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检察院把办案数量效果规范、办案质量、通用类和纪律作风“四位一体”的检察官执法办案监督考核制度体系纳入自主研发的信息化系统,实现对检察官行使检察权及完成岗位责任情况全面全程监督留痕等信息化自动考核。
其实,早在2015年司法改革试点初期,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检察院便开始自主研发“检察官执法办案全程监控考核系统”,包括执法办案全程监控和检察官司法档案两大子系统。以信息化手段实现了流程监控“事前预警、事中提醒、事后甄别”,获得中央政法委肯定。
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检察院正是基于奉贤区院的两大系统基础上,因地制宜地从今年起展开了2.0版的系统升级和开发,将近期通过的立体化考核体系全面融入系统,推广和渗透到检察官及相关部门的日常工作中。
美国前副总统阿尔·戈尔,在其撰写的《未来——改变全球的六大驱动力》中提到,一群研究人类与互联网之间关系的专家,正关注人类记忆被通讯技术里每一种新的进展所产生的影响。诸如,将互联网作为人类记忆的延伸,而不再执著于记忆那些可以从书本上查到的东西。
就软件开发者而言,检察考核系统,经使用者的运用后,会向使用者潜移默化地传递一些新的价值观、工作模式与理念。
比如,日常办案检察官如果存在粗枝大叶的问题,规范提醒功能,便开始起到作用。在借鉴了以往检察官排摸梳理的36项程序性不规范点后,诸如遇到涉案款物处理不及时、公开听证案件未公开听证等可能发生的不规范点,系统能起到提醒作用。
特别是对一些有时间节点要求的程序性规范,系统设置了自动提醒,按照讼诉流程期限,运用红色飘窗,对涉案款物处理、执法办案风险评估、法律文书公开等程序性风险会提前2~5日飘窗至检察官电脑桌面,敦促忙碌的一线检察官时刻紧绷规范司法的弦。如果检察官不重视预警功能,在工作中出现纰漏,相关人员就可能从系统中发现其环节中出现的纰漏,在考核中予以扣分,并敦促其改正。对于资深检察官而言,这些恐怕已经不是问题,但对于初出茅庐的年轻检察官而言,系统中的各类提醒,起到了一个前辈在关键点的监督和引领作用,也在各项流程中,不断修正完善其工作习惯,带动其迅速成长到位。
在本轮的司法改革中,还有一项是如何落实责任追究的问题。对于错案的追究,如果出现推脱、口说无凭的状况,错案责任追究就可能陷入困境。根据案管部门向记者进行的系统演示,我们可以看到,系统设计者特别“强调”了全面留痕的功能。所有留痕的项目最终可以通过界面生成一案一表,检察长、部门负责人或管理职能部门可以通过权限直观了解每个检察官执法办案履职情况,落实及时、动态的管理措施。特别是对于检察长审核案件一项,其意见是同意、建议改变还是决定改变,系统均会自动留痕,这为将来错案追责和杜绝办关系案的腐败行为提供了信息技术保障。
根据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检察院提供的数据显示:2016年,检察官司法档案管理系统共记录检察官执法中存在的程序性不规范问题74次;2017年1~5月,系统记录程序性不规范问题21次,同比减少36.4%。2016年,系统记录检察官报请检察长、副检察长审核案件850件,其中检察长、副检察长建议改变原决定36件、直接改变原决定5件;2017年1~5月,系统记录检察官报请检察长、副检察长审核案件176件,同比减少24.8%,无直接改变原决定案件。办案效率提升明显,2016年起诉案件平均审结天数为42.68天,2017年1~5月該指标缩短为32.32天。可以说,该软件的开发,为全市推广和进一步系统提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司法责任制落地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实干兴邦,所有的改革能否达成,关键还在于落实。借助科技力量,助推改革,这也是正在探索中的上海检察改革2.0版的一大亮点。
其实,早在2015年司法改革试点初期,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检察院便开始自主研发“检察官执法办案全程监控考核系统”,包括执法办案全程监控和检察官司法档案两大子系统。以信息化手段实现了流程监控“事前预警、事中提醒、事后甄别”,获得中央政法委肯定。
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检察院正是基于奉贤区院的两大系统基础上,因地制宜地从今年起展开了2.0版的系统升级和开发,将近期通过的立体化考核体系全面融入系统,推广和渗透到检察官及相关部门的日常工作中。
美国前副总统阿尔·戈尔,在其撰写的《未来——改变全球的六大驱动力》中提到,一群研究人类与互联网之间关系的专家,正关注人类记忆被通讯技术里每一种新的进展所产生的影响。诸如,将互联网作为人类记忆的延伸,而不再执著于记忆那些可以从书本上查到的东西。
就软件开发者而言,检察考核系统,经使用者的运用后,会向使用者潜移默化地传递一些新的价值观、工作模式与理念。
比如,日常办案检察官如果存在粗枝大叶的问题,规范提醒功能,便开始起到作用。在借鉴了以往检察官排摸梳理的36项程序性不规范点后,诸如遇到涉案款物处理不及时、公开听证案件未公开听证等可能发生的不规范点,系统能起到提醒作用。
特别是对一些有时间节点要求的程序性规范,系统设置了自动提醒,按照讼诉流程期限,运用红色飘窗,对涉案款物处理、执法办案风险评估、法律文书公开等程序性风险会提前2~5日飘窗至检察官电脑桌面,敦促忙碌的一线检察官时刻紧绷规范司法的弦。如果检察官不重视预警功能,在工作中出现纰漏,相关人员就可能从系统中发现其环节中出现的纰漏,在考核中予以扣分,并敦促其改正。对于资深检察官而言,这些恐怕已经不是问题,但对于初出茅庐的年轻检察官而言,系统中的各类提醒,起到了一个前辈在关键点的监督和引领作用,也在各项流程中,不断修正完善其工作习惯,带动其迅速成长到位。
在本轮的司法改革中,还有一项是如何落实责任追究的问题。对于错案的追究,如果出现推脱、口说无凭的状况,错案责任追究就可能陷入困境。根据案管部门向记者进行的系统演示,我们可以看到,系统设计者特别“强调”了全面留痕的功能。所有留痕的项目最终可以通过界面生成一案一表,检察长、部门负责人或管理职能部门可以通过权限直观了解每个检察官执法办案履职情况,落实及时、动态的管理措施。特别是对于检察长审核案件一项,其意见是同意、建议改变还是决定改变,系统均会自动留痕,这为将来错案追责和杜绝办关系案的腐败行为提供了信息技术保障。
根据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检察院提供的数据显示:2016年,检察官司法档案管理系统共记录检察官执法中存在的程序性不规范问题74次;2017年1~5月,系统记录程序性不规范问题21次,同比减少36.4%。2016年,系统记录检察官报请检察长、副检察长审核案件850件,其中检察长、副检察长建议改变原决定36件、直接改变原决定5件;2017年1~5月,系统记录检察官报请检察长、副检察长审核案件176件,同比减少24.8%,无直接改变原决定案件。办案效率提升明显,2016年起诉案件平均审结天数为42.68天,2017年1~5月該指标缩短为32.32天。可以说,该软件的开发,为全市推广和进一步系统提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司法责任制落地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实干兴邦,所有的改革能否达成,关键还在于落实。借助科技力量,助推改革,这也是正在探索中的上海检察改革2.0版的一大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