声。我知道家里条件不好,不该多想这些要花钱的事,毕竟父母也很辛苦。父亲待业,母亲工资又不多。寒假里想去补课,因为自己成绩还可以,是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的,但补课费太昂贵,我不想加重
很多年前,我读到过作家史铁生的一篇小说,很有意思。说是一个名叫莫非的奋发有为的中学教师,马上就要出国攻读教育学博士了,却在某晚骑自行车回家时遭遇了车祸,终身瘫痪,所有梦想皆成泡影。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呢?他骑自行车的时候轧到了地上的一只茄子,然后摔向了马路中央,撞上了一辆汽车。  那么要怪茄子吗?难说。如果他早摔或迟摔一秒钟,也不会撞到车子。如果不是此前他在路上遇到一个熟人,捏了下刹车,那么也能逃开
张振家:  我愿意。因为这学期开学典礼的时候,我发现自己被授予了上学期的“优秀班干部”称号,真的是又惊又喜,惊的是我觉得自己明明做得不太好,却能拿奖。这次老师让我们写关于劳动委员的作文,我才知道同学眼中的我还是挺不错的,这很大程度改变了我以前的想法。所以,今年我也会继续努力,让我们班级变得更好!  53968:不愿意。需要承担的压力好大,每天放学都是最后一个走,还要赶不回家的同学,催做值日,代做值
约旦和黎巴嫩,算是如今中东比较富有、比较安定的国家,消费水平之高让我这个背包客有些捉襟见肘。不同于埃及金字塔带给你无法喘息的震撼感,这片土地上有无数壮美的平原、恢弘的古罗马遗址以及迷人的地中海景致,行走其中,有时我竟然有些忧伤。  佩特拉:紫色的玫瑰  从埃及过境到约旦时,大雪漫天,汽车行驶在能见度不到10米的公路上,我在心里默默祈祷着。这一切,只是为了能见到那座沙漠中的神秘之城——佩特拉。  
初中时的女班长打来电话,说是班上同学建了一个微信群,邀我加入。现身以后同学们纷纷前来打招呼,我很快就发现自己记忆的库存完全不够用了,不但对他们提起的许多往事毫无印象,而且一些名字与人也对不上号。  “还记得我欺负过个子瘦小的你吗?在这里说声对不起了!”——有这么一回事么?  “咱俩一块儿流鼻涕、生冻疮,在自习时溜出去玩玻璃球,然后一块儿受罚,还说过‘苟富贵,勿相忘’,你记得吗?”——好像真的忘了耶
曾经,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和体验:对听到的某首歌的歌词百思不得其解,回去一查才恍然大悟——哈哈,风马牛不相及!在不看歌词的情况下第一次听一首歌,浮想联翩真的会让人哭笑不得。各位小伙伴,你们是否遇到过这种听错歌词的尴尬时刻呢?我竖起小耳朵,等你说给我听。  @醉饮清风酒:有次,我在家里放曲婉婷的《我的歌声里》:“你存在,我婶(深)婶(深)的脑海里。”恰巧上小学的小侄女听到了,她就追着问:“姑姑,为什
在经历那么多的挣扎不安之后,在沉默了那么长的时光之后,我站在这里,回望过去那段青春飞扬的日子,竟是如此留恋。  A  高二第一学期开学那天的课间,我兴致盎然地问:“我们班谁是双鱼座的啊?”你的同桌——一个和我混得比较熟的“文青”,抬起头扶了下眼镜框指指你说:“他是。”我看到你没任何反应,只留给我一个僵硬的白色背影。处女座的我便悻悻地回到座位上,顿时对星座书上写的“处女座和双鱼座是绝配”兴趣索然。 
这是两位普通的中学生。2009年,她高中毕业,他初中毕业。他们怎么看待自己、国家以及这个时代呢?    骄傲的世纪    我们正处于一个模仿的阶段,模仿的主体是“80后”。但模仿中的变化也显而易见。我和我的同学们2003年上中学,经历了网络歌曲的洗礼,各种超女选秀的热潮,受这些平民化明星成长史的影响,我们更加勇于表现自己。不过,对“一夜成名”这类充满诱惑的词语,对不起,我们看到了光彩,但一样也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