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理学科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地理教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并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重要的教学理念以及实施生活化教学这一重要的教学策略。这就为我们的初中地理教学指明了改革的方向。地理教学科不能脱离生活而孤立存在,否则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教学中,教师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深入挖掘生活中的地理素材,将学生的地理学习置于现实生活这个大课堂之中,让学生学有用的地理知识,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地理素养的整体提高。
一、初中地理教学引入生活的重要性
1.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更是学习成功的先决条件。学生学有兴趣,快乐参与,主动探究,教学效果才能事半功倍。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只是单纯地讲,照本宣科,理论性过强,教学枯燥无味,无法激起学生参与地理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相反还会让学生逐渐对地理学科失去兴趣。在地理教学中引入生活这股活水,才能避免枯燥而机械的理论讲述,而是将那些看似抽象而枯燥的地理知识点寓于直观而形象的生活之中,这样的教学更具真实性与亲切感,更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参与动机,从而使学生展开主动学习。如地图一节的教学,如果只是单纯地进行知识的讲解,教学枯燥无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率自然也不尽如人意。众所周知,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承载着重要的地理信息,同时也是学习地理的重要方法。足见此节内容在整个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为此,我们要重视此节内容的教学,要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展开快乐而主动的学习,提高学生读图识图能力,这样才能为学生今后的地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学生所熟悉的平面图来导入新知。我们可以给学生展示学校的平面图,有学生所熟悉的操场、教室、实验室、花坛等,这样可以让学生将实际位置与平面图形结合起来。这样引入地图的学习,原本枯燥而机械的教学变得更加富有生机与活力,从而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与积极的探究行为。
2.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过渡阶段,其思维特点决定了要想让学生达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与牢固掌握,就必须要让学生从中获取直观认知,再由此上升为理性认知。引入生活素材,可以让学生从丰富的现实生活中获取大量感性认知,从而能够为上升为理性认知打下坚实的基础,自然也更加利于学生对抽象深奥的地理知识点的深刻理解。如浑江是内流河还是外流河?教材中对此概念的界定是:流入海洋的河流就是外流河。如果只是让学生机械记忆,这几个字记起来非常容易,但是学生并没有理解。为了让学生加深对此概念的理解,教师就可以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实例入手,让学生将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学生自然就会想到浑江注入哪里。此时,教师可以此为线索让学生接触到鸭绿江、黄海、太平洋,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我们身边的这些河流最终都会投入太平洋的怀抱。这样,学生对于概念就不再是死记硬背与机械运用,而是具正的理解与灵活的运用。
3.提高学生实践运用水平。学以致用是重要的教学目标。在地理教学中要将学习与运用结合起来,学用结合,知行统一,让学生运用课堂所学来解决现实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地理应用意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实践运用水平。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提出走向生活的教学理念。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突破传统的时空限制,将学生的学习视野引向宽广的现实生活空间,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设计现实生活问题,让学生用所学来解决生活问题,更好地为生活服务。这样的学习不再是简单的死记硬背,而是用创造性地运用所学解决现实问题,这样更加利于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利于学生实际运用水平的提高。如购买不同质地的服装如何来准确选择产地?购买羊绒制品选择内蒙古,纯棉制品选择山东、河北等华北地区,丝织制品选择江浙、珠三角地区,这是因为特定的自然环境必然会形成不同的农业区域与工业分布。这样,学生运用所学能够更好地为生活服务,可以在实际运用中达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可以深入地体会地理学科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地理的影子,从而更加利于学生对地理形成科学的认识,形成浓厚而稳定的学习兴趣。
二、如何实现有效的生活化教学
1.处理好生活与教材的关系。地理学科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我们要将地理教学的视野延伸到宽广的现实生活空间,实现教学生活化,突破传统的以教材为中心,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大课堂。这首先就需要处理好生活与教材的关系。教材是中心,是教学的主要依据,我们要立足于教材,实现对教材的全面解读,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元素以及生活中的地理素材,在生活与教材之间找到最佳的结合点,以真正实现对教材的二次开发与利用。这样才能发挥教材的作用,将地理教学置于宽广的生活空间中,从而丰富教学内容,开发地理课程教学资源。这需要教师做一个有心人,不是直接地将生活搬入教学,而是要围绕着具体的教学内容来进行合理重组,选取最为有效的地理素材,这样才能使整个教学围绕着特定内容有效展开。
2.处理好学生与生活的关系。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实现师生教学到生本教学的转变,真正实现以学为中心,以学定教。因此,在引入生活素材时,同样也要以学生为中心,要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事物与生产现象入手来引入新知的学习。这样才能够唤起学生相关的生活经验与情感体验,让地理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才能够引发学生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在主动探究中得到全面的发展与提高。为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采用主观臆断,而是要深入地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站在学生的立场,以学生的角度来审视生活,审视地理教学,才能选取学生所熟悉而感兴趣的生活话题,才能让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探究热情,从而使整个教学围绕着学生的学来有效展开。
总之,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生活处处皆学问,这是现代教学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为此,在地理教学中,我们要重视与生活的关系,走向生活,走进社会,开辟生活这个大课堂。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带着高涨的热情、饱满的精神、活跃的思维来展开主动探究,在探究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促进学生地理素养与综合能力的整体提高,将学生培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这正是新课改下地理学科教学的最终目标。
(责编 张翼翔)
一、初中地理教学引入生活的重要性
1.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更是学习成功的先决条件。学生学有兴趣,快乐参与,主动探究,教学效果才能事半功倍。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只是单纯地讲,照本宣科,理论性过强,教学枯燥无味,无法激起学生参与地理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相反还会让学生逐渐对地理学科失去兴趣。在地理教学中引入生活这股活水,才能避免枯燥而机械的理论讲述,而是将那些看似抽象而枯燥的地理知识点寓于直观而形象的生活之中,这样的教学更具真实性与亲切感,更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参与动机,从而使学生展开主动学习。如地图一节的教学,如果只是单纯地进行知识的讲解,教学枯燥无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率自然也不尽如人意。众所周知,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承载着重要的地理信息,同时也是学习地理的重要方法。足见此节内容在整个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为此,我们要重视此节内容的教学,要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展开快乐而主动的学习,提高学生读图识图能力,这样才能为学生今后的地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学生所熟悉的平面图来导入新知。我们可以给学生展示学校的平面图,有学生所熟悉的操场、教室、实验室、花坛等,这样可以让学生将实际位置与平面图形结合起来。这样引入地图的学习,原本枯燥而机械的教学变得更加富有生机与活力,从而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与积极的探究行为。
2.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过渡阶段,其思维特点决定了要想让学生达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与牢固掌握,就必须要让学生从中获取直观认知,再由此上升为理性认知。引入生活素材,可以让学生从丰富的现实生活中获取大量感性认知,从而能够为上升为理性认知打下坚实的基础,自然也更加利于学生对抽象深奥的地理知识点的深刻理解。如浑江是内流河还是外流河?教材中对此概念的界定是:流入海洋的河流就是外流河。如果只是让学生机械记忆,这几个字记起来非常容易,但是学生并没有理解。为了让学生加深对此概念的理解,教师就可以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实例入手,让学生将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学生自然就会想到浑江注入哪里。此时,教师可以此为线索让学生接触到鸭绿江、黄海、太平洋,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我们身边的这些河流最终都会投入太平洋的怀抱。这样,学生对于概念就不再是死记硬背与机械运用,而是具正的理解与灵活的运用。
3.提高学生实践运用水平。学以致用是重要的教学目标。在地理教学中要将学习与运用结合起来,学用结合,知行统一,让学生运用课堂所学来解决现实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地理应用意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实践运用水平。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提出走向生活的教学理念。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突破传统的时空限制,将学生的学习视野引向宽广的现实生活空间,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设计现实生活问题,让学生用所学来解决生活问题,更好地为生活服务。这样的学习不再是简单的死记硬背,而是用创造性地运用所学解决现实问题,这样更加利于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利于学生实际运用水平的提高。如购买不同质地的服装如何来准确选择产地?购买羊绒制品选择内蒙古,纯棉制品选择山东、河北等华北地区,丝织制品选择江浙、珠三角地区,这是因为特定的自然环境必然会形成不同的农业区域与工业分布。这样,学生运用所学能够更好地为生活服务,可以在实际运用中达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可以深入地体会地理学科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地理的影子,从而更加利于学生对地理形成科学的认识,形成浓厚而稳定的学习兴趣。
二、如何实现有效的生活化教学
1.处理好生活与教材的关系。地理学科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我们要将地理教学的视野延伸到宽广的现实生活空间,实现教学生活化,突破传统的以教材为中心,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大课堂。这首先就需要处理好生活与教材的关系。教材是中心,是教学的主要依据,我们要立足于教材,实现对教材的全面解读,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元素以及生活中的地理素材,在生活与教材之间找到最佳的结合点,以真正实现对教材的二次开发与利用。这样才能发挥教材的作用,将地理教学置于宽广的生活空间中,从而丰富教学内容,开发地理课程教学资源。这需要教师做一个有心人,不是直接地将生活搬入教学,而是要围绕着具体的教学内容来进行合理重组,选取最为有效的地理素材,这样才能使整个教学围绕着特定内容有效展开。
2.处理好学生与生活的关系。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实现师生教学到生本教学的转变,真正实现以学为中心,以学定教。因此,在引入生活素材时,同样也要以学生为中心,要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事物与生产现象入手来引入新知的学习。这样才能够唤起学生相关的生活经验与情感体验,让地理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才能够引发学生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在主动探究中得到全面的发展与提高。为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采用主观臆断,而是要深入地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站在学生的立场,以学生的角度来审视生活,审视地理教学,才能选取学生所熟悉而感兴趣的生活话题,才能让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探究热情,从而使整个教学围绕着学生的学来有效展开。
总之,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生活处处皆学问,这是现代教学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为此,在地理教学中,我们要重视与生活的关系,走向生活,走进社会,开辟生活这个大课堂。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带着高涨的热情、饱满的精神、活跃的思维来展开主动探究,在探究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促进学生地理素养与综合能力的整体提高,将学生培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这正是新课改下地理学科教学的最终目标。
(责编 张翼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