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总觉得自己的人生平淡无奇。这是确实的,活到现在,貌似未曾经历什么大风大浪、生死考验。没有冲过浪,没有跳过伞;没有在丛林中探过险,没有在沙漠里迷过路;甚至连攀岩和蹦极这类较普遍的极限运动也没有尝试过……所以我每次看到有人徒手攀援百层高楼,有人独自驾船环游地球之类的报道时,总是钦佩不已。
可是有一天,在与朋友闲谈时,却发现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其实都不那么“平淡”,一路走来可以说是充满了种种危险。大家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列举起“从小到大可能死掉的十种方式”,其中包括:可能被电击死,可能被毒蛇咬死、毒蜂蜇死,可能从山崖或树上或台阶上摔下来摔死,可能被水淹死,可能……还好,万幸,我们还可以坐在这里愉快地聊天。
每个人在回忆时都绘声绘色,充满了细节,而脸上则无一例外有着后怕的表情。那些危险时刻的确都是亲身经历并且将铭记终身的。至于我自己,也可以轻松地列举出十个这样的“可能性”。白岩松在某次演讲中说过,没有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我也要说,没有一个生命的成长是容易的,我们就像地底下的蝉蛹,都是穿越了漫长的暗道,才得以站在明亮的出口沐浴清风阳光,在打量自己的同时,也看到了眼前这个满是神奇的世界。
这应该成为一个常识了,即生命的起源本身就是一种“万幸”。而我们每一个生命个体从孕育到成长,又何尝不经历了我们当时也许从未意识到的千万劫难?任何一个“我”,任何一个正在面对世界,同时又打量着自己的人,乃是无数个偶然所铸成的最坚固的必然,是不可逆转、不可替代、不可复制、不可再生的独一无二的伟大奇迹。任何一个“我”,对于自己的存在,应该有一份感恩,有一份欣喜,有一份骄傲。感恩的对象不仅仅是父母和他人,还有天地宇宙。欣喜的内容不仅仅是我们将吮吸甜蜜,还将品尝苦涩。骄傲的表现不仅仅是直面世界,还有——接纳自己!
我当然不是要在这里宣扬某种苟且的生存观或者幸存观,以为我们的成长应该逃避种种必将到来的挑战和风险;我也不想搬弄生命神秘主义的陈词滥调,让好端端的人生话题卷入玄学的漩涡。我只是觉得,太多的人把“珍视生命”、“尊重自己”这样的话挂在嘴边,却都未曾真正入心。万事顺遂时,觉得生命美好,当然也喜爱自己;可一旦遇到挫折,就不免怀疑人生,甚至厌恶这个独一无二的自己。其实,恰恰在经历一些困难挫折时,一个人对于自己的爱才会得到淬火。人需要接纳的是整个的自我,无论身处何种境遇,都有理由感恩、欣喜、骄傲,虽然这样做起来很难,但应该心向往之。
中学时与一位成绩特别优异的同学说过这样的玩笑话:“做数学难题时,真恨不能把你的脑袋移植过来,因为你总能找到解题思路!”没想到他的反应是:“我也有过类似的念头,只不过我想要的是某某同学那张帅气的脸!”瞧,我们都有过想做“非我”的时候。时至今日,想起当年幼稚的想法,我在苦笑之余的态度是,倘若要让我变成另一个人,哪怕那个人拥有世界上最聪明的脑袋、最俊俏的容貌,我也是不愿意,不愿意,一万个不愿意!
因为每个人,都是一个刚刚好的“我”。
过去一些年里,每当心绪不宁时,有一句话总是能够带给我很大的安慰。这句话就是:“所有经历过的,都是刚刚好的。”我把它写在了自己第一本书的序言里。这种“刚刚好”的心理暗示,可以让人最大程度地做到不患得患失,不怨天尤人,不作茧自缚。“刚刚好”就意味着对一段也许有很多不甘和遗憾的过往的接受,意味着对一个可能充满了缺陷和弱点的自己的接纳,不至于让过去侵蚀现在,让“非我”伤害“真我”。
电影《蝴蝶效应》讲述了这么一个故事:主人公长大以后,发现往事竟然如此不堪回首,于是一次次潜回过去,试图以今天的意志去改变昨天事件的进程,使其往更好的方向发展。但令他无比悲哀的是,即便他一次次地修改过去,也无法使自己的人生变得完美起来,因为每一次修补,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细节的调整,整个未来都随之改变和失控,呈现出灾难性的后果——这也就是所谓“蝴蝶效应”吧。人想要扮演上帝,只不过是一种精神性的谵妄。
我当然想做“最好的自己”,但那一定是在正视、接纳并且尊重真实的自我之后。我们应该自恋,应该与刚刚好的自我热恋,正如尼采所说,人要“不再羞于自己”。否则,只会为自己的缺陷而自卑,为不属于自己的过错而恼恨,为小小的得到与失去而纠结。“为什么我会长雀斑?”“为什么我做不到风趣幽默?”“为什么我的朋友如此对我?”……就在诸如此类的“十万个为什么”里,在不断的自我贬抑、自我拒绝中,人可能忽略了自己拥有的更值得赞美的东西,忘记了自己其实是一个刚刚好的存在。
请相信,造物主从来不会偏袒谁,也不曾辜负谁。有篇科普文章写道:达尔文发现了一种很特别的兰花,它有着“令人惊骇”的形状,从花的开口至可吸到花蜜的底部是一条极长极细的细管,因为没有什么昆虫能够吸到它的花蜜,所以这种兰花似乎是被春天遗忘的生命。但是,达尔文大胆预测在这块土地上必定生活着一种蛾,它们细长的喙能够探到那深藏在花茎底部的花蜜!41年后,一种长着25厘米长的喙的大型天蛾被找到了。一个生命与另一个生命之间的呼应契合,竟然如此神奇,竟然这样,刚刚好。这令我想起一位诗人的吟诵:“有时候,最美妙的灯盏 / 并不是为看清光明 / 而是为看清影子而点亮的灯盏。”
请相信,你现在的一切,也都刚刚好。
可是有一天,在与朋友闲谈时,却发现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其实都不那么“平淡”,一路走来可以说是充满了种种危险。大家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列举起“从小到大可能死掉的十种方式”,其中包括:可能被电击死,可能被毒蛇咬死、毒蜂蜇死,可能从山崖或树上或台阶上摔下来摔死,可能被水淹死,可能……还好,万幸,我们还可以坐在这里愉快地聊天。
每个人在回忆时都绘声绘色,充满了细节,而脸上则无一例外有着后怕的表情。那些危险时刻的确都是亲身经历并且将铭记终身的。至于我自己,也可以轻松地列举出十个这样的“可能性”。白岩松在某次演讲中说过,没有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我也要说,没有一个生命的成长是容易的,我们就像地底下的蝉蛹,都是穿越了漫长的暗道,才得以站在明亮的出口沐浴清风阳光,在打量自己的同时,也看到了眼前这个满是神奇的世界。
这应该成为一个常识了,即生命的起源本身就是一种“万幸”。而我们每一个生命个体从孕育到成长,又何尝不经历了我们当时也许从未意识到的千万劫难?任何一个“我”,任何一个正在面对世界,同时又打量着自己的人,乃是无数个偶然所铸成的最坚固的必然,是不可逆转、不可替代、不可复制、不可再生的独一无二的伟大奇迹。任何一个“我”,对于自己的存在,应该有一份感恩,有一份欣喜,有一份骄傲。感恩的对象不仅仅是父母和他人,还有天地宇宙。欣喜的内容不仅仅是我们将吮吸甜蜜,还将品尝苦涩。骄傲的表现不仅仅是直面世界,还有——接纳自己!
我当然不是要在这里宣扬某种苟且的生存观或者幸存观,以为我们的成长应该逃避种种必将到来的挑战和风险;我也不想搬弄生命神秘主义的陈词滥调,让好端端的人生话题卷入玄学的漩涡。我只是觉得,太多的人把“珍视生命”、“尊重自己”这样的话挂在嘴边,却都未曾真正入心。万事顺遂时,觉得生命美好,当然也喜爱自己;可一旦遇到挫折,就不免怀疑人生,甚至厌恶这个独一无二的自己。其实,恰恰在经历一些困难挫折时,一个人对于自己的爱才会得到淬火。人需要接纳的是整个的自我,无论身处何种境遇,都有理由感恩、欣喜、骄傲,虽然这样做起来很难,但应该心向往之。
中学时与一位成绩特别优异的同学说过这样的玩笑话:“做数学难题时,真恨不能把你的脑袋移植过来,因为你总能找到解题思路!”没想到他的反应是:“我也有过类似的念头,只不过我想要的是某某同学那张帅气的脸!”瞧,我们都有过想做“非我”的时候。时至今日,想起当年幼稚的想法,我在苦笑之余的态度是,倘若要让我变成另一个人,哪怕那个人拥有世界上最聪明的脑袋、最俊俏的容貌,我也是不愿意,不愿意,一万个不愿意!
因为每个人,都是一个刚刚好的“我”。
过去一些年里,每当心绪不宁时,有一句话总是能够带给我很大的安慰。这句话就是:“所有经历过的,都是刚刚好的。”我把它写在了自己第一本书的序言里。这种“刚刚好”的心理暗示,可以让人最大程度地做到不患得患失,不怨天尤人,不作茧自缚。“刚刚好”就意味着对一段也许有很多不甘和遗憾的过往的接受,意味着对一个可能充满了缺陷和弱点的自己的接纳,不至于让过去侵蚀现在,让“非我”伤害“真我”。
电影《蝴蝶效应》讲述了这么一个故事:主人公长大以后,发现往事竟然如此不堪回首,于是一次次潜回过去,试图以今天的意志去改变昨天事件的进程,使其往更好的方向发展。但令他无比悲哀的是,即便他一次次地修改过去,也无法使自己的人生变得完美起来,因为每一次修补,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细节的调整,整个未来都随之改变和失控,呈现出灾难性的后果——这也就是所谓“蝴蝶效应”吧。人想要扮演上帝,只不过是一种精神性的谵妄。
我当然想做“最好的自己”,但那一定是在正视、接纳并且尊重真实的自我之后。我们应该自恋,应该与刚刚好的自我热恋,正如尼采所说,人要“不再羞于自己”。否则,只会为自己的缺陷而自卑,为不属于自己的过错而恼恨,为小小的得到与失去而纠结。“为什么我会长雀斑?”“为什么我做不到风趣幽默?”“为什么我的朋友如此对我?”……就在诸如此类的“十万个为什么”里,在不断的自我贬抑、自我拒绝中,人可能忽略了自己拥有的更值得赞美的东西,忘记了自己其实是一个刚刚好的存在。
请相信,造物主从来不会偏袒谁,也不曾辜负谁。有篇科普文章写道:达尔文发现了一种很特别的兰花,它有着“令人惊骇”的形状,从花的开口至可吸到花蜜的底部是一条极长极细的细管,因为没有什么昆虫能够吸到它的花蜜,所以这种兰花似乎是被春天遗忘的生命。但是,达尔文大胆预测在这块土地上必定生活着一种蛾,它们细长的喙能够探到那深藏在花茎底部的花蜜!41年后,一种长着25厘米长的喙的大型天蛾被找到了。一个生命与另一个生命之间的呼应契合,竟然如此神奇,竟然这样,刚刚好。这令我想起一位诗人的吟诵:“有时候,最美妙的灯盏 / 并不是为看清光明 / 而是为看清影子而点亮的灯盏。”
请相信,你现在的一切,也都刚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