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濠濮间与春雨林塘场景增强现实技术研究

来源 :中国园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ycb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目前公众与学界对中国历史园林“时空一体” “生生不息” “天人之际”理念及其与山水诗、山水画关系的认知差距较大的问题,提出采用增强现实技术(AR)搭载园林的历史文化艺术等内容信息辅助认知的解决方式.再现和强化了对北海东岸2处景点的历史、文化、艺术内涵与实景的关系认知,为具备较完整遗存的历史名园的AR研究探索思路,并侧重园林本体价值内涵的展示传播,对历史园林的保护、利用及研究具重要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内容包括:1)以北海东岸濠濮间云岫厂和春雨林塘瀑布2个重要场景为研究对象,考证了其造园立意和价值,阐明前者借景手法,明确春雨林塘北至摛锦轶云牌坊、南至小石牌坊的景点范围,分析其瀑布的叠石艺术价值;2)基于以上讨论了其AR搭载内容和构建方法,即以逆向建模为起点,在中国历史名园AR系统上,对信息采集层及技术研发层提出了具体技术构建途径,有助提升历史名园游览的智慧化水平.AR技术将在搭载历史名园海量场景的历史、文化、艺术等内容的赏景与导览系统上深入应用.
其他文献
东北地区经历2次农业开发,辽金时期与清代2次开发之间元、明300多年,东北地区再度恢复为草原或森林草原环境,清代同治、光绪以来的内地移民将农业开发转为持续性的生产活动.全面农业开发之前,东北地区保持以森林、森林草原为主的环境特征,农业开发一步步用农田取代了原有的地理环境,并具有从南部的松辽平原向北部松嫩平原逐步推进的空间特征.
中国具有山、水、田、城一体的国土景观,维护并发展其景观多样性是多学科密切关注的重要课题.选取“山水斗城”温州为研究对象,借助国土景观的研究方法,在简析区域传统人居环境营建历程的基础上,从自然山水、水利建设、农业生产与城乡营建4个方面进行了区域景观系统的分层解析,归纳了包含总体格局与城邑景观2个尺度的传统人居环境景观体系,完成了大规模工业化与城市化以前温州传统人居环境及其景观体系的多层级、多尺度系统性研究.针对当下温州城乡发展中的诸多问题,总结出区域传统人居智慧中保护为先、择要修复、解译调适、古今相承四方面
结合中波发射台实际,根据全频率覆盖的规划要求,提出较为合理的三频共塔频率设计方案,并经过大量运算推理,设计了两套具有不同特点的三频共塔调配网络,为中波广播三频共塔天线网络设计提供了思路和方案。
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广播电视局“智慧广电”的工作要求,为进一步提升台站标准化管理水平,保证受众可以高质量收听、收看广播电视信号,有必要建立广播电视节目传输通路质量管理模型。根据行业相关标准标定发射台信号源传输链路各环节音频输人输出技术指标,制定测试方案,针对重要节点开展测试工作。
传统灌区形成了中国以农业为基础的国土空间基本景观结构.灌区整体风貌与空间肌理表达了地形地貌、河流水系、植被等自然环境特征,以及叠加于之上的水利系统、农业体系和聚落系统等文化特色,由此形成不断演变和适应的国土人文自然系统.将灌区视为水文驱动下的人居环境单元,首先简述我国灌区分布和发展,确定灌区的基本类型和各自特征,并剖析不同尺度的灌区的水文和空间结构,在此基础上分析灌区根据分水体制而形成的社会人文结构,最后论述灌区在风景审美和营建方面的潜在影响,以期为理解我国传统国土空间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在互联网及各种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形势下,广播电台的安全播出工作显得尤其重要,除做好各种应急预案外还要做好设备和技术保障,才能真正达到播出信号的安全、准确、不间断要求。
传统村落受到自然扰动和人为干扰的双重作用,需要从区域景观系统整体研究黄河流域传统村落的适应性机制.基于适应性循环理论,定量分析了黄河流域2000-2019年传统村落的潜力(单元属性)、连通度(空间结构)、韧性(动态趋势)3个适应性基本维度的时空格局及演化过程,并探索了适应性循环个体分布阶段与区域聚类模式.最后,采取双重差分法评估传统村落名录政策对区域景观系统适应性变化的影响.发现黄河流域传统村落存在“循环阶段”和“病态状态”的双向转变,同时名录政策对连通适应性有显著且直接的影响.
在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下,协同治理是中国城市公园运营管理模式转型的重要方向.目前,我国城市公园管理正不断深化探索政府、企业和非营利组织等的合作管理机制,实践经验有限,也面临众多挑战.以协同治理中共享裁量权的特征为基础,以纽约中央公园为核心考察对象,探讨生产、收益和偏好裁量权共享问题在城市公园协同治理中的具体表现,重点探析其中最为复杂的偏好裁量权的利和弊,提出我国城市公园在协同治理中规避偏好裁量权劣势并提升协同治理效率的重要策略.
以乡村庄园为代表的英国乡村景观遗产保护有着悠久的实践历史,其近20年来借助系统而丰富的活动设置和灵活的空间利用,从过去静态的博物馆式保护模式向融入当前各阶层、各年龄段公众生活的可持续场所转变,代表着当前世界乡村景观遗产保护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方向.通过对英国英格兰地区36处乡村庄园遗产地的实地考察,结合以文献综述、调查访问和案例分析为主的研究方法,梳理英国乡村景观遗产保护理念转向注重活动、与公众健康与福祉相联系的发展历程,从组织机构、活动类型与活动保障探讨其活动安排策略,并结合中国乡村景观遗产实际总结出以“
在《城市绿地规划标准》(GB/T 51346-2019)实施背景下,鉴于“生命共同体”重要论断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提出协同论的理论支撑.在梳理协同论概念与进展基础上,借鉴增长协同度量化模型,系统探究2002-2018年中国绿地增长协同度的演化特征,从而框定上海市绿地增速低的研究背景.借鉴耦合协同度量化模型,通过建构绿地系统内源驱动力、外源影响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定量分析2006-2015年上海城市绿地系统内部功效之间、与外部社会经济发展之间耦合协同作用的时间分异特征,并根据结论进行主城区尺度、市域尺度、城市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