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物联网产业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交通具有行业市场成熟度较高,行业传感技术成熟,政府扶持力度大的特点,近年来在建设“数字城市”和“智慧城市”的行动中,智能交通系统在许多城市已经开始规模化应用,市场前景广阔,投资机会巨大,将成为未来几年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
智能交通新战略将出台
今年6月5日,2012年中国国际物联网博览会在北京举办。根据中国RFID产业联盟和工信部电子一所共同研究和统计,2011年中国自主RFID产业的市场规模达到了179.7亿元,比2010年增长了47.9%。2011年中国RFID产业链各环节如射频芯片、标签封装产品与设备、天线、软件/中间件、系统集成等都呈现出高速增长的势头。研究显示,2012年中国RFID市场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预计比2011年同比增长45-50%左右,我国自主RFID产业市场规模约为270亿元。中国物联网RFID发展将进入良性循环,步入发展的黄金期。
在物联网发展的大好形势下,物联网在智慧交通与物流中的应用论坛、中日韩RFID行业组织圆桌会议等专题活动吸引了近200家物联网产业链各环节企业齐聚北京,从感知、传输,到智能应用;从技术、产品,到行业与地方的智能化建设及典型应用,博览会多层面地展示了当今物联网最新的技术、产品和应用方案。
从会上记者了解到,由交通部科技司组织编写的《2012-2020年智能交通发展战略》将于近期提交部长办公会。按照工作计划,该发展战略将不晚于今年8月印发,这将是国内第一部通过政府文件形式出台的智能交通发展战略。
该发展战略提出,建成能够基本适应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需求的智能交通体系、关键技术体系、标准体系以及产业,实现跨区域、大规模的智能交通集成应用和协同运行,让智能交通成为提高运行效率和安全水平的主要手段。细化战略目标主要包括技术、集成应用、产业化和标准化四个重点。其中,产业化是业界关注的焦点,而营造产业发展环境和推动重点领域突破是关键。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王笑京介绍,目前物联网在国内外智能交通领域已有雏形,例如“车一路”信息系统一直是智能交通发展的重点领域。在国际上,美国的IVHS、日本的VICS等系统通过车辆和道路之间建立有效的信息通信,实现智能交通的管理和信息服务。然而要在交通领域做到无处不在的感知网络,还需要一段时间。
RFID具有车辆通信、自动识别、定位和远距离监控等功能,是物联网的基本感知和识别技术之一,在移动车辆的识别和管理系统方面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智能交通当中大量利用了RFID技术,在发达国家已经接近于实用化。日本从本国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了V2V、V2I标准。从2009年开始到2011年欧美日三方建立了战略三角关系,他们不仅在通信领域分别签订了协议,解决了日本卖车到欧洲和欧洲卖车到日本问题,同时也已经建立起了车路合作的联盟。
目前我国交通部门已经建立了可实现全国感知及云存储和云计算的路网。不仅开展了交通领域物联网标准化的研究,同时特别重视跟其他行业的合作,在物联网总体组统一领导下,在国家标准委、发改委统一安排下进行工作,促使各个行业走到一起,共同为我国的物联网产业提供很好开发应用环境。
物联网应用城市交通
通过物联网的RFID技术、传感器网络、移运通信等支撑技术,可以建设城市地面交通智能管理平台,包括中心城区流量实时监测与动态诱导系统、机动车定点测速系统、闯禁车辆智能抓拍系统和交通信号灯智能控制系统等子系统。同时也可建设停车场智能诱导和管理系统,实现信息查询、车位预约和自动收费等功能。在无锡、北京、上海、成都等城市的最新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纲要中,都把智能交通作为重点示范工程来建设。郑州、深圳其他大中城市也在近年的“两会”提案应抓住机遇将物联网技术率先应用于智能交通领域中。
例如,为了更好地保障世博期间的车辆安全,上海电信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世博的交通监控上,该物联网系统通过视频与传感器技术结合的方式,通过对烟雾、振动和加速度等元素的控制,可以实现对车辆的车速、开关门、急刹车、碰撞、侧翻、超速、越界(偏离运营路线)等情况进行实时监测,还可以对危险品进行监测,此套物联网系统已经在世博正式开幕之前投入运营应用。物联网不再是一个离人们遥远的技术名词,它将实实在在走进人们的生活。此套物联网系统由中兴通讯为上海电信建设。另外,在上海世博会上,瑞典馆斯德格尔摩城市也展示了最新的物联网智能城市交通。
而在北京的快速路、主干路网中,有上万个检测线圈,它们埋在接近路口的地面下,通过电子感应传递到检测器,就像城市的神经末梢,24小时自动采集路面交通流量、流速、占有率等运行数据。此外,超声波、微波、视频等科技设备也随时检测着交通信息,它们通过系统后台的整合、分析、处理,除了以图形的方式在地图上显示出实时动态路况信息外,还可以准确发现道路上的异常情况。
据北京交通信息中心的负责人介绍,这套交通流量检测系统还能自动与前四周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如果车流量、拥堵情况超过了历史平均的常量,系统便自动发出警告提示,交管部门便可以据此部署警力。
近年来城市的交通秩序管理,都在向科技发力,希望通过新技术手段解决交通的治和管的问题。作为城市大交通,智能交通与智能公交能否打破部门与区域壁垒实现资源共享,成为未来中心城区交通管理的一大考题。
据住建部IC卡应用服务中心的统计显示,截止2010年底全国建立城市一卡通系统的城市有380多个,大约占全国城市总数的57%,全国累计发卡约2亿张,行业在用的终端数量达到60万个,移动POS达到30万个,日交易量达到1亿笔。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指导,条块过多的现象比较严重,一些纵向的信息网络不能形成一个体系,不能实现互联互通,造成城市当中信息不能互通。
住建部IC卡应用服务中心常务副主任马虹对记者说,随着物联网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将在城市交通互联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影响。2010年6月住建部IC卡应用服务中心加入了国家物联网联合标准工作组,积极配合标准组开展物联网相关的专项研究。2010年8月,中心按照国家金卡办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承担了物联网在中国系列丛书的编写。目前各地城市一卡通的互联互通RFID试点工作已经启动,今年7月首批8个互联互通应用城市将完成接入,预计在“十二五”期间,我国一卡通实现互联互通的城市规模将达到60个。
智能交通新战略将出台
今年6月5日,2012年中国国际物联网博览会在北京举办。根据中国RFID产业联盟和工信部电子一所共同研究和统计,2011年中国自主RFID产业的市场规模达到了179.7亿元,比2010年增长了47.9%。2011年中国RFID产业链各环节如射频芯片、标签封装产品与设备、天线、软件/中间件、系统集成等都呈现出高速增长的势头。研究显示,2012年中国RFID市场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预计比2011年同比增长45-50%左右,我国自主RFID产业市场规模约为270亿元。中国物联网RFID发展将进入良性循环,步入发展的黄金期。
在物联网发展的大好形势下,物联网在智慧交通与物流中的应用论坛、中日韩RFID行业组织圆桌会议等专题活动吸引了近200家物联网产业链各环节企业齐聚北京,从感知、传输,到智能应用;从技术、产品,到行业与地方的智能化建设及典型应用,博览会多层面地展示了当今物联网最新的技术、产品和应用方案。
从会上记者了解到,由交通部科技司组织编写的《2012-2020年智能交通发展战略》将于近期提交部长办公会。按照工作计划,该发展战略将不晚于今年8月印发,这将是国内第一部通过政府文件形式出台的智能交通发展战略。
该发展战略提出,建成能够基本适应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需求的智能交通体系、关键技术体系、标准体系以及产业,实现跨区域、大规模的智能交通集成应用和协同运行,让智能交通成为提高运行效率和安全水平的主要手段。细化战略目标主要包括技术、集成应用、产业化和标准化四个重点。其中,产业化是业界关注的焦点,而营造产业发展环境和推动重点领域突破是关键。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王笑京介绍,目前物联网在国内外智能交通领域已有雏形,例如“车一路”信息系统一直是智能交通发展的重点领域。在国际上,美国的IVHS、日本的VICS等系统通过车辆和道路之间建立有效的信息通信,实现智能交通的管理和信息服务。然而要在交通领域做到无处不在的感知网络,还需要一段时间。
RFID具有车辆通信、自动识别、定位和远距离监控等功能,是物联网的基本感知和识别技术之一,在移动车辆的识别和管理系统方面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智能交通当中大量利用了RFID技术,在发达国家已经接近于实用化。日本从本国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了V2V、V2I标准。从2009年开始到2011年欧美日三方建立了战略三角关系,他们不仅在通信领域分别签订了协议,解决了日本卖车到欧洲和欧洲卖车到日本问题,同时也已经建立起了车路合作的联盟。
目前我国交通部门已经建立了可实现全国感知及云存储和云计算的路网。不仅开展了交通领域物联网标准化的研究,同时特别重视跟其他行业的合作,在物联网总体组统一领导下,在国家标准委、发改委统一安排下进行工作,促使各个行业走到一起,共同为我国的物联网产业提供很好开发应用环境。
物联网应用城市交通
通过物联网的RFID技术、传感器网络、移运通信等支撑技术,可以建设城市地面交通智能管理平台,包括中心城区流量实时监测与动态诱导系统、机动车定点测速系统、闯禁车辆智能抓拍系统和交通信号灯智能控制系统等子系统。同时也可建设停车场智能诱导和管理系统,实现信息查询、车位预约和自动收费等功能。在无锡、北京、上海、成都等城市的最新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纲要中,都把智能交通作为重点示范工程来建设。郑州、深圳其他大中城市也在近年的“两会”提案应抓住机遇将物联网技术率先应用于智能交通领域中。
例如,为了更好地保障世博期间的车辆安全,上海电信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世博的交通监控上,该物联网系统通过视频与传感器技术结合的方式,通过对烟雾、振动和加速度等元素的控制,可以实现对车辆的车速、开关门、急刹车、碰撞、侧翻、超速、越界(偏离运营路线)等情况进行实时监测,还可以对危险品进行监测,此套物联网系统已经在世博正式开幕之前投入运营应用。物联网不再是一个离人们遥远的技术名词,它将实实在在走进人们的生活。此套物联网系统由中兴通讯为上海电信建设。另外,在上海世博会上,瑞典馆斯德格尔摩城市也展示了最新的物联网智能城市交通。
而在北京的快速路、主干路网中,有上万个检测线圈,它们埋在接近路口的地面下,通过电子感应传递到检测器,就像城市的神经末梢,24小时自动采集路面交通流量、流速、占有率等运行数据。此外,超声波、微波、视频等科技设备也随时检测着交通信息,它们通过系统后台的整合、分析、处理,除了以图形的方式在地图上显示出实时动态路况信息外,还可以准确发现道路上的异常情况。
据北京交通信息中心的负责人介绍,这套交通流量检测系统还能自动与前四周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如果车流量、拥堵情况超过了历史平均的常量,系统便自动发出警告提示,交管部门便可以据此部署警力。
近年来城市的交通秩序管理,都在向科技发力,希望通过新技术手段解决交通的治和管的问题。作为城市大交通,智能交通与智能公交能否打破部门与区域壁垒实现资源共享,成为未来中心城区交通管理的一大考题。
据住建部IC卡应用服务中心的统计显示,截止2010年底全国建立城市一卡通系统的城市有380多个,大约占全国城市总数的57%,全国累计发卡约2亿张,行业在用的终端数量达到60万个,移动POS达到30万个,日交易量达到1亿笔。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指导,条块过多的现象比较严重,一些纵向的信息网络不能形成一个体系,不能实现互联互通,造成城市当中信息不能互通。
住建部IC卡应用服务中心常务副主任马虹对记者说,随着物联网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将在城市交通互联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影响。2010年6月住建部IC卡应用服务中心加入了国家物联网联合标准工作组,积极配合标准组开展物联网相关的专项研究。2010年8月,中心按照国家金卡办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承担了物联网在中国系列丛书的编写。目前各地城市一卡通的互联互通RFID试点工作已经启动,今年7月首批8个互联互通应用城市将完成接入,预计在“十二五”期间,我国一卡通实现互联互通的城市规模将达到6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