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抗日民主根据地革命报刊建设的历史特点与启示

来源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jjo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报刊是党和人民的喉舌,真实反映了中共思想路线变化的轨迹、理论水平提高的过程,以及英勇斗争的业绩.在华中各根据地建设过程中,党和新四军领导人高度重视革命报刊工作,加强出版人才队伍建设,创办了一批具有鲜明政治性和广泛影响力的党报党刊.这些革命报刊成为根据地宣传文化战线上的重要力量,为团结教育广大群众、共同争取抗战胜利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其他文献
韩少功的散文以独具特色的乡村景观隐喻无限的生命体验与文化抉择,在记忆深处打捞起与乡村的情感交流和灵魂共舞,将人生感悟、乡土情结与文化怀乡融为一体,表现出智性的沉思与回归田园的渴望,同时通过中外文化的有意识对比冷静审视了异域风情的诗性吸引,在文化碰撞的背景下传达对塑造性格情怀的热土的深切眷念,传递坚守民族文化的人文情怀.
水美城市生态河道综合治理是一项具有较高风险的工程建设活动.构建以政策风险、建设运营风险、不可控风险、环境风险为要素的理论模型,采用问卷调查法,对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及施工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等进行问卷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水美城市生态河道综合治理项目风险的影响因素及各因素的风险权重,并以某项目为例对项目风险进行了评价.研究发现:对水美城市生态河道综合治理项目影响最大的是不可控风险(占31.56%),其次是建设运营风险(占27.76%),再次是政策风险(占20.91%),影响最小的是环境风险(占19.77%
“十三五”期间,淮安市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十四五”期间,淮安市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农户增收面临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动能不足、巩固“十三五”建档立卡脱贫人口任务较重、部分经济薄弱村增收难度大、农业抗风险能力不够强、有的地方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等五大难题.根据中央、省的要求,结合淮安实际,提出全市“十四五”期间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农户增收的总体思路、帮促对象和衔接机制,提出从发展特色产业、就业创业、金融扶持、提升民生服务水平四个方面增收促收路径,提出加强组织领导、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强化要素支持、营造宣传
公元1144年埃德萨伯国被穆斯林占领,威胁到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时建立的基督教政权,耶路撒冷王国向教廷求助.受十字军布道和第一次东征的鼓舞,德意志人踊跃参加第二次十字军行动,“消灭异教徒”成为战斗目标.易北河—奥得河流域的斯拉夫地区与德意志矛盾已久,第二次十字军行动期间,由萨克森领主带领的文德十字军于公元1147年对其进行了史上最大的讨伐行动,为基督教向东传教提供了稳定环境,巩固了德意志在东北边境地区的领主地位,同时也为12世纪后期东北德沿海城市兴起和贸易繁荣创造了条件.
1923年起,李大钊史学思想较之前发生了微妙变化,在这过程中日本史学理论对他的影响不可忽视.当时,李大钊以铃木宗忠《社会哲学与历史哲学》和内田银藏《历史理论》两部日本史学理论著述为蓝本,进一步完善自身对唯物史观内涵的理解,以及对相应的史学理论体系的建构.这种做法既反映李大钊学术思想发展的内在理论逻辑,也表现了李大钊积极参与中西史学交融和中国史学理论话语建构,以期建设中国新史学的文化诉求.
江声之《尚书集注音疏》虽主马融、郑玄之注,但是对马、郑注未合《尚书》经义之处亦有大胆质疑与辩驳,其目的在于求经义之古、真,择经义之优、确.江氏驳马、郑注主要表现为三方面:一是音义结合,驳旧注之释音读;二是贯通上下文,驳旧注之释词句;三是因“知”识义,驳旧注之释名物典制.江氏驳马、郑注有可商榷之处,但表现出江氏对于经注“自下己义”之抉择.
考察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所修福建省漳州府龙溪县李氏族谱记载,发现该谱对万历年间参与吕宋对外贸易的族人多持反对态度,不符合以往认识的百姓对隆庆“开海”的态度.为此运用历史人类学研究方法,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文本分析,重建史实,发现万历年间所修家谱是这一说法的源头.该谱这一态度反映了隆庆“开海”前后的漳州地方社会思潮,本质上与海洋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差异有关.
在当前酒店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高质量的人力资源和稳定的员工队伍对于酒店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以酒店新生代员工为对象,运用问卷调查,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探究酒店领导风格对新生代员工离职倾向的影响.结果表明:(1)变革型领导风格有利于降低新生代员工的离职倾向;(2)交易型领导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新生代员工的离职倾向.建议加强变革型领导风格,对新生代员工实行人文关怀,以稳定员工队伍,降低企业人力资源成本.
专著《周恩来社会治理思想研究》在坚持守正创新的学术探究思维基础之上,实现了周恩来研究视域的新拓展、研究方法的精准使用、研究内容的系统表达、展示方式的匠心独具.专著展示出一种学术逻辑思维的新转向,开辟了周恩来研究的一片新天地.
1998年的时候,张强教授“准备写一部大概40万字的运河与城市研究作品,但写着写着,规模就越写越大了”.20 多年过去了,从基本文献整理到历史梳理再到理论建设,一步步拓展运河研究的疆域,一笔笔绘制中国运河学的宏大蓝图,原本40万字的著作升格为5 卷本270余万字的皇皇巨著《中国运河与漕运研究》.该书在运河研究所涉及的诸多方面都有开拓性的建树,她的正式出版标志着中国运河学的研究取得了里程碑式的进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