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课本中的审美教育实施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今日农民的生产工具已不是犁、耧、磨。工人的生产工具也不是钳子、锤的手工作坊,人们居住的不再是茅草屋,生活器具也不是木盆……生产工具机械化,居住的立体化,对人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当今世界,人们面临新技术的革命,审美教育任务不能还是停留在“中和谐调”、“陶冶性情’上,而应把审美教育做为一种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把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活动作为培养适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创造性人才的必由之路。在《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中专门提出要加强青少年的审美教一育。我省针对这种情况出台了“初中生综合素质评定政策”。其中就有审美与表现力的评定,足以见其重要程度。
  一、用形象感染学生
  形象指审美教育中的形象性。“美育的以情动人,是通过审美形象的手段来实现的”“美育的形象是真善美的有机统一”客观形象只有进入审美主体的审美范围,才能构成审关形象,形象以审美为核心,表现为审美创造,审美意蕴,审美愉悦等品格。审美教育是以具体的形象,来打动人,教育人的。它常常能收到以概念见长的理论教育所难以收到的效果。处于初一的中学生大多14,15岁,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见长,他们的独立意识强,喜欢独立思考,他们排斥理论教育,而美育恰恰是以具体的、丰富的、感人的艺术形象,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进行着政治、道德、伦理教育。根据这些特点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1.增强形象的直观感受力
  增强形象的直观感受力就是要发展精神世界的直觉。直觉具有直接性、顿悟性,其侧重于主体与对象的心灵契合和自我存在的体验。文学作品必须有具体可感的生动形象。
  2.领悟意蕴
  《易传·系辞》中写道“圣人立象以尽意。”教育者应引导学生领悟形象的审美意蕴。《狼》一课中的屠夫的形象:
  顾野有麦场;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要一让学生参透屠夫的形象。明确人的智慧胜于一切的深刻道理,在生活中,做一个像屠夫一样的机智勇敢的人。
  二、以“情感”打动学生
  情感是一切审美中不可缺少的。大自然的壮美,能使人精神一振;而大自然的柔美,又给人和谐、安定、秀雅和轻松的情感享受。社会中的人际关系、艺术作品,日常生活中的小节,无不蕴含着情感的美,没有情感,就没有美,更无从审美。赵国乾在《美育概论》中说:“美具有的强烈的感染力,能直接诉诸人的审美情感,起到以情感人,以情激人,以情说人的作用,使人在精神上得到很好的愉快和满足”。
  1.帮助学生用审美艺术来确立情感态度
  确立情感态度是审美主体进入美育活动的关键。只有当审美主体用审美心境和审美态度对待审美对象时真正的美育活动才能得以进行。
  2.调动学生的审美情感
  审美情感交流是审美情感教育的重要方面,德国美学家伊泽尔在《审美过程研究》中指出:“审美经验只有在他们交流时才能产生。”所以我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给学生创设情景,给学生提供一个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的场所。审美情感交流又可分为:情感激发、情感诱导、情感宣泄、情感共鸣等。我们可以采用以疑激情、以悬激情、以异激情、以难激情。
  (1)情感的激发
  学生的情感,是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出来的,教师的作用就在于为学生的感知体验创设一种情境,指出一个向导。即要反复的朗读和品位课文。
  (2)情感诱导
  情感诱导是最能体现教师的教育艺术的。所以我们要重视这一点,要根据情境、态势等因势利一导、循循善诱,创设一个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交流氛围与流程。并能沿着审美情感交流的发展趋势顺利进行。语言温度、情感基调是情感诱导的关键。课堂教学时要根据客体的内容,确立起码的语言温度和情感基调,再根据学生的情感状态适时控制、因势诱导。或炽热,或悲凉,或愉悦为学生营造一个情感交流场所。
  (3)情感的宣泄
  阅读优秀的艺术作品,可以使学生得到情感的宣泄,即让学生把自己的情感通过某种方式表达出来,从而获得情感的畅通和心灵的净化。作为中学生,正值青春萌动期,内心一刻也不会平静,他们渴望丰富的情感体验,适时的感情宣泄,’要使其从作品中吸取营养,产生爱心,升发美感。
  (4)情感共鸣
  情感共鸣是主客体之间审美关系的最高境界。是客体对主体本质的确认。即对象成了他本身以下儿种情况容易引起共鸣:①人类共有的人性和人情,如亲情、师生情、故乡情。②生活境遇的相似。③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某些优秀精神。如劳动、勇敢。针对这些情况,我们教学过程中要十分重视利用各种手段为学生创造情境,激发情感,诱导他们与作者产生通感,即而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三、在说写训练中创造美
  一个人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提高和发展与他的审美能力的深化和拓展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决不能用教师的范读、讲析来代替学生的朗读和理解,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使课堂成为感受美、理解美的场所,使学生成为评价美、欣赏美的主体。
  本册中还安排了说话训练:(1)说话要态度大方;(2)说话要简洁明晰;俗话说:“言为心声”说话是自己心声的流露。通过说话训练让学生做到语言美。音质悦耳,说话清楚,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言之有情。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在课本中挖掘美,结合以上三方面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有目的、有意识、有方法的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净化他们的心灵,并和智育、德育、体育、劳动教育相结合,最终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
  (作者单位:河南省中牟县大孟一中)
其他文献
通过对高校图书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的剖析,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在加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应当改进的几个问题。
浅层地温能是一种清洁、价廉、丰富且可再生的新型环保能源,也是一种特殊的矿产资源,利用前景广阔。开发利用浅层地温能对保定市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保障能源安全
日本四国地区分布有大量具有独特地质条件和活动特征的结晶片岩滑坡。长期的实地观测结果表明,季节性的集中降雨是影响此类滑坡活动的主要因素。文章基于对此类滑坡活动观测资
叙述了深圳银商刷卡风渡的经过,从银行、零售企业和政府三方面对刷卡风波进行了深层思考。
地下水作为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颜色词在不同的文化中表达的内涵不同,本文来说说红色与绿色。  红色red在英汉两种语言中使用都相当普遍,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红色象征着喜庆、幸运、幸福、吉样如意,源于古代对日神的崇拜,多为褒义,因而红色多用于婚礼、生日及其它一些庆典。在跨文化交流中,由“红”所派生出来的汉语词汇,译为英语时往往不能直译为“Red”。例:走红being popular红榜honor roll红利bonus红运good
从高中新课程开始到现在已经实施了一段时间,我们逐步走进了新课程,它带给教师和学生的好处大家是有目共睹的,社会各界的反响也很大。但是,在对广大工作在一线的教师的调查中,我们却发现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亟需解决。  一、实验室的仪器配备难以满足新课程的要求  高中化学课程内容改革充分体现了“通过实验学化学”的思路,不仅在必修课程中增加了学生的探究实验,而且单独设置了《实验化学》选修课程
探讨了水源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的分类。讨论了一些水处理工艺对水源水中有机物的去除原理以及所能去除的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区间。
<正>~~
期刊
人性化服务理念对于高校图书馆至关重要。从平等对待读者、尊重读者、了解读者、做好导读工作、提供个性化服务、创建良好的人文环境及照顾特殊读者等方面论述了高校图书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