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心交给读者”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yhubb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巴金《创作回忆录》充满真情实感,正如他自己所说,是“把心交给读者”
  
  这是一本谈创作的书,是一本谈自己经历的书。写得那么真切,那么充满激情,他是和读者谈心,是把他自己在进行创作时的真情实感,他的欢乐,他的甘苦,和盘托出。
  “把心交给读者”,是他五十年来从事写作的一个根本信条。“文如其人”,他的文字非常质朴,非常简练,丝毫没有那种虚饰造作之词。正如他的为人:诚挚而朴实。在他的质朴的文字中充满了感情,正如他自己所表述的,他是用自己燃烧着的火焰,点燃起读者心中的火。
  他的每一本书,都是把自己的心廓向读者敞开着,他的爱和憎、是和非都是那么明朗地摊在每一个读者的面前。因为他是真诚的,他的书是真实的,他总是把自己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感受传达给他的读者,他的信条就是讲真话。
  这本书回忆了他的创作的历史。卷首以他在日本的一次演讲《文学生活五十年》作为《代序》,可以说是总括了他自己创作的历程。五十年,是很不平静的,是充满了大风大浪的五十年。他经受了锻炼和考验,他一次又一次地受到极左思潮的袭击。一九五八年小丑姚文元掀起了一场突然袭击,对巴金的作品进行一次“全盘否定”的“批判”,但是失败了,巴金的书并没有因此消失。十年内乱,更是恶浪滚滚。张春桥妄图利用他手中的“权力”,扬言要叫他“自行消亡”,永远剥夺他的写作权利。但是历史无情,这伙跳梁小丑终于被人民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而巴金的书,却更加光彩地屹立在读者群众中间。真实的艺术,总是活在群众中间的。
  巴金的书,在广大群众中拥有最广泛的读者。丹晨在他写《巴金评传》时,曾到上海图书馆作过一次调查,根据记录,巴金的作品的出借率是最高的一个。同时,也是受到各种不同议论的作家之一。他自己在本书中讲到《家》时,就写了这样一段话:“这本小说已经活了五十年,几次的围攻和无情的棍棒都没有能把它砸烂,即使在火车站上烧毁①,也没有能使它从人间消失。”
  这正说明《家》是一本富有生命力的书。是一本写斗争的书,写同封建势力斗争的书。他多次讲到:“我的最大的敌人就是封建制度和它的代表人物。我写作时始终牢牢记住我的敌人”。他的作品的最中心的主题,就是“反封建”。
  他自己就是从一个封建大家族中跑出来的,他的《家》就是以自己的大家族作为小说的背景,他写这本书,就是“开始在挖我老家的坟墓”,因为对于高老太爷及其家族的各种人物,太熟悉了,他要挖掉这座古老的坟墓,也就是要挖掉几千年的封建传统。书里的高老太爷虽然死去了,但是高老太爷的阴魂还在社会上游荡,还在继续散布着封建势力的遗毒。他十分愤慨地说:“四十年过去了,五十年过去了,出版社还要重印它们,我的书还不曾‘消亡’。各式各样的诅咒都没有用。买卖婚姻似乎比我写《激流》时更加普遍,今天还有青年男女因为不能同所爱的人结婚而双双自杀。……各种打扮的高老太爷千方百计不肯退出历史舞台……”
  这股强大的“生命力”的基础究竟在哪里呢?从“五四”开始的反封建,已经六十多年了,五千年文明古国留给我们的封建传统,竟然如此顽固地纠缠在我们一代又一代的灵魂深处,它们是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的,各种打扮的高老太爷并不是躲着不动,而是继续在传播毒素,侵害着一代一代的年轻人。这样一部一部鞭挞封建思想的书,还是非常需要的,并没有过时,因为那股黑势力还在继续杀人,吞噬着我们善良天真的青年人。象《家》这样的作品,绝不会随着逐渐消亡的“社会”而消亡,正如中外古典著作,今天还在哺育着一代又一代的后来者,因为它们帮助我们认识历史、认识社会、认识各种各样的“高老太爷”。作为一种战斗的任务,反对封建意识的毒害,还是非常重要的。
  巴金在《关于<激流>》中有段话说:“今天我的旧作还在读者中间流传,并不是值得骄傲的事:面对着高老太爷的鬼魂,难道这些作品真象道士们的符咒?我多么希望我的小说同一切封建主义的流毒早日消亡!彻底消亡!”
  但是我想,即便在若干世纪之后,这样的艺术作品,它的生命力还是不会消亡的。因为它不仅作为一种艺术享受,还将使年轻一代看看他们老一辈人是怎样生活的,又是怎样在封建势力的摧残下,默默地消亡的。
  我想,巴金的书的生命力正是在这里。
  
  一九八二年五月北京
  
  (《创作回忆录》,巴金著,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八二年一月第一版,0.44元)
  
  ①在文革初期,有一次,一个女青年在候车室里出神地看书,引起了注意,发现她看的是《家》,就有一伙人说服她当场烧毁,还一起批判了这本小说(见《创作回忆录》第81页)。
其他文献
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杭州掌故丛书”中最近又添了一本《说杭州》,钟毓龙著,三十一万字。这是一本写法别致、内容丰富、文字简净的好书。  关于杭州的书,“地志”、“名胜志”、“祠庙志”、“游览志”……可以说是汗牛充栋。但今天看来都各有其局限性。最突出的一点是时代辽远,虽有文献价值,但在今天的读者看来,却都有些隔膜了。一些名胜旧迹,记载上说得花团锦簇,但十九与当前的现状对不上号,想摸索也困难。这就需要一
一九八○年美国总统竞选中,里根向听众们提出一个问题:美国人八○年的生活比七六年好些了吗?回答是一片嘘声。于是,里根提出以削减政府开支促使美国的经济重振霸主地位的方针,而这一方针是他击败卡特、登上总统宝座的比较有力的王牌之一。里根的政策究竟是否行得通,众说不一;但有一点是大部分美国人都承认的:美国的经济已大幅度衰退,需要想一个新的办法。  于是,一场辩论在美国展开了。辨论分为两派,一派认为美国应该舍
《捕蛇者说》是柳宗元传世名篇。文中“更若役,复若赋”句,“复”字传统解释作“恢复”,亦似毋庸置疑。然读《后汉书·光武皇帝本纪》:“诏复济阳二年摇役。”又:“六年春,正月丙辰,改舂陵乡为章陵县,世世复徭役。”则不疑而疑生矣。  刘秀父亲刘钦曾任济阳令,刘秀称帝后,故特免该县徭役二年。舂陵乡系刘秀故乡,蒙荫世代得免徭役。二句中“复”字,倘作“恢复”解,均不通。《荀子·议兵》:“中试,则复其户,利其田宅
《北梦琐言》是宋初孙光宪撰写的著名笔记。孙光宪,字孟文,自号葆光子,陵州贵平(今四川仁寿县东北)人。《宋史》称他:“博通经史,尤勤学,聚书数千卷,或自抄写,孜孜校,老而不废。”他的著作很多,除《北梦琐言》外,还有《荆台集》《笔佣集》等,但都已散佚。  《北梦琐言》是他在江陵时写的,他在自序里说:“《禹贡》有云土梦作,《传》有畋于江南之梦”,江陵在荆江之北,故题曰《北梦琐言》。他写本书的目的,是鉴于
座谈会侧记    马克斯·韦伯(Max Weber一八六四——一九二○,一译麦克斯·维贝尔)是一位以博学著称的德国社会学家,曾先后在柏林大学、弗莱堡、海德堡和慕尼黑等大学担任教授。韦伯一生的研究领域极为广泛,在社会学、政治学、法学、历史学、经济学、哲学、宗教学、教育学、文艺学及社会科学方法论等领域都有重要建树。他著述宏富,已出版的著作高达二百三十多种。尽管韦伯生前就已成为一位名声显赫的学者,但当时
2017年10月31日上午,在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其他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一起重溫入党誓词。  文字统筹 许陈静
《王宾中丁·王往逐兕涂朱卜骨刻辞》,这是罗振玉旧藏中著名的甲骨大版之一。记录了祭祀、田猎、天象等诸多内容。  1936年6月12日,中国考古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时刻。这一天,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在河南安阳殷墟小屯村,发现了一个储藏着大量甲骨的窖藏坑。这堆甲骨厚达1.6米,共清理出甲骨17096片,数量为迄今考古发掘之最。  为了永久保存YH127坑的面貌,考古队请了一位技艺高超的石匠,选用汉白玉
五十年代,爱伦堡来过上海。记得在一次座谈会上听他讲过,《真理报》曾约他写社论,可是稿子交去后,第二天主编来了电话:“爱伦堡同志:你的稿子不能用。”“为什么?”“因为读者一看,就知道这是爱伦堡写的。”同《真理报》主编的要求不同,爱伦堡是主张文章要有自己的风格和个性的。他说,一个熟人,在隔壁房间讲话,你一听就知道他是谁,文章也应如此。  然而,我们有一些理论文章的作者,却好象没有自己的声音。即使是阐述
我观《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评传》的插图艺术    我想,自有书以来,也许就有插图了。我国古代,文字与绘画同源,形义之间,本就难舍难分。对于书籍来说,插图绝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它对于启迪人们的智慧和想象,丰富读者的知识素养,满足人们对美的渴求,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很多人对读书产生浓厚的兴趣,竟首先是由那些引人入胜的插图引发的。幼年时的鲁迅初次看到绘图的《山海经》时那种惊喜的感受,就很能说明问题。  通
三十年代的老作家振笔为文,每能熔铸前人的成句,另辟蹊径。不仅得其神髓,足与前人抗轭,而且脱却痕迹,青出于蓝。  韩愈《南海神庙碑》:“牲肥酒香,神具醉饱,百灵秘怪,慌惚毕出,蜿蜿,来享饮食。”鲁迅据以熔铸成《祝福》的结尾:“……只觉得天地圣神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这结尾含蕴着鲁迅的万千感慨,既沉痛又辛辣。  刘义庆《世说新语》:“……廉颇、蔺相如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