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shux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能力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语文基本能力。培养学生阅读能力,长期以来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几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呼声日益高涨,关于阅读能力的考查越发受到重视。而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课外阅读可以提高小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使他们“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从小培养他们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对于以后的语文阅读教学具有深远的意义。
  语文课标极力提倡学生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要让学生有—个良好的阅读习惯,先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把他们引向书海,我们教师要像牧羊人一样,把他们带到最肥沃草地上让他们尽情地享受。
  
  一、教师良好的阅读习惯引导学生
  
  如果教师是个不爱读书的人,怎么会培养出爱读书的学生来呢?可想而知,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教师首先要喜欢阅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贫瘠的阅读,使教师在专业知识上无法精进。因此,教师首先要阅读教育专著,养成坚持阅读的良好习惯。其次,作为语文教师,扎实的语文功底与人文底蕴也离不开大量的阅读。
  再者。教师要阅读学生爱读的书籍。了解学生所读的书,知道学生喜欢什么样的书籍,能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和他们一起阅读,再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进行阅读指导或推荐阅读。也只有这样,在与学生交流读书感受的时候,师生才会有“共同语言”。
  
  二、营造书香校园,熏陶学生。
  
  建立班级图书角。这是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的有效途径。每个学生的书可能很少,我们可以动员学生把个人收藏的图书存入书架中,组织学生交流借阅。《课程标准》中向我们推荐了一些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如果让某一个学生买齐这些书恐怕不容易做到,我们可以动员学生每人买一部分,然后放在班级书架上,轮流借阅。这样每个人只花一点钱就可以看到很多书,大大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教师在图书的选择上要注意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读物,并注意结合课文内容和平时的各项教育,收集相关资料,在力求扩大阅读面的情况下,引导培养阅读兴趣。学校、年级、班级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如组织读书知识竞赛、查阅资料比赛、朗诵会、故事会、读书报告会,举行读书笔记展览,手抄报、剪贴簿展览等。既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巩固了阅读成果又激发了阅读兴趣。
  
  三、提高课外阅读的实效性
  
  乌申斯基说过:“人的好行为习惯就像是在银行里存了一大笔钱,你可以随时提取它的利息,享用一生。”而林语堂先生在谈读书时说,“一个人读书必须出其自然,才能应受读书的乐趣”。这里的“自然”应该就是喜爱读书的习惯。因此,从孩子入学开始,教师就应培养孩子喜欢读课外书的习惯。而习惯的培养。要从阅读学生喜爱的童书的习惯开始。
  课外阅读是学生自主的、有选择的获取大量信息的学习活动,近似于生活中的自然阅读。在未经引导的情况下,很多刚入学的孩子只喜爱诸如《奥特曼》、《红猫蓝兔七侠传》等卡通图书。他们看书都是有什么看什么,很少有目的地选择书目。因此不能盲目让他们读书。指导他们选择合适的书,极其重要。一般来说,低年级学生以拼音读物为主。教师要帮助学生选择内容健康、符合儿童年龄特点、类型多样的读物,包括古诗、儿歌、童话、寓言、小说、历史故事、科普知识等都应涉及。
  
  四、利用故事情节,吊足阅读兴趣。
  
  课外阅读是自由的阅读,从严格意义上说应该是一种独立的学习形式。但茫茫书海,学生怎么读才最有实效?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教师要不断探索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精心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才能激活学生的“阅读期待”。
  教师要选择故事的高潮或其它适当的时候突然停止,让学生想象故事的发展,或在讲较长的故事时,到精彩处突然停下来,让学生课后自己去阅读,过几天再继续讲述或由读过故事的孩子续讲。另外,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外读物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向学生推荐阅读,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故事情节生动有趣的作品,可以选择其中最精彩的情节讲给学生听;语言优美、适合积累的文章,可范读或朗诵其中的片断;而对于一些知识类的文章或书籍,则可以通过作品中学生感兴趣而又不太了解的知识的介绍让学生产生想读书的迫切心情。一位老师在推荐著名作家张天翼的经典童话《大林和小林》时,选择书中最精华部分和学生一起走进文本,运用“卖关子”策略,不断设置悬念,一个悬念被聪明的孩子解除后,又自然引向另一个悬念,环环相扣。孩子们的胃口吊得足足的,兴趣激发得浓浓的,大有一读为快之势头。这样做,充分激发孩子们阅读的欲望。
  总之,“让世界上每一个角落的每一个人都能读到书”。让书籍走进每一个孩子的生活。
其他文献
结合这几年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实践及参与教学研讨观摩活动的心得,我发现当前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以下四方面的问题。  第一、过于强调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主体地位体现  也许与新课程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关吧,许多课都给我们这样一个明显的感觉: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的确被激发了,但学生的主体,胜似乎也过于被放大了,教师的主导、引导作用几乎被遗忘了。整堂课看起来气氛非常好,非常有
【摘要】语文课堂如何有效导入,首先要吃透“两头”,把握好教材,分析好学情,这是有效导入的前提;其次,要依据导入趣味性、针对性、新颖性的特点设计丰富多彩的导入形式,这是有效导入的关键;再次,要把握好导入的时间,这是有效导入的保证;最后,则要及时进行导后反思,这是有效导入的延续。  【关键词】语文课堂 兴趣 有效导入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对一节课而言,导入是第一个环节,有效的导入犹如乐
随着“大语文”教学理念的不断深入和中高考语文阅读分析题量的逐渐增大,如何提高学生解答阅读分析题的能力和水平,已经成为广大中学语文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实际上,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很多语文教师对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极为重视,但效果却不甚明显。通过不断的摸索与总结,我觉得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光着眼于阅读本身是不够的。我在教学中,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利用课堂时间,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为突破口,牵引
2012年南京市思想品德学科中考结束后,不少学生抱怨非选择题难度大,让人无从下手,一些老师也反映试题有些出人意料。笔者认为,2012年南京市思想品德中考积极探索,不断创新,给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思想品德教学带来了很多启示,同时也有不足的地方。本文以2012年南京市中考思想品德学科非选择题为例,尝试把握中考命题导向,有效指导中考复习。  一、强化价值引领,突出公民意识  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是党的十七大报
随着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英语己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因此英语教学再也不能沿袭传统的做法,只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而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也就是说,要在加强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语感,使学生获得初步运用英语的
正因为家校双方既存在多方面的差异与对立,又缺乏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致使双方的差异与对立难以缩小,矛盾与问题难以消除,也就难以达成共识,形成合力,甚至互踢皮球,相互推诿,自然就无法避免冲突与不和谐现象的出现。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建立一种有效的家校联动机制,积极促进双方的沟通与交流,使双方能相互理解,产生互信,才有利于消除误会,化解矛盾,齐抓共管,共同联手,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1、对家长要加强宣
语文素养,是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新课程标准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正被越来越多的教育者重视。我校地处农村,学生的语文素养普遍偏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我校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长期以来,农村中学教学硬件设施基础薄弱,教学理念受应试教育影响,教学活动比较单一,学生的语文素养普遍不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书写差、错别字多
【摘 要】所谓仿写,就是教学生仿照课文或教师“下水”作文,从写作格式、词句运用、景物及人物描写到写作的方法,题材提炼等进行模仿练习。它给学生提供了一条写作的捷径,由模仿到创作,从而实现作文知识迁移。摹仿的过程必然也是加工改造的过程,摹仿久了,必有收获。  【关键词】仿写 指导 方法    仿写是作文起步,是创作的开端。著名语言学家吕叔相指出:“一个人学习语文从模仿开始,一直在模仿。不仅模仿书上念的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掌握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先进人物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等基本史实,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查找和归纳知识要点的能力。2、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和国民经济的调整,培养学生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认识中国
山东省泰山中学创建于1939年,现在校生3000余人,在职教职52246人。多年来,我校坚持“质量是生命线,发展是硬道理”的办学理念,秉承“为生存与发展奠基”的校训,致力于打造“泰山”教育品牌,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学校连续6年荣获省级文明单位,连续5年获全国依法治校示范学校,是山东省首批通过省规范化复评的24所高中之一,多次获省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教书育人先进单位、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