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3 a新疆水分盈亏量时空变化特征

来源 :干旱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chaoe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新疆58个气象站1965—2017年逐日气象资料,通过Penman-Monteith(P-M)模型计算潜在蒸散,并结合降水量求得水分盈亏量;应用Mann-Kendall(M-K)突变检验、小波分析和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新疆水分盈亏量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近53 a来新疆地区水分盈亏量年际变化总体呈增加趋势,天山以南水分盈亏量增加速率最大,其次是天山以北,天山区最小,全疆平均增加速率为72.28 mm·(10a)-1;季节上水分盈亏量的变化: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夏季线性变化速率最大,冬季最小.(2)空间上各季节水分亏损最大值主要出现在吐鲁番盆地及周边、哈密地区以及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北部地区,最小值主要位于伊犁河谷及阿勒泰地区.变化趋势上大部分地区年水分盈亏量都处于增加趋势,减小趋势主要位于天山以北及塔里木盆地部分地区.(3)新疆平均水分盈亏量时序数据1985年发生了一次突变,除天山以北地区外,其余地区2000年以来水分盈亏量下降趋势明显,并且以28 a的时间周期为第一主周期发生变化.
其他文献
基于同古孜洛克和乌鲁瓦提水文站1960—2016年年尺度与月尺度径流数据,分别采用均值标准差法和模糊集对分析法对和田河2大支流进行丰枯类别评价,并在此基础上优选模糊集对法和Copula函数法计算2条源流径流丰枯组合概率,同时分析2支流间互补的优劣性.结果表明:模糊集对法考虑了年内径流贡献度使评价结果更客观,玉龙喀什河枯水年占比最高,应提高枯水期水资源利用,喀拉喀什河平水年占比最高,表明喀拉喀什河常年来水稳定;统计法和Copula函数得出的丰枯概率存在差异性与数据使用、划分方式及源流区域海拔有关,2种方法结
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为研究对象,采用2019年AMSR-2的4通道被动微波亮温及MODIS植被指数,探索Catboost算法对被动微波地表温度空间降尺度的可行性,填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MYD11A1的缺失像元,为获取全天候日、夜间多层土壤温度提供数据参考.结果表明:(1)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日、夜间用于降尺度研究的特征向量(23.8 GHz V、36.5 GHz V、18.7 GHz H、89 GHz V、36.5-23.8 GHz V、36.5 V-18.7 GHz H、EVI、NDVI)与地表温度的相关性空间
森林结构特征是评价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指标,如何使用遥感技术获取大尺度森林结构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意义.塔里木河下游作为我国干旱区生态保护的重点区域,该区域的胡杨林作为生态恢复的主要对象,研究其森林结构参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采用高分辨率WorldView-2遥感影像,结合无人机遥感技术,利用光谱混合理论与基于对象影像处理技术,获取位于塔里木河下游研究区的胡杨株数、冠幅、植被覆盖度和胡杨高度信息.通过与无人机观测数据在1 hm2尺度上进行比较,使用高分影像获取的胡杨冠幅、树高、植被覆盖度和密度的R2分别为
内蒙古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气候脆弱、复杂多样.作为中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内蒙古夏季气温降水发生显著变化,该区域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日渐凸显.基于气象站历史观测及全球再分析数据,分析近60 a内蒙古夏季气象要素变化特征及其对厄尔尼诺事件的响应,得出如下结论:(1)近60 a内蒙古中部及以东大部分地区夏季降水量呈减少趋势,而气温则是全区性增温趋势.(2)冬季厄尔尼诺指数与次年夏季气象要素的相关性呈年代际变化特征,且东部型厄尔尼诺次年夏季内蒙古大部地区降水偏多,气温偏低;
为分析水分胁迫对果实糖组分含量及相关代谢酶活性的影响,以温室鲜食葡萄红地球为试材,设置4个水分处理水平(重度水分胁迫TS、中度胁迫TA、轻度胁迫TM和充分供水对照CK)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红地球葡萄果实糖分积累以己糖(果糖和葡萄糖)为主;果实成熟时各类糖分含量均以轻度胁迫处理最高,重度胁迫最低;果实膨大期前期充分供水、膨大期末期及着色成熟期轻度胁迫有助于果实有效糖分的积累;轻度胁迫对葡萄果实蔗
采用盆栽试验比较分析在同一栽培条件下,不同居群角果碱蓬(Suaeda corniculata)异型性种子植株的生长、光合色素含量、盐分离子含量和N、P、K含量的差异性,以探讨角果碱蓬适应干旱区盐碱环境的生理生态机制。结果表明:(1)棕色和黑色种子植株在生长、光合色素含量、盐分离子含量和N、P、K含量差异不显著,而新疆和内蒙古角果碱蓬植株在生长发育与生理指标上存在显著性差异。(2)居群类型显著影响植
为探明各气象因素对锡林郭勒草原的参考作物蒸散量影响及对参考作物蒸散量预测,利用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的6个国家级地面气象站点获取的气象数据与其计算得到的PM-ET0进行关联度分析,按照关联系数从大小排序分别建立基于多变量时间序列CAR(Controlled Auto-regressive)的CAR-ET0模型.结果表明:(1)各气象因子与PM-ET0关联系数呈现由荒漠草原区-典型草原区-草甸草原区过渡减小的分布,日最低气温、平均气温与PM-ET0关联度最小,平均日照时数与PM-ET0关联度最大,为0.7293
以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克州)为例,基于2005—2015年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利用FLUS-Markov复合模型预测2025年土地利用情况,采用Criteria Importance Though Intercrieria Correlation(CRITIC)权重法构建自然增长和生态保护情景下的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并采用自然断点法由低到高划分为5个等级(RiskⅠ、RiskⅡ、RiskⅢ、RiskⅣ和RiskⅤ),以风险指数质心和标准差椭圆评价不同年份、多情景下景观生态风险时空格局和变化特征,探
祁连圆柏(Juniperus przewalskii)群落是青海省的主要森林群落之一,在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和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为了解祁连圆柏群落特征和祁连圆柏种群年龄结构对年降水量梯度的响应,以青海省祁连圆柏天然群落为研究对象,沿年降水量梯度布设群落样地,开展群落特征调查.结果表明:(1)该地区年降水量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加,随着年降水量增加,祁连圆柏群落灌木层、草本层优势种的重要值发生了显著变化(P<0.05).(2)年降水量在169~377 mm之间时种群呈衰退型,年降水量为470 mm、
基于西藏地区38个气象站点1981—2019年逐日气象资料,采用Penman-Monteith模型、趋势分析、Morlet小波分析、Mann-Kendall检验、经验正交函数法(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EOF)和灰色模型探究潜在蒸散量(ET_0)的时空演变规律以及未来ET_0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时间尺度上,西藏地区ET_0平均为597.12 mm,1981—