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主体意识作为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推进和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化,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全面提升高中生的主体意识,构建高效课堂已成为众多语文教师的共识。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构建高效课堂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策略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来构建高效课堂。这就非常明确地指出来学生主体意识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然而受高考升学压力的影响,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很多教师从高一开始就按照高考考纲、考点来组织教学,往往忽略了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意识的培养。这样的教学思路或许在一定程度上片面地看到了学生较高的语文分数,但从长远来看这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乃至学生终身学习的发展都是极其不利的。因此,我们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不能急功近利,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为了片面地追求分数而忽略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主体意识的培养。总的来说,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构建高效课堂可以从如下几方面进行:
一、构建开放课堂,让学生在交流中表现自我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这就非常明确地把教师和学生的地位给区分开来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转变观念,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来表现自己,建立自信。
例如,教学鲁迅的《阿Q正传》这篇小说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释放自己,充分体现他们主人翁的地位,我在分析人物形象这一环节里设置了自由交流讨论环节,要求学生自己读课文然后谈谈:我眼中的旧社会下典型人物,请结合自己生活阅历来谈谈。为了更好地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我还特地设置了“最佳评论员”,让学生在自己品读作品的过程中,认真总结课文中所描写的旧社会典型阿Q这一人物形象。由于教学形式开放,学生表现表现都尤为积极,他们边读边讨论,并就文中重要的语段描写写上见解,以便发言交流。在交流发言环节,我则努力营造平等、和谐的交流环境,不追求答案的唯一性,重在答案的有理有据,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由于课堂的开放程度高,只见学生畅所欲言,他们不仅评论了阿Q这一人物体现出来的个性与共性,而且学会来客观全面地去评价这个人物,认为他虽然有自私、狭隘和愚昧、落后的一面,但也有勤劳、朴实的一面,最后还总结了形成他这一性格的根源在于社会根源。相比于“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方法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效果也更好。
二、构建探究课堂,让学生在探究中提升自我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特别要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这就明确了自主探究合作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因此,在语文课堂中要想提升学生的自我探究能力,把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起来,我们还可以抓住高中生喜欢刨根问底的特性,多创设一些探究题目,构建探究课堂,凸显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在探究中提升自我。
例如,教学《鸿门宴》时这篇文章时,对于项羽为什么不借机杀了刘邦,历来没有统一的答案,老师也是道不明讲不透的。为此,我们不妨把此题设置为探究题,把课堂变成探究的课堂,让学生在自我探究中深化对课文人物形象的了解。于是我把学生分为几个探究小组,让各个小组认真读完课文后,探究这样的一道题目:“有人说项羽是‘妇人之仁’,还有人说这是项羽‘君人大度’,对这两者说法你有什么意见?”由于没有固定统一的答案,学生为了能够更好地挖掘其中的原因,每个探究小组为了让自己的团队立于不败之地,他们就会发挥集体的力量,除了各自反复地去阅读文章,他们还会结合自己在课外和相关的史料,并最终自己对项羽和刘邦的主观感受,给出多种答案。当然,老师在这一过程中,对于学生的表现要给以足够的鼓励,并且根据各个探究小组的具体表现评选出“最佳探究小组”。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变得积极主动,主体意识完全凸显出来,有效地提升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构建实践课堂,让学生在实践中发散自我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该让学生在广泛的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逐步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这就非常明确地指出了语文实践课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能把课堂局限在教室,应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实践,在实践中发散自己的思维,找到最佳答案。
例如,当教学完话剧《雷雨》这篇课文的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话剧这种文学体裁,我要求学生结合本单元所学的相关话剧的知识学写剧本,并且分小组自编自演课本剧。为此,首先我把学生带到学校的多媒体演播室,让学生看了话剧《雷雨》,让学生通过课本阅读与剧情欣赏,总体上进行把握。其次,给足排练时间,让各小组运用所学知识外加集体的智慧,把课本剧尽可能地表演好。这样一来,我就把以前“圈养式”的课堂,变成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课堂,还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他们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只见有学生通过网上搜索剧本编排知识,也有通过到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甚至有学生利用起了当前利用最多的即时通项服务应用程序——微信。他们通过关注“中小学课本剧”公众号,及时、详细地了解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内容……经过这一课本剧的实践,他们不仅有效地掌握了话剧的基本知识,而且学会了如何编写话剧,更为主要的是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能力得到锻煉,这样得来的知识和能力是学生课堂内所不能学到的。
总之,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推进,我们高中语文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能仅仅通过“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主体意识的重要性,以新课标为教学导向,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把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起来,这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
参考文献:
[1]肖亚歌.有关中学生主体性意识的调查研究[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02).
[2]姜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与有效教学的实施[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9(06):3-5.
[3]徐礼堂,闫效伟.探讨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4(01):10-11.
【关键词】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策略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来构建高效课堂。这就非常明确地指出来学生主体意识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然而受高考升学压力的影响,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很多教师从高一开始就按照高考考纲、考点来组织教学,往往忽略了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意识的培养。这样的教学思路或许在一定程度上片面地看到了学生较高的语文分数,但从长远来看这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乃至学生终身学习的发展都是极其不利的。因此,我们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不能急功近利,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为了片面地追求分数而忽略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主体意识的培养。总的来说,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构建高效课堂可以从如下几方面进行:
一、构建开放课堂,让学生在交流中表现自我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这就非常明确地把教师和学生的地位给区分开来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转变观念,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来表现自己,建立自信。
例如,教学鲁迅的《阿Q正传》这篇小说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释放自己,充分体现他们主人翁的地位,我在分析人物形象这一环节里设置了自由交流讨论环节,要求学生自己读课文然后谈谈:我眼中的旧社会下典型人物,请结合自己生活阅历来谈谈。为了更好地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我还特地设置了“最佳评论员”,让学生在自己品读作品的过程中,认真总结课文中所描写的旧社会典型阿Q这一人物形象。由于教学形式开放,学生表现表现都尤为积极,他们边读边讨论,并就文中重要的语段描写写上见解,以便发言交流。在交流发言环节,我则努力营造平等、和谐的交流环境,不追求答案的唯一性,重在答案的有理有据,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由于课堂的开放程度高,只见学生畅所欲言,他们不仅评论了阿Q这一人物体现出来的个性与共性,而且学会来客观全面地去评价这个人物,认为他虽然有自私、狭隘和愚昧、落后的一面,但也有勤劳、朴实的一面,最后还总结了形成他这一性格的根源在于社会根源。相比于“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方法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效果也更好。
二、构建探究课堂,让学生在探究中提升自我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特别要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这就明确了自主探究合作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因此,在语文课堂中要想提升学生的自我探究能力,把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起来,我们还可以抓住高中生喜欢刨根问底的特性,多创设一些探究题目,构建探究课堂,凸显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在探究中提升自我。
例如,教学《鸿门宴》时这篇文章时,对于项羽为什么不借机杀了刘邦,历来没有统一的答案,老师也是道不明讲不透的。为此,我们不妨把此题设置为探究题,把课堂变成探究的课堂,让学生在自我探究中深化对课文人物形象的了解。于是我把学生分为几个探究小组,让各个小组认真读完课文后,探究这样的一道题目:“有人说项羽是‘妇人之仁’,还有人说这是项羽‘君人大度’,对这两者说法你有什么意见?”由于没有固定统一的答案,学生为了能够更好地挖掘其中的原因,每个探究小组为了让自己的团队立于不败之地,他们就会发挥集体的力量,除了各自反复地去阅读文章,他们还会结合自己在课外和相关的史料,并最终自己对项羽和刘邦的主观感受,给出多种答案。当然,老师在这一过程中,对于学生的表现要给以足够的鼓励,并且根据各个探究小组的具体表现评选出“最佳探究小组”。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变得积极主动,主体意识完全凸显出来,有效地提升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构建实践课堂,让学生在实践中发散自我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该让学生在广泛的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逐步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这就非常明确地指出了语文实践课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能把课堂局限在教室,应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实践,在实践中发散自己的思维,找到最佳答案。
例如,当教学完话剧《雷雨》这篇课文的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话剧这种文学体裁,我要求学生结合本单元所学的相关话剧的知识学写剧本,并且分小组自编自演课本剧。为此,首先我把学生带到学校的多媒体演播室,让学生看了话剧《雷雨》,让学生通过课本阅读与剧情欣赏,总体上进行把握。其次,给足排练时间,让各小组运用所学知识外加集体的智慧,把课本剧尽可能地表演好。这样一来,我就把以前“圈养式”的课堂,变成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课堂,还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他们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只见有学生通过网上搜索剧本编排知识,也有通过到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甚至有学生利用起了当前利用最多的即时通项服务应用程序——微信。他们通过关注“中小学课本剧”公众号,及时、详细地了解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内容……经过这一课本剧的实践,他们不仅有效地掌握了话剧的基本知识,而且学会了如何编写话剧,更为主要的是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能力得到锻煉,这样得来的知识和能力是学生课堂内所不能学到的。
总之,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推进,我们高中语文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能仅仅通过“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主体意识的重要性,以新课标为教学导向,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把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起来,这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
参考文献:
[1]肖亚歌.有关中学生主体性意识的调查研究[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02).
[2]姜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与有效教学的实施[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9(06):3-5.
[3]徐礼堂,闫效伟.探讨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4(01):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