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糊涂”时读书

来源 :中国学校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azyinlove_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醒时做事,糊涂时读书,大怒時睡觉,独处时思考。”这其中有三句话笔者体会不深,但糊涂时读书确实说得在理,引起了笔者的共鸣。
  从求学之路,到学校从教,再到从事体育教学的教研工作,直到现在已是知天命的年龄,在每一次人生选择的十字路口,每一次工作开展遇到“瓶颈”之时,笔者都会与书为伴,静下来,好好地读一本书,从书中寻找人生的方向,找到破解难题的答案。
  读一本好书,就像同一个高尚的人对话,总能给人以智慧和力量,总有“腹有诗书气自华”之感。
  书犹药也,读书可以治愚。
  记得刚进入高三,面对文化成绩与体育训练的双重压力,使笔者对学习与训练产生了懈怠,高考的重压和落选的焦虑时时刻刻煎熬着笔者。
  寒假期间,笔者到姐姐家散心,看到了书柜上三本墨绿封面的小说——《平凡的世界》,随手翻开来看,很快就被小说中的情节所吸引,被路遥所刻画的孙少平、孙少安这两个人物所感动,尤其是孙少平顽强地与命运抗争,一心要走出贫瘠的农村、干旱的黄土地。一星期的时间,笔者徜徉在《平凡的世界》中,突然觉得,自己不就是书中的孙少平吗?要想走出贫穷落后的农村,到外面的世界去看看。
  寒假结束,笔者立刻全身心地投入到文化复习和体育训练之中,奋力冲刺当年的高考,结果如愿地考上了华中师范大学体育系。
  《平凡的世界》为笔者的成长打开了一扇窗,也不断地为笔者的人生之路注入了新能量。
  欲言诗作好,功夫在诗外。
  华中师范大学毕业后,笔者想成为一名为人师表的教师。
  如何把书本上的教学理论、教案设计转化为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堂,笔者经历了偏重教材研究向教育方法研究的转移过程。
  有一天,笔者在中央电视台第十频道的《百家讲坛》上看到了于丹讲论语的视频,得到了从国学经典中找教学方法的启示。
  于是重读国学经典成了笔者备课前的必修课,通读了《论语》《老子》《庄子》《中庸》《大学》,从有教无类中体会到因人施教的方法,从“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中体会到正向激励的教学方法,并撰写《初中女生上好体育课的六种教学方法》在刊物上发表;从“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中体会到教书育人重在立德树人;从“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修身,修身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中体会到了人格的培养和塑造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性。
  从国学经典中受到的启发,不断丰富着笔者的教学理念,也开阔了备课教学的视野,促使体育课程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
  《逃生自救》《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等5篇教案设计,因集思想性、趣味性、实用性于一体,分别发表于《中国学校体育》《试教通讯》等刊物上,也曾在省优质课评选中获奖。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汪国真《山高路远》中的这句诗,自从笔者担任市教研室体育教研员后,时常给笔者以激励,激励笔者砥砺前行,向上攀登,激励笔者见贤思齐,追求卓越,于是各类人物传记成了笔者茶余饭后的读物。
  记得有一篇文章叫《4分钟的奇迹》,讲述的是:“人类一直认为4分钟内跑完一英里是不可能的事。但在1954年,短跑名将罗杰·班纳斯特打破了这一信念障碍,用3分59秒跑完了一英里。”他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绩,一方面得益于刻苦的训练,但更重要的是在于信念坚定,他曾在脑海中多次模拟4分钟跑完一英里,长久便形成了强烈的信念。在强烈信念的支配下,果真做到了大家认为不可能的事。在班纳斯特打破纪录的第二年,竟然有近37人跑进了4分钟,不断创造了历史的奇迹。这篇文章加快了笔者从一名体育教师向一名体育教研员角色的转换,走出彷徨,走向成熟。
  笔者在担任市体育教研员的16年间,组织并带领本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团队多次在省级体育技能大赛、体育优质课比赛、一师一优课竞赛活动中获奖,并承办了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规划办重点课题“中小学运动项目化学习的实践研究”,研究成果丰硕,促进了全市学校体育教研水平迈上了新台阶。
  今后的岁月,笔者将以书为伴,既读有字之书,笑看文字之美,陶冶心灵,也读无字之书,细听语音之韵,感受正气之魂,特别是“糊涂”时多读书,巧解人生之难题,履职尽责,做好自己。
  校对有感:糊涂”时读书,明智明理明方向。在成长的路上若有好书相伴,如遇良师相随,为我们排忧解难,助力成长。如果每个体育教师都能像申老师那样以书为伴,从书中汲取教育的智慧,反哺自己的成长,那一定是件乐事儿。
其他文献
运动能力具有可塑性,是可以通过合理的方式进行培养的。通过培养,不同个体能力形成的速度会有所区别,能力表现的强弱也有所不同。运动能力的培养,需要打破仅停留在运动技术、运动技能培养层面,注重学生各种运动能力形成的目标导向。其中,形成基本运动能力,能为日常生活、专项运动奠定坚实基础;形成专项运动能力,能为竞技比赛、终身体育提供保障。其教育教学过程,需要适当地改变课堂教学方式,需要打造学、练、赛、评新样态
一、案例背景  体育课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强身健体”是其首要任务;除此之外,它的德育功能,许多教师没有深深发掘,如爱国教育、环保教育、尊老爱幼教育、勤俭节约教育等。带着这样的思考,我在体育课堂教学上将其付诸了实践——通过游戏来渗透爱国教育的思想,并有了以下教学案例。  有一天,我在微信上看到一则故事:一名日本女教师给全班学生留下了一个思考题,内容是:中日每百年就会爆发一次战争,如19世纪
2020年4月2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老县镇考察调研。在镇中心小学,习总书记走进五年级(1)班的课堂,亲切询问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并对大家说:“现在孩子普遍眼镜化,这是我的隐忧。还有身体的健康程度,由于体育锻炼少,有所下降。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我说的‘野蛮其体魄’就是强身健体。”  习近平总书记对学生们身体健康的关注,并非首次。2018年9月10日习总书记出席全国教育
北京如何推动冰雪运动在青少年中的普及与发展?如何培养冰雪运动所需的各类人才?如何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打下坚实基础?近年来,我们不断地在做着努力和尝试。从2016年开始,北京市启动了冰雪运动进校园。到如今已经有将近4个年头,总体上进展势头好。在推进过程中,我们对这项工作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下面就以下3个方面进行发言。  一、加强顶层设计,明确各阶段任务目标  为贯彻落实国家及北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見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等文件均提出“要加快体育教师结构调整,按标准配齐体育教师,多渠道配备好体育教师”[1][2]。《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指出:着力培养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3]。可见,当前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10年前,海门荣获“江苏省阳光体育运动先进县”称号,这既是对海门学校体育工作的褒奖,也拉开了10年奋楫的新序章。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海门学校体育工作始终秉持“强毅力行、追求卓越”的海门教育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体育工作有条不紊,循序渐进,工作内容丰富,
湖南省津市市第二小学创办于1926年,其前身为津市私立长郡学校。近年来,由于城区教育布局调整,市政府分别整合津市三小、津市双济小学,由津市二小领办,开展联合分校区办学。学校本着“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幸福奠基,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成功领航”的办学理念,以项目建设促发展,实施教科研工程。其中,三小校区通过引进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的跆拳道项目资源,将其融入到学校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中;结合在研的市级立项课题,形成
一、案例背景  2016年笔者到乡镇中学支教,那里体育器材短缺,但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地形、自然资源都变成了天然的体育器材。如,教学楼东侧的化龙湖畔有2棵大柳树,每到夏季,枝叶繁茂、郁郁葱葱,柳条长短不一、随风飘摇。就是这样的树,成了今日笔者带学生上课的辅助器材。  二、案例描述  一次体育课,我带学生在化龙湖边的空闲场地练习立定跳远,远远地看到有几名淘气的学生跳着摸柳树条玩,玩得满头大汗,乐此不疲
学科教研组是学校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活动的基层组织。其任务是提高体育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课题式”教研是指为了提高教研组活动成效、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能力,以体育教育教学研究课题作为教研内容,聚焦教师的关注点,凝聚与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开展一系列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专题教研活动。“课题式”教研坚持以“课题”研究为抓手,立足课堂、立足学生、立足教师,让教研真正发生。  一、“课题式”教
经过两个月的备战、参赛和评选,北京市“一校一品”体育教学改革项目组联合北京市学校体育联合会发起的运动战“疫”云竞赛之“体育达人赛”近日顺利收官。  为了积极贯彻落实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要求,本着“教健康知识、传运动技能、练身体素质、育品德意志”的原则,通过科学简便的居家运动与竞赛活动提升免疫力,打赢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身体保卫战,北京市“一校一品”体育教学改革项目组在今年4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