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孩子的阅读应该有一定的阶梯,儿童阅读分级不光是创作的问题,同时也是教育的问题,也是出版的问题。
如果说影响孩子分级阅读的变量中,环境的因素是间接的因素,人的因素还有书的因素是直接的因素,但是它们都在一个大的系统当中影响着孩子,影响着我们对儿童分级阅读的一些判断标准。
在影响儿童分级阅读的人的因素中,首先是年龄和认知的发展,是我们不可忽略的。
当然我也知道有一些专家对阅读是否需要持不同的观点和不同的考虑,但是我觉得在我们目前中国这样的一个现实的环境来说,在大多数的老师和家长都不太清楚怎么给孩子选择合适的书的情况之下,我们传递一些这样的信息给老师和家长们是非常重要的。
儿童阅读认知的发展(0~18岁):
9岁以前——开始学习阅读;
10岁以后——用阅读来学习;
14岁左右——阅读能力阅读内容和观点渐趋成熟。
9岁以前是儿童发展阅读能力第一个阶段,开始学习阅读。国际上有一个REA(儿童阅读能力的测试),他们选择的是全球4年级的孩子来参加考试和测试,为什么选择四年级的孩子,大概在9~10岁这个阶段应该是学习阅读的阶段。10岁以后,叫作用阅读来学习,这是两种不同的观点,9~10岁以前需要掌握学习的方法有足够的兴趣,10岁以后通过阅读的工具大量的扩展知识。
在9岁以前还可以细分。在3岁以前开始认识书本,有时候偶尔认一些字;在6~7岁的时候,有系统的识字;在9岁开始流畅的或是比较流畅的阅读;9岁以后从阅读中学习,通过阅读这样的工具来扩展知识;那么在青春前期,或者说小学高年级段到初中的初一左右,孩子们的,阅读能力阅读内容和观点都渐趋成熟。
我一直有一个观点,孩子的年龄越小,大人对孩子的阅读指导应该更多。很多家长说孩子只喜欢读卡通书,怎么办?我说你把结果当成了原因,你没有推荐很多好的书给他,他不知道还有童话书,还有图画等优秀的书,他当然看同龄人读什么书,或者是路边的小摊卖什么书,他就读什么。孩子年龄越小,我们指导的应該越多。
第二,我觉得影响的因素是性别。我认为在小学中高年级开始,儿童阅读内容的比较同化,女孩子更多是细腻些的,男孩子更多是冒险的。
第三是孩子的阅读基础。一个有过亲子阅读经验的孩子和没有亲子阅读经验的孩子,阅读能力是截然相反的,或者说完全不一样的。南方周末有一个学者曾写过一篇文章,谈到早期教育最重要的什么,他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多和孩子说话,多陪孩子一起读书。我觉得他说的特别有道理。
另外还有阅读的策略和成人协助也是较重要的影响因素。关于阅读策略,家庭里面的亲子阅读,我提倡开放;学校的阅读策略,就是讲阅读的方法,但是很遗憾的是,在我们的语文教学当中不太够。在孩子阅读的过程中,有没有成人的协助,这对孩子是否能够读懂这本书非常的重要,也应该是纳入考量的重要因素。
谈到书的因素,我认为,以下的因素可以影响孩子的分级阅读。
第一个是篇幅。对孩子而言,篇幅是影响分级的最重要的考虑的因素。比如说幼儿识字量有限,长篇的不太适合。有了阅读量以后,篇幅就不是考量因素了。我自己是编写教材的,常常有一个内部的说法,就是长一个年级就长100个字,小学一年级是100个字,二年级是200~300,这是比较简约的说法。我在教学中也观察到了,有的文章比较短,对学生来说并不一定特别好理解。如《丑小鸭》这篇文,差不多有6干多字的原文,对孩子来说并不难理解,变成课文只有400字的时候,反而不太好理解。篇幅是考虑的因素,但也不能绝对化。
第二个是生字。生字是影响孩子阅读很重要的因素。生字牵扯到后面就是生词,在国外有非常简约的一种说法,用五根指头法判断一本书是否适合孩子的阅读。拿来一本书,随手翻一篇,不认识的字,用手指头按住,如果这篇文章按满五个手指头,就基本上断定不太适合,或者是超出了阅读的能力。当然,对中文阅读来说有特殊之处,读中文的孩子只要认识一千个左右的常用的汉字之后,词汇量已经可以实现流利的阅读。也有人说,如果有5%的字孩子不认识,就很难流畅阅读。这一点也不能绝对。孩子到一定年龄之后,会猜读,会跳读,就像成人一样,不认识的字,如果不影响对整篇文章理解,我们不会停下来。
还有词汇的和情节的难度,这些对孩子的阅读来说也非常的重要。以图书的类别来说,孩子们喜欢的图书是故事体、散文体,还是诗歌体呢?有老师曾经做过一个调查,让孩子说最喜欢哪个类型的书。结果是故事类和笑话类的占首位,最后是散文和诗歌。这个可能是现状,这一方面是孩子的选择,另一方面是成人引导的原因。再加上翻译的质量,国内的图书中,翻译的书占据了非常大的数量。这一个人的翻译和另外人的翻译有时候是完全不同的版本,拿到孩子这儿来,可能会得到完全相反的反映。
环境的因素包括家庭和学校的阅读氛围、书籍的数量、父母和老师对阅读的态度、教师的教学、父母的共读是否频繁、老师的教学是否到位,这些都可以归为环境的因素。它们会影响孩子阅读的能力,影响我们分级阅读的标准。
王林 儿童文学博士:儿童阅读推广人。
如果说影响孩子分级阅读的变量中,环境的因素是间接的因素,人的因素还有书的因素是直接的因素,但是它们都在一个大的系统当中影响着孩子,影响着我们对儿童分级阅读的一些判断标准。
人
在影响儿童分级阅读的人的因素中,首先是年龄和认知的发展,是我们不可忽略的。
当然我也知道有一些专家对阅读是否需要持不同的观点和不同的考虑,但是我觉得在我们目前中国这样的一个现实的环境来说,在大多数的老师和家长都不太清楚怎么给孩子选择合适的书的情况之下,我们传递一些这样的信息给老师和家长们是非常重要的。
儿童阅读认知的发展(0~18岁):
9岁以前——开始学习阅读;
10岁以后——用阅读来学习;
14岁左右——阅读能力阅读内容和观点渐趋成熟。
9岁以前是儿童发展阅读能力第一个阶段,开始学习阅读。国际上有一个REA(儿童阅读能力的测试),他们选择的是全球4年级的孩子来参加考试和测试,为什么选择四年级的孩子,大概在9~10岁这个阶段应该是学习阅读的阶段。10岁以后,叫作用阅读来学习,这是两种不同的观点,9~10岁以前需要掌握学习的方法有足够的兴趣,10岁以后通过阅读的工具大量的扩展知识。
在9岁以前还可以细分。在3岁以前开始认识书本,有时候偶尔认一些字;在6~7岁的时候,有系统的识字;在9岁开始流畅的或是比较流畅的阅读;9岁以后从阅读中学习,通过阅读这样的工具来扩展知识;那么在青春前期,或者说小学高年级段到初中的初一左右,孩子们的,阅读能力阅读内容和观点都渐趋成熟。
我一直有一个观点,孩子的年龄越小,大人对孩子的阅读指导应该更多。很多家长说孩子只喜欢读卡通书,怎么办?我说你把结果当成了原因,你没有推荐很多好的书给他,他不知道还有童话书,还有图画等优秀的书,他当然看同龄人读什么书,或者是路边的小摊卖什么书,他就读什么。孩子年龄越小,我们指导的应該越多。
第二,我觉得影响的因素是性别。我认为在小学中高年级开始,儿童阅读内容的比较同化,女孩子更多是细腻些的,男孩子更多是冒险的。
第三是孩子的阅读基础。一个有过亲子阅读经验的孩子和没有亲子阅读经验的孩子,阅读能力是截然相反的,或者说完全不一样的。南方周末有一个学者曾写过一篇文章,谈到早期教育最重要的什么,他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多和孩子说话,多陪孩子一起读书。我觉得他说的特别有道理。
另外还有阅读的策略和成人协助也是较重要的影响因素。关于阅读策略,家庭里面的亲子阅读,我提倡开放;学校的阅读策略,就是讲阅读的方法,但是很遗憾的是,在我们的语文教学当中不太够。在孩子阅读的过程中,有没有成人的协助,这对孩子是否能够读懂这本书非常的重要,也应该是纳入考量的重要因素。
书
谈到书的因素,我认为,以下的因素可以影响孩子的分级阅读。
第一个是篇幅。对孩子而言,篇幅是影响分级的最重要的考虑的因素。比如说幼儿识字量有限,长篇的不太适合。有了阅读量以后,篇幅就不是考量因素了。我自己是编写教材的,常常有一个内部的说法,就是长一个年级就长100个字,小学一年级是100个字,二年级是200~300,这是比较简约的说法。我在教学中也观察到了,有的文章比较短,对学生来说并不一定特别好理解。如《丑小鸭》这篇文,差不多有6干多字的原文,对孩子来说并不难理解,变成课文只有400字的时候,反而不太好理解。篇幅是考虑的因素,但也不能绝对化。
第二个是生字。生字是影响孩子阅读很重要的因素。生字牵扯到后面就是生词,在国外有非常简约的一种说法,用五根指头法判断一本书是否适合孩子的阅读。拿来一本书,随手翻一篇,不认识的字,用手指头按住,如果这篇文章按满五个手指头,就基本上断定不太适合,或者是超出了阅读的能力。当然,对中文阅读来说有特殊之处,读中文的孩子只要认识一千个左右的常用的汉字之后,词汇量已经可以实现流利的阅读。也有人说,如果有5%的字孩子不认识,就很难流畅阅读。这一点也不能绝对。孩子到一定年龄之后,会猜读,会跳读,就像成人一样,不认识的字,如果不影响对整篇文章理解,我们不会停下来。
还有词汇的和情节的难度,这些对孩子的阅读来说也非常的重要。以图书的类别来说,孩子们喜欢的图书是故事体、散文体,还是诗歌体呢?有老师曾经做过一个调查,让孩子说最喜欢哪个类型的书。结果是故事类和笑话类的占首位,最后是散文和诗歌。这个可能是现状,这一方面是孩子的选择,另一方面是成人引导的原因。再加上翻译的质量,国内的图书中,翻译的书占据了非常大的数量。这一个人的翻译和另外人的翻译有时候是完全不同的版本,拿到孩子这儿来,可能会得到完全相反的反映。
环境
环境的因素包括家庭和学校的阅读氛围、书籍的数量、父母和老师对阅读的态度、教师的教学、父母的共读是否频繁、老师的教学是否到位,这些都可以归为环境的因素。它们会影响孩子阅读的能力,影响我们分级阅读的标准。
王林 儿童文学博士:儿童阅读推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