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青花瓷与景德镇

来源 :丝绸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yi_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陶瓷装饰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没有哪一种装饰类型能有青花瓷那样巨大的影响。从商代的原始瓷算起,一直是以铁为呈色剂的青瓷为主。尽管从唐代开始盛行白瓷和彩绘瓷,又经过两宋瓷器生产的百花争艳,青瓷始终保持着统治地位。元代景德镇青花瓷的生产,特别是明代永宣以后,青瓷在瓷器生产中的盟主地位为景德镇青花瓷所替代,从而进入青花瓷的全盛时期。
  [关键词]青花瓷;景德镇;元代
  [中图分类号]K8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09)18—0018—03
  
  青花,瓷器釉彩名,是白底蓝花瓷器的专称。典型青花器是用钴料在瓷坯上描绘纹饰,然后施透明釉,在高温中一次烧成。蓝花在釉下,因此属釉下彩。扬州唐城遗址出土有青花瓷片,香港冯平山博物馆藏有唐青花瓷左缶右复,浙江龙泉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金沙塔塔基和绍兴南宋咸淳元年(1265)环翠塔塔基都出土有宋代青花瓷片。元代的青花瓷器,也多有发现,如杭州至元十三年(1276)墓出土的青花观音像,现存英国大英博物馆大维德基金会的至正十一年(1351)铭青花云龙象耳瓶等。都是元代景德镇成熟青花的典型器。瓷胎洁白,器表施纯净的透明釉,青花色泽十分鲜艳。青花瓷器的盛行,改变了青瓷为主的局面。元汪大渊《岛夷志略》已有关于“青白花瓷器”外销的记载。
  青花是一种釉下彩绘,它使用含有氧化钴的矿物作为着色剂,用它直接在瓷坯上进行绘画装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置于窑内经过高温焙烧而成。青花有四个特点,即用钴土矿为青料着色剂,在生坯上直接用青料绘画纹饰在已绘纹饰的瓷坯上罩以透明釉人窑用高温还原焰烧后显色。青花有五个优点:一是青花的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窑内气氛对它影响较小,烧成范围较宽,呈色稳定;二是青花为釉下彩,纹饰永不褪脱;三是青花的原料是含钴的天然矿物,我国云南、浙江、江西都有出产,有充裕的原料可供使用:四是具有青花瓷器的白底蓝花,有明净、素雅之感,具有中国传统水墨画的效果;五是具有实用、美观的特点。
  明末崇祯年间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最早明确提到青花瓷器制作工艺。《天工开物·陶埏篇》中指出:“坯制成之后,就车上旋转打圈。圈后或画或书,字画后,喷水数口,然后过釉。”又说“凡瓷器,绘画过釉之后,装入匣体,入窑烧成”。正确地记述了当时在青花瓷器生产中先画后施釉的制作工艺。
  清代乾隆年间。十分熟悉陶瓷生产的督陶官唐英,在其陶瓷工艺专著《陶冶图编次》中,不仅描述了青花瓷器生产中的细致分工情况,也对用青料绘制青花工艺进行了真实记录。清乾隆年间的宫廷画师孙祜、周鲲、丁观鹏等绘制陶冶图20幅,记录了制瓷全过程,为内廷所藏。乾隆八年(1743),内廷将此图交唐英,命其按制瓷顺序编排,并按每张图画内容撰写说明:一、采石制泥;二、淘练泥土;三、练灰配釉;四、制造匣钵;五、圆器修模;六、圆器拉坯;七、琢器做坯;八、采取青料;九、拣选青料;十、印坯乳料;十一、圆器青花;十二、制画琢器;十三、蘸釉吹釉;十四、旋坯挖足;十五、成坯人窑;十六、烧坯开窑;十七、圆琢洋彩:十八、明炉暗炉;十九、束草装桶;二十、祀神酬愿。在书中第九图《拣选青料》的说明中指出:“用青之法,画于生坯,罩以釉水,过窑烧出,俱成青翠,若不罩釉仍是黑色,窑火稍过,则所画青花多致散漫。”唐英在这里不仅对“用青之法”做了简要概括,而且对“用青之后”不罩釉或虽罩釉但窑温过高所产生的不良后果也做了说明。
  青花瓷器自唐代开始生产至元代渐趋成熟。1929年,英国人霍布逊发现了带有至正十一年铭的青花云龙象耳瓶,现为英国大卫德基金会所藏。它造型修长,颈上两侧装饰象首耳,象首耳各衔一个圆环。瓶的颈部自右至左用青料直书题记5行,共62字:“信州路玉山县顺成乡德教里莉塘社奉圣弟子张文进(另一件作张文身)喜舍香炉、花瓶一付,祈保合家之青吉,子女平安。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谨记。星源祖殿,胡净一元帅打供。”瓶身绘缠枝菊、蕉叶、飞凤、缠枝莲、海水云龙、波涛、缠枝牡丹及杂宝变形莲瓣等八层图案。从铭文看,供奉者家乡是离景德镇70里的一个小镇。从此青花云龙象耳瓶的制作工艺来看,景德镇的青花瓷烧制水平已经达到一定高度,标志着青花瓷器的成熟。20世纪50年代以后,美国波普博士以此瓶为依据,对照伊朗阿特别尔寿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博物馆所藏元代青花瓷器进行对比研究,出版了两本书,以至正十一年铭青花瓶为标准器,把凡是与之相似的景德镇14世纪生产的成熟青花器称作“至正型的产品”。
  青花瓷工艺自唐代产生以后,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自青花产生以来,历经三次高潮:第一次是元青花,第二次是永、宣时代青花,第三次是康熙青花。青花瓷把水墨国画艺术体现在瓷器上,在色彩上也达到五个层次的高度。
  青花瓷器的烧制成功。是中国制瓷史上划时代的事件。中国瓷器的发展,在唐代以前,青瓷占主导地位。唐代以后,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局面。到了宋代,瓷器生产呈现出百花争艳的景象。元代景德镇白底蓝花的青花瓷烧制工艺成熟后,情况又发生了急剧变化。由于青花瓷器的瓷质细洁而色白,釉下彩的蓝色彩绘幽菁可爱,图案装饰雅俗共赏,所以,开始大受欢迎。加之青花瓷彩色在釉下,有不易褪脱的优点,而工艺过程又相对简化,便于降低成本、大量生产。因此,从14世纪二三十年代到15世纪前期,大约仅仅经过了70年,景德镇的青花瓷器就占据了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景德镇也由此成为中国的瓷都。
  景德镇于东晋时建镇,宋以前曾称新平镇、昌南镇。宋代景德年间(1004~1007),宋镇宗命在镇中烧御器,于底书“景德年制”款。因为所产瓷器光致茂美,四方仿效,将之称为景德镇瓷。宋朝廷根据既成事实,正式将此镇更名为景德镇。
  景德镇陶瓷业始于汉代,至今历千年而不衰,得益于它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附近的高岭土、瓷石、釉果、耐火材料等蕴藏丰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景德镇虽地处万山之中,但也处于发源于安徽祁门大洪山的昌江中游。昌江与其支流西河、东河于此汇合。因此,交通相对便利。元代,景德镇瓷器原料的供应和产品出口主要依赖于流经镇区的昌江支游及昌江下游。从这里可经鄱阳湖出长江。直去东海。著名的元青花产地湖田窑就位于流经镇内的昌江支流南河两岸。
  根据文献记载,景德镇已有2000年的烧瓷历史。《浮梁县志》有“新平冶陶,始于汉世”之说。清人蓝浦在《景德镇陶录》中也写道:“(景德镇)水土宜陶,陈以来土人多业此,镇陶自陈以来名天下。”又云:“陶窑,唐初器也,土惟白壤,体销薄、色素润,镇种秀里人陶氏所烧造。”《邑志》云:“唐武德中,镇民陶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假玉器,且贡于朝,于是昌南镇瓷名天下。”可见唐以前景德镇就已经烧制出精美的瓷器了。但这个地区还未发现唐以前的窑址和遗留残片来证 实。目前考古专家发现的景德镇最早的瓷器是五代时生产的青釉和白釉。宋,在五代的基础上,成功地烧造出清淡高雅、形秀色润的青白瓷,从而一举成为当时异军突起的名瓷产品。
  元代,朝廷在景德镇设置了浮梁瓷局。《元史》卷88记载:“浮梁瓷局,秩正九品,至元十五年立,掌烧造瓷器。”这是元代在地方上设置的惟一掌烧瓷器的官方机构。泰定年间(1324~1327)浮梁瓷局,就被撤消。代之而起的是课税局——元代中央政府在景德镇设置的专门收瓷窑税金的机构。课税局官员由地方行政长官兼任,称“提领”。贡瓷政策是“有命则贡,否,则止”。“有命则贡”时,在民间窑场中烧官府的定烧器,在印上“枢府”、“太禧”、“福禄”等铭款,以示与民间用瓷的区别。“枢府”卵白釉印花器就是一例。《景德镇陶瓷史稿》曾介绍说,元泰定时止脱为提领,课民窑,因为他对民窑剥削稍轻一些,于是民窑一时称盛。
  元人蒋祈在《陶纪略》一书中这样描述景德镇的场景:“陶、昔三百余座。埏埴人器,洁白不疵,故鬻于它所,皆有饶玉之称。其视真定红磁,龙泉青秘,相竟奇矣。”由此可见元代景德镇制瓷业盛况。根据近几年来最新考古材料证实,元代景德镇瓷窑有湖田、落马桥、银坑坞、观音阁、珠山、曾家弄、塘下、历尧等处,其中尤以湖田、落马桥、珠山的瓷窑最为有名。窑场的堆积残片中,许多瓷器品种与国内外遗存下来的实物相对应。从品种的造型、纹饰的特征等方面都可以看出,元代是景德镇瓷器变化最大、进步最显著的一个时代。
  元代在我国历史上只有90多年,但它是中国经过长期分裂后,又一次出现的大一统局面。在瓷器发展史上,元代也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在元代后期,真正代表瓷器生产时代特征的是景德镇窑。青花瓷在制胎上,采用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法,提高了烧成温度,减少了器物变形,因而能烧造颇有气势的大型器。特别是青花的烧成,使中国绘画技巧与制瓷工艺的结合更趋成熟,标志着具有强烈中国气派与风格的釉下彩瓷器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青花”是指应用钴料在瓷胎上绘画,然后上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呈现蓝色花纹的釉下彩瓷器。至20世纪70年代末,已发现元代烧造青花瓷器的地点有江西省的景德镇和吉州、浙江省的江山县和云南省的玉溪县。青花瓷器所用的胎、釉和钴料有精、粗之分,烧成技术也有高、低之别。因此,各时期和各地区的青花瓷器在质量上有一定的差距。元代景德镇青花瓷器的制作达到了相当成熟的程度,它在中国制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其他文献
[摘要]“燕”与“雁”很早就进入了文学创作之中,经长久反复运用后获得了固定性的情感指向,作为稳定的所指形成了诗语的意象结构。本文分析了“燕”与“雁”这两个诗语意象的形成、固定及丰富。  [关键词]燕;雁;诗语意象  [中图分类号]H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09)12-0085-03    作为自然界中常见的鸟类,“燕”与“雁”很早就进入了文学创作中。且经人们
[摘要]自从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以后,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击败匈奴,打通了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有南线和北线,北线过黄河的渡口就在靖远境内。由于走的路线不固定,因而在靖远境内形成了几个比较大的渡口,它们是鹯阴古渡、虎豹口渡口、索桥古渡、乌兰津与白卜渡。本文对这些古渡口的具体位置以及丝绸之路的具体过河路线进行了考证,以期揭开历史的迷雾。  [关键词]靖远;黄河古流口;路线  [中图分类号]K928.79[文
塔河油藏属于大型碳酸盐岩裂缝和岩溶缝洞型油藏,储层非均质性强.研究其井间连通类型可以为后期注水开发奠定基础,并且是进一步提高油藏开发效果的关键.井间连通类型的研究主
目的观察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取本院于2011-10—2012-10住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接受常规治疗的
刻葫芦是一门诞生于兰州,而后风靡全国的民间技艺。从清末到今天短短100多年间,兰州刻葫芦不仅赢得了全国各地民众的喜爱,而且传向了世界各地,成为名副其实的“兰州文化大使”。  葫芦在民间谐音于“福禄”,加之葫芦多籽,在民间往往象征着多子多福。同时,民间传说伏羲和女娲遇到大洪水时,躲在一个大葫芦中才得以逃生。故此,在民间,葫芦也是健康长寿的象征。  兰州刻葫芦始见于清光绪年间。民间传言,当时有个姓王的
[摘要]甘肃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整个黄河中下游流域汛情的晴雨表,因此,甘肃汛情的准确预报对于整个黄河中下游的防汛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在没有电报、电话等现代化通讯手段的年代,羊报以其时效性高、成本低、传播噪音小等优势,成为传递汛情的重要方式。本文主要从线性模式理论出发,分析了羊报产生的背景、方式及其特点。  [关键词]羊报;信息传播;线性模式  [中图分类号]K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将2012-01-2014-01符合诊断标准的12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运用随机抽签方法筛选出4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早期临床
目的探讨Infiniti 3000A生物反馈仪对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92例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6例,实验组治疗前后通过Infiniti 3000A生物反馈
对给定数据集合的元素重要性进行估计是数据挖掘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应用。现有的技术都是通过排序或选择来发现重要元素,其主要缺点是没考虑高排名对象可能非常相似甚至完全相同这一事实,忽略了高排名对象间的冗余性。因此,在强调多样性的场合,该方法性能有限。通过将排序和选择相结合,提出一种基于集合覆盖的元素重要性估计算法。该算法不仅考察单个集合覆盖的解,而且计算元素参与的高质量集合覆盖数量,进而为元素分配重要性分
静脉血管成像是散射光成像,因此静脉血管图像和普通的光入射直接成像不同,静脉血管图像模糊,没有清晰的血管结构.二维经验模式分解能够自适应地把一幅图像按尺度分解为一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